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①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内容:a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意义: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秦国通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②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
2、奖励颈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
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第一次商鞅变法是在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商鞅变法是在公元前350年,这两次变法的推行,让当时的战国时期在各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二、历史书38页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内容、影响?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
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
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
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
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
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
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规律。
三、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
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核心内容);
奖励耕战:奖励耕织--国富
奖励军功--兵强
建立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