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历史故事?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上演了一场精彩战争,可是拥有十倍曹军之多兵力的袁绍却被曹操击败,其原因是田丰、诅授向袁绍献计献策,而袁绍不允诺,认为他人意见如废纸,最终惨败。
刘备行诸葛亮之计而鼎立三国;符坚拒符融之策而失前秦国力;李世民纳魏征之谏而贞观天下;文种弃范蠡之谋而招杀身祸。
楚汉相争,力量较为弱小的刘邦积极听取张良、萧何、韩信的意见,做出正确抉择,建立西汉大业。
而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意见而最终四面楚歌。
自刎乌江。
二、关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故事50字
①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就是在年纪轻的时候,一些不懂的时候,可以去请教一些年纪大的人,毕竟人家都是经过一些路的,经过岁月的所以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要吸收别人的经验 就是在别人给你出意见的时候,都是向着正确的方向给你 出主意的
②
犯颜直谏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
③
而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意见而最终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④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⑤
刘邦听张良之谋,最终成就帝业;
而项羽不听范增之言,最终自刎乌江
曹操善于听谋臣的意见,最终统一北方,袁绍不听田丰、沮授之言,兵败官渡
唐太宗能听魏征之言,成就贞观之治;苻坚不听王猛之言,结果兵败淝水。
三、关于广泛听取意见的名人事例?
相关事例有:1、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
“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2、宋太祖在采纳了赵普的建议策划陈桥兵变,从而黄袍加身;
3、燕昭王从善如流,很多贤人投奔他,依靠他们的帮助 最后打败了齐国。
四、名人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
孙 敬 悬 梁 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死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常打瞌睡。
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
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
这样,就不会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
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
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勤奋读书的故事历来被人们颂扬和学习。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在平常的学习中,你做到珍惜时间了吗?凿 壁 借 光 匡衡是西汉人,幼年时十分喜欢学习,常常手不离书。
可是,他家太穷,连买灯油和蜡烛的钱都没有,晚上无法读书。
为此他十分苦恼。
匡衡的邻居是个富户,他家晚上灯火通明。
他请求到邻居家借光读书,可是被拒绝了。
怎么办呢?这天,小匡衡终于有了主意:在墙上打个洞,灯光不就可以从洞孔里照过来吗?于是,他拿来一把凿子,偷偷在墙壁打了一个洞。
这样,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孔下借着照射过来的光线,努力读书学习。
匡衡借着隔壁漏过来的灯光看书,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看看匡衡,想想自己,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好好珍惜。
只要我们发扬匡衡“凿壁借光”的学习精神,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闻 鸡 起 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青年时代,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俩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希望共同建功立业,复兴晋国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不这样想,这是在催促咱们起床练剑啊。
”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祖逖为了使自己能够早起练习武艺,就以雄鸡报晓的方式提醒自己起床习武。
后人以“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比喻有志之人,能够及时奋发自励。
人生在世,想要有所成就,就得勤奋苦练。
孔子谈谦虚,在《论语》中是屡见不鲜的。
他的弟子子路性格直率,过于鲁莽,很多时候也表现得不够谦虚,孔子常常批评或教训他。
有一次,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知道我呀!
’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甚至还赶上荒年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只需用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作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以“哂之”(微微一笑)表示对他的批评。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子路说话却一点不谦让,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庙里去祭祀,刚进庙门就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qì)器,据说这是一种盛酒的祭器。
学生们看了觉得新奇,纷纷提出疑问。
孔子没有回答,却问寺庙里的人:“请问您,这是什么器具啊?”守庙的人一见这人谦虚有礼,也恭敬地说:“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呀!
”于是孔子仔细端详着那器,口中不断重复念着:“座右”、“座右”,然后对学生们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一半水时,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呢?它就会倾覆。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又看着那新奇的器。
孔子看出大家的心思,和蔼地问大家:“你们有点不相信吗?咱们还是提点水放到器里试试吧!”说着学生们就打来了水。
往器里倒了一半水时,那器具果然就正了。
孔子立刻对他们说:“看见了吧,这不是正了吗?”大家点点头。
他又让学生继续往器具里倒水,器具中刚装满了水就倾倒了。
孔子赶忙告诉他们:“倾倒是因为水满所致啊!
” 那位直率的子路率先发问:“难道没法子让它不倾倒吗?”孔子深深地望了大家一眼,语重心长地说:“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应当用持重(举动谨慎稳重)保持自己的聪明;功誉天下的人,应当用谦虚保持他的功劳;勇敢无双的人,应当用谨慎保持他的本领…
这就是说要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学生们听了这含义深刻的话语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
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
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
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五、直言纳谏的典故?
630年(贞观四年)唐太宗打算大兴土木,兴建洛阳乾阳殿。给事中张玄素说,在国家还未恢复元气的时候,您这样做的过失比隋炀帝还大, 甚至会得到同桀、纣一样的下场。对如此尖锐的言辞,唐太宗非但没有动怒,而且接受了意见,下令缓建, 还重赏了他。
又有一次, 唐太宗一气之下要判处一名伪造资历的人死刑,大理寺少卿戴胄坚决反对,认为依法应判处流放。唐太宗受到顶撞,十分生气, 戴胄仍然据理力争, 说:法令是国家取信于天下的凭借, 皇帝不能因一时愤怒而杀人。争辩的结果,唐太完折服了,并且称赞戴胄秉公执法。
魏征直言觐见唐太宗
公元630年,唐太宗派人征兵。
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应征。
唐太宗同意了。
但是诏书却被魏徵扣住不发。
唐太宗大发雷霆,派人把魏徵叫来,训斥道:“那些个头高大的男子,自己说不到十八岁,其是可能是故意隐瞒年龄,逃避征兵。
我的诏书,你为什么扣住不发?”魏徵说:“我听说,把湖水抽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可以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
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有由谁来负担呢?”魏徵说的唐太宗哑口无言。
唐太宗于是又重新下道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由于唐太宗能虚心纳谏,他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成为太平盛世。
公元603年,落后的封建制度中,国家重大决策权只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中。
幸运的是,百姓有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一个明辨是非,虚怀纳谏的明君。
六、古人虚心好学的故事有哪些?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悬梁刺股” ;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
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
战国时期,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的事。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
邻居家有烛光却不穿过来,匡衡就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书映着光亮来读。
同县人文不识家里有很多书,匡衡被他家雇佣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
主人惊讶,资助给匡衡书,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圆木警枕》: ;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担任官职后,因为发现自古以来还没有一部较系统的编年体通史,所以决心挤出时间来完成这部巨著。
为了抢时间,不让自己睡觉睡过头,他自己设计了一种圆木枕头――警枕。
人在睡觉时,只要一翻身就会醒来,于是起来继续读书..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
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
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
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中国当代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也是勤奋好学的楷模。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在一家店铺里打工,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仍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