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爱上一段过去,从默片开始是什么歌?爱上一段过去,从默片开始

上回说到,在影片[寂静中的惊奇]里,导演托德·海因斯以博物馆为宫殿,承载了一段关于时间的回忆。

狡猾如他,怎么会只用一样玩具与时间游戏。

如果说博物馆是托德·海因斯的“记忆之宫”,那么影片黑白影像的部分,则暗藏了一把带我们回到过去的钥匙。

▲朱利安·摩尔在片中饰演了一位虚构的默片时代的女星莉莉安·梅修,十分光彩照人

这把“时光之钥”,就是默片。

默片诞生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影迷问罗杰·伊伯特,什么是电影?

和电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罗杰·伊伯特,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简单问题,竟然一时无从下手。

他解释到,“按照定义,电影是胶片上记录的一系列图片连接而形成的影像”。

这让我们联想到清朝末年,中国有一种民间艺术叫“拉洋片”,也就是上海话里说的“西洋镜”。

侬阿是又看撒西洋镜?说得是小孩子们爱图新鲜,爱热闹。

▲西洋镜利用了光学原理,在一个四周安有镜头的木箱里装备多张连续图片,表演者拉动箱子外的拉绳,图片就“动”了起来

这个西洋镜,就是一个简易的电影放映机。

由于早期的放映设备无法解决音画同步播放的问题,因此在电影产生之初,这些运动的影像都是没有声音的。

当时放映的电影,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默片,又叫无声电影(silent film)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现存至今最古老的电影,是1888年由法国导演路易斯·李·普林斯拍摄的[朗德海花园场景]。

▲[朗德海花园场景]片长只有2秒,记录了普林斯和家人午后休闲时光的一个瞬间,可以说是一段来自19世纪末的“无声家庭录影”

默片的“没有声音”是相较于有声电影声迹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所说的,而不是说观看现场一片安静。

事实上在默片放映过程中,现场会有专门的乐师为影片进行伴奏,有时也会有专门的解说员担任旁白解释剧情。

电影解说员,在旧上海叫作“讲画师”,在台湾地区被称为“辩士”,在日本又称“活弁”。

盛极一时的默片时代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放映了由他们拍摄的12部无声电影短片。

▲卢米埃尔兄弟的无声电影短片中,有脍炙人口[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每部片长大约在1分钟左右

这次售票公开放映活动被载入历史,现代意义上的电影,也从这一天正式诞生。

紧随卢米埃尔兄弟的脚步,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开始让这些没有对白的影像,变得有故事、有氛围、有情绪。

大约是有过做魔术师的经历,梅里爱不仅比卢米埃尔兄弟善于讲故事的方式,而且更了解观众的胃口。

▲1902年,梅里爱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神化片[月球旅行记],这些标志着电影由写实走向艺术创作

也正是由梅里爱的默片开始,电影逐渐成为位列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

▲老顽童马丁·斯科塞斯还在电影[雨果]中,表达了对这位电影大师的致意,那一年也是梅里爱诞辰150周年

如果说法兰西电影人带给默片时代的是无尽的浪漫与想象,那么英国影人则让这无声年代的电影院也充满笑声。

《新世纪周刊》曾经这样形容默片时代最伟大的英国演员: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他用表情和动作将默片推向最高峰。”

这个人就是查理·卓别林

▲这位集编、导、演才华于一身的默片时代喜剧大师,因为早年多数时间美国发展,被不少观众误认为是美国演员

▲1914年,卓别林的大银幕处女作[谋生之路]上映,他夸张的表演,以及片中讽刺与风趣兼具的小故事深得观众喜爱

从1904年好莱坞第一部无声电影[美国救火员的生活]诞生到1914年,短短10年,看电影就成为当时最受普罗大众欢迎的娱乐活动。

默片也在这一时期迎来火山爆发一般的高产。

根据一份历史数据显示,仅在1910年一年,纽约爱迪生公司等几大制片公司,影片月产量都要高达400部。

这一时期美国主要市镇的观影人数维持在每周3600万人次,这个数据有多庞大呢?

在当时全美人口总数也不过9200万,这意味着有每周看电影的观众,占总人口的1/3还多。

▲1918年,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创造了电影诞生以来的最高票房记录,上映3个月累计票房1800万美元

按照当时2美元一张电影票的单价,[一个国家的诞生]观影人次为900万,这在当时已然是天文数字量级。

影响世界的中国默片

我国的第一部默片诞生于1905年,是由京剧泰斗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时年58岁的谭鑫培在银幕上做派沉稳庄重

据说[定军山]最初在大观楼影戏园放映,一时间万人空巷,戏迷们争睹伶界大王在银幕上的风采。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故事桥段,为默片时代的电影创作者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

这些来自东方,或书写家国天下的历史鸿篇,或讲述兄弟大义的江湖奇谈,亦或是表现儿女情长的缱绻小品,都让西方观众无比着迷。

▲1913年,由黎民伟、严珊珊主演的[庄子试妻],成为第一部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

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电影院,这部情节一波三折的东方默片,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1921年,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第一部京剧武生默片[四杰村]在美国上映,一时间收获无数好评。

这个讲述武则天时期,骆宾王兄弟洗清诬陷冤屈的故事,也让西方观众第一次领略到中国“武侠电影”的魅力所在。

1927年,民新电影公司出品的[西厢记]登陆欧美影院。

女主角林楚楚弱柳扶风的东方美人气质,为西方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

《泰晤士报》对林楚楚不吝赞美之词,直言她是“来自中国的玛丽·璧克馥”。

▲轻摇罗扇的林楚楚(上图)确与玛丽·璧克馥(下图)眉宇间有些神似

默片虽然没有对白,但也正得益于此,东西方观众在观看同一部电影时,不会被语言不通带来的隔阂所困扰。

这和[寂静中的惊奇]里,两位听不到声音的主角,状况非常相似。

因为听不到,才更努力地用眼睛看清世界,更敏感地用心感受故事中的一分一秒。

或许在默片时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环球同此悲欢”。

默片已逝,情怀犹在

时间对这个东西方观众无障碍交流的默片时代格外悭吝,留给它的只有短短30年。

▲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上映;3年后,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

不知道算不算巧合,但来自东西方的两位歌手,终结了属于默片的整个时代。

更为遗憾的是,默片时代留给我们可供怀缅的凭证,也少之又少。

仅1912到1930年间,美国就有共计11000余部默片上映,这些影片中,胶片能够存留至今的,不足30%。

这30%里,还有一半影像资料因版本过低极为不清晰。

▲在已经散佚的默片胶片中,包括1917年蒂达·巴拉主演的[埃及艳后]

▲1926年首次被改编的默片版[了不起的盖茨比],至今也仅剩部分片段残存

胶片易燃难于保存固然是很难克服的客观原因。

但也有学者指出,随着有声电影的到来,制片厂不再对这些默片资料精心管理,大量胶片被随意堆放,任由其损毁。

就像那些曾在默片时代红极一时的演员,霎时间进入有声时代,等待他们的却只有自生自灭。

不是所有默片红星,都能像[雨中曲]里的吉恩·凯利一样,唱着singing in the rain,就轻巧地跨进有声时代。

▲默片女皇葛洛丽亚·斯旺森,到了有声时代,终究也成为了[日落大道]里过气的疯妇

又譬如[一个明星的诞生]中的詹姆斯·梅森,既然无法适应一个新时代,只能让自己永远止步于过去,和时代同归于尽。

▲许多年后,一部名叫[艺术家]的电影,试图给被时代逼得滞足不前的昨日明星,编写一个童话般美好的结局

但时代本身不是艺术家,哪来那么多宅心仁厚。

之于如今的我们,默片时代就像盖茨比对面,那束莹莹闪烁的绿光,一年一年,从我们眼前渐渐远去。

万幸的是,有如托德·海因斯这样的导演,对这逝去的时代同样报以执着而热烈的眷恋。

还愿意给予这堆废弃的故纸,以深情的一吻。

你也一样在怀念默片时代吗?

不要说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s202210201720270284.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