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的“国际巨星”这个词,你会想到谁?
说实话,中国明星真正成为“国际巨星”的屈指可数,拥有这个称谓,不仅需有优秀的作品还要咖位够,更重要的是,还要被世界人民所承认。
可能你想出了李小龙、张国荣、成龙、周润发等名字,但可千万不要漏掉这个人,他在1935年就家喻户晓驰名中外了!
当时的环球时报报道:“什么最能代表中国?”很多人提到了”京剧&34;。
京剧的兴盛和流行,已故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功不可没。
尤其在1935年,梅兰芳去了一趟苏联,不仅苏联人民喜欢,还引来很多剧作家的学习,更掀起了“中国京剧热”。
梅兰芳拒日赴苏
早在梅兰芳访苏前,很多苏联人和苏联艺术家对梅兰芳慕名已久。1934年3月,梅兰芳要赴欧洲访问,途中要经过莫斯科。
苏联的***投来了橄榄枝,这个愿望被多方转接,梅兰芳知道被邀请后,当即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赶赴苏联演出。
苏联人还专门成立了接待委员会,从这可以看出苏联人对梅兰芳的重视程度。
接待主席是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会长阿罗舍夫,委员有著名电影导演爱森斯坦、著名作家特列杰亚考夫和各大剧院院长等。这些人不认识?你可以慢慢百度,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啊。
梅兰芳演出场场爆满,斯大林、高尔基莅临观看
梅兰芳的到来,苏联艺术界做了充分准备。从1935年初开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街头巷尾就张贴出印有“梅兰芳”三个中国字的广告,商店的橱窗里也陈列着大幅的梅兰芳戏装照片。
苏联的很多报纸不断刊登照片和文字,介绍中国的戏曲以及梅兰芳本人的情况。
这种造势和营销是国家支持的,经过宣传,梅兰芳在这两座城市几乎家喻户晓,人人都想一窥梅兰芳的真容。
仔细想一想,现今有哪个明星出国是受到国家层面的领导接待的?甚至出动国家的轮船接过来?你可别看岔了,是从中国接到苏联,不是在苏联迎接!
苏联人专门派轮船赴上海迎接梅兰芳,轮船到达苏联远东城市海参崴后,梅兰芳又乘西伯利亚特快列车前往莫斯科。一路上接待的热情,真可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
从3月5日开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各大剧院就开始售票,票价一般是25卢布。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门票全部售完,许多没有买到票的人不得不花高价购买黑市票。黑市票贵的离谱,几倍几倍的往上涨。
3月23日晚,梅兰芳的第一场正式演出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的音乐堂隆重举行。
这一天,音乐堂装饰一新,舞台两侧悬挂着中苏两国国旗,黄缎制成的幕布绣有“梅兰芳”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幕后是宫殿式的布景,华丽多彩。
梅兰芳和剧团的人员在如雷鸣般的掌声中登上舞台,上演了《汾河湾》、《嫁妹》、《青石山》、《刺虎》等剧目。
每场戏结束后,他们都要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数次谢幕才能下场。
此后的演出,场场如此。
前来观看的人除了苏联戏剧界人士外,还有政府要人、文学家,如斯大林、***、伏洛希罗夫、高尔基、阿·托尔斯泰等,他们都对梅兰芳的表演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演出期间,一些没有买到票的市民,为一睹梅兰芳的风采,常常将剧场大门围得水泄不通。
散场后,许多年轻女子激动的直接高喊“梅兰芳,我爱你!”
后来,梅兰芳来到了苏联戏剧界的最高殿堂——苏联国家大剧院,只有那些高水平的歌剧和舞剧才能登上这里的舞台,
当晚,大厅和包间挤满了观众,梅兰芳表演了《打渔杀家》、《虹霓关》等剧目,演出从晚上11时持续到次日凌晨3时,人们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梅派艺术引众多西方剧作家们学习
梅兰芳的这次演出对苏联乃至欧洲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称为“苏联电影艺术最卓越代表”的爱森斯坦,被梅氏的表演艺术所折服,他专门把《虹霓关》拍成电影,并把京剧的许多艺术融入了他日后的电影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闻名世界的苏联戏剧导演,他对梅兰芳的表演印象深刻,他在指导青年演员排练《哈姆雷特》时,专门介绍了梅兰芳的演出技巧,希望演员们吸收和借鉴梅派艺术。
旅居苏联的德国大戏剧家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后,盛赞梅兰芳和中国戏曲艺术,兴奋地指出梅兰芳达到了他心目中完美的艺术境界。几年后,布莱希特创作了话剧《卡拉尔大娘的枪》,这部话剧无论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剧情上,都与《打渔杀家》类似.......
梅兰芳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国际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