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581~618年)
隋朝是韶光一闪的大一统朝代,存在时间仅三十八年,但其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二百七十年的分裂局面,开启大唐近三百年的光荣,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影响了其后的中国的历史,就算无比恢宏的大唐亦无法掩盖其光芒。从某种角度看,后来的唐就是隋的继续。
隋文帝杨坚(581-604年)在位二十三年,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杨坚中国历史上一位的杰出的政治家。
在位期间,杨坚完成了中国的南北统一,积极改革创新政治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次。
杨坚首创以考试选拔人才,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这是科举制的前身,废除了始于春秋时期、东晋尤为盛行的门阀士族制度--“九品中正”制,使得广大寒门百姓得以参与政治,并由此影响了中国后世上千年。
杨坚统治的时期被赞誉为“开皇之治”。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以常服进宫即帝位。杨坚的父亲杨忠因辅助宇文泰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即位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大力推行汉化(李渊家族也由此从大野氏恢复了本姓)。杨坚命高颎等撰定新律,同年颁布,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国家宪法--《开皇律》。
同年,受到隋朝冷落的突厥在不甘心北周被杨坚篡位取代的嫁给沙钵略可汗(阿史那土门长孙)的北周千金公主的劝说下,决定出兵为周室复仇。
开皇二年(582年),面对突厥的侵犯,杨坚坚决进行了还击,击退了沙钵略的进攻。沙钵略可汗本来还想继续南侵,但因为其侄染干与叔父达头可汗发生纠纷,只好率军北返。
长孙晟建议杨坚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分化突厥的策略,杨坚予以采纳。
同年,杨坚以长安城“凋残日久”为由,在城东南龙首山创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大兴城,其历时仅九个月便完成,效率之高让人咂舌。
开皇三年(583年),隋完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修定,其中就包含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十恶不赦”。
所谓“十恶”就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种最严重的犯罪行为。“十恶”制度从隋初确立到清末修订《大清新刑律》时正式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同年,在隋朝打击及分化政策下,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
开皇四年(584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臣服隋朝。此时的突厥早已不是当年高高在上的样子了,沙钵略可汗自认为女婿,尊杨坚为“天可汗”,不仅辈分成了晚辈,身份更是一落千丈。
开皇七年(587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去世。
同年十月,隋废除西梁,现在摆在隋的面前的只有蜗居江南的陈后主了。
开皇八年(588年)冬,杨坚命次子晋王杨广、高颎率军南下灭陈,此时作为统帅的杨广仅二十岁。
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攻入建康。
建康城破,隋军在陈的宫中却怎么也找不到陈后主,这时有人告密说陈后主就躲在枯井之中。士兵围到井边,向井内大喊:“有人吗?”井下无人应答。士兵又喊:“不说话扔石头了!”陈后主这才急忙求饶。
隋军于是抛下绳索往上拉人,结果特别沉,本来以为是后主体胖,等把人拉上来,人们看到了极具荒唐可笑的一幕:一根绳索上竟“串”着陈后主、张丽华以及孔贵嫔三人。
随着着陈后主被俘,陈朝灭亡,隋朝将分裂二百多年的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为一体。
隋朝完成统一后,经开皇之治,国家迅速繁荣,杨坚欣慰之余却又不免感到一丝凄凉:那就是太子杨勇。
作为太子,嫡长子的杨勇不喜欢父母为他所娶的出身名门的太子妃元氏,极为宠爱妾室云昭训,但出身高贵,举止端庄,言行谨慎的元氏(元氏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后裔)向来为隋文帝夫妻所喜爱。
后来,太子妃元氏病死,杨坚和独孤皇后一直怀疑儿媳的死是杨勇和云昭训所为,尤其是独孤皇后对儿子不像自己那样忠贞于自己的爱情意见极大。
就在这时,杨勇又不开眼地想将宠妾云昭训扶正,这一下彻底惹怒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
而与长子杨勇的追求笙歌宴舞,吃喝玩乐相比,次子杨广不仅能干而且与自己的王妃萧氏极为恩爱,还不时的秀一秀,撒把“狗粮”,简直就是父母恩爱模样的翻版。
两相比较,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对杨勇极度失望的杨坚直言:“此儿不堪承嗣久矣。
”。
越国公杨素与杨广向来交厚,乘机一再在皇帝、皇后面前夸赞晋王杨广,隋文帝夫妇俩心中的天平倾斜了。
终于,杨坚决定更换太子人选。
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杨坚废太子杨勇。十一月,杨坚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仁寿二年(602年),与杨坚做了四十五年夫妻的独孤伽罗皇后病逝,这给了杨坚致命一击。
独孤皇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深度参与朝政、辅助杨坚,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杨坚与独孤皇后一生相爱,形影不离,同居共寝、并辇上朝,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夫妻俩五儿五女、皆一母同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根据史书上的明确记载,帝后长期同寝同居的只有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明孝宗和张皇后两对。
精神受此巨大打击,一年后,杨坚也一病不起了。
仁寿四年(604年),旷世明君隋文帝杨坚在仁寿宫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隋文帝一生倡导节俭,车子、衣服破了随时修补,便服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据记载其身后太陵无宝可盗。
隋明帝(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十四年,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集大功大恶于一身,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
杨广开凿大运河,完善三省六部制,确立科举制中的进士科,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正面的影响,但其穷兵黩武,滥用民力,好大喜功且急于求成的行为也给当时的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杨广都被唐及后世的史家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荒淫无耻的暴君形象,最夺人眼球的是说杨广为取得帝位,让右庶子张衡(此张衡与东汉发明地动仪的发明家同名)毒死了父亲隋文帝。
唐朝给予这位前朝皇帝以“炀”的评价,“炀”的解释是“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
”其斥贬之义一目了然。
但鉴于唐朝有太宗李世民审察实录,干预国史的修撰的“前科”,杨广被唐朝抹黑及妖魔化是免不了的。
事实是,杨广是一位能力超群,精力旺盛的勤勉之君。杨广在位的十四年中,在长安不足二年,在洛阳不足四年,他四处征战奔波,完成了许多让后世难以企及的壮举。
杨广不仅是位政治家,还是位了不起的诗人,其作品意境深远,或气势雄浑,或优美典雅,都是堪称难得的佳作。
现录其诗一首: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没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受这首诗的启发而作。
杨广文武双全,可谓能干之极,但太过能干有时也未必是好事,他因超前于时代的无休无止的折腾,让大隋朝上下都无法追得上他的步伐。最终,他葬送了自己与大隋朝。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下令营建东京(洛阳,大业五年后改称东都),仅历时十个月就完成(效率不次于他的父亲)。杨广时期修的东京没有外城,只有短垣,外城是在后世武则天时期完成的。
杨广又下令在隋文帝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开凿大运河,发展江淮漕运。
同年,杨广增设进士科,奠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根据1902年洛阳出土的《隋北地太守陈思道墓志》,进士科始于大业元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整整经历了1300年。
大业四年(608年),隋联合铁勒击败吐谷浑后,隋军撤回,吐谷浑主伏允许又恢复其故地。
大业五年(609年),杨广亲率大军西征吐谷浑。杨广从长安出发,经扶风,过狄道(今临洮),在临津关(今甘肃内)渡黄河,进入青海,击败了吐谷浑并在此设置了西海郡、河源郡、鄯善郡(今新疆罗布泊西南)、且末郡(今新疆且末县)。
同年夏天,杨广翻越祁连山,出大斗拔谷(今民乐南扁都口),到达张掖郡。
他在燕支山(甘肃张掖)大宴,款待高昌王及二十七国使臣。
杨广西巡,完成征灭吐谷浑,疏通丝绸之路的心愿,这是华夏王朝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到过西部的皇帝,在返回时翻跃四千米以上的雪山祁连山时途中,杨广险些被暴风雪埋没,他的姐姐北周宣帝皇后杨丽华就死于这次跋涉。
大业六年(610年),大运河修建完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以永济渠沟通涿郡、洛阳,通济渠沟通黄河、淮河,邗沟沟通淮河、长江,江南河沟通长江、钱塘江,形成全长约两千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这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久远且积极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大运河到元朝改成直线。)
此时的大隋朝国势之隆,达到华夏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时期,户口数直到数百年后的唐玄宗天宝年间方始超过。这时的杨广也达到了他个人的人生顶点。
也是在这一年,在遥远的阿拉伯半岛上,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伊斯兰教的信徒被称为“穆斯林”。穆斯林军队迅速扩张成为地跨欧、非、亚的大帝国,其向东将与后来的大唐发生碰撞。
大业七年(611年),杨广以“高句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天下兵,命在次年进攻高句丽。同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起义,隋末民变终于爆发。没人想会到这场民变最终演变成席卷全国的大乱。
大业八年(612年),由于决策失误和行军缓慢,第一次征讨高句丽以失败告终。
大业九年(613年),不甘心失败的杨广从洛阳出发,再次御驾亲征高句丽。就在高句丽即将投降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举兵叛变,威胁了隋朝的腹地,杨广被迫撤军平定内乱,第二次攻高句丽失败。
大业十年(614年),杨广下诏第三次征发天下兵,攻打高句丽。这时的隋帝国内已经大乱,所征之兵不断逃亡,多数未能按期到达,但高句丽在隋的连续进攻下也难以支撑,高句丽王高元遣使请降,杨广撤军。此后高句丽王不肯奉诏入朝,杨广准备再次征讨高句丽,但此时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最后没有成行。
隋炀帝倾全国之力进行的三次东征高句丽,动用军队130万,耗尽国力,最终一无所获,但其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及无休止的征调、兵役和徭役的负担却让国家、人民陷入绝境,最终导致了天下分崩离析的隋末大混乱。
混乱呈燎原之势,很快席卷全国,农民军多达百余支,人数百万众。其中形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一筹莫展的杨广离开洛阳去了江都(今江苏扬州),将乱摊子扔给年幼的孙子。面对国内民怨沸腾及外部险恶的危局,他已完全丧失了信心,靠每日酒色取乐逃避现实。预感末日将至的他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
同年农历七月,李渊杀掉副留守王威,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进军关中,十一月夺占长安,拥立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利用关中士兵思归的情绪,发动“江都兵变”,杨广被文化及利的属下令狐行达绞杀,时年五十岁。杨广死后,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将他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隋明帝杨广,这位罪在当代、利在千秋,充满传奇争议的皇帝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唏嘘与慨叹。从杨广的历史作为看,说他是暴君确是不委曲他,但说他是昏君则纯属诬蔑。英国出版的《剑桥隋唐史》给他的评价是--“政治美学家”。
这年五月,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建立唐朝,年号武德。留守东都的杨广另一个孙子杨侗也在洛阳即皇帝位,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次年,杨侗被迫禅位给王世充后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