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中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之一。
这个时代,群雄并起,英雄出乱世,指点天下,激情澎湃。
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混乱的时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传统正史观点认为,三国开始于公元220年。
如果按照这种观点算,那么曹操、吕布、袁绍、刘表等人物都不能算为三国人物了,难免觉得不合理。
人们理解的三国,并非是魏蜀吴三个国家,而是在东汉名存实亡之后的大分裂时代。
而魏蜀吴三国则是诸侯兼并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三国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一,群雄并起的阶段(189—192)
传统观点认为,东汉灭亡于公元220年。
不过实际上,东汉早在黄巾起义之后就已经灭亡。
东汉在后期,由于宦官长期专权,导致了政治严重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导致流民遍野,起义不断。
公元184年,张角以“太平教”为号召,发动了空前庞大的黄巾起义,旬日之间,天下响应”,分布在八州的数十万农民同时对东汉的地方政府发动了攻击。
面对突如其来的天下纷乱,东汉政府惊慌失措,急令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率领中央部队驻守洛阳。
汉灵帝又宣布结束党锢,试图联合公卿共同对敌。
然而仅仅凭借中央军队是无法镇压全面爆发的农民起义的,因而东汉只能让地方的官员和将领掌握军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汉的中央集权就分崩离析。
灵帝中平五年(188年),东汉王朝正式将一些州的刺史改为“州牧”,总掌一州军政大权,地方军阀也就开始兴起。
在公元196年之前,形成了主要割据势力有:公孙度占据辽东;公孙瓒、刘虞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曹操占据兖州;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孙策占据江东;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据益州;马腾、韩遂占据凉州。
咋这样的局面下,东汉皇帝对地方的支配实际上已经荡然无存。
东汉皇帝不仅无法管辖地方,就连自己也沦为了军阀的傀儡。
189年,汉灵帝去世,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史称“少帝”,年仅14,大权落入了何太后和何进手中。
此后,何进又在宫中大杀宦官2000余人,引起了宫中内斗。
宦官也联合起来,杀掉了何进。
此后,袁绍和董卓率领军队进入了洛阳,继续大杀宦官,结束了汉朝宦官专权的历史,也在实际上结束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董卓在洛阳废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自任相国,控制朝政。
董卓专权引起了天下群起而攻之,各地握有军事实力的州牧、太守、刺史等纷纷起兵,以讨董为名,进行招兵买马,待机扩张。
公元190年,讨伐董卓的军阀就有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以及典军校尉曹操。
他们以袁绍为盟主,组成“关东军”,一时间“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董卓为避联军锋芒,于是挟汉献帝由洛阳迁往长安。
他撤出洛阳时,“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
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
同时,董卓还“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导致因为饥饿和杀掠而死之人不计其数。
董卓到达长安后,于192年被吕布所杀害,于是天下局势从诸侯合纵伐董转化了诸侯兼并阶段。
二,诸侯的兼并和三国的奠定(192—220)
东方诸侯组成的“关东军”在名义上是讨伐董卓,实际上也是各怀鬼胎,逡巡而不敢进。
192年,董卓被杀后,关东诸侯的矛盾也就公开了,开始了兼并战争。
经过几年的混战,全国较大的诸侯仅仅剩下了江东的孙策、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韩遂、马腾、辽东公孙度、冀州袁绍和兖州曹操等。
在这些势力中,袁绍的占据冀、并、青、幽四州,实力最为强大。
然而曹操却更有政治眼光。
公元196年,汉献帝趁关中混乱之际,从长安逃离到洛阳。
曹操抓到这个机会,迎献帝并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行政上,曹操唯才是举,惩办豪强,尚礼重法,改善了吏治;在经济上,曹操兴修水利,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推行屯田制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这些政策使得曹操的势力不断加强。
此后,曹操在北方迅速扩张,先后击败了吕布、张绣、袁术、李傕,控制了兖州、徐州和关中。
至此,北方就剩下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公元200年,袁绍率领大军南征曹操,双方大战于官渡。
结果,曹操以一对十的兵力击败了袁绍10万大军。
此后,曹操继续扫荡袁绍残余势力,到了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势力的发展
在曹操在北方崛起的时候,南方却却还处于分裂的状态。
益州有刘璋、荆州有刘表、扬州有刘繇。
195年,孙策开始进入江东发展,并联合当地士族朱治、周瑜、张昭、张纮等支持,取代了刘繇在江东的地位。
199年后,孙策又兼并袁术余部,击败了刘勋、黄祖等,势力迅速壮大。
孙策去世后,孙权继续统治该地区。
而此时的刘备依靠于刘表,也在寻找立足之地。
此时的天下局面正如诸葛亮《隆中对》的分析:曹操占据北方,不可与争锋。
孙氏占据江东,经营已久,根据劳动,不可动摇。
只有荆州和益州才能够成为刘备的发展之地。
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地图
公元208年,曹操试图趁着统一北方的势头,一举兼并南方割据政权。
于是率领大军南下,进攻荆州。
此时刘表以去世,刘琮望风而降,曹操因此占据了荆州北部。
在这个十分重要的节点,刘备和孙权选择了结盟,共同对付曹操。
当时曹操军队达20万人,但是由于长途行军,成为了强弩之末。
而刘备和孙权则集中5军队和曹操隔江对峙。
最终曹操在赤壁之战惨败而归,刘备和孙权则取得了喘息之机。
因此,赤壁之战为三国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赤壁之战后的局势
赤壁之战后,曹操见暂时无力统一南方,于是继续在北方发展。
公元211年,曹操击败韩遂、马超,平定了关中。
曹操又派军进入凉州,占据此地。
215年,曹操又击败了张鲁,占据了汉中。
而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开始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行动。
210 年,刘备占据了荆州五郡。
214年,刘备击败了刘璋,占据益州。
此时,孙权和刘备因为争夺荆州而终止了联合。
215年,刘备和孙权平分荆州。
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操。
此时,天下三分的局势正式形成。
于是,曹丕、孙权和刘备开始公然称帝。
三国的形成
三,三国的对峙(前220—280)
刘备占据汉中之后,在西南的统治就稳定了下来,因此,三国并立的局面就正式形成了。
此后,各国都曾试图发动了统一战争,但是都遭到了失败。
刘备向以汉中和荆州为跳板,兵分两路向中央挺进,以占据关中,攻破洛阳、许昌,恢复汉室。
然而孙权不愿意刘备独大,并且希望夺取荆州。
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北伐,孙权乘机偷袭后方,杀关羽,占据了荆州。
这标志着孙刘联盟正式崩溃,于是刘备调集全国大部分军队进攻孙权,在公元222年并败夷陵,损失惨重。
刘备也在第二年去世。
此后,曹丕也曾三次率领大军进攻吴国,也是无功而发。
因此,当时三国的局势已经出现了较为均衡的局面,谁也无法轻易击败谁。
此后三国又开始重视其内部的发展。
曹丕称帝后,继续在北方推行了屯田制,恢复经济;建立新的中央官僚体制。
魏国还吞并了辽东公孙渊之地,又重新将将西域纳入版图。
蜀汉则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井井有条,经济也不断发展。
诸葛亮还平定了孟获等人的叛乱,将云贵地区纳入了蜀国版图。
而孙吴则继续在扬州扩张,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之内。
在三国的局势又稳定下来后,又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争。在西线,蜀汉和魏国在秦岭一带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这次战争基本以诸葛亮主动出击为主,但是基本都是失败。而在东线,孙吴和魏国长期在淮南一带对峙。
西晋版图
大约在公元250年前后,魏蜀吴三国先后走向了衰落。
蜀汉方面,253年,继承诸葛亮的费祎去世,蜀汉内政无人治理,姜维连年征战,蜀汉国力大不如前。
同时黄皓等开始专权,导致蜀国国力大不如从前253年,孙峻杀诸葛恪,开始专权东吴,造成了东吴的长期内乱,严重削弱了势力。
魏国方面,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掌握了魏国的大权,开始了司马氏的统治。
此后,三国开始从对峙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263年,司马氏派遣邓艾灭蜀国。
280年,司马氏又灭了吴国。
从此,三国时代正式宣告结束,进入了晋朝的统治。
史册号网友观点:原文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是枭雄。
读书要仔细,不要想当然。
原文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是枭雄。
读书要仔细,不要想当然。
记忆&旋律:荆江滩
萧萧东南风,
燎燎赤壁火。
两雄并二州,
一战分三国!
司马氏差点把汉人灭种,五胡乱华的祸根从八王之乱开始,东汉的锅汉灵帝背 传位孩子在历史上大部分引起动乱,感觉西晋刚建国那会还很强吧,然后就没然后了,司马懿,与晋朝息息相关。
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了宿命轮回的朝代符号。
晋国为春秋霸主,智氏最强,却最终被韩赵魏所灭,三家分晋,春秋进入战国,七雄征伐,天下大乱。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纷争,最终却由司马一家归于统一。
国号:晋。
晋朝,在中国历史上,非议颇多,但是统一王朝却是不争事实,这个西晋跟春秋霸主晋国有关联吗???这中间也差了好几百年了吧,西晋已经管到新疆帕米尔高原了?有没有文物方面的证据?,蜀国和吴国一大半国土都未开发,人口都是集中在北部地区,而魏国大部分都是富饶肥沃的土地,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很显然,公元220年之前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如果按照名分,那么三国就是开始于公元220年,其实大家都知道220年之前几十年才是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