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西楚霸王项羽的典故,历史故事项羽?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杜牧笔下,项羽是不会忍辱负重的男儿,面对颓势毅然决然的选择赴死,却不知道卷土重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李清照的笔下,项羽是义薄云天的好男儿,不肯苟且偷生。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至今还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有人赞美他,也有人贬低他。

那么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一.出身名门,勇猛无畏

对比后来的汉高祖刘邦,项羽的出身非常的高贵。

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他,项羽是生下来就在罗马。

他是名将之后,妥妥的贵族后代。

即使后来家族败落,可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出身是刘邦所比不了的。

除了家室优越以外,项羽本人也很英勇,骁勇善战。

司马迁就曾说项羽力能扛鼎,可能有点夸大的成分,但也足以证明项羽的力气很大。

项羽在军事谋略方面也很有才华,我们所熟知的破釜沉舟就是项羽通过自己的军事谋略最终以少胜多战胜秦军的一次著名战役。

二.正气重义,谦谦君子

世人常说项羽是大丈夫,真男人。

当年刘邦与项羽开战,楚军实力雄厚,一路所向披靡,而汉军被打的狼狈不堪,几乎全军覆没。

最终,刘邦带领部下撤退,慌忙逃走。

而当时吕雉不幸被楚军所俘获,通常来说败军的女眷都生活的很凄惨,不是倍受虐待就是被霸凌。

但是项羽没有这么对待吕雉,他认为称霸天下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战争,不应该把这一切牵连到无辜的女人身上。

这与刘邦逃跑时抛妻弃子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说项羽是个光明磊落的谦谦君子。

项羽也很多优秀的精神品质,所以后世的人们敬佩他称赞他。然而人性都是复杂的,连孔圣人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项羽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那么项羽又做过哪些让后人诟病的事情呢?

一.自负自大,心慈手软

我们都很熟悉《鸿门宴》的故事,亚父一再劝说项羽杀掉刘邦,以绝后患。

所以才出现了后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

但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亚父,项庄刺杀刘邦的决心,却唯独少了项羽。

他曾经几次三番的改变要刺杀刘邦的决定,后来更是对“沛公离席”表现得一派淡然。

由此可见,他的妇人之仁,心慈手软。

甚至在最初范增劝说他杀掉刘邦的时候,他认为刘邦不会成大器,根本没有将他放在眼里,自恃勇猛盖世所以没有将刘邦放在眼里,我们能看出他的自负和自大。

设想一下,如果当初他直接就杀掉了刘邦,还会发生后来的乌江自刎?

二.残暴多疑,心狠手辣

我们都说项羽英雄正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性格太过于暴虐了。

他可以放过被俘的吕雉,却不愿意放过被俘获的战士们。

项羽少年意气,大败秦军。

面对降军,他的做法太过于残暴了。

一夜坑杀二十万秦军,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结束了。

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过一次。

在当年入咸阳之后,刘邦做的是安抚民心,好好安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

相同情况下,项羽的做法却是烧杀抢掠。

可以说,项羽一步步的失去了民心。

甚至在当年垓下之战失败后,项羽思考的是他的美人和宝马该怎么办,而对于身后将士们的死活却不关心。

项羽一生发生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故事,有受人称赞的也有被人诟病的。人无完人,我们应该用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他。

项羽的故事是很悲情的,但其历史意义警醒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积极意义:

其一,项羽出身大地主阶级,名门望族,但当天下苦秦久矣,农民遍地揭竿而起的时候,他顺应时代变革的需要,积极加入推翻暴政的洪流;

其二,他鲜活的历史教训,教育了后辈,无论你能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老子天下第一,背离初衷,照样被人民大众所唾弃;

其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大众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项羽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少年勇武轻狂,心存大志,起兵之后杀伐谋断,征战连连,一生金戈铁马罕遇敌手,灭秦后拥立天子,自封霸王,在那个时代几乎无敌于天下。

内心骄傲而敏感,性格刚愎自用,做事只执于虚名和自己心中的所谓快意,属于那种干了再想的莽夫,甚至说只要不违背自己心中的道义,有些事情即便是干了都不想。

这样的人,他是不会承认失败的,也不会甘于失败,更不会反省自己的过失以及可能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所以说项羽也只能是个英雄,或者说豪杰,而如果你都不同意的话,至少,这还是个值得让人尊敬的男人。

虽然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项羽心中的尊严和理想和骄傲显然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心中的正道是宁折不弯,坚毅刚正的,所以他才会和厚黑的范增最后分道扬镳,所以他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所以他才会相信了刘邦与他平分天下的决定,换句话说,所以他最终才会被张良和刘邦阴了一把,然后,阴沟翻船了。

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项羽身上发生的故事以下几个比较出名。

第一个是破釜沉舟,他与秦军交战时两随行的锅灶都打破了,让队伍士气大振最终击败了秦军。

第二个是十面埋伏,项羽中了韩信的计策“十面埋伏”,大败后被杀。

第三个是四面楚歌,韩信包围了项羽,为了瓦解军心,唱起楚国的歌曲,让对方军队人心涣散。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这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

1、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2、鸿门宴

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

3、四面楚歌

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

4、霸王别姬

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5、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

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6、锦衣夜行

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

7、沐猴而冠

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1、项羽的故事篇一

陈胜和吴广两个人因为没有按时到达渔阳,便带着九百多的壮丁,揭竿而起,打起了反对秦朝统治的旗号,依靠着九百多人的起义军顺利的把大泽乡占领了。

占领大泽乡以后,起义军不抢东西,不伤害老百姓,这一下就得到的老百姓的支持。

附近的年轻人听说后,纷纷跑过来参军,这人多了武器当然就不够了,不够了他们就砍树枝,用树枝做了很多的木棍来当武器。

陈胜吴广带着这支起义军一路前进,打了不少胜仗,占领了很多的地方。因为人数少,战线长,陈胜发出的号令不能统一。不到三个月,起义的消息传到了咸阳城,秦二世非常的生气,自己的天下怎么能有反对的声音呢,马上就派出了秦国军队。

起义军和秦军碰上的时候,没有经过训练的起义军很快就被打败了,起义军的首领吴广也在战场上被杀死了,陈胜则被起义军里面的叛徒出卖。这支起义军很快就被消灭了。

陈胜吴广虽然被秦军镇压下去了,可他们反对秦朝的行为确让全国各地效仿起来。很快,全国各地纷纷起义反对秦朝的统治,以前被秦国灭掉的六国贵族也纷纷建立政权,希望能恢复以前的统治。

各地起义军之中,有一支非常强大的队伍,那就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

为什么他们就能拉起这么大的队伍呢?原来这两个人来历不凡,原本是楚国的大将军项燕的后人。

楚国被秦国灭掉以后,项梁和项羽两个人隐姓埋名,逃到了吴中。

项梁能文能武,很快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项梁还暗中传授这些青年们武艺,从中挑选和结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将来的时候肯定用得上。

项羽从小力气非常的大,项梁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成就一番事业。担心别人教导不好,便打算亲自教他念书习武,可项羽学了几天就不学了,还说,读书只需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学武也不过能打的过一个人,要学就要学能敌过上万人的本事。项梁又开始教他打仗的办法,项羽还是学了点皮毛就不学了。

听闻陈胜和吴广起义后,项梁一直没忘记楚国,希望也能恢复楚国的通知,叔侄两个人杀死了吴中太守,占领了会稽郡。项羽长得相貌堂堂,经常和吴中的青年子弟们比试,项羽成年以后力气大的都能把鼎给举起来,吴中的年轻人看见后,非常的崇拜和羡慕,便决定跟着项梁和项羽一起造反。很快这吴中就起来了一股庞大的反对势力。

项梁和项羽带着这支队伍渡过江,打下了广陵,又渡过了淮河,沿路不断的有人加入,等到了下邳(pi)的时候,已经有上万人了。

为了更快的壮大队伍,项梁听取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找到了楚怀王流落在民年的后代熊心。

熊心沿袭了父亲的王号"楚怀王",还以楚国自称。

这样一来,项梁的队伍声势越来越大,势如破竹,攻下了越来越多的领土。

项梁还以楚怀王的名义把起义军们联合在了一起,他们这支队伍成了起义军的首领。

2、项羽的历史故事篇二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率40万大军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几万楚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项羽之救巨鹿,为秦史上第一大战,秦楚兴亡之关键,实本于此。盖章邯为秦之骁将,邯不败,即秦不亡。且山东各国,无敢敌邯,独羽

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与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战皆胜,虏王离,杀苏角,败章邯。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3、项羽的历史故事篇三

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就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万人敌”。"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全都畏惧项籍了。

项羽学剑不成,却成了中国五千年公认第一的猛将;学兵没有学完,却成了战无不胜的军事奇才,所谓的"兵仙"韩信,在楚汉相争四年中一直不敢与其正面交锋,最后该下一

破釜沉舟这个故事就是说的西楚霸王的故事。

话说项羽攻打秦都城咸阳,过了河之后让士兵把船全部凿沉,只留一天的饭,然后把锅全部打烂,然后去进攻都城咸阳最后胜利。

留下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故事。

西楚霸王项羽(前232-前202)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

秦末,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

号西楚霸王。

雍丘之战、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垓下之战、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这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在杜牧笔下,项羽是不会忍辱负重的男儿,面对颓势毅然决然的选择赴死,却不知道卷土重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李清照的笔下,项羽是义薄云天的好男儿,不肯苟且偷生。“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至今还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有人赞美他,也有人贬低他。那么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1、早期经历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2,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大破秦军后,项羽于辕门召见诸侯将领,诸将无不跪着前来,不敢仰视项羽,于是项羽为诸侯上将军,诸侯都归附于他。

章邯率军驻扎在棘原,项羽驻军于漳水南,两军相持不战,秦军多次被项羽打败,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害怕,于是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被赵高留在司马门三天,不予接见,有不信任的意思,司马欣非常害怕,急忙逃到章邯营中,劝章邯早做打算,赵军陈余也写信给章邯,劝其反秦,章邯暗中派始成前往项羽营谈和约,但没有谈妥。

项羽让蒲将军领兵,日夜兼行渡过三户津与秦军交战,将其击败,而后项羽率领全军又于污水上大破秦军,章邯再次派人来见项羽,想要订立和约,项羽召军吏来商量说:“现在军粮越来越少,想答应他们。

”军吏说可以,于是项羽和章邯约在洹水南殷虚上相见,并订立盟约,章邯见到项羽后,哭着向项羽倾诉赵高的种种行为,项羽于是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为前部,行至新安。

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十一月,诸侯的士卒原来都曾在秦服过徭役,受尽秦兵的鞭挞,而今秦兵投降诸侯,诸侯兵都把秦兵当作奴隶来驱使,引起秦兵的不满,暗地里作打算。

诸侯听闻到秦兵的计策,将其告诉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等人商议,认为秦兵很多,入关中后如果不听令,会引起非常大的祸患,于是项羽将秦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

3、分封诸侯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行至函谷关,发现有兵守关,项羽军无法通过,又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攻破函谷关,四十万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刘邦军十万驻扎霸上,刘邦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并且用子婴为相,珍宝全部占有,范增也告诉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却不取财物女人,志向不小,应该趁早杀了他。

项羽叔父项伯与刘邦手下的张良关系友好,连夜前往刘邦军见张良,想要劝张良逃走,却反被张良拉拢,项伯回来后告诉项羽,刘邦攻破咸阳有大功,如果进攻他是不义之举,项羽表示赞同。

刘邦第二天率领一百多骑兵来见项羽,范增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为人不忍,默然不应,于是范增让项庄于席间舞剑,伺机刺杀刘邦,而项伯也拔剑起舞,挡住项庄,张良见状,至军门找樊哙前来。

刘邦留张良将白璧玉斗献给项羽和范增,自己以上厕所为由,扔下车骑,只带樊哙、夏侯婴等人从郦山道逃回霸上,项羽接受了白大破秦军后,项羽于辕门召见诸侯将领,诸将无不跪着前来,不敢仰视项羽,于是项羽为诸侯上将军,诸侯都归附于他。

刘邦留张良将白璧玉斗献给项羽和范增,自己以上厕所为由,扔下车骑,只带樊哙、夏侯婴等人从郦山道逃回霸上,项羽接受了白璧放在桌上,而范增却将玉斗摔在地上拔剑砍破,叹道:“夺项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项羽进入咸阳后,引兵屠戮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没有灭,搜集宝物美女准备回江东,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但项羽见秦王宫都已经被毁坏,自己又迫切的想回到江东,于是不听,那人又说,都说楚人性情残暴,果然是这样,项羽听到后,把那个人杀了。

项羽在得到楚怀王的同意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4、彭城之战

项羽分封完诸侯,诸侯各前往封国,项羽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杀死。

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八月,齐、赵诸侯叛乱,项羽率军前往平乱,听闻刘邦已定关中,非常愤怒,封郑昌为韩王,派其前往阻挡刘邦,令萧公角阻击彭越。彭越击败萧公角后,张良伪作韩王书给项羽,说刘邦只想得关中,不会向东用兵,又伪作齐王、梁王书给项羽说齐王准本和梁王齐心协力灭掉楚国。

于是项羽放心攻打齐国,项羽征召九江王英布,英布托病不出,派遣手下将领只率领几千人前往,项羽因此怨恨英布。

公元前205年(汉二年)冬,项羽北至城阳,田荣引兵会战,被项羽击败,田荣逃往平原,被平原民杀死,项羽烧毁齐国房屋,将降卒全部坑杀,把掳掠的男女老幼全部迁往北海,死伤无数,齐国人因此聚在一起反叛,田横趁机收编齐兵数万反攻城阳,项羽久攻不下。

刘邦率领五路诸侯兵马有五十六万,向东攻打楚国,项羽听闻后,留部将继续攻齐,自己亲率精兵三万去救援彭城,刘邦攻下彭城后搜集珍宝美人,大摆宴会,项羽率军从早晨开始,由萧县从西打到东,中午时打到彭城,大破刘邦军,杀死汉兵十余万。

刘邦军逃往南山,项羽率军追到灵壁东阻拦,汉兵落入睢水十余万,睢水为之不流,项羽把刘邦包围了三层,却被一阵大风吹乱楚军,刘邦趁机率领数十骑兵走脱。

彭城之战刘邦逃往下邑,收集败亡散卒至荥阳,各路败军先后前来会合,萧何也发动关中没有登记在册的百姓前来投奔刘邦,刘邦因此军势得以重振,项羽乘胜来战,无法取胜,刘邦彭城大败后,诸侯反叛立邦,归附项羽。

公元前204年(汉三年),刘邦在荥阳修筑甬道用以过河取敖地的粮食,项羽军多次侵夺甬道,刘邦军无法取得粮草补充,非常害怕,于是与项羽议和,项羽同意。

5、鸿沟和议

项羽在范增的建议下,与范增合围荥阳,打算把刘邦消灭,刘邦非常害怕,采取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项羽于是剥夺了范增的权利,范增没有想到项羽竟然会怀疑自己和刘邦有勾结,十分气愤,于是告老还乡,但在途中病死。

项羽将荥阳的刘邦四面围定攻打,刘邦军势非常危急,部将纪信于是引两千军乘黄车假扮刘邦出城,说刘邦愿意投降,项羽赶来见到纪信问刘邦在哪,纪信说刘邦已经逃走了,项羽于是将纪信烧死。

公元前203年(汉四年),项羽攻下荥阳,处死荥阳守将周苛、枞公,而刘邦走宛、叶,派人说服英布背叛项羽,进入成皋,项羽得知后迅速率兵前来攻打,夺下成皋,一路西进,刘邦逃亡巩县,派重兵阻挡,项羽无法挺进。

此时,彭越渡河攻击东阿,楚将薛公兵败身死,项羽于是亲自率军攻打彭越,彭越败走,但成皋却被刘邦趁机夺下,项羽回军与刘邦对峙于广武,相持了几个月,项羽向刘邦单挑,但刘邦不肯,项羽于是派壮士出来挑战,但被楼烦人射杀,项羽大怒,身披铠甲手持长戟来挑战,楼烦人准备射项羽,项羽怒目而视,将楼烦人吓得不敢出来。

刘邦听闻后,出来和项羽对话,项羽又向刘邦挑战,刘邦不从,项羽以弩射伤刘邦,刘邦退入成皋。

韩信于河北攻破齐、赵等国,并准备进攻楚国,项羽派大将龙且前往进攻韩信,但却被韩信所破杀,这时彭越又于上谷城复出,项羽大怒,亲自前往救援,留大司马曹咎原地待守,并告诫他不要出战,只需守住十五日即可。

项羽走后,刘邦军前来挑战,曹咎大怒,引兵渡汜水,刘邦军趁机发动进攻,大破曹咎军,项羽听闻曹咎兵败,引兵而回,这时刘邦军正于荥阳东围攻钟离末,听到项羽回来了,非常害怕,全部退走。

项羽腹背受敌,又粮草不继,于是送还刘邦家眷,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6、垓下之战

鸿沟和议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却趁这个时候突然撕毁盟约,追击项羽,想要把项羽一举消灭,但和刘邦约定一起出兵的韩信和彭越却没有来,项羽引兵反击刘邦,大破汉军,刘邦于是深沟高壑,坚守不出。

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条件,说动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西进,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万,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攻下城父并将此城军民全部屠尽;而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却在此时叛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同时,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军二十万出固陵东进;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六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刘邦以韩信引兵三十万为前军,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项羽引兵十万,先与韩信大战,韩信军失利往后退却,令左右两翼包夹项羽军,项羽军抵敌不住,于是往后撤,韩信趁机反击,项羽军大败,退到壁垒坚守,刘邦乘胜领大军将项羽重重包围。

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包围,于是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天亮后,汉军发觉项羽离去,于是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等他渡过淮河,随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来到阴陵时,项羽迷路了,他去问一个老农,老农回答:“左”往左去,陷入了一片沼泽,耽误了时间,汉军追了上来,经过一场激战,项羽又往东去,到达东城的一座山上,只剩下了二十八骑,而追击的汉军却有数千人。

7、乌江自刎

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

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

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项羽于是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

秦朝灭亡后,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18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

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前232年-前202年)被刘邦逼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时,与宠妃虞姬所唱的曲。

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只留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也自刎身亡。项羽与虞姬最后的诀别,就这么成了传唱千古的凄美绝响。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先谈“西楚”二字。《史记•货殖列传》:“准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也。

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也。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

又《汉书•地理志》颜注引孟康语:“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上述两说中的西楚都是旧楚国的一部分领土。

项羽建都的彭城在西楚。

但他又占有东楚之地,南楚也归他控制。

可以说旧楚国的领土都被他掌握了,为什么国号又叫做西楚呢?清人钱大昕说是:“以西楚为号者,羽兼有楚梁地”。

日本人撰的《史记会注考证》中所引中井积德的说法是:“此西楚其自号也,则楚地域任其所取”。

既为此,为什么不干脆就国号曰“楚”呢?钱氏与中井都未说。

我们认为是由于当时还有个傀儡皇帝,即楚义帝心,算是天下的共主,他的国号是“楚”,项羽及刘邦等十八个王在名义上还是他的臣下。

因此,项羽只好用“西楚”作为国号;加一“西”字,表示自己并非天子,自己的国土也不是整个天下。

三国时的刘备在称帝之前先自称“汉中王”,是表示他与当时汉献帝有别。

与刘备同时的高诱为《淮南子》作注,又写了篇序文,说西汉淮南王刘长于国中自称“东帝”。

此事乃高诱相信了《汉书•五行志》之说。

但刘备、高诱都是加一字以表示并非全部,都可作为“西楚”一名的旁证。

如果称项羽为“楚霸王”,就失去原义了。

为什么叫“霸王”呢?并非豪强霸道之意。

因为此名是项羽自称的,岂肯自取罪名?我们知道“霸”、“伯”二字古音相同,可以通用。

“伯”字的涵义是“长”,“霸王”即诸王之长。

项羽未能称帝,但又有力宰割天下,封了十八个王。

自称“霸王”表示他的地位虽在义帝之下,但又在十八王之上。

纣以周文王为西伯,是承认他为西方各诸侯之长。

以上,即为项羽“西楚霸王”之名的由来。

秦灭,项羽引兵屠咸阳,杀子婴,焚秦宫,掠珍宝后,报请楚怀王同意,分封十八个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占据豫、苏、浙、皖部分土地。

秦汉时期,楚国分“三楚”:南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东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西楚(淮北沛、陈、南郡),项羽定都于西楚中心彭城,故为西楚霸王(见《史记.货殖列传》)。

另:项羽自号西楚霸王,表现的是统治和继承整个楚国的雄心壮志。又因前朝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均称霸主,项羽以此自号,亦足见其称霸一时的雄心和实力。

众所周知,在秦朝末年的各路反秦人马当中,尤属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项家军实力最强。就算是后来胜利的刘邦,他的兵马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项家分出去的。虽然后来项梁在定陶的战争中战死了,但项家军在项羽的率领下仍然十分英勇,所向披靡。

巨鹿一战,项羽仅靠两万人马便歼灭了秦军40万主力,一举挫灭了秦朝最后的希望,迫使秦将章邯投降。而后便迅速西进,兵指咸阳,从刘邦手中收回了关中之地。占据咸阳的项羽,先是采取了一系列针对秦人的报复手段,逼死了秦王子婴,焚毁了阿房宫,而后便召集天下诸侯,进行了裂土分封。

然而,正当诸侯们都在纠结项羽到底要给自己一个怎样的封号之时,项羽却选择了一个介于诸侯与皇帝之间的位置。也就是说,他既没有做皇帝,也没有甘心做诸侯,而是做了一个类似于天下诸侯盟主的角色,并给自己定了一个特定的名号:西楚霸王。

讲到这里,问题就来了。

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其封号中带“楚”,自然无可厚非。

但是他的封地明明在江淮一带,而且首都彭城更是位于华夏东部,为何却要叫西楚霸王呢?他叫“西楚”,那在他西面的刘邦,岂不是也该改个名号叫“西汉王”了?然而只要我们通盘浏览一下项羽当时分封的那些诸侯,就会发现,只有他自己的封号中带个方向“西”字,其他的诸侯王大多采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名称。

其实,项羽并非没有方向概念,故意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他之所以把自己称为西楚霸王,主要依据还是在楚国旧地的划分方面。我们都知道,楚国是周王室诸侯爵位中最低的一个诸侯国,其最初的封地也是当时最为蛮荒的中南地区。只是那片区域文明开化不足,才让他通过不断扩张,壮大了地盘。

楚国壮大地盘之后,可谓幅员辽阔。

特别是在东进灭了吴越,北上攻取了江淮一带之后,就更加强盛了。

然而这种局面,在秦国崛起之后,便逐渐的衰弱下来。

再加上其历史上曾不止一次被外敌打得迁都,故而其统治中心也出现了多次转移。

为了对自己境内的广大区域进行划分,楚人特意将吴越一带称为了东楚,将吴越西北的江淮一带称为了西楚,而把长江以南,乌江以西的地带称为南楚。

由于在这三个区域当中,就属西楚靠近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繁荣,故而项羽特意将这块地区划给了自己。

而他又是楚国的旧人后裔,便直接沿用了祖辈的叫法,把自己称为了西楚霸王。

然而,他虽然选择了全国中的最好地块,却仍然未能光复楚国最盛时期的版图,实现全国的统一。

所以每当提起他的“西楚”二字,便会想到楚国旧时的辽阔疆域,而让人们不免觉得倍加惋惜,唏嘘不已。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

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

其志向博大高远。

一日,始皇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

”其叔项梁因此奇之。

其后,举事而起,从者云集。

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

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往来翕乎,未知疲倦。

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

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

西楚霸王项羽一声丰功伟绩充满传奇既有破釜沉舟的豪迈又有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105235612a17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