首页 / 投稿 / 正文

商鞅变法中国历史,中国第一次变法是什么?

秦国商鞅变法。

1、变法时间:第一次,前359年;第二次,前350年。

2、执政国君: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

3、变法背景: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4、变法内容:

(1)加强户口管理,编定户籍,实行连坐法。

(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3)废除旧有的世卿世禄制,重新确定爵位和等级。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5)在全国推行县制。

(6)废井田,开阡陌。

(7)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标准器。

(8)焚诗书,明法令。

5、变法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6、变法成败:成功。

商鞅废除了贵族世袭制度,并实行奖励军功;

2、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度,允许百姓们开荒种地;

3、商鞅变法后,秦朝更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工商业发展;

4、商鞅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

5、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统一了秦朝各地的度量衡;

6、商鞅废除私斗,即废除奴隶与主人之间的大规模械斗;

7、商鞅变法后,秦朝实施了户口编制与连坐法;

8、商鞅变法后,秦朝实施了“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变法的意义:

1、商鞅变法后,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

2、商鞅变法后,有利于秦朝巩固农业基础,发展封建经济。

3、商鞅变法后,破坏了贵族在地方的行使权力,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4、商鞅变法后,使国家的机制更加健全,为秦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后,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并使秦国发展成了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改革。

商鞅(约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是卫国的没落贵族。少好刑名之学,曾事魏相公孙痤,为中庶子。公孙痤死,他在魏不被重用,因之入秦。在秦以功封于商,所以后人称之为商鞅。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先后两次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两次新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1)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规定宗师贵族凡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一般百姓,立有军功,也可授爵。军功爵公分20级,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军功爵制的推行,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培植了大批军功地主。

(2)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由国家按土地亩数向土地的所有者征收土地税。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努力从事耕作、纺织者,给予奖励,从事工商业者或偷懒者,没入官府为奴。

(4)推行县制,行“连坐之法”。将全国划分为三十个县,县设令、丞、由国君直接任免。把农民编入户籍,五家一伍,十家一什,相互监督奖励告密,从而加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5)迁都咸阳。将国都由栎阳(今陕西富平)迁至咸阳,以适应向东发展的需要。

(6)统一度量衡。制造标准的度量衡、要求全国实行。

(7)制定秦律。参照李悝的《法经》和各国法律,制定了秦国的法律,由政府公布,在全国施行。

(8)焚诗书,禁游学,实行愚民政策。

由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措施正确得当,得到国君秦孝公的支持,因此它成为战国时期最典型、最深刻、最彻底的政治改革。

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政治上,基本上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又实行奖励耕战的措施。

商鞅变法使封建制在秦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变法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消极影响。商鞅变法还触犯了一些旧贵族的利益。因此,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处死。但新法深入人心,不可动摇。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

1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销毁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至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2商鞅变法历史作用

商鞅的变法以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推行重农抑商、实行法制、奖励军功、建立郡县制等为主要内容,还制定了许多优惠激励措施,如减轻农业税,增产粟帛的农民可以免除徭役,有余粮上交者可以得到官爵,提高粮食的价格,官不得违法而害农,等等。

与此同时,对其他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活动则给予抑制,如禁止商人经营粮食买卖,提高酒肉的征税以使其价格上升从而限制经营商牟取厚利,加重商人的赋税负担,商人及其奴隶都要服徭役,至于奢侈品的生产和销售,更是遭到严令封杀。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中央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了税收和交换。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变法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2、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3、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

4、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

商鞅变法的意义

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经济上:

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4、军事上:

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改革一定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态度一定要坚决,改革一定要有强有力的领导者的支持。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先后两次实行了废井田,开阡陌,他推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商鞅采用连坐为主要的变法内容 。

具体来说,就是商鞅推行废除贵族的井田制,承认土地的私有,也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 ;商鞅奖励耕战,如果百姓的粮食生产的多,或者布帛产的多,也可以免除徭役 ;商鞅根据军功的大小来颁布不同的爵位和田地,推崇废除旧贵族特产 ;商鞅普遍推行县制,设立了县级的官僚机构 ,官僚机构由国君直接治理 。

这些变法让秦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军队的实力变得提高了,秦国也成为了比较富强的集权国家

意义: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实行土地私有制。

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意义: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意义:

(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4)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的内容: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4、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在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在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在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

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4、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鞅变法的影响持续了两千多年。具体来说:

1、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此后两千年中历代王朝都未改变。

2、普遍推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使用的郡县制,直至今日的省市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都源于商鞅变法。

3、统一度量衡。后来为秦始皇沿用推广至全国。

4、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这是中国户籍制度的发端。

5、废除旧世卿世禄制。改变了官员必须由贵族世袭的体制,可以说是如今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源起。

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相较吴起变法、李悝变法更加彻底的封建化的变法,让秦国从半奴隶制社会转化为封建社会,极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得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一霸,最终一统华夏。

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也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极大的借鉴意义。首先,商鞅变法让我们明白了,社会的改革应当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商鞅变法就是因为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潮流,这才得以成功的。

其次,想要法律能够施行,必须要确定法律的权威,让百姓相信法律也跟君子一样言必信行必果。商鞅在变法之前曾经“徙木为信”,承诺搬动木头就赠予50金,结果有人搬动之后真的就给了,这就是让百姓相信商鞅,相信商鞅变法之后法律的权威,法律才能够推行下去。

此外,法律必须足够细致,足够标准化。细致是增加法律的普适性,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情况都考虑进去,让人们有法可依。标准化,是让实行起来的时候尽量减少主观误判,让人们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由此方便执法。

而且商鞅变法,对企业管理也同样有借鉴意义,那就是赏罚分明,并且建立明确的晋升标准和层级待遇,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商鞅变法对我国文化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为商鞅变法鼓励战功,让秦国出现了尚武文化。

而这种尚武文化随着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影响,也同样传了下来,到后来尚武还增添了“尚荣”色彩,即为了荣耀而战斗的思想,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几千年而不灭,一直到今日依然印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变法的主要内容。

从法律角度看,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

(2)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

(3)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4)全国贯彻法家的“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等主张。

强调“以法治国”,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学习、宣传。

“轻罪重刑”,用严酷的刑罚来扫除一切改革的阻力和障碍,加强法律的威慑力。

不赦不宥。

鼓励告奸。

实行连坐。

3.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商鞅变法是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浓深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这一时期其他诸候国的改革。

这次变法不仅给秦国守旧势力以沉重打击,而且为秦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秦国的封建法制也在变法过程中得以迅速发展与完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30824173411e5d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