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楼兰古城历史故事,楼兰的真实故事?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

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

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

楼兰人欲哭无泪。

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历史上真实的楼兰古国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是楼兰城,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楼兰古国的历史至今尚不清楚,这个名称最早见诸史书是在《史记》中。

司马迁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西汉时,楼兰的总人口有一万四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以及雄壮的佛寺、宝塔。

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当时匈奴实力强大,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

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使其附汉。

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

汉昭帝年间,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

但是汉朝并没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侯、开井渠、屯田积谷”,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

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

然而,不知道究竟是在哪个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在史书中也不见了踪迹。

楼兰古国究竟在何方?楼兰古国又因何消失?成了人们猜了若干世纪的不解之谜。

直到1900年3月,沉寂了1000多年的楼兰古国在考古学家的发掘下重见天日。

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在寻找水源时意外发现了埋藏在沙漠中的一座古城。

次年,斯文·赫定重新抵达这座神秘的城堡继续发掘,又发现了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以及大量文物。

经鉴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已久的古楼兰城。

至此,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一角。

然而,更大的谜团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一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虽然后来的考古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答案,然而终究没有定论。

众说纷纭的古城消失之谜

楼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

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

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粘土建筑而成。

房舍全部是木造,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辨。

城中心有一座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至1972年最终干涸。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谜团。

考古界目前普遍认为,罗布泊湖水北移是楼兰消失的原因之一。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竭,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

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公元3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也有人认为,楼兰是被瘟疫疾病毁灭的。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还有人认为,由于佛教文化的输入而使楼兰失去了创造力和生产力,逐渐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自然因素都会导致其消失。

目前国内外对于楼兰古国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在楼兰古国衰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至于楼兰古国消失的真正秘密,或许能在未来的考古工作中发现,或许永远埋藏在历史真相中。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

楼兰古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西汉时期,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4万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各个国家的各种出口商品,如丝绸、香料、茶叶等,都要来这里进行交易。

《史记》记载楼兰是西域之地的一处国家,《汉书》也记载说楼兰国内有14100人,到了汉昭帝时期,楼兰改名为鄯善,并请求纳入汉朝的势力范围;此后楼兰便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不过楼兰在汉朝之后,却神秘的消失了,任何史料都未再记载关于楼兰的信息。

直到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穿越塔克拉玛干来到罗布泊,进行地质、生物与文物考察,并且收获颇丰;四年后瑞典国王出资“赞助”斯文赫定,到罗布泊进行第二次考察,而正是在这次探险考察中,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遗迹;1900年,斯文赫定团队在罗布泊境内,发现了一座由层叠房屋、泥塔构成的古城,他当即断定此乃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城遗址。

罗布泊,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汉武帝时,古楼兰位于罗布泊的西北岸,水草丰茂。曾经方圆几千里内烟波浩淼、鱼虾嬉戏,不亚于八百里洞庭。

西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6年),古楼兰人迁都于罗布泊南岸的伊循,现称米兰。楼兰人后裔作为土著的罗布泊居民,因而得名“罗布人”。千百年来,罗布泊在沙漠的逼迫下面积不断萎缩。1972年,罗布泊滴水无存,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

在这里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罗布人,历史上曾经数次“沙进人退”,逃离家园。如今,罗布泊没有水了,他们疲惫的脚步也走不动了。

驻守在罗布泊边缘的武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官兵,承担了一个历史的重任———拯救古楼兰的“历史活档案”。

●面对一片沙海,热合曼老人在不停的叹息中讲述楼兰王国昔日的荣光———

罗布人:美丽的回忆在天堂

罗布老人热合曼·阿不拉,今年108岁,是罗布人3个世纪历程的见证者。面对一片沙海,热合曼老人诉说起楼兰王国昔日的荣光。

老人说,在楼兰遗址中,用做房梁、地基的胡杨木直径多在半米以上,足见在两千年以前,这里的胡杨林何其繁茂。当时的古楼兰王朝,曾经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凡砍伐树木者将被罚没牛羊,但终未能逃脱生态恶化的结局。沙漠吞噬了家园,楼兰人选择了逃亡。

哪里有水就逃到哪里,楼兰人就成了“罗布人”。

老人还记得罗布人荡舟湖上的生活:罗布泊还没干涸时,米兰镇三面环水,草木茂盛,野鸭飞起来把半个湖面都盖住了;湖边的芦苇,长得足有椅子腿那么粗……当时,阿旦河(依列克河)里的鱼也很多,人站在河里都绊腿,甚至可以拿木棒去打鱼。

热合曼老人还见过现在已经绝迹的新疆虎。他形容老虎的尾巴“像棍子一样”。不过,他说罗布人衡量一个男孩子长大的标准却不是打老虎,而是打野骆驼,因为野骆驼听到人的声音就会跑,一跑就是三天三夜,所以能追上骆驼就标志着男孩子长大了。罗布人的陪嫁品大概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陪嫁一个小海子(湖泊)。

老人告诉我们,1921年,塔里木河在尉犁东河塘—带冲开一条沟渠,注入孔雀河。两河汇合后再次由北道注入罗布泊,向南的河道断流,给生活在这里的罗布人又一次致命的打击。他们只得背井离乡,举族迁移。新疆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米兰建立农场,大部分罗布人选择留在这里。

●如果不向罗布人伸出救援的手,人类文明史上又要留下一声深深的叹息———

橄榄绿:古楼兰人的新绿洲

时至今日,罗布人———古楼兰人的后裔仅有2000人左右。如果不向罗布人伸出救援的手,人类文化史上又要留下一声深深的叹息。

米兰的罗布人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逐渐步入现代文明。

108岁的热合曼·阿不拉,是罗布人的“活化石”,享受着政府每月200元的特殊津贴。

他逢人便说他的一群兵“孙子”———被武警总部评为拥政爱民先进集体的武警三大队官兵。

16年来,官兵们与老人结下了浓厚的情谊,每到古尔邦节、肉孜节,官兵们都要带上清油、面粉、羊肉、冰糖、砖茶看望老人,部队医生还为老人定期检查身体,送医送药。

笔者随武警官兵到老人家采访时,老人兴致很高,亲手宰了一只羊犒劳大家。我们席地而坐,啃嚼着老人用红柳枝穿成的羊肉串,老人高兴地和战士们跳起了“刀朗舞”。

席间,翻译依明江告诉笔者,武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指挥部二支队三大队有一匹“军驴”,已经有14年“军龄”了。

部队刚刚组建时,官兵们住的是地窝子,喝的是涝坝水,生活极其艰苦。

但是武警官兵们得知热合曼的特殊身份后,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生活的任务。

有时候战士们忙得去不了,“军驴”就拉着车从部队把东西送到老人家里。

有一段时间,战士们搞营房建设,有10多天没有到老人家去了,战士们像往常一样,把米、面、西红柿给“军驴”驮上。没想到“军驴”一去很久才回来,米面还在车上。大家急忙赶到老人家,发现老人发高烧卧床不起,连忙把老人送到医院。事后,战士们奖励“军驴”精制豆饼一顿,外加一个野花扎的项圈。

关于这个问题,楼兰又称盘古城,位于今天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南部,是古代西域的一座重要城市,但在公元4世纪被荒漠吞没。据传说,楼兰是一个富庶而繁华的城市,有着极其先进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楼兰逐渐被临近的沙漠吞噬,最终成为了一座失落的城市。

楼兰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中被广泛传颂。《楼兰诗赋》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述了楼兰城的繁华和美丽;《西域记》是汉代旅行家张骞所著,详细记载了他对楼兰的探险之旅。楼兰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现代文学作品和电影的灵感来源,如《楼兰》等。

回答如下:楼兰是一个古代城市,位于今天的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楼兰在西汉时期曾是一个繁荣的城市,但在公元3世纪时,这个城市突然消失了。

楼兰的故事传说着这个城市的兴衰历程。传说中,楼兰城是由一个叫做罗布泊的荒漠之中的一位美丽的公主所建。这个城市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开始繁荣起来,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贸易城市。楼兰城的居民以耕种和养殖为生,同时也从事商业活动,出口丝绸、瓷器、玉器、金银器和其他贵重物品。

然而,在公元3世纪,楼兰城突然消失了。有多种说法,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所致,而另一些人认为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和荒漠化导致的。无论原因是什么,楼兰城的居民都离开了这个城市,城市逐渐被埋没在沙漠之中,沉寂了几个世纪。

直到20世纪初,楼兰城才被重新发现。这个城市的遗址被发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城市的残骸和文物逐渐浮出了沙漠之中。这些文物和遗址让人们更加了解了楼兰城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揭示了这个古代城市的神秘和魅力。

沿着河西走廊向西踏过“死亡之海”罗布泊,在塔里木盆地最东端,沙漠深处的胡杨林中,有一个消逝在茫茫风沙之中的神秘国度,虽然古国的身影早已销声匿迹,但是关于它的传说却始终流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千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探寻它消失背后的故事。

楼兰古城

征服楼兰

生活在罗布泊的古代先民,约于公元前三世纪建立了楼兰王国,汉武帝时期,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后曾提到过这个位于罗布泊西北岸的古国,当时罗布泊还不是“死亡之海”,而是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广袤大湖,与孔雀河下游、塔里木河下游等河谷三角洲,构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楼兰人在罗布泊西北岸筑城,“民随畜牧,逐水草”,伴随着驼铃邂逅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丝路旅人,楼兰最早出现于汉朝文献时,还是匈奴的臣属。

冒顿单于

西汉初年,控弦三十万的冒顿单于,如同一片阴云笼罩在大汉边陲,“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傍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朝铁骑终于开始向匈奴发起反攻,汉武帝经略西域期间,楼兰经常阻挠汉使,充当匈奴耳目,汉武帝一怒之下派兵攻打楼兰,俘虏楼兰王押回长安。

汉朝匈奴图

楼兰一介小国只能在两强之间求生存,汉武帝未对楼兰太过苛责,默认了这种折中的做法,楼兰王派出两个王子分别到汉朝与匈奴做质子,他们分别在汉朝与匈奴生活,归国后将代表未来楼兰的政治倾向,但在汉朝为质的王子因触犯律法被处以宫刑,于是在匈奴为质的王子继承了王位,继位后的楼兰王亲近匈奴,丝绸之路上汉使遭袭的情况时有发生。

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一位名叫傅介子的孤胆英雄改变了这一局面,楼兰王安归的弟弟尉屠耆亲汉,傅介子看到楼兰王兄弟内讧,便向权臣霍光提议自己可以作为汉使前往西域赏赐楼兰、龟兹等国,以金银财宝诱惑楼兰王并伺机刺杀,然后扶持与汉人交好的尉屠耆为王,以此杀鸡儆猴,震慑西域诸国。

在霍光的授意下,傅介子向西前往楼兰,楼兰王安归听说汉使带着金银财宝而来,迫不及待到汉使营帐中接见,傅介子吩咐设宴,酒过三巡,埋伏在帐后的壮士“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安归当场毙命,傅介子宣读大汉诏书,指责安归与匈奴勾结劫杀汉使,一切罪责都是安归一人所为,与旁人无关。

大汉以此向西域诸国宣告,背叛汉朝的下场就是如此,身在长安的尉屠耆回到楼兰继承王位,从此臣服于汉朝,楼兰都城后来成为西域长史的驻地和屯田基地,尉屠耆为摆脱安归党羽率众南迁,改国名为“鄯善”,东汉时期,班超纵横西域三十余年的传奇正始于鄯善国,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楼兰与英雄成为了难以分割的组合,唐诗中常有“破楼兰”或“斩楼兰”的诗句,这并非出于偏见,而是出于对傅介子、班超等英雄的由衷钦佩,不过那时的楼兰已经不复存在。

重见天日

自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楼兰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使节出玉门关前往西域的首站便是楼兰,楼兰(鄯善)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古国之一,至东汉时期已基本统一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并与中原王朝共同维持着西域的稳定,沟通着欧亚大陆的商旅使节,但在公元五世纪,曾经兴盛了数百年的王国却仿佛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雅丹地貌

东晋高僧法显西行至罗布泊,穿越荒无人烟的雅丹地貌时,发现楼兰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死寂之地:“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

”,这是何等恶劣的环境呢?放眼望去见不到任何活物,也没有任何路标,唯有过路人的枯骨作为标记,直到千年之后,一位异域来客再度唤醒了人们对楼兰的记忆。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听说一位维吾尔族农夫寻找丢失的农具时,在罗布泊西北岸发现了一处古老遗迹,斯文·赫定欣喜若狂,亲自前往罗布泊对这片遗迹进行了发掘,根据出土文书上的记载推断,这里就是废弃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楼兰古国,随之开启了一个多世纪东西方学者对楼兰古城的考察,外国探险家趁机掠走了大量汉晋时期的简牍和文书,直到最近数十年,中国考古学家才开始对楼兰古城进行科学发掘与保护,罗布泊西北的断壁残垣早已没有了主人,那么楼兰到底是因何消亡的呢?

水源枯竭

千余年前楼兰的突然消亡引发了无数猜想,有异族入侵说、丝路改道说、人口流失说、河水断流说、气候干旱说等多种解释,有学者认为,楼兰古城的消亡与罗布泊地区的干旱有很大关系。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在距今七至八万年前急剧抬升,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很难到达西北内陆,使罗布泊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干旱状态,导致沙漠化、戈壁化加剧,罗布泊水位下降,周围土地历经千万年的水侵风蚀形成了面目狰狞的雅丹地貌。

楼兰人为了建造房屋、做饭取暖,势必要砍伐弥足珍贵的胡杨林,导致土壤中的水分随之流失,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竺可桢先生提出中国气候在过去的四五千年中经历了三个温暖湿润期与寒冷干旱期相互交替的过程,楼兰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恰好处于第二个寒冷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

胡杨林

公元五世纪,寒冷期的到来夺走了楼兰人赖以生存的水源,西北地区的绿洲以周围高山的冰川融水为主要水源,天气干寒时积雪融化的速度变慢,缺水导致植被退化,风沙加剧,罗布泊以及周边河道逐渐枯竭,曾经生机盎然的罗布泊,如今变成了连绵不绝的荒漠,年降水量不足十毫米,终年酷热干旱,若无罗布泊,便不再有楼兰。

生命禁区

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罗布泊的干旱并非楼兰兴亡的唯一原因,楼兰消亡时罗布泊虽然逐渐干涸,但依然有水,《汉书》记载,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清朝文献《辛卯侍行记》记载,罗布泊湖水“东西八九十里”,在斯文·赫定来华考察时,还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泛舟,根据卫星观测,罗布泊最终干涸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罗布泊

西汉时期,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并非因为交通便利,而是由于匈奴控制了丝路上的哈密、吐鲁番和准噶尔等地,汉朝的商旅使节只能走另外一条路线,即出玉门关、阳关,经三垄沙、白龙堆进入楼兰,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

玉门关

三垄沙是位于罗布泊东北的一片沙漠,而白龙堆则是一处雅丹风化地带,这一路上没有任何水源,也没有任何人类活动,只有绵延数百公里的沙漠与十多米高的土丘,地面上寸草不生,空气干燥,再加上隐藏的流沙,普通人很难逾越。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人们开始开辟更加安全的路线,《三国志》记载:“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这说明当时已有一条通往西域的新路线,避开三垄沙与白龙堆,进入吐鲁番盆地的高昌,这样的路线比前往楼兰要安全得多,从此以后楼兰不再是丝绸之路上无可替代的交通枢纽。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贞观年间,这条新路线已经天下皆知,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国把持丝绸之路的要道,国王麴文泰志得意满,竟与突厥人结盟藐视大唐,甚至向唐朝商人收取过路费,孔雀河上游的焉耆国向唐太宗李世民表态愿意配合大唐重新开辟由敦煌经三垄沙、白龙堆、楼兰进入焉耆的“碛路”。

这条古道便是楼兰兴盛时期,汉匈争夺的丝绸古道,此时的楼兰古城早已淹没在漫漫黄沙中,鲜有旅人路过,但唐太宗并没有接受焉耆王的好意,而是选择了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派侯君集率军攻破高昌,重新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楼兰古城失去了“复活”的机会,在此期间,玄奘西行归来时曾路过已经废弃的楼兰故地,凭吊这个已经消失的古老国度。

楼兰古城复原图

时至今日,罗布泊的道路仍然是崎岖不平,即便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这里也依旧寸步难行,不断有人在探索与考察过程中失踪或遇难,事实证明,楼兰古道并非通往西域的最佳选择,楼兰的史诗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过往的旅人,然而在前往楼兰的途中,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罗布泊不知让多少人望而生畏。

无论人类多么强大,都必须敬畏自然,尊重历史,在环境恶化与历史进程的推动下,神秘的楼兰古国消失在荒漠深处,而楼兰人也随着风沙飘向了更远的地方,融入其他民族,这既是自然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

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

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

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

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

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

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

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

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

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

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

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

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

汉昭帝最终派傅介子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

汉昭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

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走向衰落甚至后来的灭亡。

古楼兰是佛教文化非常繁荣的国家。 自19世纪中叶以来,楼兰古城时不时地出现西方冒险家影子,打破了沉寂了千年的沙漠,而关于埋葬在楼兰古城中的宝藏的传说也越来越多, 越传越神奇。

楼兰古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 它位于罗布泊(Lop Nur)的西部,是西部地区的枢纽。 该王国范围从东部的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 它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今天只剩下一片废墟。

楼兰古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但突然在公元630年神秘地消失了,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历史记录中楼兰王国的最早特定记录可以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找到。

根据记录,我们知道楼兰是西部地区的一个小国。

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

这里的“盐泽”是指罗布泊。

汉代史学家班固(Ban Gu)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家庭,有14,100人,国都名"打泥"。

《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

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

民随畜牧,逐水草。

有驴马,多骆驼。

能作兵,与婼羌同。

"

汉昭帝时,楼兰将国名改为鄯善,并求朝廷驻军伊循。

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

从那时起,楼兰已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部地区的战略支点。

东汉时期,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东汉政府大规模修复楼兰,发展楼兰。

从那时起直到魏晋数百年,楼兰一直是从内陆到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后来,楼兰在历史记录中很少见,并逐渐神秘消失。

据传说在楼兰古国埋藏着一个宝藏,不仅藏满金银财宝,还埋藏了古楼兰国消失的原因。 为了寻找这个宝藏,西域大漠开始了腥风血雨,无数的人来这里寻找宝藏,但却没有一个人发现宝藏的影踪,也许,这个宝藏会随着楼兰的秘密一直深埋地下,也许以后的某个时间,这个宝藏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也带来古楼兰消失的秘密。

楼兰,是西域古城遗迹。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存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扜泥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

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约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干旱,遗弃楼兰城,逐渐南移,鄯善国(楼兰国)先后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

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前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鄯善国(楼兰国),至此灭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307240946172b5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