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襄阳历史上真实的故事,郭靖守襄阳真实历史?

郭靖守襄阳的真实历史应该是南宋时期的故事,这座铁血之城,以区区一城之力,独自对抗蒙古大军四十多年,最后城中将领悉数力战而死,不负大宋军魂。

江湖侠仪之士也竭力守城,不屈不挠,不怕牺牲。

以郭靖黄蓉为代表的侠客义士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闻名于世。

1917年,时任北洋陆军第九师师长兼襄郧镇守使的黎天才,为响应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的号召,在襄阳城鼓楼宣布自主,号称湖北靖国联军总司令。

黎东联枣阳、随州王安澜,西联陕西郭坚,北联河南王天纵,南联荆沙石星川,于1918年1月4日在襄阳组织汴鄂陕三省联军总司令部,黎天才被推任为总司令。

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派遣第一路总司令曹锟、湖北督军王占元、河南督军赵倜等率军进击襄阳,自主运动失败。

1935年的那场水灾,是自明万历十年(1582年)以来的又一次特大洪涝灾害。襄阳共受灾168.34万人,淹没农田131.06万亩,倒塌房屋 127201栋,死亡15.2336万人,成为襄阳人民心中惨痛的记忆。

1935年7月6日,倾盆大雨之后,洪水由保康、谷城奔腾而出。襄阳堤冲陷数十处,老龙堤淹坏二十余处。洪水未能畅泄,以致平地水深丈余,县沿环城皆水。樊城水势高出城垣,街市顿成泽国。竹条铺、张家湾、东津湾等地均被淹,沿河百余里一片汪洋。房屋、粮食、器具漂没一空;人畜多被淹毙,死者暴尸山谷,生者号哭原野。

7月7日,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宜城逆灌。东南北城楼先后崩塌,城堞冲毁无遗,城厢内外民屋十有九塌。

光化、谷城、襄阳、樊城、宜城等地均被淹,以襄阳、宜城最为惨烈。襄阳、樊城水深数米,城内房屋不见屋顶,用哀鸿遍地、尸横遍野来形容毫不夸张。

城市居民和乡村百姓流离失所,庄稼颗粒无收,当时的民国政府在襄阳城内专门设立了“稀饭局”来救济灾民,灾民们每天只能靠可以照出人影的稀饭维持生命。灾后,由于鼠疫、痢疾、疟疾盛行,老百姓死亡无数。

三献和氏璧

襄阳西部的荆山出美玉,特别是洁白无瑕的适合打造玉玺的优质玉,但要到深山里久寻才能采到。山民卞和便有幸采到了这么一块,只是外层有瑕疵需要仔细切割雕琢后才能成材。他先后献给三代楚王,前两代都因不识货而误遭欺君重罚,坚持不懈终至成功。

我就是襄樊的!

襄阳城是一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它久经事,斑痕累累,记载着历代比分争的史实。其中最能震撼人心,为人称道的便是朱序之母筑夫人城浴血抗敌的故事。

在襄阳城西护城河与汉江交汇处,有一座城墙叫“夫人城”,与襄阳城紧紧相连,墙高6米多,周长60余米,城墙向北的一面上方正中有一石匾,上书“夫人城”三个大字,城墙下边有碑刻,系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阳人民为缅怀韩夫人所筑。

一千多年前的晋孝武帝宁康年间,梁州刺史朱序受命镇守襄阳。公元376年,前秦大将苻坚率军消灭了东晋,又令其长子苻丕率十几万大军分四路围攻襄阳。朱序错误地认为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易守难攻,前秦的军队全是北方人,不善水战,不可能从汉水北岸的樊城渡江攻取襄阳,所以并不在意。

朱序的母亲韩夫人,早年跟随丈夫朱焘南征北战,行军布阵,样样精通。

一天,韩夫人登城巡视,检查防御工事,她感到,敌人在东、南面久攻不下,肯定会改变战术,避实就虚,从西北面冒犯,而西北角一带防御薄弱,很容易被秦军攻破。

于是便当机立断,叫儿子调遣人马,加修城墙,派精兵强将前来把守。

朱序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可是,自己手下满打满算只有五千人,连守城都顾不上来,哪里还有人修城呢?

韩夫人回家后,带领自己的姑娘、媳妇、家婢一百多人全部出动了,全城妇女也争先恐后地前来修城,不到两天的功夫,就把残破不全的城墙加高补齐了,还在西北城墙外,赶修了一座60多米的“城外城”。韩夫人又叫儿子把人马集中在城西北角,自己带领全城妇女身着戎装,手持刀枪,把守在东、西、南三面有城河的地方。

果不出所料,时隔不久,前秦苻丕在襄阳城西北大举进攻,朱序的军队拼力抵抗,战斗十分急烈。朱序的军队终因寡不敌众节节败退,前秦军队破城而入。韩夫人带领身边的姑娘、媳妇、家婢100多名妇女阻击敌人,万箭齐发,截断敌人的后援,苻丕的军队被上下夹击,纷纷落水,损失惨重,茌丕带着残兵败将离城而去。

后人为了纪念当年韩夫人这位巾帼英雄的壮举,就把新修的这段城墙尊称为“夫人城”,并建亭、立碑、塑像。“夫人城”是襄阳人的骄傲,是襄阳妇女的骄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o20231128091415d20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