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明史人物传记何刚,修辞润色的意思?

润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rùn sè,一指修饰文字,使有文采,二指使增加光彩,三指湿润,四指装饰点缀,五指粉饰,六指犹加工、使更完美。

1、修饰文字,使有文采。

①《论语·宪问》:“为命,裨谌 草创之, 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 东里子产润色之。”

②《玉娇梨》第一回:“昨赖老先生大才润色,可谓点铁成金。”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惟文词蹇拙,体制纷纭,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虽非原本,盖近之矣。”

2、使增加光彩。

①《汉书·终军传》:“夫天命初定,万事草创,及臻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必待明圣润色,祖业传于无穷。”

②晋 左思《吴都赋》:“其奏乐也,则木石润色;其吐哀也,则凄风暴兴。”

③《盐铁论·论功第五十二》:“高皇帝受命平暴乱,功德巍巍,惟天同大焉。而文、景承绪润色之。”

3、湿润。

老舍《四世同堂》六三:“他的嘴张得更大了些,往往被烟呛得咳嗽一下,他才用口液润色它一下。”

4、装饰点缀。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

5、粉饰。

《明史·何刚传》:“优游岁月,润色偏安,锢豪杰于草间,迫枭雄为盗贼,是株守以待尽也。”

6、犹加工,使更完美。

晋 陶潜 《述酒》诗题注:“仪狄 造,杜康润色之。”这里的完美具有主观色彩,有的人喜欢朴素的风格,那么使著作朴素的过程就是润色;有的人喜欢语言优美,那么使语言优美就是润色。

【安常处顺】

〈释义〉习惯于正常的生活,处于顺利的的景况。

〈岀处〉《庄子•养生主》。

【安富尊荣】

〈释义〉原指身安、囯富、位尊、名荣。后指安于荣华富贵的生活。

〈出处〉《孟子•尽心上》。

我喜欢“安居乐业”,意思是指安定愉快的生活和工作。安居乐业是老百姓的期望,但是战争年代,兵荒马乱,生灵涂炭,要想安居乐业简直是天方夜谭。如今的中国老百姓在中国***领导下,不仅站起来挺起了胸堂,而且国强民富,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老百姓的日子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无忧无虑

发音:wú yōu wú lǜ

释义: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例句:人们常常说,童年时代的生活无忧无虑,令人怀念。

丰衣足食

发音:fēng yī zú shí

释义:足:够。 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汉·桓宽《盐铁论》:“繇赋省而民富足;温衣饱食;藏新食陈;市帛充用;牛马成群。”

例句:如今,偏远地区的农民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心满意足

发音:xīn mǎn yì zú

释义: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处:宋·吕祖谦《晋论》中:“君臣上下,自以为江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

例句:他们得陇望蜀,永远无法使他们心满意足。

【成语】: 红红火火

【拼音】: hóng hóng huǒ huǒ

【解释】: 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没钱?借!”

【举例造句】: 祝你们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拼音代码】: hhhh

【反义词】: 冷冷清清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清闲自在、养尊处优、钟鼓馔玉、红红火火、优游岁月。

1、清闲自在

拼音:qīng xián zì zài

释义:指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

出处:元·王实甫《丽堂春》第四折:“老夫自谪济南歇马,倒也清闲自在。”

2、养尊处优

拼音:yǎng zūn chǔ yōu

释义:谓处于尊贵地位,过优裕生活。

出处: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也。”

3、钟鼓馔玉

拼音:zhōng gǔ zhuàn yù

释义: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出处:唐·李白《将进酒》。

4、红红火火

拼音:hóng hóng huǒ huǒ

释义: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没钱?借!”

5、优游岁月

拼音:yōu yóu suì yuè

释义:悠闲舒适地过日子

出处:《明史·何刚传》:“优游岁月,润色偏安,锢豪杰於草间,迫枭雄为盗贼,是株守以待尽也。”

220人。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编纂《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

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编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记述之完善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传记如下:

朱能,字士弘,怀远人。父亮,从太祖渡江,积功至燕山护卫副千户。能嗣职,事成祖藩邸。尝从北征,降元太尉乃儿不花。

燕兵起,与张玉首谋杀张员、谢贵,夺九门。授指挥同知。帅众拔蓟州,杀马宣,下遵化。从破雄县,战月漾桥,执杨松、潘忠,降其众于鄚州。长驱至真定,大败耿炳文军

黄观(1368-1402)是明朝洪武至建文年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明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黄观出生于1368年,父亲是入赘到许家的。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进入国子监进行深造,他的才华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认可。

在1391年,黄观参加了会试并考中了会元。到了第二年四月份,他参加了殿试,在策论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边境问题的看法,主张朝廷应该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

在建文初年,黄观更改了官制,由左、右侍中居尚书之下,他改任右侍中,与方孝孺等一起被重用。然而,在燕王举兵后,黄观起草了皇上命令劝告燕王遣散军队返回藩地,但最终失败。

在建文四年(1402),黄观奉诏前往上游募兵,并且督率诸郡军队赴援。然而,当他到达安庆时,得知燕王已经渡江进入京城,揭露左班文职奸臣罪状,黄观名列第六。不久后,成祖下令逮捕黄观,并要求将其妻翁氏及两个女儿交给象奴看管。

在得知金川门失守后,黄观感叹自己的妻子必然会为了保持节操而死去。随后他招魂葬于江上,并下令将船开到罗刹矶,自己身穿朝服向东拜别后投江而死。

以上是关于明史黄观传的主要内容。

《明史·列传第三十一》载:黄观,字伯澜,一字尚宾,贵池人。父赘许,从许姓。受学于元待制黄冔。冔死节,观益自励。洪武中,贡入太学。绘父母墓为图,赡拜辄泪下。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礼部右侍郎,乃奏复姓。建文初,更官制,左、右侍中次尚书。改观右侍中,与方孝孺等并亲用。

燕王举兵,观草制,讽其散军归藩,敕身谢罪,辞极诋斥。

四年奉诏募兵上游,且督诸郡兵赴援。至安庆,燕王已渡江入京师,下令暴左班文职奸臣罪状,观名在第六。

既而索国宝,不知所在,或言:“已付观出收兵矣!”

命有司追捕,收其妻翁氏并二女给象奴。

奴索钗钏市酒肴,翁氏悉与之持去,急携二女及家属十人,投淮清桥下死。

观闻金川门不守,叹曰:“吾妻有志节,必死。”

招魂,葬之江上。命舟至罗刹矶,朝服东向拜,投湍急处死。

观弟觏,先匿其幼子,逃他处。或云觏妻毕氏孀居母家,遗腹生子,故黄氏有后于贵池。

初,观妻投水时,呕血石上,成小影,阴雨则见,相传为大士像。

僧舁至庵中。

翁氏见梦曰;“我黄状元妻也。”

比明,沃以水,影愈明,有愁惨状。后移至观祠,名翁夫人血影石。今尚存。

原文如下:

冯保,深州人。

嘉靖年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务。

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冯保依资历该由他担任,但他正不被穆宗看中。

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来取代他,冯保由此而忌恨高拱。

到陈洪被罢免后,高拱又推荐孟冲。

孟冲原来执掌尚膳监,按例不应执掌司礼监。

冯保更加忌恨高拱,于是与张居正深相勾结,图谋去掉高拱。

正好张居正也想去掉高拱,独专大权,两人的交情更加深厚。

穆宗得病后,冯保秘密嘱咐张居正预先起草遗诏,被高拱看见,当面斥责张居正说“:我在主持国政,你为何单独与宦官准备遗诏?”张居正脸红了,向他道歉。

高拱更加厌恶冯保,想驱逐他。

穆宗刚去世,冯保就向后妃进言,将孟冲斥退,夺过了他的位置,还假传遗诏令他与内阁大臣一同受遗命辅政。

到皇上登基时,冯保高高站在宝座旁不下去,举朝大惊。

冯保既已掌管司礼监,又提督东厂,权兼内外,势力更大。

高拱暗示六科给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各自上书历数冯保的奸状,而给事中雒遵、陆树德又特别上奏陈述,高拱想这奏疏批下来后便起草圣旨逐出冯保。

但冯保将那份奏疏藏了起来,急忙与张居正商定对策,终于将高拱赶下了台。

当初,穆宗去世时,高拱在内阁十分悲痛地说:“十岁天子,怎么能治天下!

”冯保便在后妃面前诬陷高拱说“:高拱将太子斥为十岁孩子,说他怎能做人主!

”后妃大惊,太子听说后也为之色变。

到高拱离去后,冯保还余恨未消。

万历元年(1573)正月,有个叫王大臣的,穿上宦官的服装,混进乾清宫,被擒获后交给东厂。

冯保想借此机会将高拱灭族,便与张居正策划,令家仆辛儒给王大臣供应饮食,并将一把刀塞到他的袖中,让他说是因为高拱有怨恨情绪,派他来行刺皇上的。

王大臣答应了。

过了一天,锦衣卫都督朱希孝等人会审。

王大臣大声疾呼道“:已答应让我富贵,干嘛还要拷打我?而且我到哪儿去认识高阁老?”朱希孝害怕了,不敢再审下去。

正好廷臣杨博、葛守礼等人保高拱,张居正也迫于舆论而悄悄暗示冯保。

冯保恨意稍解,便用生漆酒将王大臣灌哑,移交给法司判了斩刑,高拱得以免祸。

从此举朝都厌恶冯保,而不肖之徒却多靠着他得以升迁。

慈圣太后对皇上管束很严。

冯保倚仗太后的威势,多次挟持皇上,皇上很怕他。

皇上时常与小宦官戏耍,一见到冯保进来,便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

”皇上用所亲爱的孙海、客用为乾清宫管事牌子,他们屡次引诱皇上夜游别宫,身穿小衣窄袖,走马持刀;他们还多次进献一些奇巧之物,皇上更加宠爱他们。

冯保将这些事汇报太后,太后召皇上来严加责备。

皇上长跑受教,十分惶恐。

冯保嘱咐张居正起草皇上罪己手诏,令他颁示内阁大臣。

张居正起草的这份手诏用词过于谦损,皇上已十八岁了,看后心中惭愧,但迫于太后的压力,不得不接受。

张居正于是上疏恳切劝谏。

他还顺着冯保的心意弹劾司礼监秉笔太监孙德秀、温太以及掌兵仗局的周海,使他们因此被***

他还令各个宦官自述工作得失。

由此凡是冯保不喜欢的人,被斥退殆尽。

这是八年十一月。

冯保善于抚琴和书法。

皇上多次赐给他牙章,分别刻着“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水相逢”、“风云际会”,显出待他很厚。

后来冯保更加骄横,即使皇上做出什么赏罚决定,如果不是出于冯保之口,没有人敢执行。

皇上已不堪忍受,但冯保内倚太后,外倚张居正,皇上还不能将他除去。

但冯保也时常维持大体。

内阁产白莲,翰林院有一双白燕,张居正将它们进献给皇上。

冯保派使者对张居正说:“主上还小,不可用奇异的东西启发他玩好。

”他还能约束他的子弟,使他们不敢肆意作恶,京都官民也因此而称赞他。

张居正固有才干,他所以能够被委任专掌国政,也是靠了冯保的帮助。

但冯保性贪,他的私人锦衣卫指挥徐爵、宦官张大受,都与冯保、张居正交往。

徐爵还多次用计使冯、张二人相互怀疑,不久又复归于好,两人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他凡事参与筹画,趁机恃势谋取权利,大臣也多与他交往。

徐爵夜间到禁门,守卫的人竟不敢询问,他就是这么骄横。

张居正的“夺情”以及杖打吴中行等事,冯保都出了力。

不久张居正死,他的党徒进一步与冯保勾结,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张居正用遗疏推荐他的座主潘晟入阁,冯保马上派官去召他。

御士雷士桢、王国,给事中王继光相继说他不可用,潘晟便中途上疏推辞。

内阁张四维估计申时行不肯居潘晟之下,起草圣旨批准潘晟的辞呈,皇上马上批准了。

冯保当时刚病好,骂道“:我有了点小病,马上便把我弃在一边了?”皇太子出生,冯保想给自己封伯爵,张四维引故事为难他,拟让他庇荫侄儿一人为都督佥事。

冯保怒道“:你是靠谁才有今日的?现在反而背叛了我!

”御史郭惟贤请召用吴中行等人,冯保责备他袒护他们,将他贬职。

吏部尚书王国光被罢,冯保擅自用他的同乡梁梦龙来代替。

徐爵、张大受等人窃权如故。

但这时太后已归政很久,冯保失去倚靠,皇上又积怒于他。

东宫旧阉张鲸、张诚乘隙陈述他的过恶,请令他闲住。

皇上还害怕他,说:“如果大伴上殿来,朕怎么办?”张鲸说:“既已下了圣旨,他怎敢再进来?”皇上才听从了。

正好御史李植、江东之弹劾冯保的奏章也呈进来了,皇上便将冯保贬为奉御,发往南京安置,过了很久才死。

他的弟弟冯佑、从子邦宁都官居都督,这时都被削职下狱,死于狱中。

张大受及其党羽周海、何忠等八人,被贬为小火者,到孝陵司香。

徐爵和张大受的儿子,被永远遣往烟瘴之地戍边。

将他们全部抄家,获得冯保的金银百余万,珠宝奇珍也不少。

冯保被发往南京时,太后问其原因。

皇上说“:这老奴为张居正所迷惑,没别的过错,过后将会把他召回。

”当时潞王将要成婚,所需的珠宝未备,太后闲时说起。

皇上说:“近年来一些无耻臣僚,尽将珠宝买来献给张、冯两家,使珠宝价钱骤然上涨。

”太后说:“已将他们抄家了,肯定获得不少。

”皇上说“:这些奴才很狡猾,先窃出逃亡了,未能全部获得。

”而那时候,锦衣卫都督刘守有与属下张昭、庞清、冯昕等人,都借抄没罪犯之家,隐没不少钱财,因此而获罪。

原文:李默,字时言,邵武人。正统十三年进士。为刑科给事中。景泰元年,疏请复坐省官及阁臣兼职,又请召还致仕尚书黄福、李秉,切责五城御史,以省繁文。帝是之。寻劾都督同知范广不法,广坐逮治。广者,亨戚也。亨在正统中以迎驾功封武清伯,与并进用,广尤贪鄙。

败后,言者多论其罪。有假广他事系者,默至,辄为去桎梏,给饮馔。或谓:“何不察有冤者置之法?”

默言:“时当保全功臣之家。”

议者以此少默云。

原文:

李默,字时言,瓯宁人。

正德十六年进士。

选庶吉士。

嘉靖初,改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

调吏部,历验封郎中。

真人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

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

及宴兵部,默据宾席,欲坐尚书王宪上。

宪劾其不逊,谪宁国同知。

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监事。

博士等官得与科道选,自默发之。

历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谟为尚书。

自正德初焦芳、张彩后,吏部无侍郎拜尚书者。

默出帝特简,盖异数也。

严嵩柄政,擅黜陟权。

默每持己意,嵩衔之。

会推辽东巡抚,列布政使张臬、谢存儒以上。

帝问嵩,嵩言其不任。

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

默掌铨仅七月。

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

已,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寻进太子少保。

未几,复命兼翰林学士。

给事中梁梦龙劾默徇私,帝为责梦龙。

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嵩甚恨。

赵文华视师还,默气折之。

总督杨宜罢,嵩、文华欲用胡宗宪,默推王诰代,两人恨滋甚。

初,文华为帝言余倭无几,而巡按御史周如斗以败状闻。

帝疑,数诘嵩。

文华谋所以自解,稔帝喜告讦。

会默试选人策问,言“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遂奏默诽谤。

且言:“残寇不难灭,以督抚非人,败衄。

由默恨臣劾其同乡张经,思为报复。

臣论曹邦辅,即嗾给事中夏栻、孙浚媒孽臣。

延今半载,疆事日非。

昨推总督,又不用宗宪而用诰。

东南涂炭何时解?陛下宵旰忧何时释?”帝大怒,下礼部及法司议。

奏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非所宜言。

帝责礼部尚书王用宾等党护,各夺俸三月,而下默诏狱。

刑部尚书何鳌遂引子骂父律绞。

帝曰:“律不著臣骂君,谓必无也。

今有之,其加等斩。

”锢于狱,默竟瘐死。

时三十五年二月也。

默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同考武试,得陆炳为门生。炳贵盛,力推毂。默由外吏骤显,有所恃,不附嵩。凡有铨除,与争可否,气甚壮。然性褊浅,用爱憎为轩轾,颇私乡旧,以恩威自归,士论亦不甚附之。默既得罪,继之者吴鹏、欧阳必进,视嵩父子意,承顺惟谨,吏部权尽失。隆庆中,复默官,予祭葬。万历中,赐谥文愍。

卷113列传第1后妃一

卷114列传第2后妃二

卷115列传第3兴宗孝康皇帝 睿宗兴献皇帝

卷116列传第4诸王一

卷117列传第5诸王二

卷118列传第6诸王三

卷119列传第7诸王四

卷120列传第8诸王五

卷121列传第9公主

卷122列传第10 郭子兴 韩林儿

卷123列传第11 陈友谅 张士诚 方国珍 明玉珍

卷124列传第12 扩廓帖木儿 陈友定 把匝剌瓦尔密

卷125列传第13 徐达 常遇春

卷126列传第14 李文忠 邓愈 汤和 沐英

卷127列传第15 李善长 汪广洋

卷128列传第16 刘基 宋濂 叶琛 章溢

卷129列传第17 冯胜 傅友德 廖永忠 杨景 胡美

卷130列传第18 吴良 康茂才 丁德兴 耿炳文 郭英 华云龙 韩政 仇成 张龙 吴复

胡海 张赫 华高 张铨 何真

卷131列传第19 顾时 吴桢 薛显 郭兴 陈德 王志 梅思祖 金朝兴 唐胜宗 陆仲亨

费聚 陆聚 郑遇春 黄彬 叶升

卷132列传第20 朱亮祖 周德兴 王弼 蓝玉 谢成 李新

卷133列传第21 廖永安 俞通海 胡大海 耿再成 张德胜 赵德胜 桑世杰 茅成 胡

深 孙兴祖 曹良臣 濮英

卷134列传第22 何文辉 叶旺 马云 缪大亨 蔡迁 王铭 甯正 金兴旺 花茂 丁玉

郭云

卷135列传第23 陈遇 叶兑 范常 宋思颜 郭景祥 杨元杲 阮弘道 孔克仁

卷136列传第24 陶安 詹同 朱升 崔亮 陶凯 曾鲁 任昂 李原名 乐韶凤

卷137列传第25 刘三吾 安然 吴伯宗 吴沉 桂彦良 宋讷 赵□ 李叔正 刘崧 罗复

仁 孙汝敬

卷138列传第26 陈修 杨思义 周祯 杨靖 单安仁 薛祥 唐铎 开济

卷139列传第27 钱唐 韩宜可 萧岐 冯坚 茹太素 李仕鲁 叶伯巨 郑士利 周敬心

王朴 张衡

卷140列传第28 魏观 陶□仲 刘仕□ 王宗显 王观 道同 卢熙 青文胜

卷141列传第29 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练子宁 茅大芳 卓敬 陈迪 景清 连楹 胡闰

王度

卷142列传第30 铁铉 暴昭 陈性善 张□ 谢贵 彭二 宋忠 马宣 瞿能 张伦 颜伯

玮 王省 姚善 陈彦回

卷143列传第31 王艮 廖升 周是修 程本立 黄观 王叔英 黄钺 王良 陈思贤 程通

黄希范 高巍 高贤宁 王□ 周缙 牛景先

卷144列传第32 盛庸 平安 何福 顾成

卷145列传第33 姚广孝 张玉 朱能 丘福 谭渊 王真 陈亨

卷146列传第34 张武 陈硅 孟善 郑亨 徐忠 郭亮 赵彝 张信 徐祥 李浚 孙岩 陈

吾乃马之甲

二甲传胪9旭 陈贤 张兴 陈志 王友

卷147列传第35 解缙 黄淮 胡广 金幼孜 胡俨

卷148列传第36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卷149列传第37 蹇义 夏原吉

卷150列传第38 郁新 赵□ 金忠 李庆 师逵 古朴 陈寿 刘季□ 刘辰 杨砥 虞谦

汤宗

卷151列传第39 茹_ 严震直 张□ 王钝 郑赐 郭资 吕震 李至刚 方宾 吴中 刘观

卷152列传第40 董伦 仪智 邹济 周述 陈济 王英 钱习礼 周叙 柯潜 孔公恂

卷153列传第41 宋礼 陈萱 周忱

卷154列传第42 张辅 黄福 刘俊 陈洽 李彬 柳升 梁铭 王通

卷155列传第43 宋晟 薛禄 刘荣 朱荣 费□ 谭广 陈怀 蒋贵 任礼 赵安 赵辅 刘

卷156列传第44 吴允诚 薛斌 吴成 金忠 李英 毛胜 焦礼 毛忠 和勇 罗秉忠

卷157列传第45 金纯 张本 郭敦 郭□ 郑辰 柴车 刘中敷 张凤 周萱 杨鼎 黄镐

胡拱辰 陈俊 林鹗 潘荣 夏时正

卷158列传第46 黄宗载 顾佐 段民 章敞 吴讷 魏骥 鲁穆 耿九畴 轩□ 黄孔昭

卷159列传第47 熊概 陈镒 李仪 陈泰 李棠 贾铨 王宇 崔恭 刘孜 李侃 原杰 彭

谊 牟俸 夏埙 高明 杨继宗

卷160列传第48 王彰 魏源 金濂 石璞 罗通 罗绮 张萱 张鹏 李裕

卷161列传第49 周新 李昌祺 陈士启 应履平 林硕 况钟 陈本深 彭勖 夏时 黄润

玉 杨瓒 刘实 陈选 夏寅 陈壮 张□ 宋端仪

卷162列传第50 尹昌隆 耿通 戴纶 陈祚 刘球 陈鉴 钟同 章纶 廖庄 倪敬 杨萱

卷163列传第51 李时勉 陈敬宗 刘铉 邢让 林瀚 谢铎 鲁铎

卷164列传第52 邹缉 弋谦 黄泽 范济 聊让 左鼎 曹凯 刘炜 单宇 张昭 高瑶

卷165列传第53 陶成 陈敏 丁萱 王得仁 叶祯 伍骥 毛吉 林锦 郭绪 姜昂

卷166列传第54 韩观 山云 萧授 方瑛 李震 王信 彭伦 欧磐 张佑

卷167列传第55 曹鼐 邝□ 王佐 孙祥 袁彬

卷168列传第56 陈循 王文 江渊 许彬 陈文 万安 刘□ 刘吉 尹直

卷169列传第57 高谷 胡_ 王直

卷170列传第58 于谦

卷171列传第59 王骥 徐有贞 杨善 王越

卷172列传第60 罗亨信 侯□ 杨宁 王来 孙原贞 朱鉴 杨信民 张骥 马谨 程信

白圭 张瓒 孔镛 邓廷瓒 王轼 刘丙

二甲传胪9卷173列传第61 杨洪 石亨 郭登 朱谦 孙镗 范广

卷174列传第62 史昭 巫凯 许贵 周贤 欧信 王玺 鲁鉴 刘宁 彭清 姜汉 安国 杭

卷175列传第63 卫青 董兴 何洪 刘玉 仇钺 神英 曹雄 冯祯 张俊 杨锐

卷176列传第64 李贤 吕原 岳正 彭时 商辂 刘定之

卷177列传第65 王翱 年富 王□ 李秉 姚夔 王复 林聪 叶盛

卷178列传第66 项忠 韩雍 余子俊 朱英 秦□

卷179列传第67 罗伦 章懋 黄仲昭 庄曰鄄永 邹智 舒芬

卷180列传第68 张宁 王徽 毛弘 丘弘 李森 魏元 强珍 王瑞 李俊 汪奎 汤鼐 姜

绾 姜洪 曹麟 彭程 庞泮 叶绅 胡献 张弘至 屈伸 王献臣

卷181列传第69 徐溥 丘浚 刘健 谢迁 李东阳 王鏊 刘忠

卷182列传第70 王恕 马文升 刘大夏

卷183列传第71 何乔新 彭韶 周经 耿裕 倪岳 闵硅 戴珊

卷184列传第72 周洪谟 杨守陈 张元祯 傅瀚 张升 吴宽 傅硅 刘春 吴俨 顾清

刘瑞

卷185列传第73 李敏 贾俊 黄绂 张悦 _钟 曾鉴 梁景 徐恪 李介 黄珂 王鸿儒

丛兰 吴世忠

卷186列传第74 韩文 张敷华 杨守随 许进 雍泰 陈寿 樊莹 熊绣 潘蕃 胡富 张

泰 张鼐 王景 朱钦

卷187列传第75 何鉴 马中锡 陆完 洪钟 陈金 俞谏 周南 马昊

卷188列传第76 刘荡鄄□ 赵佑 戴铣 陆昆 蒋钦 周玺 汤礼敬 许天锡 徐文溥 张

士隆 张文明 范辂 张钦 周广 石天柱

卷189列传第77 李文祥 孙磐 胡□ 罗侨 叶钊 戴冠 黄巩 陆震 夏良胜 何遵

卷190列传第78 杨廷和 梁储 蒋冕 毛纪 石九_

卷191列传第79 毛澄 汪俊 吴一鹏 朱希周 何孟春 丰熙 徐文华 薛蕙

卷192列传第80 杨慎 王思 张□ 刘济 安磐 张汉卿 张原 毛玉 王时柯 郑本公

张曰韬 杨淮 张□ 郭楠

卷193列传第81 费宏 翟銮 李时 顾鼎臣 严讷 李春芳 陈以勤 赵贞吉 高仪

卷194列传第82 乔宇 孙交 林俊 金献民 秦金 赵璜 邹文盛 梁材 刘麟 蒋瑶 王

廷相

卷195列传第83 王守仁

卷196列传第84 张璁 桂萼 方献夫 夏言

卷197列传第85 席书 霍韬 熊浃 黄宗明 黄绾

卷198列传第86 杨一清 王琼 彭泽 毛伯温 翁万达

卷199列传第87 李钺 王宪 胡世宁 李承勋 王以旗 范_ 王邦瑞 郑晓

李祯 丁宾

卷222列传第110 谭纶 王崇古 方逢时 吴兑 郑洛 张学颜 张佳胤 殷正茂 凌云翼

卷223列传第111 盛应期 朱衡 潘季驯 万恭 吴桂芳 王宗沐 刘东星 徐贞明

卷224列传第112 严清 宋□ 陆光祖 孙□ 陈有年 孙丕扬 蔡国珍 杨时乔

卷225列传第113 张瀚 王国光 梁梦龙 杨巍 李戴 赵焕 郑继之

卷226列传第114 海瑞 丘_ 吕坤 郭正域

卷227列传第115 庞尚鹏 宋仪望 张岳 李材 陆树德 萧廪 贾三近 李颐 朱鸿谟

萧彦 孙维城 谢杰 郭惟贤 万象春 钟化民 吴达可

卷228列传第116 魏学曾 李化龙

卷229列传第117 刘台 傅应祯 王用汲 吴中行 赵用贤 艾穆 沈思孝

卷230列传第118 蔡时鼎 万国钦 饶伸 汤显祖 逯中立 杨恂 姜士昌 马孟祯 汪若

卷231列传第119 顾宪成 顾允成 钱一本 于孔兼 史孟麟 薛敷教 安希范 刘元珍

叶茂才

卷232列传第120 魏允贞 王国 余懋衡 李三才

卷233列传第121 姜应麟 陈登云 罗大□ 李献可 孟养浩 朱维京 王如坚 王学曾

张贞观 樊玉衡 谢廷赞 杨天民 何选

卷234列传第122 卢洪春 李懋桧 李沂 雒于仁 马经纶 刘纲 戴士衡 曹学程 翁宪

祥 徐大相

卷235列传第123 王汝训 余懋学 张养蒙 孟一脉 何士晋 王德完 蒋允仪 邹维琏

卷236列传第124 李植 江东之 汤兆京 金士衡 王元翰 孙振基 丁元荐 李朴 夏嘉

卷237列传第125 傅好礼 姜志礼 包见捷 田大益 冯应京 吴宗尧 吴宝秀 华钰

卷238列传第126 李成梁 麻贵

卷239列传第127 张臣 董一元 杜桐 萧如薰 达云 官秉忠 柴国柱 李怀信

卷240列传第128 叶向高 刘一_ 韩□ 朱国祚 何宗彦 孙如游

卷241列传第129 周嘉谟 张问达 汪应蛟 王纪 孙玮 钟羽正 陈道亨

卷242列传第130 陈邦瞻 毕懋康 萧近高 白瑜 程绍 翟凤□ 洪文衡 陈伯友 董应

举 林材 朱吾弼 张光前

卷243列传第131 赵南星 邹元标 孙慎行 高攀龙 冯从吾

卷244列传第132 杨涟 左光斗(弟光先) 魏大中(子学洢 学濂) 周朝瑞 袁化中顾大章(弟大韶 )王之寀

卷245列传第133 周起元 缪昌期 周顺昌 周宗建 黄尊素 李应升 万_

卷246列传第134 满朝荐 江秉谦 侯震炀 王允成

卷247列传第135 刘綎(乔一琦) 李应祥(童元镇) 陈璘(吴广) 邓子龙 马孔英

卷248列传第136 梅之焕 刘策(徐缙芳 陈一元) 李若星 耿如杞(胡士容) 颜继祖(王应豸等) 李继贞 方震孺 徐从治(谢琏 余大成等

卷249列传第137 朱燮元 李_ 王三善 蔡复一

卷250列传第138 孙承宗

卷251列传第139 李标 刘鸿训 钱龙锡 成基命 何如宠 徐光启 文震孟 蒋德景 方

岳贡

卷252列传第140 杨嗣昌 吴□

卷253列传第141 王应熊 张至发 薛国观 程国祥 陈演 魏藻德

卷254列传第142 乔允升 曹于汴 孙居相 曹□ 陈于庭 郑三俊 李日宣 张玮

卷255列传第143 刘宗周 黄道周

卷256列传第144 崔景荣 黄克缵 毕自严 李长庚 刘之凤

卷257列传第145 张鹤鸣 董汉儒 赵彦 王洽 梁廷栋 熊明遇 张凤翼 陈新甲 冯元

卷258列传第146 许誉卿 华允诚 魏呈润 毛羽健 吴执御 章正宸 黄绍杰 傅朝佑

姜采 熊开元 詹尔选 汤开远 成勇 陈龙正

卷259列传第147 杨镐 袁应泰 熊廷弼 袁崇焕 赵光□

卷260列传第148 杨鹤 陈奇瑜 熊文灿 练国事 丁启睿 郑崇俭 邵捷春 余应桂 高

斗枢 张任学

卷261列传第149 卢象升(弟象晋 象观 从弟象同) 刘之纶 丘民仰(邱禾嘉)

卷262列传第150 傅宗龙 汪乔年 杨文岳 孙传庭

卷263列传第151 宋一鹤 冯师孔 林日瑞 蔡懋德 卫景瑗 朱之冯 陈士奇 龙文光

刘佳引 刘之勃

卷264列传第152 贺逢圣 南居益 周士朴 吕维祺 王家祯 焦源溥 李梦辰 宋师襄

麻僖 王道纯 田时震

卷265列传第153 范景文 倪元璐 李邦华 王家彦 孟兆祥 施邦曜 凌义渠

卷266列传第154 马世奇 吴麟征 周凤翔 刘理顺 汪伟 吴甘来 王章 陈良谟 陈纯

德 申佳胤 成德 许直 金铉

卷267列传第155 马从聘 张伯鲸 宋玫 范淑泰 高名衡 徐□ 鹿善继

卷268列传第156 曹文诏 周遇吉 黄得功

卷269列传第157 艾万年 李卑 汤九州 陈于王 侯良柱 张令 猛如虎 虎大威 孙应

元 姜名武 尤世威 侯世禄 刘国能

卷270列传第158 马世龙 贺虎臣 沈有容 张可大 鲁钦 秦良玉 龙在田

卷271列传第159 贺世贤 童仲揆 罗一贯 满桂 赵率教 官惟贤 何可纲 黄龙 金日

卷272列传第160 金国凤 曹变蛟 刘肇基

卷273列传第161 左良玉 高杰 祖宽

卷274列传第162 史可法 高弘图 姜曰广

卷275列传第163 张慎言 徐石麒 解学龙 高倬 左懋第 祁彪佳

卷276列传第164 朱大典 张国维 张肯堂 曾樱 朱继祚 余煌 王瑞□ 路振飞 何楷

熊汝霖 钱肃乐 沈宸荃

卷277列传第165 袁继咸 金声 丘祖德 沈犹龙 陈子龙 侯峒曾 杨文骢 陈潜夫

卷278列传第166 杨廷麟 万元吉 郭维经 詹兆恒 陈泰来 王养正 曾亨应 揭重熙

陈子壮 张家玉 陈邦彦 苏观生

卷279列传第167 吕大器 文安之 樊一蘅 吴炳 王锡衮 堵胤锡 严起恒 朱天麟 杨

畏知 吴贞毓

卷280列传第168 何腾蛟 瞿式耜

卷281列传第169 循吏

卷282列传第170 儒林一

卷283列传第171 儒林二

卷284列传第172 儒林三

卷285列传第173 文苑一

卷286列传第174 文苑二

卷287列传第175 文苑三

卷288列传第176 文苑四

卷289列传第177 忠义一

卷290列传第178 忠义二

卷291列传第179 忠义三

卷292列传第180 忠义四

卷293列传第181 忠义五

卷294列传第182 忠义六

卷295列传第183 忠义七

卷296列传第184 孝义一

卷297列传第185 孝义二

卷298列传第186 隐逸

卷299列传第187 方伎

卷300列传第188 外戚

卷301列传第189 列女一

卷302列传第190 列女二

卷303列传第191 列女三

卷304列传第192 宦官一

卷305列传第193 宦官二

卷306列传第194 阉党

卷307列传第195 佞幸

卷308列传第196 奸臣

卷309列传第197 流贼

卷310列传第198 土司

卷311列传第199 四川土司一

卷312列传第200 四川土司二

卷313列传第201 云南土司一

卷314列传第202 云南土司二

卷315列传第203 云南土司三

卷316列传第204 贵州土司

卷317列传第205 广西土司一

卷318列传第206 广西土司二

卷319列传第207 广司土司三

卷320列传第208 外国一

卷321列传第209 外国二

卷322列传第210 外国三

卷323列传第211 外国四

卷324列传第212 外国五

卷325列传第213 外国六

卷326列传第214 外国七

卷327列传第215 外国八

卷328列传第216 外国九

卷329列传第217 西域一

卷330列传第218 西域二

卷331列传第219 西域三

卷332列传第220 西域四 卷113列传第1后妃一

卷332列传第220 西域四 直接看明史不就知道了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o202405031118095f5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