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和刘秀的区别?

同一个人。刘秀是名字,光武帝是谥号。

刘秀,字文叔,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

刘秀为刘邦九世孙,出身于南阳郡的地方豪族。

新朝末年国家动荡,各地寇盗蜂起。

地皇三年(22年),刘秀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起兵。

25年,在鄗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所辖的一个县)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国号为“汉”,史称东汉。

此后,刘秀逐步扫平各方势力,最终统一中国刘秀统治期间,社会生产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光武中兴”。

刘秀于中元二年(57年)二月戊戌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谥号光武,庙号世祖,葬于原陵。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王朝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九世孙。

西汉建平元年,生于陈留郡济阳宫,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

作为汉室宗亲,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号“舂陵军”。

更始三年(25年),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

经过长达12年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

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

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中元二年(57年),刘秀去世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岁,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被公认为中国最完美的皇帝之一。他英雄盖世、勇武过人,凭借一己之力,打下了东汉的万里江山;此外,他还敦厚谨慎、宽以待民,无论是皇帝、将军、丈夫、父亲、朋友,任何角色他都能完成得游刃有余。

汉光武帝刘秀出身于西汉末年的一个地主家庭,早年参加起义,南征北战,浴血奋战,推翻了王莽政权,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东汉王朝。他是一位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贤明皇帝之一。他一生建功立业、勤政亲民、节俭躬行、任人唯贤、公正豁达,备受后人敬仰。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1、一身戎装,驰骋疆场,推翻旧政,统一天下。

刘秀生长于一个乱世时期。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王莽,官拜大司马,居摄浅祚,总揽朝政。但是他还不满足,于公元9年通过禅让方式当上了皇帝,建新朝,为新始皇。由于禅让称帝受儒家思想排斥,造反之声此起彼落。刘秀是一个热血青年,对王莽篡夺汉室也十分不满,遂参加了起义大军。

刘秀在战场上十分勇敢,有一次一个人冲入敌阵,砍杀四五十人。特别是在昆阳大战中,刘秀亲率三千敢死队,杀得新军狼狈逃窜,新军主帅王寻被当场杀死。经过昆阳大战,人们认识了刘秀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刘秀一跃成为起义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奠定了在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由于刘秀的突出表现,没过多久,终于坐上了起义军的头把交椅。

刘秀带领起义军南征北战,于公元23年推翻了王莽政权。

而此时,邯郸人王郎在邯郸称帝,占据河北大部分地区,并发布檄文捉拿刘秀。

公元24年5月,刘秀击败了王郎几十万军马,杀死了王郎。

公元25年6月刘秀称帝,改年号为建武,称光武帝。

同年十月,刘秀率军攻克洛阳,并把洛阳作为都城。

刘帝称帝后,便开始努力统一全国。

公元27年消灭了赤眉军,此后依次平定了渔阳的彭宠、秦郡的秦丰、梁地的刘永、齐地的张步、庐江的李宪、天水的隗嚣、巴蜀的公孙述、五厚的卢芳。

到公元40年,刘秀统一了全国。

2、健全机制,任人唯贤,勤政亲民。

1、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现,完善监督机制,强化中央集权。

光武帝一方面封赏开国有功之人,另一方面告诫他们说:"人心要知足,不要只顾一时的放纵快活忘记了法纪刑罚,诸位的功劳都很大,要世代相传,就应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可一日大意。"

"家贵已极,不可复加。"这是开国皇帝明政的重要理念。刘秀规定:凡是后族、宫寂,一律不得封侯参政,并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

均衡各方权势,集权中央。如东汉时期的三公,名义上司徒掌民政,司空掌水利,太尉掌军事,但实际上三公没有实际权力。一方面,三公之下有九卿,分管庶政;另一方面,军国大事、典要机密、刑政诛赏的权力,已转归尚书。

2、选拨治国人才,任人唯贤。

刘秀深知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必须要有一大批贤明人才。

他按照西汉时期的"四科"标准选拨官吏。

一是品德高尚、志节清白;二是知识丰富、通晓经书;三是熟悉法令、依法办事;四是有魄力、办事果断、能独当一面。

通过选拨上来的人,他要求十分严格,专门制定了考核制度,他还经常亲自对他们进行考核。

所以后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吏士。

史记上记录了一件这样的事:刘秀姐姐家有一仆人,光天化日之下在洛阳杀人,辖地县令董宣查办此案。

这仆人躲藏在刘秀姐家不出门。

几天后,这仆人以为没事了,随护刘秀姐姐外出办事。

董宣闻讯后,马上拦截刘秀姐姐的车乘,怒骂刘秀姐姐管教不严,使下人触犯国法,并当着刘秀姐姐的面斩杀了这个家仆。

刘秀姐姐哪受得了这口气,跑到弟弟面前告状,刘秀大怒,马上叫人把董宣喊来,立即处斩。

处斩时董宣请求说完一句话,刘秀同意。

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汉室,却纵容家奴枉杀平民,如此下去,不知陛下将怎样治理天下?"刘秀顿感羞愧,决定不杀董宣,但要求董宣向他姐姐磕个头认错。

董宣不磕,安排人把董宣按下去,董宣两手撑地,其头就是按不下去。

刘秀姐姐大声对刘秀说:"你过去也在家里藏过犯有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上门,现在你尊为皇上,就对付不了一个小小县令?"刘秀苦笑说:"天子和平民是不一样的。

"他令人把董宣扶起来,并赐他到太官府吃饭。

董宣74岁死在任上,刘秀派人去他家吊唁,只见他家徒四壁,清贫如洗。

使者回宫后向刘秀报告了这一情况,刘秀伤感地说:"董宣廉洁,死后才真正知道。

"

3、勤政亲民,休养生息。

刘秀深切地认识到,要使国家真正地长治久安,必须安民,与民休息,才能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发展社会生产。

他在位期间下诏为一些偏僻地区建立学校,凿山开道,设立邮亭。把在深山里生活不方便的人安排到道路的两边建房居住。(感觉与现在政府的扶贫政策极为相似)

他废除王莽时期的繁苛法令,推行简政轻刑。他告诫各级官员要善待百姓,体恤百姓,宽松执法。

他釆取措施有效减轻人民的负担。他认为官吏奢侈,冗官无数是百姓最大的负担。他下诏归并郡、国十个,县、邑、道、侯国四百多个。并官省节,减少财政支出。

他在位期间,始终提倡节俭。曾经有一国送了他一匹千里马和一把宝剑,他把千里马送去驾鼓车,把宝剑赐给了骑士。

他同情体恤底层人的遭遇,这是在历代皇帝中少有的恻隐之心。刘秀曾连续六次下招释放奴婢。同时,他还在一年之内连续三次下诏,禁止杀、伤和虐待奴婢。

4、度田到户,打击豪强。

刘秀为了解决分产到户的土地问题,也是下了大力气。

公元39年刘秀下令全国"度田"。

在度田过程中,官吏和豪强相互勾结,或抵制或隐瞒不报,而对百姓却是多量,连墙头地角、房前屋后都不放过。

刘秀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诛杀了大司徒、河南尹及郡守十多人,引起了地方骚乱。

地方豪族大姓纷纷起来叛乱,光武帝好不容易才予平息。

3、封禅祭天,殚精竭力,死而后已。

泰山封禅是秦汉以来历代皇帝必须祭天报功的重大事宜。

刘秀为了节约开支,一直没搞。

公元54年大臣张纯和其他大臣纷纷上书刘秀,建议举行封禅大典,被刘秀否定。

公元55年,刘秀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同意了大臣们"泰山封禅"建议。

公元56年正月12日,封禅队伍从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

这是刘秀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耗资较大的活动。

封禅后没过多久,即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终年67岁。他在遗诏中嘱咐臣子们不要为他的丧事铺张,不要因为丧事而影响日常政务。

刘秀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在位33年,呕心沥血,勤于政事,力戒骄奢,厉行节约,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历史上刘秀对待功臣非常优厚,与李世民和赵匡胤有的一拼。

刘秀原本是隶属于更始帝的,刘秀和哥哥刘繽在昆阳大战立下盖世奇功,但这引起了更始帝和其他大臣的猜忌,导致哥哥被杀,刘秀及时收敛锋芒,向更始帝表露忠心,获得了谅解,最后争取到了去平定河北的机会。

到了河北,他与地方豪强联合,招揽人才,迅速平定了河北,获得了问鼎天下的实力,他依靠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击败了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公孙述政权等,一统天下,建立东汉。

东汉建立后,他犒赏功臣,并与之联姻,给予丰厚的赏赐和信任,基本没有屠戮功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光武帝刘秀对于功臣大多非常优厚,不仅赏赐大量的土地田产,封侯的人数也非常多。归根结底,这大多是因为光武帝刘秀和手下的功臣大多相知甚深的原因,留下了一段千古君臣知遇的佳话。

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慎之以官职

因为汉光武帝是从底层一步一步走上皇位的君主,所以他和各位大臣的关系非常深厚,互相也非常了解。

继位之后,他深知西汉初年刘邦诛杀功臣的典故,所以说他对于功臣集团的态度非常的保守。

一方面从物质上尽量满足功臣集团的需求,另一方面从功臣当中审慎的选择人物充任实务官职。

云台二十八将中寇恂为执金吾,铫期为卫尉,邳彤为太常,其他的功臣大多都是担任军职或者虚职。

特别是云台二十八将中居首的邓禹担任的是太傅这类地位崇高但是并无实权的官职。

所以说,刘秀在政治制度的构建和官员遴选的角度上确实下了一番工夫。

君明臣贤,相知甚深

第二,难能可贵的是东汉时期的开国功臣大多都非常清醒而明智,他们在战争当中很多都一直秉持着作为臣子的本分,轻易没有越轨的举动。

并且在战争结束之后,立刻都会上交自己的兵权。

在史书中,东汉建国时期的大臣很少有飞扬跋扈之辈。

比如冯异在攻下关中之后,有人传言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有咸阳王之称。

冯异在知晓之后立刻上书请罪。

由此可见,光武帝手下的大臣对于光武帝是一直心怀敬畏,心悦诚服。

封妻荫子,历代富贵

第三,最重要的是刘秀对于功臣集团的后代都非常好,并且一直在东汉时期沿袭了下来。

刘秀的功臣集团大多数来自于颍川、南阳等地。

这两地在西汉时期并不显眼,但是在东汉之后,这两个地方就变得声名鹊起。

颍川到了东汉末年也是人才荟萃之地,有许多的世家子弟都是来源于颍川。

而且,与西汉不同,东汉功臣的许多后代在后世也一直身居要职。

比如邓禹子孙四代人中都身居要职,儿子之中五人封侯,孙辈之中邓鸷曾经为大将军,把持朝政。

曾孙邓香为车骑将军。

玄孙女邓猛女为汉桓帝皇后,玄孙邓万世为河南尹。

后人邓芝在蜀汉担任车骑将军,也是位高权重。

如此看来,邓氏一门可以说是百年不衰的显赫家族,他的荣耀一直伴随着东汉王朝从建国走到灭亡。

汉光武帝优待功臣的力度由此可见。

刘秀统一天下之后,在对待功臣方面非常“厚道”。首先,他建立了著名的云台,给二十八位功臣绘像纪念,史称“云台二十八将”,给他们丰厚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享太平富贵。

其次,为了避免功臣权力过大带来的问题,也为了当年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的那一幕不再发生,他不让功臣掌握实际的权力,而是“退功臣,进文臣”,把治理国家的事交给了文臣。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如何对待功臣的问题,又利于国家的治理。再次,刘秀经常和这些功臣见面,小聚一下,让功臣们知道:皇帝一直想着他们。

刘秀和这些功臣在一起,表现得非常随意,完全像一帮朋友在叙旧。

一次,刘秀对功臣诸侯们说:“哥几个,你们说说,要不是天下大乱,而是在一个和平年代,你们今天会是什么样子?我先说我,我小时候就喜欢种田、养花草什么的,所以,我现在可能还是一个农民,但生活上应该比较富裕。

”高密候邓禹首先接话:“真没看出来,陛下还喜欢弄这些,跟战场上的您相差太远了。

我小时候挺爱学习的,估计现在可以当个文学博士(一种官位)吧。”刘秀说:“你别谦虚了,你家世显赫,又这么有才,肯定会有更大的出息。”这一说开了,其他人也依次回答。

到马武时,马武说:“凭借我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艺,怎么也可以当一个专门提拿盗贼的都督吧。”刘秀笑道:“你可拉倒吧,你不当盗贼就不错了,我估计你最多能和高祖一样,当个享长就不错了。”大家听了哈哈大笑,都说所言极是。这个马武生性耿直,又豁达敢言,经常给大家调节气氛,也是这些人在一起经常攻击的对象。

听刘秀这么一说,马武就更加放开了,把其他人挨个评价了一番。

顿时他成为众矢之的,引起了君臣们的反击。

这个君臣场面一时非常活跃,弄得那些侍卫都很奇怪:“这帮人在一起这么吵闹,哪像是皇帝和诸侯们干的事儿啊!

”除了经常和功臣们叙旧之外,刘秀还经常赏赐给他们一些奇珍异宝,并根据这些人的不同喜好,利用他皇帝的权力,帮他们弄点东西。

比如说,马武好武,喜好刀枪棍棒。

刘秀收到这样的贡品之后,首先想到要送给马武。

因此,这样一分,自己就剩不了多少了

伏波将军马援曾经称赞刘秀“恢廓大度”、“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刘秀对待功臣的方式,完全吸取了汉高祖刘邦的经验教训。但更主要的是,刘秀把这些功臣当成了兄弟,彼此之间毫无间隙。而且,这些功臣虽然战绩显赫,但与刘秀的军事才能相比,就不算什么了,他们对刘秀是由衷地佩服。

刘秀统一天下之后,在对待功臣方面非常“厚道”。

首先,他建立了著名的云台,给二十八位功臣绘像纪念,史称“云台二十八将”,给他们丰厚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享太平富贵。

其次,为了避免功臣权力过大带来的问题,也为了当年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的那一幕不再发生,他不让功臣掌握实际的权力,而是“退功臣,进文臣”,把治理国家的事交给了文臣。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如何对待功臣的问题,又利于国家的治理。

再次,刘秀经常和这些功臣见面,小聚一下,让功臣们知道:皇帝一直想着他们。

除了经常和功臣们叙旧之外,刘秀还经常赏赐给他们一些奇珍异宝,并根据这些人的不同喜好,利用他皇帝的权力,帮他们弄点东西。

因此,这样一分,自己就剩不了多少了。

伏波将军马援曾经称赞刘秀“恢廓大度”、“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

刘秀对待功臣的方式,完全吸取了汉高祖刘邦的经验教训。但更主要的是,刘秀把这些功臣当成了兄弟,彼此之间毫无间隙。而且,这些功臣虽然战绩显赫,但与刘秀的军事才能相比,就不算什么了,他们对刘秀是由衷地佩服。

所以,光武帝对待功臣方面是历史上最靠谱最厚道的人皇帝了

汉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和功臣共始终的办法来处理一向困扰君主和臣下双重方面的问题,获得了后代史家交口的称赞,然而,究其内里,这和刘秀长期以来的行事风格是分不开的。

史书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这是光武称帝之后和家人团聚的一场普通对白,也是一次光武的自我政治宣言: 帝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

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

”帝闻之,大笑曰:“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 以柔术治天下道出了光武治术的本源所在,对于这一点光武本人并不讳言,他教诲臣下说:“《黄石公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胜。

”光武一反汉高强硬的做法,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保全首领的做法。

比如大将冯异威权日重、关中瞩目,有人告发冯异准备自称咸阳王,刘秀就把这个书信交给冯异本人,冯异惊恐异常,上表自辩,刘秀回复说:“将军之于国家,义同君臣,恩犹父子,何忧之有也?”大司马吴汉屠戮成都,而光武出于保护的角度考虑宁可责备宗室刘尚没有尽到劝阻的指责也没有对吴汉加以刑诛。

同时,光武还比较喜欢通过旁敲侧击的办法表示自己真正的政治意图并且曲意的传达给功臣,太子问光武关于战守的方略,光武回答说:“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

此非尔所及。

”邓禹、贾复等人立刻读懂了皇帝的意思,纷纷解甲归田。

而光武本人在达到目的之后,也经常大施恩宠的手段,史称:“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馀。

”光武尽量扩大和功臣之间的政治距离而缩短和他们亲朋故旧的间隔,把亲情上升到政治之上,用一种温情脉脉的面纱笼罩住政治本来的狰狞,这也是光武柔术的炉火纯青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后来宴请功臣中光武和云台二十八将的对话中就很能说明问题,光武自己说:“朕要是不起兵讨逆,可能就要终身做学问了。

”功臣太傅邓禹说:“我要是没有遇到陛下,可能就是一个五经博士了。

”扬虚侯马武见皇帝和首辅都这么谦虚,自己就更加谦虚的说:“马武要是没有遇到陛下,那么马武一定是去做一个县里抓捕强盗的差役了。

”光武说:“你马武自己不去做强盗就万幸了,还可能指望着做抓强盗的头吗?”君臣相对大笑,宴会尽欢而散。

从这个其乐融融的场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光武在处理和功臣的微妙、复杂的关系时的良苦用心所在了。

而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是功臣自身的组成性质和他们配合的程度,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角度。

光武功臣如邓禹、李通、吴汉、寇恂、贾复、耿家父子等基本都是知书会义、出身豪强的,和刘邦的功臣萧何、曹参等人出身贩夫走卒截然不同,而且,也和韩信、彭越出身草莽也有区别。

再者,光武本人对军事指挥权一直严加控制,很少对功臣假以方面的事权,功大者如耿弇、吴汉,光武比之韩信、周勃,但是,一矣战事结束立刻收缴兵权。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他们形同割据的局面的形成。

这也是光武所谓柔术制刚的道理所在。

再者,光武的功臣很知道逊避和配合,皇帝的意图一旦明了,很快就付诸于行动,头号功臣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

”,号称赛曹参的贾复“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就是长期典兵在外的大司马吴汉也是“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

”他们的谨慎小心、厚自奉养直接导致了光武功臣政策的贯彻始终。

否则,很难想象光武一朝会不会出现杀戮功臣的惨剧。

即使是这样,光武对王侯的防范还是不减的,建武二十八年,光武借故搜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

据《后汉书》记载,光武一朝,“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

”由此可见,光武的柔术也有不柔的一面。

宽严相济、恩威并用,君臣的共同努力终于形成了一个难得政治格局,所以,后代在评论光武“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

故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的同时也等于肯定了功臣们的自知之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o20240501135616bc1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