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裹革尸怎么组成成语?
马裹革尸组成,马革裹尸:革:皮,意思是在战场上牺牲了,就用马皮把尸体裹(包)住运回来。
形容为国作战,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决心
二、大丈夫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①
马革裹尸,汉语成语,意思是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后用来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②
马革裹尸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马援是东汉名将。
他年轻时当官。
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
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
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
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
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
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
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
”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三、马尸成语有哪些?
马尸成语 :马革裹尸、五马分尸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基本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褒义出 处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例 句作为军人,应以~为荣。五马分尸 [wǔ mǎ fēn shī]基本释义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又称“四裂”。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贬义出 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北腔类·王昭君和番》:“无不盖你亏心汉,今日把你分尸五马,远配千年。”
四、古代战争的成语典故?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
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
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
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
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
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马革裹尸”形容视死如归的决心。
五、马革裹尸是不是成语?
是 马革裹尸 mǎgéguǒshī [释义] 革:皮;皮革;裹:包。
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语出]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 [正音] 革;不能读作“ɡě”。
[辨形] 裹;不能写作“里”。
[近义] 赴汤蹈火 决一死战 [反义] 临阵逃脱 [用法]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六、成语什么裹尸?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详细解释【解释】: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同反义词【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反义词】:临阵脱逃
七、马革裏尸的意思?
应该是马革裹尸,这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含褒义。
例句:
战端一开,我辈儿郎何须埋骨桑梓地,惟愿马革裹尸还。
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八、含马什么尸四字词语?
搜索《马开头的四字词语》找到的。
马革裹尸[mǎgéguǒshī]——马革:马皮。
九、马革裹户的意思?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
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