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兰州历史典故与文化?(精选7条)

答: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

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

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

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

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

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东方红广场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东方红广场夜景

唐统一中国后,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又改为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改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就被党项族占据。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卫归州。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复设兰州卫。

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

从此, 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

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

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

道尹驻省会皋兰县。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

民国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置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

市区面积16 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和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

兰州典故(兰州的来历的传说)

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兰州地名得名于皋兰山.那么皋兰山的皋兰何义?有两种说法:一山上长有一种名为皋兰的兰草.二古时蒙古语皋兰意为"河边",皋兰山为"河边的山",兰州河谷地形,现城关区大部地区为地质构造一级阶地,也就是说古代是黄河河滩.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黄河逐渐被归入现今河道.因此第二种说法较为准确.古代中国很多地名以"州"命名,甘肃就有甘州凉州肃州瓜州熙州秦州.那为何不叫"皋州"?可能定名的官认为"兰"好.。

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

兰州,古称金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兰州应建成时,在城墙底下挖出金子故称为金城。

还有一种说法是,兰州的城墙固若金汤,所以被称之为金城。

兰州已经有2094年的历史。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

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二年(1913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

1949年08月,兰州解放。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

兰州有很多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黄河伏羲太昊、肃穆之父嬴颐、闻名天下的醒狮、传说中的九窍蛇、不怕炎热的火山眼等。这些传说与兰州的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承载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与传统文化,让人们在感受兰州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气息。

兰州城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的传说故事,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兰州第一桥——中桥缺牙、出自明玉珍手笔的白塔、被誉为“兰州第一人”的贺绿汀故居、兰州八大怪之“发又黑”、巨龙盘旋留下的“兰州八怪”以及“陕甘宁边区首府”大峡谷。这些传说历经时间的沉淀,成为了兰州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为兰州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兰州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城市,因为它有许多传说。据说,兰州的祖师爷化身为黄河,将兰州围在前水后山中,保护城市。兰州的夜市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品尝特色美食,在这里还有传说的“西固味”,饕客们赞不绝口。

此外,人们还讲述着飞天大兴山的传说,称登上这座山顶可以欣赏到全兰州美景。这座城市的传说故事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承载着历史、文化等各种元素,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兰州地处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居黄河上游,山大沟深,地形结构复杂多样,历史上是一座边关要塞城市。

兰州由于皋兰山而得名。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命名兰州。

取“兰”字,是由于黄河穿城而过,沙州富饶,得名兰州。

另外,蒙古语中的“皋兰”即河边的意思,皋兰山是指河边的山,此山正在兰州城的南面。

兰州沿用时间最久、流传最广的名称是金城和兰州。

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兰州名为“金城”。

吐谷浑时置兰州都督府,隋唐时改“金城”为兰州。

“古戌依重险,楼房接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昨捕鱼郎。

”岑参这首诗中的“重险”指的即是“金城关”。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开始设置金城郡,与酒泉、张掖、敦煌和武威合称河西五郡。

之所以叫“金城”,正如《水经•河水注》所说,“金者取其坚固也,故墨子的金城汤池之言矣。

”由此可见,最初的“金城县”是个军事要塞。

汉武帝在边疆大规模移民屯田,加固城塞,“金城”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修筑的,故命名为“金城”,“固若金汤,不可攻也。

兰州红山根的历史典故跟刘伯温有关系。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憩时梦到某地有真龙天子出世,要夺朱家天下,朱元璋惊醒后担忧不已,便招来谋臣刘伯温商议此事,下令让刘伯温遍访全国,寻找龙脉所在。

刘伯温受命后,夜观天象,看到西北王气旺盛,便一路寻至重镇兰州,发现兰州南侧的皋兰山气势独特,主峰像龙头,大豁岘以下山势蜿蜒盘旋,如同龙身。

他大为吃惊,认为此地日后必有真龙天子出世,将会取代朱明王朝。于是,随着一声咒语宝剑凌空飞出,将大豁岘斩了一个口子,又在伏龙坪修建了四个墩台,钉住龙的身体,使之不能腾飞。

而凌空挥剑,就是将“巨龙”拦腰斩断,“伏龙坪”的名字从此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因此伏龙坪有一处名叫“四墩子”。兰州红山根、红泥沟的红土,就是当年刘伯温斩龙时的龙血染成的。

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兰州地区开始有人类活动,形成了原始聚落。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兰州地区被称为“隰国”,成为战时期的一个小国。.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06年):兰州地区属于秦朝的辖地。这个时期,兰州开始具备一定的行政和经济功能。

西汉时期(公元206年-公元220年):兰州地区成为西汉的西部边陲重镇,促进了兰州的经济繁荣。

魏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420年):兰州地区的城市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北魏时期(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兰州地区成为北魏的辖地,城市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兰州地区成为唐朝的重要州县之一,兰州开始展壮大。

宋朝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兰州地区成为西夏和金朝之间的争夺之地,城市发展相对停滞。

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36年):兰州地区被设立为甘肃行省所在地,开始重新兴盛。

明朝时期(公元136年-公元1644年):兰州地区成为明朝的地之一,城市渐恢复繁荣。

清朝期(公元1644-公元1912年):兰州区继续是中国的行政中心之一,城市规模扩大。

近现代时期:州经历了社会治的变动,包括抗日争和解放战争等。

1949年,***和国成立后,兰州成甘肃省的省会。至此,兰州市走过了悠的历史,成为甘肃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筑城时挖出⾦⼦,故取名⾦城,还有⼀种说法是依据“⾦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城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帝废郡置州,在此设⽴兰州总管

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基本固定下来,相沿⾄今。

怎么说呢,觉得题主这个问题真的很让人纠结,因为兰州真的是一座很吊诡的城市。它能让你感到无限的希望,也能给你无限的失望。它有林立密集的高楼,也有拥堵得难以想象的街道。我觉得我出生的这座城市恐怕是最难以评价的一座城市了。

先简单地说说这座城市的过去吧。

它的第一个名字叫金城。

西汉金城郡下辖金城县,但金城郡治所却在偏西的允吾县(音岩牙)。

至于允吾县的位置,总之是在金城县偏西,有人说它在今天刘家峡水库的水面之下,有人说它在青海乐都县境内的黄河谷地里。

金城县的位置我也见到了两种说法,一在兰州城西的西固区境内,一在兰州城东的榆中县境内,现在那个地方已经被纳入兰州的东部科技新城范围内了。

这两个县的位置虽然存疑,但地位却都很明确,那就是黄河的渡口。

渡过黄河往西,就是两汉羌人的聚居区,往北,就是汉代丛匈奴手中夺取的河西四郡。

当然,也有说金城郡属于河西五郡的说法。

汉宣帝时期,金城附近还设立了一个专门安置西羌归附人员的金城属国。

东汉的时候,金城郡迁到了金城县。

说这一段其实就表达一个意思:兰州城最早的定位是一个边境城市。自建城之日,就担负着两个重要的使命:怀柔边境的军事基地,商旅往来的大河古渡。这就给兰州地区打上了洗刷不掉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交融的烙印。

大分裂时代,这里还短暂的成为西秦王国的首都。

公元四世纪末,西秦王国为了减轻西北后凉王国的军事压力,将首都从兰州西固区境内的勇士城迁到了东部科技新城边的苑川城,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战略纵深,一举在"河南之战"中打败了后凉。

现在这两个地方分别位于兰州市区的西东两端。

原来经常有人调侃是因为兰州市区交通太堵,阻挡了后凉的河西铁蹄。

当然,这just a joke。

我觉得兰州城市历史地理的古代部分就可以从这里一直跳到清代了。期间的治所变迁,辖区消长可以参阅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至于宣传册和百科词条上关于隋代建兰州总管府遂得名兰州这种事情,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没什么不同的,不影响这个城市以后独特性的发展,所以不用说了也罢。

清代陕甘分治,甘肃布政司从巩昌(陇西)迁治皋兰,并在皋兰设兰州府。这才是根本上改变了兰州的城市命运。

前面说,这座城市最早承担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黄河渡口,到了清代,这个作用就更明显了。兰州西北方有一个镇子叫河桥驿,名字很陌生是么?那么它另外一个名字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少了:西大通。作为清廷多次对西北用兵的后援基地的西大通就坐落在这个城市的一侧。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西北荒漠地带、青藏高原地带和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交界的地方,本身物产匮乏,土地贫瘠,靠农业是带动不起来的。

兰州在历史时期的发展,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的恩赐。

清代,这里成为甘肃政治中心,不能不说是这个城市发展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政治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商旅在此驻足,我度过童年的地方,正好就是山陕会馆的旧址。

作为一个从水陆码头发展起来的城市,相对于北方其他城市,兰州和它们很不一样。

比如陕西的臊子面,在旧社会的兰州被赋予了一种高贵冷艳的特性:碗还是那么大的碗,面却只剩下了"一筷头子",每位食客除了一碗汤面,还有小碟装的五花八门半桌子配菜和调料,虽然这种考究的吃法现在只能从老兰州人的描述中推想了,但那种精致的生活品味,与现在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怕是大相径庭的吧。

兰州久负盛名的牛肉面,肉汤要熬制一整夜。最考究的牛肉面汤汤底是用冰糖提鲜的,里面要放入老母鸡、羊肝等等配料,虽然现在牛肉面做的越来越不讲究了,但与之相比,全国其他地方满大街的某临近省份同胞开的"正宗兰州拉面"还是洗洗睡吧。

兰州的甜食其实也不差,灰豆子、甜醅子什么不用说,各种奇奇怪怪我连名字都叫不上的甜食都是比较考究的。

好吧,一不小心扯到舌尖上了,没办法,水路码头的独特地位最明显地改变了这个城市的饮食,而城市文化的变迁也将一些东西慢慢带走,同时也把另外一些东西带到这里来。

清末,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给这里带来了机器和工业,这一点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其实没什么特别的。但洋务运动之后的清末新政,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三件改变地域面貌的礼物:一座中山铁桥巩固了它黄河渡口的地位,一座兰州大学改变了它蜗居西北封闭局促的面貌,而第一座新式学堂甘肃文高等学堂为它打开了现代文明的大门。

而到1950年代,兰州才算是真正形成了今天的兰州的面貌。

从那之后的二十年,包括我的爷爷奶奶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涌入大西北,而兰州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的中转站,而他们中的一部分,最后也因为工作调动退休安置等种种原因最后定居在了与他们奉献出青春热血的地方咫尺之遥的兰州。

当时,北京上海的很多企业,包括副食、服饰商店也迁到了这座城市,市内有几家店的京式小吃、海派甜点至今都广受好评。

这座原本只有不到五万人的城市一夜之间膨胀了数十倍,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移民城市。

时至今日,大多数兰州人,尤其是年轻人,说起祖父母外祖父母那一代人的籍贯,都得说出两三个以上的省份。

可以说那是这个城市的黄金时代。

至于1990年代以后的兰州,则越来越展现出它不可琢磨的一面。

不得不说,九零年代以后这个城市的规划可以说做得一塌糊涂,这是一个随时在挖路的城市。每天都有那么几条街道被开膛破肚,高楼与旧楼犬牙交错,宽阔的主干道延伸过去,竟然会莫名奇妙的驶入一段两车道,你要是给一个在兰州开车的人提一句"东湖宾馆",他要是不冒虚汗证明他刚拿上驾照。

兰州城区东部有一条黄河的分叉河道,明代那里曾经建起了第一座后来构成兰州城市风景的兰州水车。但到2000年代,这条河成了让河畔住户晚上都没法开窗户的臭水沟,直到前些年,它才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但同时,这个城市却展示着极大的魅力,吸引人们定居。过去的十年间,兰州常住人口增加了一倍,而实际上活跃在这座城市的人口据说已经远远不止统计报表上的数字。你在兰州打一辆出租车,司机师傅对你说的兰州话八成是皋兰话或者永登话。

人口的流动让每个地方都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个地方。

对于兰州,这条定理也没有例外。

虽然它曾经在历史上制造了很多个例外。

事实证明,那些脸谱化的标签已经无法用来评价现在的城市。比如兰州,它可以是一座跨越千年的古城,也可以是兴起于近代前夜的商贸集散之地,也可以是那个特殊年代人们抛洒激情的热土,更可以是生活在兰州,到过兰州或者没去过兰州的人们幻想出来那座文艺的沙漠边缘的城市。其实,它们都不是真的。甚至包括你所见的。

你可以看到它天天在挖路,也能看到它不断扩宽的道路,你能看到流过它身上恶臭的水沟,你也能在小巷里喝到一碗香甜的梨汤,你在兰州所见的,和你在别的地方所见的不会有什么不同。

你要真的想好好评价一番,你得穿过它的街巷,不过记得,东西穿城注意别透支了体力,南北穿城小心别不小心到了别的城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40208121414fff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