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拼音,我要《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注释?

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共工怒触不周山。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④昔者: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

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⑩为:做,动词。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西晋张湛《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共工触山》是一部由奚阿兴 所绘的连环画,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

“共工触不周山”的故事流传已久。

话说宇宙之初,天和地本来是吻合在一起的。

后来,因为共工犯上作乱,跟颛顼争江山,因打不过颛顼,一气之下,一股脑向西北方的一座山上撞去。

这一撞,不得了,天也斜了,地也歪了。

从此就变成“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模样,西北高,东南低,天上的星星都往西北转,天下的河流都往东南淌。

那座山让共工撞去了半拉子,从此就被称为不周山了。

这个故事较完备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

《天文训》通篇所述皆为天文历法之学,这足以暗示这个故事必须在天文学的语境中才能得到恰如其分的理解。

整个“共工触不周山”故事,其实就是龙星纪时的神话体现。

上古时代,先民根据东方七宿组成的苍龙星象的出没周期和方位,判断季节和农时。

龙星周天,升乎东而入乎西。

当秋冬之交,龙星就在西北方潜入地面,到冬天,则整体潜入北方而隐没不见,这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就相当于龙星周天运行的圆周轨迹在北方留下了一个缺口。

由于龙星是在西北方开始下潜的,因此,这一缺口是开始于西北方的,故西北方被称为“不周”,“不周”者,不圆满、残缺之谓也,这正是“不周”的来历。

也就是说,“不周”,原本并非地理学名词,而是天文学术语,它的本意表示秋冬之交的立冬节气。

所谓“共工触不周之山”,说的正是秋冬之交的龙星星象,此时,龙星开始隐入西北方的群山之后。

龙星首宿为角宿,角宿最先没入西北群山。

此时的黄昏,放眼望去,龙星初潜的星象正呈现为明亮的龙角与苍茫的远山相抵相触的景象。

这种现象就讹传为“共工触不周之山”了。

龙星潜入西北群山之后,整个冬天都隐而不见,这反映在神话里,就是共工被颛顼打败。

因为颛顼在上古月令系统中是北方和冬天之神。

共工这位倒霉的暮秋之神与颛顼这位冷酷无情的冬天之神在不周山下狭路相逢,注定要败下阵来。

而所提到的因共工撞翻不周山,“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图景正是先民们直观所见的夜空景象。

因古代中国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仰望星空,除天球北极(即地球北极上方)附近北极圈内的星座终年可见之外,其他纬度较低的星座皆非终年可见,它们和龙星一样,出于东方而没于西方,因此,在地面上观察者的眼里,群星在周年运动过程中,在经历东升、南中、西流几个环节之后,纷纷坠落于西北方,在大地上仰望星空的人们看来,这就是“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这一现象本来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但古人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找了共工作替罪羊,说这是因为他捣乱的结果。

其实,追本溯源,人类和自然,人文和天文,何曾能够一刀两断?对于人类精神而言,历法不仅仅是一串用符号或数字表示的周而复始的年、月、日,也不仅仅是春耕秋收、占年卜岁的时令依据,它还是人们理解宇宙和历史的基本依据。

人文世界的背后,原有宏大深邃的天文星空作为铺垫,而古老神话的背后,原也蕴涵了先民们朴素的天文知识。

---出自“共工触不周山”的天文学解释

出自上古神话系列的两个故事。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崩,女娲怜悯世间疾苦,炼化五色神石补天。

相传天帝有十子,皆为周身火焰的三足神鸟,可化为太阳,一天一个轮流普照大地。一日,十只神鸟趁管教不周,全部跑出来,导致十日当空,大地起火,生灵涂炭,后羿以神箭舍下其中九只,免去一场人间浩劫。

相关资料可多查阅山海经等相关文献

归:流。颛顼(zhuān 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水潦(lǎo)尘埃归焉,水潦:泛指江湖流。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着作。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触,碰、撞。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从前。为:做。

帝:部落首领。

触:碰、撞。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大绳子。系挂大地的绳子.绝:断。折:断.倾:倾向。故:所以。

焉:这里。

满:够,达到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流。而:表修饰,不译。焉:兼词,“于之”。3、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湖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另一个版本:共工制定了水利工程计划,颛顼不支持,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大战,共工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他决心撞断不周山,以示决心。

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

共工相传为古代水神 掌管洪水

出自《淮南子》。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

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2120215261198e1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