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武威名字的由来及典故,张掖的由来及典故?

张掖,市名。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张掖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张掖本来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盘,故被称为觻得。

古称甘州,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河西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及重要的商贸流通枢纽,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基地之一。

截至2019年末,辖1个区、5个县,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0.08万,境内有汉、裕固、藏、蒙、回等38个民族,其中分布于祁连山区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张掖市常住人口为1131016人。

张掖,别称甘州,西汉时设置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

是中原通往西亚东欧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要冲。

张掖历史悠久, 张掖地图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誉。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

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

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

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

月氏都城(今民乐永固城)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

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

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

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胜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张掖古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

张掖曾是北凉国的国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肃省省会和历朝诸代设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锁钥"之称。

市内汉明长城、历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罗棋布。

大禹导弱水入合黎,老子骑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骏西巡会见西王母的传说,张骞、班超、法显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唐玄奘经张掖去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旅居张掖一年等历史传说和记载,使这块土地更加神奇。

创建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寺、金塔寺,保存着文物价值极高的雕塑、壁画。

1、 是多种多样的。

2、 首先,一些市县的名称来源于地理特征或地貌,比如甘肃省的酒泉市得名于其境内的酒泉,定西市得名于其境内的定西山。

还有一些市县的名称来源于历史事件或人物,比如甘肃省的天水市得名于唐代时天水郡,平凉市得名于唐代时平凉县,武威市得名于唐代时武威军。

此外,还有一些市县的名称来源于民族文化或传说故事,比如甘肃省的张掖市得名于张掖县,传说中是由张骞在此驻扎修建的。

3、 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了解这些名称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甘肃省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加对该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也是一个了解地名文化的途径,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1、 是存在的。

2、 这个典故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富商在武威核桃园建造了一座名为蝴蝶楼的建筑物,以供人们欣赏核桃花的美丽景色。

3、 这个典故延伸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艺术建筑的赞赏。

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

这个典故也可以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的思考。

蝴蝶楼位于武威市凉州植物园,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因平面布局呈三段式蝴蝶展翅形,故得名。它建于1938年,是武威现存的年代最久的砖木结构楼房,为武威市文物保护单位。

凉州植物园解放前叫东关花园,其前身是清代凉州知府陈润生的私人花园,当时名叫亦园,也叫东园,面积不大,里面曾建有北极台等建筑,各种花卉甚多,是陈润生及其家人憩息、玩赏的园林。

《武威简史》记载道,军阀马步青统治武威期间,对武威东关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并在原亦园的基础上扩建成东关花园。

为了修建东关,他滥伐树木,致使“西山林木砍伐殆尽,成为荒山秃岭”。

当时武威东关北面原是一些果农、菜农聚居之地,共有一百多户人家,马步青借改造东关之名,将此地强行划为园林区,赶走农户,四周用围墙圈起来,在里面种植了各种树木花草,与先前的亦园合并起来,命名曰东关花园,并在花园里修建了当时武威最早的小洋楼——蝴蝶楼。

甘肃省武威市,有三个县一个区。我是武威生长长大的人,一直在武威读书,直到现在,每当想起武威,都会想起我的童年,超级喜欢我的家乡,超级喜欢我的小时候的玩伴们。

甘肃省武威市,有几个县,几个区,我会为大家分别说说,咱武威的几个县和区,让大家了如指掌。喜欢上武威,爱上武威。常回来武威游玩。

1、凉州区

武威市一个区,凉州区,在古代被称为西凉,曾经出现过马超等民将。凉州区是武威唯一一个区,也是整个武威的中心,是武威最繁华的中心。

2、古浪县

在武威,有个县是古浪县,一个贫穷的小县城,几乎没有什么可玩的,也没有什么特色,唯一有的就是古浪人爱占别人便宜,特别小心眼,在全国整个武威,甚至甘肃都知道,被称为“古浪贼”。

3、天祝藏族自治县

在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藏族,在此县,90%以上的人都是藏族。最大的特点就是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天祝白牦牛。天祝白牦牛是唯有天祝有,全国其他地区都没有。

4、民勤县

在武威,民勤县是一个沙漠县,常年风沙较大,有沙漠公园。有许多著名的治沙故事,在全国享有。

水浒传中的凉州是甘肃武威市。

凉州是今甘肃省武威市的古称,享有“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和“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美称。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吐蕃部族在西凉府设置西凉府折逋葛支、西凉府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等自立政权。

太宗至道二年(996年)七月,北宋辖管西凉府,领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和嘉麟5县。

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占甘、凉二州,从此,河西属西夏版图。

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在武威置西凉府,属甘肃军司(治甘州)辖。

其下所置史无记载。

答:是甘肃。

自汉朝建郡以来,“凉州”的名字换了多次,有时叫“武威”,有时叫“姑臧”,有时叫“西凉”,有时叫“前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最大时,把大半个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到周围几省,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凉州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西夏陪都”、“马踏飞燕故里”、“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 、“凉都”、“雍都”、“凉州词的故乡”、“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之美誉。

凉州南接兰州,北通新疆,山脉前隔,沙漠后绕,“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官方初设雍州治所就在武威。古浪峡被称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最窄处宽仅数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是,就留下了许多故事。

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

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崔、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

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

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占领河西。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率军西征,进攻河西,将匈奴彻底赶出河西,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西汉“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在西北设凉州刺史部,辖武威郡、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张掖郡、陇西郡等十郡,以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为治所。

汉唐之际,凉州是中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治。

它还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丝绸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并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

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凉州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

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有一位镇守张掖的长官张先生,全面主持张掖军事工作和武威行政工作的最高长官。

这位守张掖长卒后,人们在他的墓室中挖掘出的宝藏中有一件铜马。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宾访问兰州,在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见到这件青铜奔马,被这件文物的艺术魅力所倾倒,立刻为其命名马踏飞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l2023071818081318d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