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则天和牡丹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武则天曾降下圣旨,命万花同时开放,偏偏牡丹花不遵旨意。
女皇一怒之下,将牡丹花贬到洛阳。
从此牡丹花便在只在洛阳生长。
牡丹盛名却流传千古,令无数人前往洛阳,一睹牡丹风采。
二、牡丹被贬洛阳传说?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
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
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洛阳,牡丹从此衰落。
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这就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在以后出现的几处牡丹产地,无不与洛阳牡丹有着渊源关系。
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扩展资料: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
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三、“牡丹仙子”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
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壮丽。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禁不住吟诗一首,抒发她的喜悦情怀。随同赏花的纪嫔们一看太后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
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
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嫔们看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武后,时辰不早,快快回宫歇息了吧。若还想观赏,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手握霜毫,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
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有几分气愤地说:"武则天也太霸道了。你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来了。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岂容你逆天乱地?咱们不能从!"
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都觉得句句在理。可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起来了。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好姐姐,你听我的话,咱们还是顺从了吧。武则天杀人如踩死个蚂蚁,何况咱们这些娇弱的花体呢?"不少仙子接着说:"姐姐,开也是这一次。不然会大祸临头的。"
牡丹仙子倔强地说:"违心的事一次也不能干。只要咱们骨硬志坚,看她能耐我何?"
这时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了。
百鸟啾啾,晨曦初露。武则天一觉醒来,醉意已经全消。她穿衣起床,坐在镜前让丫环给她梳妆打扮。正在这时,宫女推门而入,欣喜地禀报:"万岁,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
武则天一听大喜,想想咋晚写出的诗,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她急忙走出皇宫,来到上苑。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
这时,满朝文武百官都纷纷跑来,观看稀罕。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迈着大步朝一片光枝秃杈的牡丹走去。她一看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一股怒火油然而升。心想,这还了得!君言不从,我还如何临朝执政?况且对着这些文武百官,岂不有失脸面?
她越想越恼火,破口大骂:"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说罢,愤然而去。武士们领旨后,马上点柴引火,扔入牡丹丛中。霎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只烧得牡丹噼噼啪啪乱响。牡丹仙子看着一片牡丹将毁于一旦,禁不住滴滴泪垂,悲愤万分。
正当午时,大火燃尽,牡丹花圃化成一片焦灰。内侍禀报武则天:启禀万岁,牡丹已焚烧成灰。武则天怒气未消,恶恨恨地说:"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呢?原来她常来洛阳,到过邙山。她知道沟壑交错,偏僻凄凉,好叫她在媾孤苦受罪,以解她心头之恨。
武士们又马上挥起铁镢,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住洛阳,扔到了邙山岭上。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
牡丹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春天,株株怒放,千姿百态。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非凡。
牡丹在洛阳繁盛了,这种牡丹在武则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洛阳人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后人又起名叫"洛阳红"。
如果说传说真是神奇的,那么洛阳人更为神奇,能把这个传说解说的这般动人和美丽,正因为如此,武则天贬牡丹是厚爱洛阳了。而改革开放后,洛阳人又借这个动人的传说,将国色天香的牡丹品牌打造成城市名片,扬名于海内外。
四、武则天烧牡丹的故事?
:武则天称帝之后,为庆贺太平盛世,显示帝威浩荡,令百花齐放完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完结。花需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完结。此时正值严冬节令,难熬百花完结。百花多不敢违旨,唯独牡丹不肯屈就于权势,拒不从命完结。
武则天闻讯大为震怒,将园内牡丹纵火焚烧,贬谪洛阳,与洛神为伍完结。那个谁知牡丹毫不气馁,仍然奋发有为,开得更好,蔚成天下第一完结。
五、唐朝牡丹的典故?
武则天在寒冬腊月要去赏花,后院的花都要开,但是赏花的那一天,牡丹迟迟没有开,武则天一生气,就把牡丹给贬到洛阳去了
六、《镜花缘》里武则天醉后下旨百花齐放,是否真有其事?
①
这本书是一本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你这就相当于在问宁采臣是不是真的碰到聂小倩,并且在一起了一样。
②
相传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手握霜毫,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 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
后来烧了 很多的 炭火盆。
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虽然人人都知道,为了文章的连贯性,这里还是要叙述一下。
根据《镜花缘》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以及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的记载,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武则天边赏雪,边与上官婉儿赌酒吟诗。
上官婉儿做“雪”诗一首,武则天就喝一杯酒。
喝着喝着,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后不觉龙颜大悦并异想天开地认为,园中各花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便吩咐备辇,准备与公主一起去赏花。
这时公主说:“花卉开放各有其时,现在又不是春天,怎么会有花开呢?腊梅原是冬花,这时开很正常。
”公主是个明白公主,知道自然是有时有序的。
可武后不听这一套,觉得自己是“圣天子百灵相助” ,夺人工挽造化不成什么问题。
当然残酷的现实给了这位认为人定胜天的同志一记响亮的耳光。
幸亏有会来事的太监,这么给武后圆场:“据奴婢看来,大约众位花仙还不晓得万岁要来赏花,所以未来伺候。
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倘万岁亲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来开花了。
”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一起来,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
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
于是武后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在用炭火炮烙之后更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
“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这个故事很可疑。
能以诗佐酒,武后绝对是雅人一个,怎么想像她会做出炮烙牡丹这等焚琴煮鹤之举?而且武后最爱洛阳,把牡丹送去洛阳也算不得进了冷宫。
就算以上两点都不足为奇,冬天百花遵从皇上之令而盛开总不像真的吧,太违反自然规律了。
翻翻龙袤的《全唐诗话》,里面是这样说的:“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幸上苑,许可,寻复疑之。
先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原来如此。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月,一些大臣们诈称百花开放,请武后到上苑赏花。
武后同意了,后来又怀疑其中有诈,于是先派使臣宣诏(也就是读了那首诗)。
结果第二天早上果然满园子名花盛开,群臣拜服,都相信武则天果然可以驱使花神,乃真命天子。
龙袤认为是武则天使用了某种异术,达到其转移唐祚的目的。
据说《镜花缘》便是根据这一段得来的构思。
如果这一记载属实,那么可以猜断的是,武则天使用的大概是“堂花术”,也就是现在很普通的温室栽培法。
关于堂花,记载很多,说法也有几种。
历史上最早的温室可能出现在秦朝。
那还是秦始皇时代的某个冬季,曾经收获了据说是在骊山种植的瓜果。
明确的记载出现在汉代。
《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
”这是汉元帝时的事。
晋王嘉《拾遗记》说,“汉兴至哀、平、元、成,尚宫室,崇苑囿,孝哀广四时之房”, 这种“四时之房”也应是温室设施。
“言火其下,使土气蒸发,郁暖而养之,强使先时成熟也。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通鉴》胡注)唐朝时内宫的园圃中使用温泉灌溉,唐还设立了“温汤监”这一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此事。
到了宋朝,出了个育花能手马塍,暖房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六专门有一条“马塍艺花”,记载得很清楚:“马塍艺花如艺粟,橐驰之技名天下。
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
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或作塘)花。
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尽培溉之法。
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
若牡丹、梅、桃之类无不然,独桂花则反是。
盖桂必凉而后放,法当置之石洞岩窦间,暑气不到处,鼓以凉风,养以清气,竟日乃开。
此虽揠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臻其妙耳。
”堂花术就是在用纸糊的房子里,土中加以牛溲马尿以及硫磺来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地上开沟,沟里放进热水,热气腾上来屋里温度得到提升,这样花卉会提前开放。
清《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
所谓唐花,又名堂花也。
其法自汉即有之。
汉世大官园冬葱韭菜茹覆以屋庑,尽夜然煴火得温气,诸菜皆生。
召信臣为少府,谓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供奉,奏罢之。
唐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亦是此法。
这里出现了“唐花”的说法。
通常的看法是,写作唐,则与加温有关,唐又通煻,而煻则为灰中的火,这种火适合于慢慢加温。
写作堂,则见“马塍艺花”一节,它与屋子有关。
然而,清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唐花》这样说:“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
”唐花因其以暖气薰开,故也叫薰花,又叫课花。
后面他还说:“每至新年,互相馈赠。
牡丹呈艳,金橘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花也。
” 是另一种解释。
北京中山公园里有一座唐花坞,就是得名于此。
明清时北京的“唐花”盛极一时,丰台附近“居民向以艺花为业”。
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坯土窖藏之,蕴火坑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
”明末徐光启这样写道:“今京师窖藏菜果,三冬之月,不异春夏。
亦有用法煨艺,令冬月开花结蓏者。
”清诗有云:“天桃郁李杏花天,暖窖熏笼自隔年;才得一枝倾国色,豪家不惜买千钱。
”可见当时温室培植的名花异卉风行一时,价值很高。
据《燕京岁时记》载:“两庙花厂尤为雅观。
至于春花中如牡丹、海棠、丁香、碧桃之流,皆能于严冬开放,鲜艳异常,洵足以巧夺天工,预支月令。
” 由以上种种可见,《镜花缘》里提到的百花隆冬开放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
武则天手下一定有懂得花卉培养技术的专门人才,他们成功地使用了堂花术。
我先前嘲笑武则天竟是错了,原来人定胜天是可以这样实现的。
利用先进的知识蒙骗愚昧的大臣,这种权谋使得倒也不坏。
而且,对比以前各位采用那些诗谶啊顺口溜啊等等不入流的常规手法,武则天这个玩得比较高级,形式也比较新颖。
什么斩白蛇啊吞龙涎啊屁股上长黑痣啊,都是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说不清也瞧不着,估计谁都是半信半疑。
武则天号令百花可是公开表演,技术含量那是相~当的高,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确实有着非凡的智慧。
七、武则天与牡丹仙子之间有什么故事?
这时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
传说中武则天在位时,有一天,时值严冬十二月,她与当朝各位大臣畅游上苑时,乘酒兴与各位大臣说:如果她写下诏书让百花能在一夜之间齐放,那么上苍将助她当朝的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如果百花不听她的旨意,那将意味着天不助她也!
就这样武则天乘酒兴写下了诏书:
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
莫待晓风吹
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仙子抗诣不开。
武则天震怒之下,将牡丹仙子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一下更激怒了一贯骄横的武则天,她便下令将牡丹花活活烧死。枝杆虽然被烧焦,可牡丹花的真身却在天界,并没有死掉。
她在仙界看到了武则天在人间施予的淫威与骄横,为了抵制武则天的这种对生命乱施淫威与暴行,在第二年春天,牡丹仙子来到人间,不屈不饶的反而开得更盛,当武则天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不得不佩服牡丹花那刚烈的性格。从此洛阳牡丹甲天下,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在天界,因为她的这种正行,从而被众花仙子姐妹尊为花王!
③
这个故事里说到武则天称帝后给自己创了一个名叫圣神皇帝。
在某个冬天,武则天突然不知道为什么特想带着宫里的宫女还有一些爱妃们到上苑喝酒看雪。
突然雪停了,眼前一片洁白,那一座座假山,一条条长廊,还有小桥都被雪覆盖上了;那些花花草草虽然都凋零了,但是经过洁白的雪一打扮,这些景物都变得格外纯洁,让人看的赏心悦目的,是不是会飞来三两只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把雪团都下来,像蝴蝶飞舞一样。
武则天看得那么美丽便入了迷,突然,她看见在那洁白的雪堆里,有一丝火红的斑点,可能因为都是洁白的雪,唯独这是红色就看的特别清晰,然后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梅花开了,武则天就乐开了!
跟随着武则天赏花的妃嫔们一看武后如此高兴,都争相给她敬酒。
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美,但是也是一花独放。
如果你下令,让这里百花齐开,那不是更加美丽吗? 另一妃嫔摇摇头说:今天搞好是寒霜腊月,梅花开花的时候。
如果想百花齐放,那不是要等明年春天。
武则天听了哈哈大笑,说:春天花开不足为奇,如果百花一起盛放的话,那一定符合我的心意啊。
妃嫔们看天色已晚,武则天又有了一些醉意,就让武则天,回宫休息。随后武则天被宫女扶持的回到了房里。但她酒还没清醒,一直想着让百花齐放的事。于是,她叫宫女拿来纸和笔墨 ,她要写上一首诗,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她让宫女把这首诗,还有她的想法拿去上苑,让他们按着办。
某个早晨,宫女们开心地向武则天说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
武则天听后,急匆匆走出皇宫,来到上苑。
一眼望过去,满园的桃花,梅花,兰花,梨花等等全部都盛放了,武则天面对大臣们,大步走向一片光秃秃的的牡丹前。
她看整个花丛中的花都开了只有牡丹花没有开放,突然发起了火来,觉得这很颜面扫地,下令:放火把牡丹园烧了,一株都不能留。
连根都要铲除,那牡丹扔出洛阳,不准再种植牡丹,让牡丹绝代!
谁也没想到,牡丹一下地,又落地生根。春天一到,满山翠绿,唯独牡丹姹紫嫣红。后来经过人们的栽培,牡丹花越开越红,越来越大朵,然后就有了“牡丹红”这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