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刮目相看的故事20字,中国演义中刮目相看故事的主要内容?

吕蒙原本是一个武夫,在孙权鼓励下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在古代,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李明,他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常常被人轻视。一天,李明听说城里来了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决定前去拜访。当李明见到学者时,学者对他的外表和背景并不感兴趣,只是问了几个问题。李明回答得非常出色,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知识。

学者刮目相看,对李明赞叹不已,并邀请他成为自己的学生。从此以后,李明的才华得到了认可,他的名声迅速传遍了整个城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只有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内在才能,才能刮目相看。

吕蒙不爱读书,被人叫作吴下阿蒙。后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一天,鲁肃到江东去,跟吕蒙谈论,对吕蒙的才学,大吃一惊。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该刮目相看。然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1、不计前嫌

吕蒙年轻时,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他一点也不怨恨。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他应该让谁接替顾劭,他推荐蔡遗。孙权见他不念前嫌,十分高兴,笑着对他说:“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

2、容忍甘宁

大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不但经常违背吕蒙的心意,而且不时违犯孙权的命令。孙权对此,颇为恼火,吕蒙却总是为他说情,他认为,“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后来,甘宁果然为东吴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后甘宁厨房下一小童犯了过失。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将其藏匿起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

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却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吕蒙闻后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

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

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起初,吕蒙是个目不识丁的小混混,经人推荐到孙权手下干活,因他作战勇猛,很快便得到周瑜的赏识,大小战役周瑜都把他带在身边,可由于他是个大老粗,不懂得什么战略战法,老是被人家瞧不起,自此,吕蒙便发奋图强,用功读书,很快便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次,孙权见了他,都觉得他与以往大不同了,便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

吕蒙

刮目相看

[释义]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

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勤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

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

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

是指改变了以前对某人的一惯看法的一种新的看法。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刮目相看的意思是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原来的眼光看他。

刮目相看的故事:

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在征讨山越时,吕蒙只有一十五六岁,便跟随姐夫进击敌军,作战很勇敢,邓当看见后,大吃一惊,呵斥责骂都不能制止他。

回来后邓当告诉吕蒙的母亲,母亲发怒,要惩罚他,吕蒙说:“贫贱的生活难以维持,我不从军立功,怎么可以取得富贵?并且不入虎穴,怎么能得到虎子?”母亲可怜他,就宽恕了他。

后来孙权掌握了政权,吕蒙跟随孙权,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升为将军。可是他因为家中贫穷,从小就没读过书,不识字,后来参了军,因为经常打仗,也没能读书,一些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他亲自向孙权口头汇报,因为不识字,就从来没有写过奏章。

来揭秘吧据悉有一次孙权对他说:“你现在是带兵打仗的将军,驻军当涂(今安徽怀远县南),掌握军事,应当好好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为难地说:“我整天不是操练兵马,就是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叫你读书,不是叫你当博士,是叫你涉猎一些经史,借鉴一些往事。

你说你很忙,你还能比我忙吗?我小时候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自从掌握军国大事以来,又学了《史记》、《汉书》,以及各家兵书,感到受益匪浅,你和蒋钦二人,都很聪明,领会透彻,只要坚持学习,就会有收获,你为什么不学习呢?

你应当读《孙子兵法》、《六韬》等兵书,还要读《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孔子说过终日不食,终夜不睡地加以思考,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学习呢。从前光武帝刘秀,在前线带兵打仗,还抽空读书呢!当今的曹操,虽然上了年纪,却越老越勤奋好学。你现在趁着年轻,应该多读一些书才是。”

吕蒙听了孙权的教导,很受感动,从此刻苦读书,矢志不倦,把孙权叫他读的几部书,全都读了,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感兴趣,就长期坚持了下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确实收益非浅,后来成了颇有谋略的将军。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鲁肃代替他统领吴国兵马。当鲁肃前往陆口(今湖北嘉鱼县西南)时,中间要经过吕蒙屯驻的地方,鲁肃轻视吕蒙是一介武夫,不肯见他,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不可轻视,您应当去看望他。”

鲁肃才前往看望吕蒙,吕蒙置酒相待,当酒酣耳热之时,吕蒙问鲁肃:“您接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采取何种策略呢?”鲁肃匆忙回答说:“临时看情况处理。”吕蒙说:“现在东吴、西蜀虽为一家,而关羽像熊虎一样勇猛,怎么不事先预定计谋呢?”吕蒙当即为鲁肃筹划了五条策略。

鲁肃通过与吕蒙交谈,不仅发现他知识渊博,而且见解深刻,还能为他出谋划策,于是拍着吕蒙的背说:“我过去只知你打仗勇敢,时至今日,竟然学识如此渊博,你现在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小阿蒙了,简直变成另一个人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鲁兄对事情怎么看得那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

孙权对吕蒙的进步时常感叹说:“像吕蒙这祥长大后读书时有进益的事,别人都赶不上他。富贵以后,尚能折节好学,喜欢读书,轻财重义,他的行为,可称为国士,这不也很美吗!”

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也可以视为刮目相待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字子明,刮目相看的故事是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2、刮目相看的出处: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原来是个大老粗,只懂厮杀,不爱读书。

问题中的“刮目相看”一词,主要形容那些取得进步,且变化较大的一类人。

这样讲,须知“刮目相看”取自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形容人的变化巨大,且进步显著。

例如:没想到短暂的训练,他的球技令人刮目相看。

赞同

程是指宋代大理学家程颐,程颢两兄弟,程门就是程家兄弟的门前,立雪,是指在雪中站立。故事是讲当时有两个好学的青年去向程颐程颢求教时,见程颐正在打坐,便毕恭毕敬地在门外站立静静地等,虽然下着大雪,也不去打扰老师。这个成语就告诉人们要诚心向学,尊师重道。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发生在宋代。杨时与游酢拜见著名学者程颐,求教问题。程颐正在休息,他们不敢打扰,于是站在门外等候。当时天寒下雪,他们冻得浑身发抖,但仍然坚持站立。最终,程颐醒来,发现他们站在雪地里,深受感动,于是热情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这个成语寓意着求学者尊敬师长、诚心求教的精神。

程门立雪是指范增在门外清寒之际,为了见到孔子,站在门外等候,并且不怕寒冷,甚至在门口站立过夜。

这表现了范增对孔子的尊敬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此成语也表达出了人们对于追求自己目标的必要条件,以及为了实现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和勇气。

《程门立雪》是指在非常恭敬的场合中,冒着严寒在门前立冰雪行礼的场面

故事中的程颢和程颐,因为学术观点与北宋王朝官方学派相悖,被驱逐出京城,后来在道教祖庭白云观话别,得知来送行的学生杨时冲十分尊重,二人决定在门前站立谢恩

因下雪,程颢就拿手一挥,让在场的学弟一半进门,另一半看明白程颢真正的意思,进门后对众人说:“这种恭敬是应该的,像这样的老师,值得我们像这样的情景礼送

”《程门立雪》成语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对待老师的敬重态度,以及一种对待重要场合的恭敬态度

宋代杨时和游酢一同去拜见程颐,结果程颐却睡着了,杨时和游酢就站在门外等,等了半天程颐才醒来,此时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深。“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登鹳雀楼》的诗,其中有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句诗引发了一个故事。

相传,唐代一位名叫程颢的学者,冬日到朋友家作客,临走之时,突然下起了大雪。

朋友劝程颢留宿一晚,程颢却坚持要回家。

他便在门前立起一堆雪,借此提醒自己,每天都要努力学习,不断向上进取,如同登高迈阶,再高一层楼。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来形容这种勤奋不息的精神。

晋朝时期,嵇康被举发为党羽,被判死刑。他的弟子谢灵运前来送行,站在门外,不肯离去,直到雪下满地,留下了他的脚印。这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大意是,韩信为了报仇,二十次来求见淮阴侯刘邦,但是每次都被门卫拒之门外。

最后他决定不进城门,在城门前不断低头叩拜,即使下起雪来也不肯离去,直到淮阴侯领悟到他的忠诚和决心,才让他入内相见。

这个故事展现了韩信的忠诚和决心,也是智者制胜的典型案例。

程门立雪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意为等待重要人物而面临严寒寒冷等待的情境。

故事讲述了程婴遭到贬谪,他的好友魏征为了等待他回归,守在寒风中站了三天三夜,身上积雪很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朋友在困难时刻会真心相助,此外还表达了忠诚、信任、勇气等人生价值观。

关于这个问题,南朝宋时,荀子兴,程颢并称为“二程”。 有一年冬天,程颢到荀子兴家拜访,发现门前积雪很厚,就在门前立起雪坡,以示敬意。荀子兴看到后非常敬佩,称赞程颢“门立雪,道高人”。从此,“程门立雪”成为表达敬意和礼貌的成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1030192409aad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