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三国归晋的西晋,为何会那么快分崩离析呢?三国归晋的西晋,为何会那么快分崩离析?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和南北朝之间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国祚从266年到316年,仅仅50年,而且期间,还经历了16年八王之乱,随后又遭遇匈奴入侵,可以说安稳日子也就二十来年,这对于一个统一王朝来说,简直就是笑话,那么为什么西晋如此短命呢?

一、司马炎带头腐化堕落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实现了天下的大一统,一般情况下开国皇帝都是比较勤政,可是他在统一天下后没有励精图治,把国家推向繁荣,反而带头腐化。

在司马炎的纵容和包庇下,整个社会的主流导向形成了有了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西晋的官僚富豪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贪婪地搜刮民财,最终激起他们的反抗。

孟子曾经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如果举国上下的人都在争利、逐利,国家就危险了。

在钱的驱动下,西晋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统治危机日益显现。

二、西晋皇室的自掘坟墓

面对魏国灭亡的原因,司马炎做了一下总结,于是大封诸王,本意就是让诸王为朝廷屏藩,巩固司马氏政权。可是诸王有了兵权就有了野心,司马炎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放肆,等到司马炎一驾崩,诸王们迅速造反。

另一方面,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晋武帝司马炎在儿子司马衷八岁时将其立为太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衷智力不足的表现已经越来越明显,司马炎也是“素知太子闇弱”,始终未改立储君。

司马衷当皇帝时,皇后贾南风作妖,废黜并囚禁太子司马遹,引起了西晋宗室的极大忌惮,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太子司马遹是唯一的继承人,太子被废直接导致西晋的皇位继承出现了空缺,这让各地实力强横、又素有野心的诸王开始蠢蠢欲动。

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三、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九品中正制度起源于三国时期的魏国,这种制度只看出身,不看才能。各方人争做中正,全国人才集中到中央,地方无才,地方行政效率降低,地方垮台,中央自然无法独存。并且吏部在人才的任免方面全部依据中正评语,则官吏的升黜之权皆在中正,致使时人竞相追逐此等度权利,而无暇顾及其他职位之实事。

另外,世家大族通过中正控制朝廷官问吏的任免,致使当时为官者“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造就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局面。

最后的结果是西晋朝堂上都是公亲贵族,这些贵族们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自然不会关系老百姓的生死,最后形成了豪门望族家里金碧辉煌,而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因此民间的反抗越来越频繁,政权的基础就不牢。

四、人才的凋零和游牧民族的入侵

战争不仅会损耗大量的人口,同时也会损失大量的人才。从东汉末年到西晋,连年的战争使得人口锐减,特别是优质人才的损失,导致西晋对封建制度缺乏改善的改革,也始终套牢在门阀政治的锁链之下,内部斗争也逐渐激化。

另一方面,自两汉以来的胡人不断向华夏大规模的移民,到了西晋初年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已经严重打破了北方汉人和外族的人口比例,朝臣建议应该将胡人分散安置,但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晋武帝司马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加上后期胡将掌握了兵权,知晓西晋的虚实。

八王之乱消耗殆尽西晋王朝最后一点元气后,北方少数民族看到曾经强大的西晋王朝已经奄奄一息,趁机南侵,西晋灭亡。

纵观西晋王朝,在建立之初只有短短十年的繁盛时期,未能对上个朝代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修养生息,致使根基薄弱,使西晋迅速灭亡,开启了一段“五胡乱华”的黑暗时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31112114008399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