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玉皇顶南盘路东侧石壁上有一泰山石刻:“奇观”题刻,跋语为篆书:日之观固奇,吾人之游尤奇。民国十一年(1922)重九夜九时,罗鹍、方寿龄、龙渊、萧肃、汤庆曾、詹宝艇、朱秉衡、陈翰誉、张元祜游此同题。
那么这九人是什么身份?又为何来泰山留名呢?从网上检索到的生平资料如下:
罗鹍,1933年曾任川军田颂尧部少将参谋处长。
方寿龄,1926年以委员身份编译阎锡山《军队符号》令书。
龙渊、萧肃的资料未查到。
汤庆曾(1892一?),曾任江苏江都陆军大学兵学教官,1935年5月20日被任命步兵中校,1946年7月31日被任命陆军少将。著有《兵站勤务》、《辎重勤务》。
朱秉衡(1889一1945),字玉伯,甘肃省平凉市朱店镇中街村人。民国时供职兰州、平凉等地。善长草书,亦能篆隶,笔力雄健纵逸,师古而出新意。
陈翰誉(1892一1934),别号欣庸,别字膺庸,广东番禺县人,为国民党元老陈树人的侄子。
幼年就读于乡间私塾。
1907年3月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第3期(总办:魏瀚)学习。
1910年3月考入武昌第3陆军中学。
1911年10月10日与同学一道参加了武昌起义。
1912年1月出都督府前线少尉督导官。
4月,保送南京陆军入伍生队(总队长:沈静,字靖侯)受训。
10月,升入北京陆军预备学校(中将校长:商德全)继续学习。
1914年1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中将校长:曲同丰、王汝贤)。
先派往奉天新民屯进行为期6个月入伍实习。
7月,回保定陆军军校本部工兵科一连进行正式学习。
1916年1月保定军校毕业出任两广护国军(都司令:岑春煊)护国第6军(中将总司令:林虎,少将参谋长:余维谦)参谋处(上校处长:梁史)中尉参谋。
1917年9月升任护国湘粤桂联军(中将总司令:谭浩明,中将总参谋长:钮永建)第5军(中将总司令:林虎,少将参谋长:杨祖时)参谋处(上校处长:梁史)上尉参谋。
1919年12月考入陆军大学第6期(中将校长:贾宾卿,少将教育长:张厚畹、阮肇昌)深造。
1922年12月陆大毕业派任出任建国粤军(中将总司令:许崇智,少将参谋长:蒋中正)参谋处(上校处长:冯轶裴)中校主任参谋。
1923年10月升任粤军(中将总司令:许崇智)参谋处(上校处长:冯轶裴)上校参谋兼《粤军月刊》(总编辑:冯轶裴)军学编辑。
11月26日,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设立“国民军军官学校”(上将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廖仲恺)教练长(后未就任)。
1924年3月东路讨贼军第一路改称广东省警卫军(少将司令:吴铁城)调任第3团上校团长。
12月,升任广州大本营海陆军大元帅府少将谘议。
1925年8月25日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委员长:蒋介石)少将工兵监。
1927年4月18日升任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上将总指挥:李济深)中将参谋长兼《军事》编辑社(总编辑:钱大钧)副总编辑。
1928年3月调任第13军(兼中将军长:白崇禧)中将参谋长。
11月,第13军改称第4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李宗仁,上将总司令:白崇禧)暂编第1师(兼上将师长:白崇禧),仍任中将参谋长。
1929年1月所部改称第4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李宗仁,上将副总司令:白崇禧)第14师(兼上将师长:白崇禧),仍任中将参谋长。
4月,桂系反蒋战败而赋闲。
11月22日,所部改称护党救国军第8路军(上将总司令:李宗仁,上将副总司令:黄绍竑,上将总参谋长:白崇禧),仍任中将参谋长。
1930年4月所部改称第一方面军(上将总司令:李宗仁,上将副总司令:黄绍竑,上将总参谋长:白崇禧),仍任中将参谋长兼军官教育团(上将教育长:白崇禧)中将副教育长。
1931年2月底,兼任第7军【中将军长:廖磊,中将副军长:梁朝玑,少将参谋长:莫树杰(1931.02)】中将整编训练督导。
6月,所部改称第4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李宗仁,上将副总司令:白崇禧,上将总参谋长:叶琪),降任中将高级参谋兼广西干部训练委员会(兼上将主委:白崇禧)委员。
1932年2月称病辞职返回广州定居。
6月,出任军事委员会(上将委员长:蒋介石)军事参议院(上将院长:唐生智)中将参议。
1934年3月在广州被陈济棠秘密拘捕枪杀。
张元祜(1893-1956),字叔同,湖南湘乡人。
其父张伯纯,辛亥革命后曾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
其母何懿生,通今博古,善诗词歌赋,有海内女师之称。
张元祜幼时读私塾。
光绪二十七年(1901)7月,入初小,继进高小,毕业后进湘乡中学。
民国元年(1912)2月,考入陆军军官学校。
7月,入武汉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1914年,毕业,分派至陆军第一师见习。
1915年7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受训。
1917年2月,毕业,分发到陆军第十师见习。
同年夏,见习即将期满时遇张勋复辟,乃与时任参谋次长的姐夫蒋作宾洽商,为讨逆出谋划策,提出“应速战速决,可令航空学校派飞机在张勋早朝时进行空袭”等建议,蒋采纳其意见并联络部队一举平定张勋复辟闹剧。
事毕,张因功调升参谋本部第一局上尉科员。
1920年1月,由参谋本部派入陆军大学第六期学习。
1923年4月,调任闽赣边防督办公署少校科员,旋升中校参谋。
1924年春,到广州,由军校政治部主任邵元冲介绍任教授部战术教官。
1925年夏,任黄埔军校上校军事教官,战术主任教官,学科主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团长。
1926年1月,当选为军校特别党部代表,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
任黄埔军校入伍生第二团团长,不久调任国民政府航空局军事科长。
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长,参加北伐。
9月,任武汉行营参谋处主任。
1927年春,返南京,任国民政府参谋处少将参事,总参谋长办公厅主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少将参事、参谋厅副厅长、代厅长。
1928年,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中将高参兼第一厅代厅长,国民革命军中央第二编遣区办事处委员,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高级参谋。
1929年8月,任国军编遣委员会第2编遣区办事处委员。
12月,任参谋本部主任高参。
1931年4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战史编纂委员会编纂组常务委员。
1932年6月,兼任军事委员会陆军点检委员会第一组主任委员。
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湖南省军管区司令部高参兼在乡军官训练团团长。
1941年5月,由军委会派往第九战区任联络参谋。
1942年1月,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委任其为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军事委员会高参。
1946年7月,退役。
1947年5月,应邀赴南京任行政院参议。
1948年12月,行政院院长孙科拟组织战时内阁,以支持蒋介石,张元祜拒不同流,遭解职。
1949年初,回湘。
7月,应陈明仁之邀任第一兵团司令部中将高参,负责组织全省在乡军官委员会事宜。
8月,随程潜、陈明仁在长沙起义。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1兵团,张元祜仍任高参,旋送军政大学长沙分校第三总队学习。
1953年12月,毕业,因身体状况欠佳转业回乡。
1956年6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
11月11日,在长沙病逝,享年64岁。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大部分人都是军人身份。
陈翰誉和张元祜同为陆军大学第六期学员(第六期共招收108人,学制三年,1919.12入学,1922.12毕业),詹宝艇也曾被保送陆军大学学习,资料虽未说明是哪一期,但据此石刻一同署名可知也应是第六期。
此“奇观”题刻的时间为1922年9月,所以推测此次登山是九人毕业前的一次旅行,并在玉皇顶题刻留名。
此后各奔东西,伴随着国家的命运,每个人都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奇观”题刻还有两处,一在岱顶大观峰东侧石壁,款:汪平题。
一在云步桥旁,跋文:庚申(1920)中秋节,北陵王玉树遊题。
附王玉树生平:王玉树(1879—约1944),谱名懿琦,一作轶奇,睢宁(古称北陵)人,籍贯自署广东潮阳。
庚子年(1900)前后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
甲辰(1904)春,游学旧都(北京)。
宣统三年(1911)曾在睢宁与张树璜等人,协助陈兴芝收集清江十三协溃兵,响应武昌起义,并积极宣传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
1913年1月以共和党候选人身份当选为江苏省议会驻会议员。
民国七年(1918)当选为安福国会【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1918年8月-1920年8月)】众议院议员。
1928年秋,其弟王惠轩、夏宗翰的弟弟夏光翰等在北平图书馆发现葛之莫主修的康熙间《睢宁县旧志》,于是分筹资金(同乡姬觉弥曾一起捐资),在1929年春铅印出版并作序。
1934年重建陶然亭,“葺而新之”。
丙子(1936)秋,请人拓印房山西戒台寺《姚广孝神道碑》并以行草题跋。
1944年前后逝世于北京。
泰山上还有含有“奇观”二字的题刻两处
此外,泰山还有“天下奇观”两处一在一天门坊前东,款:隆庆壬申(1572)仲春吉旦,钦差监兑户部员外郞、沁阳杨可大书。
一在云步桥西约20米盘路西侧石壁,跋语:外子解甲之明年,侨寓历城,余携儿辈前来探视。
慕泰山名胜,蓄愿往游。
登高凭眺,风景绝佳,爰题四字,以志鸿爪云尔。
壬申(1932)暮春,石韩显斌勒石。
【此处,石韩显斌指石友三之原配韩显斌。
】
“千古奇观”题刻一处,在经石峪《金刚经》摩崖刻石北端石壁上,款为:庚午(1930)年秋,马福祥。
【马福祥(1876年2月4日--1932年8月19日),甘肃省兰州府河州城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绥远都统,安徽省主席,青岛特别市市长。
北洋将军府祥武将军。
中华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领袖,与马福禄、马福寿合称西北三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