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人物白起的故事,关于战国白起的事迹有哪些?

1、伊阙之战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军在洛阳龙门伊阙大破魏国、韩国联军,歼敌24万,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从此,魏、韩两国只有俯首听命,割地求和。

2、楚郢之战

公元前278年,白起率兵攻陷楚国首府郢都,迫使楚顷襄王迁都淮阳,郢都成了秦国的南郡。自此,楚国一蹶不振,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结束了楚国800年的历史。

3、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白起率秦军进攻赵国,利用诱敌深入之计,抄袭赵军后路,全歼赵军45万,使赵国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抗衡,终被秦吞并。秦统一中国。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

白起又名公孙起,是战国时期秦国人,辅佐秦昭王征伐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白起是著名的军事家、将领,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廉颇、李牧和王翦,白起居于首位。一生战功无数,最著名的当属长平之战,坑杀赵国40万兵卒。致此便有了杀神的称号。

白起,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

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白起一生的最后一战长平之战,白起大破赵军,最后坑杀赵国40万降卒!也因为这个原因,白起留下了两千多年的骂名。

白起出生于秦国眉县,从小兵到秦国主将,与冉候和宣太后关系亲近,在中国所有的名将里,白起称“战神”第二,绝无人敢称第一。

因白起每次作战,战必求歼,以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整个战国期间军队共战死200万人左右,白起一人就歼灭了160万人,无一败绩,被时人称之为“人屠”,后世称其为“死神”。

什么廉颇李牧,在他面前都弱爆了!

白起是平民出生,他也是从一个小兵当起。

不过,白起初入军营中就显与众不同,他一路摸爬滚打,终于当了将军。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白起的成功,离不开他的伯乐:魏冉和秦昭王。

其次,长平之战时赵国就败在后勤,秦国其实也差点撑不住。

所以不如杀了干脆。

正是因为人口的丧失,没了壮年男子,其他国家才会越来越弱,没有机会翻盘。

虽然这样的做法很残忍,但白起为秦国一统六国谋局深远。

纵观白起一生:征战36年,百战不殆。他骁勇善战,更善于分析情况来制定作战计划。他只要一上战场,就像战神附体满血复活,令人闻风丧胆。他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

同时,白起也是世界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败绩的神话!注意,是世界历史上!因此,白起的“世界战神”之名当之无愧。

那么,白起晚年为何会自杀呢?据说,当初秦昭王听了范睢的建议,先议和后复战,搞得耿直战神白起很不痛快。他称病不挂帅,在秦兵落败后又冷嘲秦昭王的用人不善。勃然大怒的秦昭王,将白起贬为士卒。

但白起毕竟声名在外,难以驾驭。一直嫉恨白起功劳的范睢,对秦昭王说了9个字:“其意怏怏不平,不足言”。秦王想让白起再挂帅攻打赵国,于是特意去见白起,白起说长平之战,发了一张空昭,还让夫人来军营,看着自己的同胞被屠,王上让白起心寒,我不是狗,为什么要我这样做?

后范睢从中古惑,秦昭王又赐白起一把剑,让他自行了断了。

白起临终前,望着远方说了一句话:我把赵国几十万投降的士兵杀了,也该死了!这句话,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位于现在咸阳西郊的秦武安君白起墓

白起墓

白起自刎,秦人无不怜惜,现在还有人修缮和纪念白起,世界级战神就此陨落,他的一生是对是错,还是他失望或者无奈,只能留予后人评说了!

白起(?—前258),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故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

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歧山、噤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白起的父亲希望白起长大以后能够像吴起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就给他的儿子起名为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男,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征战一生,击杀六国百万士卒,助力大秦一统。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

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

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

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位列武庙十哲。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一生征战七十多场,无一败绩。这样的战绩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白起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绩和他过人的谋略是分不开的。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此战改变了战国的格局,迅速削弱了赵国的军事力量,使得秦国一家独大。

在这次战役中,白起亲自率领众将士准备深夜突袭,在战前,白起下了一道很奇怪的命令:全军将士禁止吃羊肉,改吃牛肉。将士们不得其解,因为秦国行军打仗时主要以羊肉为主,而且羊肉所含的热量比较多,为何这次打仗就不让吃了呢?虽说很疑惑,但将士们也都照做了,因为他们相信白起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白起被封为中国的杀神,一身杀了六国130万人,又被称为人屠,白起一身最为辉煌的时刻就是率领秦国军队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只将100多个未满15岁的孩子放回赵国去报信,从此六国一蹶不振,只等着被秦国一个个剪灭。

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国大将 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

史载,赵国大将 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混战中,秦军斩杀赵国前锋,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

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似乎曾作过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所谓“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结果没有成功,“秦又攻其垒,……夺西垒壁”,终于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西垒壁(一作西长垒)完全陷落。

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战不利,损失很大。廉颇重新分析敌我态势,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从坚守的战术目的来看,廉颇是成功的,秦军无论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线,秦赵两军形成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秦军损兵折将。

长平之战的第一个阶段,是相持三年的消耗战。

《战国策·齐策二》载:“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战略相持赵国无法继续支撑下去,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战争相持三年,二十万大军的巨额消耗使得赵国经济实力不济的弱点完全暴露,更急于结束战争。

加之 瘀与之战,赵奢大败秦军,使得赵国心存侥幸心理,如果集中兵力决一死战,或许秦国并不是不能战胜,所以改变了坚守的策略,用赵括替换了廉颇。

其实“纸上谈兵”的赵括只是执行了赵王的旨意,换将是赵王主动和无奈的选择,是赵王冒险寻求战略大决战的想法的体现。

赵国更换主将对抗秦军的同时,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奔赴前线领军。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 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然后从侧翼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为轻兵两万五千人,长途跋涉,绕到赵军背后,奇袭了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

百里石长城所在的山脉突兀横亘于平原之上,一边通往长平前线,另一边通往赵国大后方。

赵军由于一味进攻,重兵集结前线,导致后方兵力空虚,秦军趁赵军没有防备,将其夺占,使得长平的赵军与后方断绝,这是赵军陷入危机的开端。

秦军出其不意的穿插到赵军背后,袭占百里石长城防线,反应出白起一贯的战术风格,深藏不露,避实击虚。

在秦军奇袭百里石长城的同时,长平的正面战场秦军却一副节节败退的样子。

八月,一心寻求决战的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楔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

赵括完全没有意识到在他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口袋型的秦军预设阵地,此时白起派出另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赵军背后,利用地形将整个袋形埋伏圈堵住,整支赵军陷入包围。

赵括连杀八名都尉以稳定军心,命令数十万赵军从各个方向冲击秦军壁垒,却始终不得突围。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构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

秦昭襄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下达全国动员令,征调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应战,加封应征者爵位一级,他亲赴河内督战,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

白起与部下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

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

”于是使诈,把赵降卒40万全部 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 信陵君,委托他向 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 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

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 邺城待命。

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 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 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过早灭亡。

这里指的是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为秦昭王征战无数,讨伐六国,使六国人民闻风丧胆;作为统帅将领,他善于用兵,一生征战三十七年,并且毫无败绩。这不仅仅是用“出色”就能形容的了的,他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白起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的后人,从小家里长辈就希望白起长大像武器一样,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统帅、将领。长大后,白起也没有辜负长辈的希望,从小便开始从军打仗,并且屡立奇功,成为受朝廷重视的一名优秀的将军。

白起,善于用兵,并且对行军打仗有着独特的天赋,再加上白起从小沈默寡言,隐忍果断。在战争中,他的这些天赋体现的淋漓尽致。白起从军三十七年一来,征战无数,杀敌无数,更为重要的是,他不仅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战绩最辉煌的将军,更是历史上唯一的有不败战神之称的将领。

并且,白起,打赢得战役,还有更多的是以少胜多,白起不仅有高超的战术,还有高明的战略,目标明确,能够“稳、准、狠”的歼灭敌对国,取得绝对性的胜利。不仅如此,白起指挥的战争的规模很大、也很残酷,简直在历史上、乃至世界上都鲜有能比者。

可以说,在当时那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末期来说,白起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同时,白起也为秦国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

白起是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白起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等辉煌胜利。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是秦国后期最重要的名将之一。

前293年,白起担任秦国主将,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从此一战成名,升为国尉(太尉,相当于全国总司令)。

前292年,又攻陷魏国61座城池。

前280年后,白起两次征伐楚国,攻占了楚国首都郢以及巫、黔中郡,楚国被迫迁都。此后又参与上党之战。

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人(数据存在夸张),从此奠定了秦国独霸天下之格局。但是白起也因此功高震主,最终被赐死于杜邮。后人将白起奉为“战胜”,位居“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有一次,一个士兵生了疮,在化脓。吴起知道后,亲自蹲下,用嘴巴给他吮脓。那个士兵感动得直流眼泪,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吴起将军的大恩大德。

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士兵母亲的耳中,他母亲非但没有为此感到高兴,反而痛哭流涕。邻居们都奇怪地说:“你儿子就是个底层当兵的,生了毒疮,吴起将军亲自给他吸脓,你怎么还哭呢?”

那个母亲听完,就说:“你是有所不知。当年,我儿子的父亲也是生毒疮,吴起将军也是为他父亲吸脓,事后他父亲为了报答将军,打仗的时候不怕死,最后就战死在沙场了。如今,吴起又给我儿子吸脓,我知道他又要和他父亲一样死在战场上了,所以我哭啊。”

白起的死离不开他的嚣张跋扈、离不开他的自以为是、离不开他的自作聪明。

拒历史记载,自长平之战后,白起以为可以一劳永逸,结果他的想法太天真了,没想到最后被君王所猜忌,君主和臣子互不信任,互相猜忌,最后导致白起的死。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夺官、削爵、降为士兵、迁居他乡,这时的白起由于病情反复,无法远迁。他滞留在咸阳的三个月里,正是秦军节节败退之时,颜面扫地的秦昭王不想让白起继续得意,更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决策失败,变勒令白起离开。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睢商量:“白起心怀怨诽,不如处死。”在咸阳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赐死的命令。

刚烈的白起拔出剑:“我有什么弥天大罪,何至于这个下场?”,良久,他叹息道:“我本就该死,长平之战,战国40万人投降,我欺骗了他们,把他们都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说罢,他举起那把鲜血浸染过的战剑,刺向了自己。

古往今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案例,屡见不鲜。白起之死也是其中的一个案例之一。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一生中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据统计战国时期,秦国共斩杀六国军队好达200多万,其中白起就占了一百万。

但是古代帝王最忌惮将领们功高盖主。白起在长平之战后,想灭掉赵国,但是被秦昭襄王下昭让他撤军。后来赵国违约,秦赵再次开战,秦王想让白起挂帅进攻赵国,可是白起不干,推辞了多次。最后秦军在邯郸之战中大败。

秦王大怒,直接把白起贬出咸阳城,后来大臣进言,白起是百战名将,如果投靠其他国家,必定是秦国大患。

秦王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又派大臣携带剑,追到杜柚亭,让白起自刎。一代战神,至此陨落。

白起被君王所猜忌赐死。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q202211160112149d9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