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北魏和晋朝,西晋与北魏哪个在前?

西晋在前,北魏在后。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汉朝灭亡后魏蜀吴三国并立,魏国大臣司马懿通过政变攫取了魏国君政大权,经过司马懿至司马炎三代人努力,代魏立晋,并灭掉蜀吴两国统一天下,历史称为西晋。

统一天下后,西晋王朝统治者开始腐化堕落,压榨百姓,国家隐患重重积弊难返,在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将国家元气彻底丧尽,琅琊王司马睿跑到长江以南建立东晋,而北方则被少数民族轮番占领,动乱不堪。少数民族先后建国,北方混乱达百年之久,是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再后来,南方的东晋灭亡开始了宋齐梁陈的南朝时期,而北方的鲜卑族拓跋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开始了北朝时代,整个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并存的时代。

从时间上看,西晋之后是东晋和五胡十六国,再往后才是南北朝时期,而北魏是北朝的开端,所以西晋在前,北魏在后。

西晋在前。

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西晋(266年—316年),北魏(386年~534年)所以西晋在前。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取缔曹魏建立了晋国,史称西晋,最后西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三国分立的时期。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魏国,为与以前历史上的魏国相区分,史称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第一个政权。

1、前后相继的关系。

2、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3、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4、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5、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6、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中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的总称,陪都中京(今河南洛阳)。

7、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嫡传华夏文化之正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南朝与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

东晋比北魏更早。

魏,指的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篡汉自立的曹魏政权。

晋,指的是从曹魏手里篡夺政权的司马氏建立的晋朝。

但是,晋朝的大一统只是前期,真正大一统的晋朝只是西晋时期。后期就成为分裂的东晋十六国。

东晋时期的晋朝北方是属于分裂时期,共有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了十六国。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

当然是东晋,北魏是后来拓跋氏建立的政权

386北魏建立,439北魏统一北方。420刘裕篡位建立刘宋,东晋灭亡。386-420这段时间北魏和东晋是同时存在的,但这时北魏只是北方诸国其中的一个,北魏统一北方时东晋已灭亡,所以两国并没有像南北朝时期那样南北对立。

北周和北齐都是在北魏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们之间是天然的仇敌。所以北齐被北周灭了。北周的下场也不好,被杨坚篡位。

不是,他们是先后的关系。东晋时期北方还是五胡乱华时期,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轮流在北方建立又谢幕,南方则始终是东晋,所以这个时间段又叫东晋十六国。

一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刘宋,历史才进入南北朝时期,所以东晋和北魏没有并存过。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

公元三一一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

公元三八三年,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后,立即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由于东晋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为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控制着,在历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相似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国家。

不是,南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已经是刘宋时期了

是的,只是东晋比北魏早灭亡。

北魏和西晋是西晋在前。西晋是由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63年建立的,公元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期天下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是西晋灭亡后,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北魏统一北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中国历史口诀里有一句:三国两晋南北朝,或者魏晋南北朝,这里的顺序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前后顺序编排的。

首先要区别一下,题中的北魏(公元386-534年)不是三国里的曹魏(公元220-266年),而是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属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因为南北朝是西晋之后的历史,所以北魏在西晋之后,即西晋在前,北魏在后。

西晋在前,北魏在后,排序是东西晋,五代十国

东晋,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多次试图北伐未果,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被东晋击败,史称淝水之战,后有恒玹叛乱,被大将刘裕平定,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东晋灭亡。

北魏:鲜卑族拓跋珪建立,起初为代国,后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公元534年,分为东魏,西魏。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公元557年西魏被北周取代,至此北魏灭亡

西晋最前,然后是北魏,最后是南唐。

西晋(266年 -316年 ),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南京),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的国家。

西晋在前,北魏时间居中,南唐最晚。

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先后顺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西晋在三国之后,南北朝之前。北魏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南唐属于五代十国之一国,时间界于唐宋之间。南唐后主李煜虽是亡国之君,却是首屈一指大词人,在中国古诗词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公元937年,原吴国权臣徐知诰取代吴国建立唐国,史称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仅存在了39年就被宋所灭。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宋国,史称北宋。

北魏并没有取代西晋。

西晋(公元265年一一公元316年)是由三国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子司马炎所建,公元316年被匈奴人刘渊刘聪所灭。

北魏是公元386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所建立的政权。西晋灭亡后经历了数十年的“五胡乱华”战乱,才有了北魏。

答案如下:北魏没有灭亡西晋。西晋之后是东晋时期。

北魏属于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北方政权。

公元396年,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建立了魏国。史称北魏。

西晋灭亡于316年;北魏建立于386年,439年统一中国北方。二者没有关联,西晋为匈奴人刘渊所灭。西晋灭亡后,中国南方建立起东南;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

经过司马懿至司马炎三代人努力,代魏立晋,并灭掉蜀吴两国统一天下,历史称为西晋。

人口和疆域面积都是东晋更大。

太元二十年即公元395年时,东晋的版有280万平方公里,义熙十三年即公元417年时,刘裕北伐灭后秦,东晋达到最大版图,有302万平方公里,但第二年关中地区就被赫连夏夺去了。

北魏在一统北方后大约有200万平方公里。

在东晋前期,南方人口大约1000万,北方大约1300万,到了中期,南方人口1200多万,北方1500多万,东晋后期,南方人口1700万,而北方只有1100多万,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人口,而北魏建立时期已经是东晋末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i20230412052009c59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