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孔融是儒家的吗?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孔融传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孔融四岁时,同兄弟们一起吃梨,他挑了一个最小的来吃。他的父亲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孔融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这就是著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

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

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

他对门人说: “我是李君的亲戚。

”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

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

太中大夫陈韪来到后到李膺府邸,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汉献帝即位后,孔融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孔融被任命为将作大匠,又升为少府。

此时,他已成一代大儒,但他与曹操的政见不合,又常常直陈己见,令曹操深为顾忌。

因此,曹操设法免去了孔融的官职,一年后,才让他做了个闲官——大中大夫。

孔融却是自得其乐,常常置酒备乐大宴宾客,扬言道:“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意思是说,他有朝野儒士的支持,对炙手可热的曹操也无须担心——大有与曹操分庭抗礼之势。

当时,曹操高踞丞相之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统一国家而连年用兵,并为筹集军粮而禁酒。孔融却偏偏写了《与曹操论禁酒书》,令曹操对他更为忌恨。 二〇八年,军谋祭酒路粹弹劾孔融“大逆不道,宜极重诛”。曹操即以此定罪,杀了孔融及其妻儿,时年五十六岁。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

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等其他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

据《后汉书》记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

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h20240426084007827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