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和殿干什么的?
①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②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也用来接受朝贺,还曾举行过殿试。
2、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3、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4、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
③
太和殿的主要功能是:
举行重大的典礼。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其于明永乐十八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原称奉天殿。在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后在清顺治二年改今名。明清两代皇帝登基、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④
太和殿,俗城“金銮殿”,位于故宫中最中心的位置。它建于1420年,仿照南京故宫的奉天殿而建,所以最初亦称“奉天殿”。1562年,嘉靖皇帝将其改称“皇极殿”。1645年,顺治皇帝又将其改称“太和殿”,自此定名。
明清时期,太和殿就是明清朝廷用来举行各种大型典礼的场所。
⑤
明清时期,太和殿就是明清朝廷用来举行各种大型典礼的场所。
所以实际上太和殿在明清时期的用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举办国家性质的大典,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封皇后、册立太子、命将出征等,再是每年的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也会在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贺,同时群臣也会在这里接受皇帝的赐宴。
此外,清朝曾经有一段时间会在太和殿举办殿试(乾隆五十四年改在保和殿进行),当然殿试中的传胪典礼依然在太和殿举行(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名曰“传胪”)。
⑥
太和殿是举行国家庆典的地方,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封皇后,册立太子,将军出征等典礼。
⑦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 太和殿,又称“ 金銮殿 、至尊金殿、金銮宝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故宫博物院 内,矗立在紫禁城中央,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 [5]是紫禁城( 故宫 )中最大的殿宇、 [3]东方三大殿 之一 [7]。
京城 的中轴 子午线 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
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太和殿建成,初名奉天殿; [4]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 皇极殿 ;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现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⑧
太和殿是中国故宫博物院内的一座宫殿,位于紫禁城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会议的场所,也是皇帝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
⑨
太和殿是举行国家大典的地方,比如皇帝登基、大婚、出征、接见重要外宾等等,更多的是政治仪式的场所,举行重大典礼隆重庄严,规矩繁琐而复杂。
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太和殿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是列数字的说明手法
列数字: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摹状貌: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作用是更加突出,形象的体现出了太和殿的宏伟和多态多姿。
三、故宫各殿功能?
故宫各个宫殿的名称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交泰殿、东六宫;他们的作用分别是: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仪式的地方;中和殿则是皇帝静思的场所,在前往太和殿举行仪式之前,皇帝可以稍作休息和操练;保和殿是除夕节上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地方,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交泰殿是为皇后举行生日宴会的场所;东六宫是皇帝后妃和子嗣的住处。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1、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清朝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清朝时,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枢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
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宫,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除夕是中国人传统的团圆日,普通百姓都要在这天吃顿团圆饭。对于身居皇宫大内的清朝皇帝来说,也不能脱离人之常情,他们也要在除夕和皇后及众妃嫔们一起在乾清宫举行家宴。
因为皇帝与他的后妃们平时都不同吃,所以相对于民间百姓,乾清宫家宴更有特殊的团聚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皇帝与皇子及宗室诸王的宗室宴(亲藩宴)是在元旦次日举行的,它并不是典制上的乾清宫家宴。
宫中无论是典礼还是宴会,从未出现过男女欢聚一堂的场面,只有皇帝一个男性能与宫中女性一同饮宴,皇子作为他们的儿子(除了幼龄以外)也不得参与。其实,相对于民间的团圆饭,没有能真正称得上家宴的宫廷宴会。
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乾清宫就开始营造过年的气氛了。乾清宫丹陛左右就开始安设万寿天灯,每天晚上天灯都要点亮。
在万寿灯后面,左右都悬挂万寿宝联,每幅宝联两面都用金丝绣上联句。万寿灯光映照在宝联及其金字上,使得黑暗的夜晚特别透亮,营造出浓烈的新年来临的喜悦气氛。
乾清宫家宴前夕,相关人员忙忙碌碌,按照礼制布置宴会现场。乾清宫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乾清门内陈设了丹陛大乐,交泰殿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
在乾清宫内,每人一张的宴桌按照严格的等级秩序排列:皇帝宝座前设金龙大宴桌,左侧地平上,面西座东摆着皇后的宴桌,其余嫔妃的宴桌排在左右。他们所用的餐具也不一样。
酉时(下午6点),皇帝入宴,皇后等人在座位处向皇帝行礼,礼毕,皇后等人各入座进馔。过了一会,皇帝与后妃们开始欣赏承应宴戏。
他们一边欣赏演出,一边进果,进酒,皇帝进酒时,后妃们各出座,跪拜。承应宴戏演出结束后,后妃们出座谢宴,行跪拜礼,皇帝起座离开,皇后以下各还本宫。在以上的宴会过程中,各种音乐依次演奏。
乾清宫家宴极尽奢华,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清宫家宴档案,皇帝的大宴桌所摆膳食一开始就有109碗(盘),加上宴礼中所进汤膳、酒宴,合计可达153品。
这些美味佳肴,虽然有的在宴会后作为赏赐,但仍会产生极大的浪费。除夕之外,凡遇皇帝万寿等节日,乾清宫也要举行家宴。
2、交泰殿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约为明代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明清时于此举行册封皇后和皇后诞辰典礼。皇后于此接受后宫妃嫔朝拜,同时,皇后在春分要去西苑亲自采桑喂蚕,因此在春分前一天皇后要在此验看采桑工具。
3、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清朝皇室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进行的,而且地点就在坤宁宫中。
满族是一个极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对于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另外,满族的居住设计有着不同于汉族的特色,根据满族传统风俗,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由于满族人以西为上,故西墙供神或祖宗牌位。西炕一般不住人,南北炕以南炕为大,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顺治十二年,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改菱花格窗为直条格窗,殿内西部改为三面环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内外装修都不同于其他宫殿。
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画像15—16个。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自此以后,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当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经结婚的话,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5、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6、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
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四、用说明方法写太和殿?
《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时,作者用的是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手法,的。
五、故宫中心轴宫殿作用?
1、交泰殿(储印场所)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
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为储印场所。
2、乾清宫(皇帝寝宫)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
明至清初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自雍正移居养心殿后,乾清宫便成为皇帝召见和选派官吏、批阅奏报,处理日常政务和举行重大赐宴活动的场所。
清代,每年凡元旦、万寿节等节日,都要在乾清宫举行赐宴活动,唯有千叟宴规模最大,场面最盛。
康熙六十一年春,召集叟老千余人,宴燕于乾清宫前,赋诗并赐众叟寿仗。乾隆五十年正月,弘历为庆祝国家殷实富足,在乾清宫举行的千叟宴比康熙时规模更大,有三千耆老入宴。
3、坤宁宫(皇后寝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
清代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4、太和殿(举行重大典礼)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5、中和殿(举办庆典时官员朝拜和奏事)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外朝:
太和殿:举行外朝大型典礼的地方
保和殿:明代为大典前皇帝更衣休息的宫殿,清朝为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的场所。清朝时也是科举殿试的地方。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物品的地方
体仁阁:内务府缎库
文华殿:清朝举行经筵典礼的地点
集义殿:皇帝经筵礼毕,就在这里宴请大臣。
主敬殿:清朝皇帝常于春季在此御经后择日赐筵。
文渊阁:清朝的藏书楼,曾专贮《四库全书》
内阁:明清内阁官员处理事务的地方
上驷院:掌管皇宫所用之马的地方
南三所:清朝时皇子居住的地方
南三所东面的建筑为御药房和太医院
御茶膳房:宫中最大的膳房
箭亭周围的广场:为皇帝皇子跑马射箭的场所,清朝时也是武举殿试的地方
武英殿:明朝时曾经是皇帝斋居和召见大臣的地方,清入关后,多尔衮在此摄政理朝,康熙之后为编辑、刻版、刊印御书的地方
咸安宫:清代内廷在此教习八旗子弟
尚衣监:制作皇宫中的御用服装的地方。
浴德堂:修书处
南薰殿:是藏储历代帝后名臣画像的地方。
灯笼库:存放宫中所用灯笼的地方
焕章殿:是钦定编纂书籍校勘装潢的地方
内廷:
乾清宫: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交泰殿: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
坤宁宫:明朝和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皇后居住的地方,雍正之后为祭祀的地方
养心殿:明朝和清康熙年间为宫中造办处,雍正之后为皇帝居住的地方
东西六宫:为明清后妃居住的地方
东六宫(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启祥宫)
慈宁宫:明清两朝太后所居
宁寿宫:清朝为太妃、太嫔等先帝后妃所居,乾隆年间改建作为乾隆退位后养老所用,慈禧万年也曾一度在宁寿宫居住过
寿安宫:清朝为太妃、太嫔等先帝后妃所居
寿康宫:清朝为太妃、太嫔等先帝后妃所居
英华殿:明清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重华宫:乾隆大婚后所居住之地,后为过年时皇帝诏赐大臣赐茶宴联句的地方
毓庆宫:清朝皇太子,皇子所住的地方
奉先殿: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
斋宫: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
雨花阁:佛堂
畅音阁:帝后听戏的地方
漱芳斋:帝后听戏的地方
延庆殿:立春时,皇帝九叩迎春为民祈福的地方
天穹宝殿:宫中道教活动的场所,祭祀所用
建福宫:收藏珍奇文物的贷方
北五所:明朝时为低级嫔妃和宫女所住的地方,清朝初期为皇子所居,后皇子搬住南三所后被改为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
茶库:管理存放各种茶叶的机构,在延禧宫东边院落
缎库:管理存放各种绸缎衣料的机构,在延禧宫东边院落
御花园:为皇帝、后妃娱乐休闲的花园,其中包括的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建福宫西花园:建于乾隆年间,为皇帝、后妃休憩、娱乐的场所,有延春阁、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花园风格不同于御花园的对称严谨,更多了一些江南园林的感觉。乾隆十分喜欢这个花园,经常会小住于此
宁寿宫花园:为宁寿宫的相配的花园,建于乾隆年间,为清朝皇帝、后妃休憩、娱乐的场所,花园中的主要建筑物有古华轩、旭辉亭、抑斋、遂初堂、竹香馆、萃赏楼、延趣楼、三友轩、耸秀亭、碧螺亭、符望阁、玉粹轩、倦勤斋等。
慈宁宫花园:是明清皇太后及太妃太嫔们游憩、礼佛之处。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地势平坦开阔,莳花种树,叠石垒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嫔们不费跋涉之劳而得山林之趣
六、故宫三大殿的名称和主要用途是什么?
故宫三大殿的名字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主要用途是举行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仪式。
原因是:故宫三大殿作为明清两代皇宫的核心地带,历经几百年的时间,承载了无数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因此,各个殿宇的命名和用途都有其历史渊源。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宗教祈福和政治仪式的场所,中和殿是皇帝接见百官和举行盛大婚礼的场所,保和殿是皇后举行嫔妃册封和赐婚的场所。
内容延伸:除了这三大殿,故宫中还有其他的重要建筑,如乾清门、午门、角楼等。
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学习。
故宫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是明清两代的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接见重要官员的场所,也是展示皇权威严的象征性建筑。
太和殿位于故宫的最北端,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庆典和军事会议的场所。太和殿也是举行皇帝登基、加冕和大婚等重要仪式的地方。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的南侧,是明清两代的皇帝接见重要官员和外交使节的场所。中和殿也是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的南侧,是明清两代的皇帝举行内阁会议和决策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皇帝会见内阁大臣的地方。
1、故宫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在故宫的中心位置,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2、中和殿,是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3、保和殿,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