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比同龄人要稳重以及聪明。一天,他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其中一个小孩儿爬到了大缸上玩儿。突然,他脚下一滑,就掉进了水缸中。
别的孩子见状,都被吓住了,反应过来后都跑了。唯有司马光急中生智,捡起旁边的石头不断向缸砸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缸砸破,水流出来那小孩儿才得救。年仅七岁的司马光,表现出来的智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后来会成为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史书》记载的司马光是一个学识渊博,温良谦恭的人。至于他在历史当中的功与过,是与非暂且不论。他如此低调的一个人,怎么会把自己救人的一事大肆宣扬?他救的那个小孩又是谁?后来如何报答司马光的?这些,教科书都没有写。
原来啊,那个被司马光救下一命的小孩子名叫上官尚光,他一直没有忘记司马光的救命之恩。如果没有司马光及时伸出援手,他很可能命丧当场。后来,他想尽办法欲报答司马光的恩情,都谦虚的司马光拒绝了。
俗话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之恩。而古代的文人,更注重“仁义”思想以及礼仪。虽然司马光可能早已忘记了此事,但上官尚光却铭记在心。于是当他成年后,一家人移居到城西龙堤南坡,上官尚光并花重金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感恩亭”,以感谢司马光的出手相救。
这还没完,上官尚光当官后,将司马光用石头砸缸,救了自己一命的真实事件写在了书中。
现居光山县的上官家族的族谱中,也有相关记载。
这说明上官姓氏后裔众多知晓该故事,司马光砸缸一事就被广泛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后世才知道司马光的善举。
如果没有上官尚光,世人也不会知道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后人为了纪念上官尚光修建“感恩亭”一事,故把龙堤南坡改名为“上官岗”,或称它为“尚光岗”。
至于教科书中为什么不写明司马光救的小孩儿姓甚名谁,或许是因为故事中司马光才是主角,主要是为了突出他的聪明。而作为配角的上官尚光,写不写明他的名字就不是很重要了。
史册号网友观点:司马光是宰相,上官有拍马屁的嫌疑,抱上这个大腿必然仕途无量。
按我们的说法,司马光当面破坏了一件文物,证据确凿,应该追究他的违法行为,去,骗人的。
司马光救的是兰凰,字虹台,又名兰陵凰,山西省永乐县人(现芮城县)(和吕洞宾同县),后归为河东县(现永济市),两地不远。
我在光山念的中学,县城有个上官岗村,姓上官的挺多的,姓司马的现在很少,雕像不对,七岁的孩子举不起那么大的石头。
小孩子能落入没头且自己无法爬出的缸,他是从树上掉下去还是从墙上掉下去的?如果是墙上,高墙大院大水缸恐怕不是穷苦人家的水缸,那水缸又是谁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