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河南偃师县城关镇杏元村东一个砖厂里出土了一块古代墓碑,墓志记载了墓主染华的世系来历及其在北魏时期的生平、仕履。墓志也大致记录了其高祖冉闵的生平事迹,与南方《冉氏族谱》记录几乎一致。
《染华墓志》书法姿态横逸,任意俯仰,别有意趣,但刻工不精,略显粗率。在2010年河南美术出版社曾出版《稀见古石刻丛刊:北魏染华墓志》书中,称其书法姿态散逸,字形趋扁,横向伸展,手足翩跹,任性俯仰,犹若御风飘举者,于魏楷中别饶韵致。
该墓志的重要价值主要在于墓主染华的高祖冉闵,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英雄人物,也被后称为仅次于北击匈奴霍去病之后的又一汉家民族英雄人物。
《染华墓志》,北魏孝昌二年(526)刻立。宽58厘米,高57.3厘米,正书,25行,满行25字。现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
染华墓志拓印
碑文简体译文:
唯大魏孝昌二年岁次丙午十一月丙申朔己酉故镇远将军射声校尉染府君墓志
君讳华,字进乐,魏郡内黄人也。
其先帝喾之苗裔,周文王之少子冉季之后。
高祖闵,赵武帝初,封西华王,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黄钺大将军、录尚书事、武信王。
赵祚既微,遂升帝位,号曰魏天王。
群臣依皇图,奏改挨,因即氏焉。
崩,谥曰平帝。
曾祖睿,仕燕散骑常侍、海冥县侯。
祖兴,圣世太武皇帝安远将军、殿中给事、蒲阴伯。
崩,赠辅国将军、洛州刺史,谥曰惠侯。
父雅,孝文皇帝为辇曹给事,迁使持节、征虏将军、怀州刺史、北平侯,转武卫将军、北中将、光禄太府二卿。
崩,赠平西将军、河州刺史,谥曰贞侯。
休祚烈昌,洪业洋溢,君统基承绪,在于旧京。
于时普选高门子,暂卫皇宫,乃出身应召,得为领表。
及迁鼎洛邑,料隔清浊,既夙厕混流,释褐乖分,太和廿年除皇子北海王常侍,稍迁镇远将军射声校尉。
君仁才英挺,体量潜深,躯貌超伟,仪范莫群,志操霜严,贞节素皎。
澄情冰澈,若明镜之在高台;凝怀内朗,如沚水之去烦淤。
恬性笃好,敦究史籍,遍览三坟,备详五典,剖析毫牦,精辩幽赜,吐音方韵,出言有章。
弱冠登朝,预知应关,规矩神谟,股肱三帝。
言参天心,行合圣旨。
虽班非台弼,实蒙负寄,荣荷任重,光绍祖先。
惟正光五年十月卅日,构疾崩于京都。干不报善,歼此名德,春秋六十,奄然归化。临终明寤,辞理端庠,亲故请诀,罔不执手,别言周至,悉有义方。皇上以绩业隆重,追赠乐陵太守。君德无穷,孰能记述?
乃作铭曰:
芒芒造化,蠢蠢群生,唯此夫子,卓绝才英。
识度遐远,智量渊明,懿德坦荡,淑行淳平。
声扬海内,非止雒京,弱冠登朝,金鸣玉响。
状若浮飙,骞昂直上,如彼长松,扫云千丈。
如彼皎月,分霞独朗,馀轨时模,遗范世像。
衢巷称谣,邻陌羡仰,舐镌铭石,永代传想。
墓志人物世系:帝喾之苗裔,周文王十子季载后裔。
染叡,染闵之子,在燕国被封散骑常侍、海冥县侯。
染兴,染叡之子、染闵的孙子。燕国被北魏击败后,投效北魏,定居其国都平城,封安远将军、殿中给事、蒲阴伯,死后赠官为辅国将军、洛州刺史,谥号为惠侯。
染雅,染兴之子、染闵的曾孙,在北魏封征虏将军、怀州刺史、北平侯,转任武卫将军、北中将、光禄卿、太府卿。死后赠官为平西将军、河州刺史,谥号为贞侯。
染华,字进乐,魏郡内黄人也。北魏镇远将军、射声校尉,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享年六十,染雅之子,染叡的曾孙,染闵的玄孙。成年后作为北魏庶姓勋贵中地位较低的“归附降人”子弟,以“北海王常侍,镇远将军,射声校尉”这种被当时人认为是“至浊”的“起家官”入仕。
墓主高祖染闵,即是十六国时期的冉魏政权皇帝冉闵。《晋书》及《太平御览》引崔鸿《十六国春秋》之《后赵录》,均作冉闵,而不作染闵。《元和姓纂》卷七琰部,冉、染两姓并收,其染氏条曰:“《石赵录》云,石季龙将染闵,魏郡内黄人,或作冉氏。”
《资治通鉴,晋纪ニ十ー》冉闵传,载:“燕王俊诈云董氏(冉闵夫人)得传国玺(传国玉玺)献之,赐号奉玺君,赐冉智爵海冥侯。”
秦始皇传国玉玺流传***
染华墓志:”曾祖睿,仕燕散骑常侍、海冥侯。”
冉闵被莫容俊杀害,是年遏陉山蝗旱,莫容俊大惊,派人去祭祀,奉冉闵为“武悼天王”,迎冉闵子冉智入燕为海冥县侯,为避嫌,改姓“冉”为“染”。
《冉氏族谱》只记录了冉闵次子冉胤奔晋入仕,却没有冉智后世相关记录。
《冉氏族谱》世系图(部分)
《冉氏族谱》
另据《冉氏族谱》记载,冉闵,冉瞻子,生四子:智、胤、明、裕。
由此可知,墓志柒华曾祖染睿,即是冉闵长子冉智,其后世现已不可考。而如今以渝川主的南方地区冉姓多为冉闵次子冉胤(允)后裔。
冉闵生平:
冉闵
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
冉闵的父亲冉良,字弘武,文王十子季载后裔,季载助周公旦平三监之乱后任司空,封于聃(聃同冉)地,史称聃季载或冉季载。
其祖先冉轸曾任汉朝黎阳(河南)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
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
当时冉良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
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东晋大宁元年(323年)赵国伐晋战争中阵亡,生子冉闵。
冉闵年幼时就果断敏锐,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授任建节将军,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咸康四年(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
冉闵骁勇善战,多计谋,在石氏军中多有立功,曾打败晋军、梁犊,胡、汉各族宿将多有畏惧。
石虎死后,拥立石遵为帝,石遵即位后,任命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
当初,石遵从李城出发时,曾对冉闵说:“事情成功后,我就让你做太子。
”不久石遵却立石衍为皇太子。
随着他功高震主,逐渐引起石氏一族的忌惮,石遵欲夺其兵权,孟准等人都劝谏石遵杀掉冉闵,引起冉闵的不没满。
同年(349年)十一月,石遵召石虎第三子义阳王石鉴等进宫,密谋杀掉冉闵。
此事被石鉴报告给冉闵,冉闵旋即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名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石遵。
石遵死后,义阳王石鉴即位,任命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
当月,石鉴派遣乐平王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谋杀冉闵、李农,未能成功,宫中惊扰混乱。
石鉴恐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了李松、张才,同时杀了石苞。
此时新兴王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集结军队,传檄诛讨冉闵、李农。
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划诛杀冉闵、李农,被冉闵、李农杀掉。
永和六年(后赵青龙元年,350年)闰二月,石鉴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张沈等,让他们乘虚袭击邺城。宦官把此事报告给冉闵、李农,冉闵、李农驰马速归,废黜石鉴并杀了他,全部消灭石氏一族。
同年(350年)冉闵于邺城南郊称帝,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恢复冉姓。
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其妻董氏为皇后,其子冉智为皇太子。
以李农为太宰、兼任太尉、录尚书事,封为齐王,李农诸子都封为县公。
封其子冉胤、冉明、冉裕为王。
文官武将进三等官位,封爵各有等级。
冉闵昌城大战慕容恪
永和八年(352年)冉闵带领骑兵在魏昌城与前燕将领慕容恪交战,十战皆击败对手。
慕容恪就用铁锁把战马连接起来,在善射的鲜卑士兵中挑选了五千名勇敢而不刚愎自用的人,列成方阵前进。
冉闵所乘的赤马名叫朱龙,日行千里,冉闵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
顷刻间燕地骑兵蜂拥而至,重重包围住冉闵。
冉闵寡不敌众,跃马冲破重围向东逃跑,走了二十余里,马无缘无故地死去,突围不遂,冉闵与董闰、张温等一起被慕容恪擒获,送到蓟城。
五月初三日,慕容儁把冉闵鞭打三百下,送至龙城,告祭祖父慕容廆、父亲慕容皝庙廷。
并在遏陉山将其斩杀,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
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当天降大雪。
冉闵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民族英雄,是有人认为他是“暴君”。因为“杀胡令”,“一日之中,斩首数万”,“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要谈论历史人物功过,必须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胡人肆虐,行军不带粮草,将汉人当成了两脚羊,随意屠杀、烹食,中原大地枯骨遍野,冤魂冲天。
当时许多汉人纷纷南下避难。
而有一部分汉人,没法南下,只能留下来继续抵抗胡人。
胡人进攻时,汉人靠着城墙死死苦撑,但终究敌不过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胡人。
胡人因为汉人的抵抗,损失不轻,便把怒火转移到城中的平民身上,便攻破一座城市,便大肆杀缪,把一整座城池杀得是鸡犬不留,不留任何活口。
城池里的男人直接被杀死,当成食物给吃掉。
而女人,而是拉去军营,给士兵发泄兽欲,玩腻了再杀掉制成人肉干。
五胡乱华,短短37年间,汉人的人口锐减1362万人,可见胡人对汉人屠戮的恐怖,汉人百姓面对游牧民族入侵甚至灭族的悲惨命运。
幸好乱世枭雄冉闵横空出世,灭了胡人石氏,发布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杀胡令”,团结中原各地仅剩的汉人起来反抗,也极大地震慑了这些叛乱的少数民族。
最终数百万胡人被杀或被驱逐出中原,五胡在中原大地基本灭绝,这才让汉人的血脉得以存续,免除亡国灭种的危机。
冉魏覆灭后,中原胡人逐渐减少,汉人恢复增长。
冉闵让胡人从此不敢在中原胡作非为,为汉族复兴制造了条件。
所以说冉闵为中华民族英雄,实至名归。
只是“杀胡令”与当下倡导民族大团结的时代大背景不符合,不便作大肆宣传。
由何润东主演的历史电视剧《民族英雄冉闵》也因特殊原因未能上映。
民族英雄冉闵纪念碑
2012年,由冉闵后裔冉东发起,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集资,在冉闵故里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高堤乡修建了冉闵纪念园,供世人拜谒。(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