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孔融著名历史典故,关于孔融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孔融的故事大概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孔融让梨了。

孔融让梨: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堆梨,客人要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离,他先拿个最大的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在一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挑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后,夸奖他,爸爸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他传送开了,从古代一直传到现在

1、《忘年之交》:

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不惑,遂与为交友。”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2、《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

3、《哭坟不悴》:

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于是将此人杀了。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男孩九岁,因年幼得以保全。

寄在别人家中。

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

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不起,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给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

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哥号哭而止饮。

有人对曹操说了,于是决定都杀掉。

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

5、《杀宥之三》: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当时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梅尧臣赏识,其中有一句的内容说:“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主考官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

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

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道:“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

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欧阳修听毕才恍然大悟。

孔融让梨是中国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该故事发生在孔融四岁的时候,他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却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中文名

孔融让梨

外文名

Kong-Rong gives up the biggest pear

年代

东汉末年

人物

孔融

出处

《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之一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膺有很高的名望,凡是登门造访的人必须是高雅名仕以及亲戚友人才能通报进门。

孔融到了李府门前,对守门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进门后,孔融座到了前面。

李膺问孔融:“你和我是什么亲戚?”

孔融答道:“我的祖先孔子与你的先人老子(李耳)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你世代为通家之好。”

李膺及宾客听了孔融的话无不感到惊奇,大中大夫陈韪晚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

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不见得就很好。”

孔融说:“想来你小的时候,必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听了感到非常尴尬。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孔融(153~208年),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他四岁那年,也就是公元156或157年,地点在山东曲阜,孔融的老家,因为他十岁才跟他父亲到外地去。

典故是出自三字经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

具体典故是西汉时的孔融从小就有谦让的美德,4岁时和大家一起吃梨。他主动把大的梨子让给兄长吃,而自己选择小的吃,被当时的人赞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31031160012532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