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大赛,初中物理《做功了吗》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教案,沪科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及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器材:

滑轮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讨论1: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各有什么特点?(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了力,却费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却省距离。)

讨论2: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当动滑轮的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时,拉力F与物重有什么关系?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高度n有什么关系?(拉力F与物重的关系为F=1/2G,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高度n的关系为S=2h。)

归纳:以上两种简单的机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

[新课教学]

算算想想:在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F与上升的距离S的乘积”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有什么关系?

总结: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F与上升的距离S相乘,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实际上其他简单机械也有这样的规律。

指出:其实物理学家已经总结出了力和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机械功。

1、机械功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思考讨论:课本P196面图10-24

图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在推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而推力没有做功。

图b: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

图c:吊车的作用力质量货物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进一步说明:

1、人推车没有推动,虽然施加有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即“劳而无功”。

2、一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移动一段距离,但是没有施加有力的作用,即“不劳无功”。

3、一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分析虽然有力和有距离,但是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S=0(劳而无功)

(2)F=0(不劳无功)

(3)F的方向和S垂直。

3、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问题:如图,在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s这个过程中,F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

说明:力学中就是用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来计算功的大小,用字母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因为功的英文单词是work,我们取首写字母W来表示功。

1、功的计算公式:

W=FS

2、功的单位及物理意义: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专门用焦耳作为功的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2)1J的物理意义:1J=1N·m,即:物体在1N的力的作用下,沿该力的方向通过1m的距离,该力所做的功就是1J。

感知1J的大小:即把两个鸡蛋提高1m做的功约为1J。

学生练习:估计下例一些力做功的大小:

(1)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分析:∵G=mg= 10kg×10N/kg=100N

∴W=Gh=100N×1.5m=150J

(2)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多少?

分析:W= FS=Gh=1N×1m=1J

(3)体重为600N的某学生从一楼到二楼,大约要做多少功?

分析:W=Gh=600N×3m=1800J

(4)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分析:∵m=ρv=1g/m3×500㎝3=500g=0.5kg

G=mg=0.5kg×10N/kg=5N

∴W=Gh=5N×2m=10J

巩固练习:

1、如图,把一个重100N的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对箱子做了多少功?再沿水平方向前进10m的过程中,他又对箱子做了多少功?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拓宽物理实验的教学范围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未来社会公民服务。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内容要从实验和观察、探究和总结、应用与延伸上展开设计;教学形式要从课前的实验准备、课堂的实验操作、课后的实验教学反思和改进、课外参观、物理知识讲座、学具和教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设计;

实验教学的评价要结合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推理能力、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应增加学生的互评和自评等相关的内容。

如何进行物理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研究课标和教材

学习课标,领会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钻研教材,把握好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研究学情

要注重对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还需要给学生补充哪些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

3、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一节内容,要进行科学处理,需要2节课完成的就安排2节课来上,不能忙于教学进度而忽略学习效果。

4、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托课标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5、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确立教学思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设计好每个知识点所需要的活动,是利用实验探究,还是分组讨论等等,

第三,选好教学仪器和辅助手段

准备好所用的仪器,是否还需要课件,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6、选编好巩固练习题

选择的每一道题要对应好所学的知识点,做到重点突出,覆盖全面。

7、把握好时间分配

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多长时间都要计划好,不能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应该以创新的觉度去制作,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1、演示实验要创新,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2、巧设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3、加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4、开展课外实验,深化课堂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加强物理

可以讲滑轮,因为可以做实验,达到比较好的气氛,这个实验又比较直观,便于看清实验的细节(相对某些电学实验),另外也有很多实例能充实(不能太超纲),实验时要快速准确恰当地处理突发事件,要注意实验安全,上课是一门表演艺术,赛教更是如此,但不能为表演而表演,要切合教育新理念,再观察揣摸一下电视主持人的“表演”,也许会从中得到灵感和启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t20230323172812f8d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