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调虎离山发生的典故,调虎离山成语故事解释?

"调虎离山"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故事讲述了一个智勇双全的猎人如何利用计谋将山中的猛虎引出山外,从而成功捕获的情节。

故事中,有一位猎人发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在山中出没,他知道在山中直接与老虎对峙是非常危险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在山下放置了一只羊,并在羊身上系上一根绳子。然后,他自己躲在一旁等待。

老虎闻到了羊的气味,被诱惑出山,追逐着羊奔跑。当老虎追到山下时,猎人迅速拉起绳子,将羊牢牢地绑住。老虎被困住后,猎人趁机捕捉了它。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调虎离山”就是指利用计谋或策略,将对手从有利的地方引开,使其陷入不利或被制服的境地。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智慧和策略的运用,也可以用来比喻在竞争或斗争中采取巧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调虎离山”是一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采取某些策略,使得敌人或竞争对手离开自己熟悉的地盘或主场,进而降低其胜算或威胁。它源于一个神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老虎在山林中猖獗作恶,所以人们打算通过诱使老虎离开山林来解决问题。

他们在山顶上放置一个红枣树,这样老虎就会被其香味所吸引,离开山林去捕捉它。

这样一来,人们就有机会控制老虎,然后将其赶回山林。

因此,“调虎离山”这个成语也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表示通过聪明的策略让敌人失去优势,从而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军事、商业、政治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

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

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

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

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

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

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

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

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

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

”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

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在军事上指,如果敌方占据来有利的地势,并且兵力众多,这时我方应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引入对我方有利的地区,才可以取胜。此计是一个阴险的谋略。

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凭借长平关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屡次挫败秦军。

秦国把坚守长平关的廉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精心策划了反间计,使赵王对廉颇起了疑心,将廉颇撤换下来,派去了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秦将白起为了引诱赵括离开长平关,故意打了几个败仗后退走。赵括求胜心切,轻易杀出长平关,出城追击秦军,结果进入了秦军的埋伏圈。白起将赵括的40万大军断成两段,分而制之。

赵括只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援兵。其实援兵早被白起悉数全歼。赵括在营垒里苦等了40余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秦军故意网开一面,引诱赵括强行突围,结果赵括轻易离开营垒,再次进入秦军的埋伏圈。这一次赵括回天无力,全军覆没。

在这里,秦军三次使用调虎离山之计。第一次用反间计调走了廉颇这只虎,第二次调赵括离开易守难攻的长平关,第三次诱骗赵括离开临时营垒。值得称奇的是,秦军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连连得手,赵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秦军的圈套。

【出    处】     《三十六计》:“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调虎离山”。

【解    读】     该成语的意思是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岗。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东汉末年,刘氏皇族没落,天下群雄四起,各霸一方。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少年英雄,孙坚的儿子孙策,虽然年仅十七岁,却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想向北进攻,试图夺取江北卢江郡。

孙策:“如今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当时占据卢江的军阀是刘勋,这人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我应该智取,想什么办法好呢?”

于是,孙策和众将商议,想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孙策:“大人,您是最棒的人呀!”

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十分得意。上缭一带属富庶之地,刘勋早就打算夺取,如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就不再有后顾之忧,决定立即发兵上缭。但受到部将刘晔的极力劝阻,刘勋根本听不进去。刘晔:“大王,不能轻信孙策的话呀,这孙策年纪轻轻,却英勇无敌,智勇双全,此次不知有何阴谋。”

刘勋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孙策派人时刻监视刘勋的行迹,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已然空虚,心中大喜。

孙策:“老虎已经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

”于是孙策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准备撤离上缭。

这时,刘勋留守卢江的下属来哭诉:“将军,不好了,孙策这个坏小子趁您攻击上缭,城内无人,就带领军队攻占了卢江,咱们回不去了…

刘勋听到,睚眦欲裂,气血攻心,差点从马上摔落下来,此时他才幡然醒悟,知道自己中了孙策的调虎离山之计,只可惜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调虎离山”一语可能源于《管子·形势解》 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

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

人主 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

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三国魏少帝时,皇族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曹爽无论资格、能力都远远比不上司马懿,他担心司马懿迟早会篡夺曹氏江山,就让魏少帝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兵权。

司马懿十分清楚曹爽的意图,为了不让曹爽进一步加害于他,他干脆装病不入朝。曹爽又派亲信李胜去探听虚实,司马懿故意装疯卖傻,仆人侍候他喝粥,他不能用手接,而是直接把嘴放到碗边喝,只见粥顺着碗边流下来,把他的衣物全打湿了。李胜见此情景,觉得司马懿病的不轻,回去全告诉了曹爽,曹爽大松了一口气。

公元249年1月,“病”中的司马懿乘机派人提醒魏少帝去祭祖,少帝果然领着他的王族及亲信全部出城去祭祖。司马懿听报少帝一行刚出皇城,见“虎”已调出,立即披甲带枪,同他的两个儿子,率领兵马抢占了城门和兵库,并假传丘太后的诏令,撤了曹爽的军职。

曹爽一行得知城里的情况,一时慌了阵脚,同时,他们都是些吃喝玩乐之辈,经司马懿轮番的利诱与威逼,曹爽只得缴械投降。后来,司马懿以“谋反罪”,杀了曹爽一干人,如此,魏国的军、政大权尽归于司马懿一族人的手上。

调虎离山,意思是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也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

郊师不除,终为祸患。田忌打算率军进攻魏国。孙膑去找邹忌让他将功补过。邹忌想再次返朝为官,答应了孙膑的要求。邹忌来到魏国边城,告诉郊师,齐王的伤势越来越重,不久将入祖庙,田忌、孙膑正在物色继位者。他联络了一些先王手下的老臣,意欲拥戴郊师回国执政。郊师闻此十分高兴,他手下的谋士劝他要小心行事。

郊师派高将军秘密回国问太后,太后亲自去看望齐宣王,齐宣王故作不久人世的样子,太后将此情告诉了高将军。太后也期望公子能速速回国。

公子郊师悄悄回到齐国,被钟离春活捉,才知上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30728155209586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