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历史故事,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桓公不听扁鹊建议,后来病发身亡。

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建议,一意孤行,发动对郑国的战争,结果打草惊蛇。攻打郑国不成,反被晋军所败。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

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

蜀汉昭烈帝刘备:在关羽死后,不听从赵云,诸葛亮直言相劝,出师伐吴,结果陆逊猇亭一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自己也落个忧愤病死在了白帝城。

隋炀帝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

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主要是兵役太重。

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

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

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

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管仲临死前劝齐桓公疏远竖刁,易牙,等三个宠臣。齐桓公不听。最终三宠臣乱政,齐国大乱。齐桓公被困宫中,活活饿死。

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的意见,坚持伐吴,结果大败而回,抑郁而死。

诸葛亮不听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六出祁山,空劳心血。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见齐桓公》的例子,前秦苻坚不听从大臣王猛生前告诫不要进攻东晋的例子

隋文帝杨坚不听大臣言偏信独孤,废太子而立杨广,招致全盘崩溃。

唐肃宗不听宰相李泌良谋,一意先取长安、洛阳,急功近利,不肯顾大局将安史叛军逼入死局困死他们,嫌成效太慢,致使安史之乱遗祸良久,中唐后唐动荡纷繁。

还要么

崤之战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

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

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险地而围歼之。

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

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

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

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肴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

秦军重返肴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

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

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

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不接受批评失败的例子

1、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不听劝告,执意让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2、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首次北伐,派马谡驻守街亭,并嘱托其当道扎寨以拒魏军。结果马谡不遵诸葛亮嘱托,不听王平劝阻,乃上山扎寨,随导致蜀军惨败,诸葛亮退守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3、宋徽宗错信郭京

年,金兵围攻汴京,郭京伪称能施“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可生擒金将退敌,钦宗及孙傅等均深信不疑,乃授以宫职,并赐以金帛数万。

他所募之士兵六甲者皆属井无赖之徒,还宣传说:“择日出兵三百,直袭至阴山(今内蒙古大阴山)。

”及开汴京宣化门出战,他坐城楼作“六甲”之法,结果一触即溃,金兵击败其兵,不久徽宗和其他皇亲国戚也被掳走。

不听从批评而失败的历史人物有项羽,不听“妇人之仁”的批评,导致最后失败,自刎乌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629172608a0d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