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20日,北平《生活画报》第四期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在故宫太和殿举行的对日受降仪式。这是极为难得的珍贵史料,具有官方史料及个人忆述史料都无可比拟的“现场感”与“生动性”。该报道原文如下:
光荣灿烂的双十节
第十一战区受降典礼在平举行
这是从武昌起义北伐成功以后,第一个光荣灿烂的双十节,北平的一百五十多万市民,能在这一天亲眼看到曾经蹂躏过我们的日军,低头降伏在我军的面前,欣快、兴奋,当然会涌起在每个市民的心头。
典礼的仪式,虽然仅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然而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深长的,较这八年来的痛苦尤深的刻划在我们的脑里。这十几分钟的动态,会与世纪传留到无限远的时候。
***的门洞吞进了满脸微笑数不清的市民,刚刚是八点钟,广阔的太和殿前已经摩肩接踵排列得无有空隙,大家尽兴的欢呼,结成一个充满民族精神的巨大声浪,这声浪,已足令敌人胆寒了。
会场的布置是严肃而简洁的,白石栏杆上满飘着四国的国旗,在那座大“凯”字的彩屏前面,设了受降时签字的长案和文具,孙长官第一号命令就列在这桌案的中央。
参加的长官,除了***长官和我方高级将校外,还有平津市长和盟军代表。
受降仪式是简单而隆重的,在乐声中全体向孙长官敬礼,然后由初光中校引导着二十一名降将代表入场,由敌方善后联络部代表陆军中将根本博代表签字于领收证上。
最精彩的节目,是献刀的一幕,当日军降伏代表由根本博领导一一解下他们的佩刀双手献上的时候,全场的欢呼和兴奋达到最高潮,敌人的手在颤抖着,从此全市的市民正式逃出了他们的屠杀和凌辱。
当敌军代表由太和殿右门退出以后,全体向国旗敬礼,就用国歌合唱与掌声欢呼声来结束了这历史上动人的一幕。
时间是十月十日上午十点十七分,温和的晨光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象征着和平后的光明。
这里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第十一战区对日受降的简要情况。
据载,以第十一战区***为平津地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天津、北平、保定、石家庄,办理投降的地点为北平;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为济南、青岛、德州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青岛、济南,办理投降的地点在济南。
也即是说,第十一战区对日受降实际上分为两次,而这次在北京故宫里的对日受降,意味着平津地区驻扎的日军共计12万余人被彻底解除武装,无条件向中国军队投降,象征着平津地区抗战终获胜利。
可以看到,该篇报道虽只有600余字,但却配发了6幅现场照片,每幅皆加有详细图注,图文并茂的配置为整版报道。
6幅照片分别为:前奏、向光辉的国旗致礼、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签字时的姿态、(日军)献上屠刀、一纸降书、(日军)惶悚的签字。
为了铭记这历史性的一刻,这样的整版图文报道,当然是极具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的。
北京故宫里的中国第十一战区对日受降仪式,正式开始时间为1945年10月10日上午10时,按照《生活画报》的报道,我们可知,仪式进行时间只有短短的17分钟。但这短短的17分钟,注定将载入史册,而这篇图文并茂的报道,也将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辅证与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