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①
马革裹尸
[成语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典故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译文:男子汉就是要战死沙场,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安葬。
[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反义词]临阵脱逃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赴汤蹈火
[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近义词]出生入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成语结构]联合式
②
马革就是马皮的意思,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将军总是向往马革裹尸的生活,他们认为那才称得上英雄。
③
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回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④
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⑤
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反义词《临阵脱逃》。
二、马革裏尸的意思?
应该是马革裹尸,这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含褒义。
例句:
战端一开,我辈儿郎何须埋骨桑梓地,惟愿马革裹尸还。
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三、大丈夫马革裹尸谁说的?
马革裹尸是东汉时期马援说的。
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他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
马革裹尸的典故是东汉初名将马援的故事。马援在刘秀基本成功统一全国的时候投奔刘秀,感觉为刘秀立功不多,却受到刘秀厚待,很过意不去。所以积极为刘秀出征,包括年老体弱时还出征越南,剿灭征则征二的叛乱。
出征前他豪迈地说过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还这样的话。
四、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怀的意思是和历史背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将遗体运回国。这句诗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诗人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首《己亥杂诗》。
意思: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出自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
忠骨:指的是岳飞;
佞臣:指的是奸臣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片土地如此幸运能够埋葬岳飞这样的忠臣名将,而捆锁住秦桧这样奸佞之人的白铁链又是多么的无辜啊。
连绵的青山处处都是好地方,处处都可以用来埋葬忠勇壮士们的遗骸,何必要再去用马革包裹遗体送回故乡,讲的是抗美援朝
五、草革裹尸的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1、马革裹尸的近义词:
以身殉国
解释:以:用。身:生命。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处:葛亮《将苑.将志》:“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2、马革裹尸的反义词:
临阵脱逃
解释:指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草革裹尸这文章讲述了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这是读后感,望通过,谢谢!
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故事?
抗美援朝时毛岸英同志牺牲在了朝鲜,毛主席就让人们把儿子埋在了朝鲜
七、马革裹户的意思?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
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八、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用典?
1、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2、“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
3、“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