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今天就给大家伙讲讲长征路上的故事。
1935年十月七号,三百多中央红军只要翻越长征路上最后一座山,他们就要到家了。
因为再过十天,到了四月十七号的时候,中央红军将到达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子午岭。
而过了子午岭,中央红军在穿越十个省份,就要进入第十一个省份——陕西省,哪里是根据地,是陕北根据地,就要到家了。
可这三百多红军在四月七号的时候,生命戛然而止,一夜之间在睡梦中全部牺牲。
当这个报告,送到毛主席手上的时候,毛主席震怒了。
查一定要查清楚,一定要把凶手找出来。
可时间不够啊!咱的红军在长征,国民党的部队可一直撵着咱红军的屁股追。
不多的时间,压根就找不到一点头绪,最终只能放弃,草草的将三百多红军战士,埋在当地,红军继续出发了。
事情发生了,虽然被迫撤了,可这件事毛主席一直搁在心里。
三百多红军,都是好战士啊!艰苦的岁月里,一块闯了出来,为的是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一年的磨砺,他们都没有掉队,坚信自己走的路子是正确的,他们是革命的火种,但却平白倒在了家门口,这是不可原谅的。
那么这里头究竟发生了什么?咱不防先说说当时发生了什么,然后再解释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先来交代一下背景
大家伙都知道,当年国民党蒋介石在北伐的时候,眼瞅着就要胜利了,为了篡夺胜利果实,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处的抓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甚至于国民党左派人士都惨遭其毒手。
经过这一系列的准备,蒋介石所带领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孙中山先生那个时候的国民党了。
最简单的说孙中山先生带领的国民党,民间人士占了很大比重的,甚至于在乡间都有党员,但到了蒋介石的时候,国民党党员更多的都是集中在军政行列,党员都不下乡了。
后来共产党在这种白色恐怖中组建了红军,在军阀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逐步扩大的根据地让蒋介石寝食难安。
这不,连和地方军阀一较高下的中原战场都不管了,回头就发起对根据地的围剿。
而这一围剿,就是一连五次。前三次,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反围剿做的很成功,不仅打击了国民党,还顺带把根据地扩大了不少。
结果后来李德,博古执行了错误路线,摈弃掉之前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方法,采用硬碰硬的作战模式,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这也迫使中央红军开始进入战略转移,步入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您都不知道,当时红军有多苦。
吃的,穿的咱就不说了,就说说这武器装备。
八万六千多人,装备的枪支不到三万支,重机枪三百五十七挺,轻机枪三百二十二挺,手枪三千一百四十一支,冲锋枪二百七十一支。
当然这么说您感觉不出什么来。
从弹药您就能看出问题了,大多数的子弹都是捡回去的弹壳复装的,是不能用于连发。所以您别看有几挺机枪,冲锋枪,但打上一场稍大一点的战斗,这都撑不下来,光剩下复装子弹的话,这些连发武器跟烧火棍也就差不了多少。
小编只是告诉大家伙,以上这些数据压根就不能让所有的作战部队,装备上充足的枪械,所以咱红军出发的时候,用六千一百零一根梭镖,和八百八十二把大砍刀作为装备的补充,就算是这样,依然不够。
在补充一点,长征的时候每天行军三十多公里,几乎就是一天打一战,这些枪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是有消耗的。
反过来您看看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所谓的中央军,光一个步兵连就配备九挺轻机枪,八十多条步枪,每个营还有六挺重机枪,这还不算完,一个营还备有两门炮的迫击炮排。
以至于长征后,红军补给的一条重要来源就是缴获。而打到最后,红军还找到一条规律。
红军特别的喜欢打南京那波军阀,因为南京这波军阀一旦打崩了,不仅能补充弹药,粮食,还能将手里的家伙换上一水的好枪。这事陈云在他发表的《英勇的西征》就提到过。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为嘛不打地方军阀,那些个杂牌呢?
粮食补给就不说了,他们的装备相对中央军就差了。
咋说呢?一般的地方杂牌,还凑活,不能说太差,但碰到特殊差的,那叫真差。
别的不说,红军打到青海,甘肃这一块的时候,当地的部队装备差,差到啥程度呢?
当时把甘肃军阀马鸿斌的一个团打垮了,缴获了八十支十三太保和九响毛瑟,这都是清末时候的枪支,放到古董店里还差不多。
最后为了避免这些枪支祸害百姓,咱红军不得不派了两个连做一个任务,用石头把这些枪砸烂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好奇,咱不是没有枪吗?古董就古董吧,凑活着能用就成。
别介,长征打了好长时间了,咱手里的家伙从中央军哪里也淘换了不少,缺的是弹药,不是这不好使的家伙。
这说的有点远了,小编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说的说的就跑到红军装备上了。
咱接着说。
咋说呢?李德,博古在长征之初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式,战略转移的时候搞的像大搬家,所有瓶子瓦罐都带上了。
这里头包括野战医院的设备X光机,细枝末节的工作服手套等等。
就拿苏维埃中央银行来说,走的时候,不仅携带了黄金,白银,还有印刷出来的仅在一部分根据地流通的钞票,印刷机器,所有的这些东西用扁担去挑足足有几百担。
而整个中央红军为了这些个瓶瓶罐罐,得拿出数千担的运输人数来。
这一下就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运输队伍,直接导致了红军长征初期,行动步伐的缓慢。
红军要突破一道道国民党的封锁线,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缓慢的行军导致了战斗中有多次失利,尤其是在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出发时候咱红军有八万六千人,过了第四道封锁线,就只剩下了三万多人。
所以,在红军渡过湘江之后,进入老山界,红军丢弃了很多瓶瓶罐罐,轻装前行,就拿苏维埃中央银行来说,机器埋掉了,携带的钞票都烧掉了,只剩下最后一扁担的黄金,说啥都舍不得扔,这才带在身上了。
后期红军轻装前行,再加上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最终红军一次次从国民党大包围,小包围中,跳了出来。
这中间比的就是时间,不仅要攻击前进,还要在敌人没有追上来之前,将包围圈打破口子,在这种过程中,还要挤出红军的休息时间。
您就说吧,当时情况何其艰难。
到了1935年九月份的时候,咱红军就到了甘肃通渭县榜罗镇。
那么小编为什么要特别点这个地方呢?
因为长征是战略性的转移,开始之处也是有目的地的,但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当中,这些个目的地都成了纸上的计划,没法落实,最终咱红军就没有一个目标地可以落脚了。
这可不行,所以咱红军就要趁着休息的时候,来规划一下目的地,红军到底要去哪?
那么到了甘肃之后,大家伙会上讨论,最终得出两个结论,这一个就是到了甘肃,应该将红军的方向调整为向西再向北,为嘛呢?当时的想法是,这么一走可以在靠着苏联的区域建立一块根据地。
苏联老大哥吗?到时候不管是联系,还是帮忙都在眼跟前,都好说。
那么大部分都是支持这么做。
另一条路呢?当时鄂豫皖的红二十五军,在九月十五号的时候,已经先期抵达了陕北,并且成功的和陕北游击队汇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建立了陕北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后来就成为了著名的陕甘宁边区。
别人再好,不如自己的家好。
所以最终中央红军,决定去陕北。
那么这次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开始行动,到了十月五号的时候,就抵达了宁夏六盘山。六盘山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山了。
一听这话,您就知道了,国民党可不会放过这个地方,毕竟这六盘山还是进入陕北的必经之路。
当然不管再怎么难,咱也得过不是?
咋说呢?其实进入宁夏境内的时候,五天四夜,咱红军就行径了二百四十里,大小战斗就打了六次。
尤其是是在青石嘴这块,咱红军和国民党何炷国的骑兵第十九团打了一次。
嗬!这回咱红军收获不小啊,别的不说,光战马就收了一百五十多匹。马匹有了,那肯定得装备起来不是?其实咱红军的骑兵部队,就是打这里开始组建的,一切似乎都很好。
当在四月七号的时候,咱红军翻越六盘山,拿下六盘山,这几乎就可以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就要结束了,之后的路,国民党是更加挡不住的,他就没有天险了。
所以当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就下达了命令,在山下休息休息,第二天养足了精神,向陕北进发,回家!
三百多名红军战士的牺牲。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大家伙都知道爬山这活相当累人,气喘这都是小事,一趟下来那汗珠子滴答滴答跟下雨也差不多了,整个嗓子就算是不冒烟,那也是口渴的难受。
而六盘山这个地方在宁夏,六盘山的平均海拔就有一千八百米,红军爬这山,还携带着枪支和一些随身作战的物品。
所以这一趟翻下来,很多红军战士口渴的难受,而且这种高强度运动下来,身体的疲惫感也到极限了。
您要说身上的水壶啥的,早就干了,里头的水,路上就喝没了。
而咱说的这三百多红军战士,翻过山就驻扎到了耿湾镇这个地方,当然您要是现在想去看看,这个地方已经叫耿湾乡了。
就这个点上,天差不多都黑了,过去村子里头也没有个电,能点上两盏油灯不多时间都得吹灭了,再加上当地也有土匪啥的,所以老百姓差不多都休息了,该上的门板都上上了。
大家伙都知道红军的传统,不管去哪都不会去打扰老百姓,再加上这就是一次临时休整,天一亮就走,所以三百多红军战士,也没有进村子,而是选择在村子边上扎营。
营地驻扎的时候,就有战士到附近寻找水源,毕竟一天下来,吃不上饭,咋也得喝口水,把这口渴的问题给解决了。
不大功夫,就找到了一处泉水,一听说有泉水,红军战士也没多想,扎好营地,就到泉水哪里去水。
当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红军战士围在泉水边上,先是咕咚咕咚的喝上几口,一路上这股子口渴感这才压了下来。
这股子泉水喝下去,红军战士这才感觉到了连日来的疲惫感一扫而空。
这一晚的黑夜似乎和平时没什么区别。
当第二天,太阳一脸骚红的从地平线上爬起来,公鸡都开始打鸣了。
按照部队昨天布置下的命令,这个点上分散休息的部队,就要集结了。
但一点名就发现,昨天在耿湾镇休息的三百多红军战士,没有按照命令的时间进行集结!
“怎么回事?”红军是有纪律的,这种事就没有发生过,除非遇到敌人的袭击,可问题是整个晚上都很安静,也没听到什么枪声。
于是上级就派了通讯员过去看看,部队为什么没有集结。
等到通讯员跑进三百过红军驻扎的营地之后,他发现整个营地很安静,战士们都安静的躺在地上休息,似乎都没有睡醒的样子。
通讯员一脸的狐疑,先喊了两嗓子,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应他的,他就急眼了:“部队都集合了,你们怎么还睡呀!”
通讯员就近去推一个熟睡的红军战士,他发现不管怎么推,这个红军战士就不动。
一看到这通讯员就感觉不妙,一摸鼻息,坏了,就没有呼吸了,他心里就是一惊,立马就去摸其他几个躺在地上的红军战士,没有一个有呼吸的,而且他们的脸都很凉。
“死了!都死了!”通讯员不顾一切的站起来,在营地里头一边跑一边喊,没人答应他。
最后通讯员赶紧就回到部队里头,把情况报了上去。
情况报上去之后,上级部门立马派了人下来,经过检查发现所有牺牲的战士都很警觉,枪支都被他们抱在怀里,周围也没有战斗的痕迹。
翻开补丁落补丁的衣服,身上没有发现任何被袭击后致命的伤口。
怎么回事?
已经接到消息的毛主席,立马把保卫干事叫了过来,将检查的报告交给了:“查!一定要查到这个凶手,要将他们绳之于法!”
保卫干事接到命令,下去勘察了。可毛主席看着远去的保卫干事,眼泪流了下来。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
没别的,这都要到家了,到了家门口,三百个红军战士就这么无声无息的牺牲在了这里。
一年啊!长征走了将近一年,这一路上再苦,在难,再累都一起闯过来了,红军虽然人数减少了,但并没有像蒋介石期望的那样被打散,而是更加的凝聚了。
按照毛主席的说法,经历过考验走出来的,那个个都是宝贝啊,都是革命的火种。
如今三百多人?您要知道整个中央红军,走到现在也就七千多人了。
经过保卫部门的勘察,得出结论,三百多红军战士是被毒死的。
除了这一条之外,就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想要找到,这就需要很多时间,可国民党的部队不会给咱红军时间,已经循着味追过来了,如果不走的话,这就免不了要打一仗了。
最后没法子,只能将这三百多个红军战士,先行掩埋,部队继续向陕北挺进。
就算是这样,敌人的一支先头部队还是赶了上来。
那没得说,打他!三百多个红军战士,不能这么白白牺牲了。
回头在彭德怀的安排下,一个大口袋就等着敌人撞进来,一夜的激战这股子撵着咱红军屁股的敌人,被一口吃掉了。
之后中央红军在翻过分水岭,十月底的时候到达了长征的终点吴起镇。
长征是结束了,但三百多个红军战士的牺牲,这一直都是搁在毛主席心中的痛,他一直惦记着他们。
所以,当根据地建立起来之后,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派人重新回到六盘山,对这件事进行调查。
但无奈的是,这次调查依然没有一个结果,哪怕一丝线索都没有找到。
当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依然记着这件事,让周总理亲自去了一趟六盘山,亲自去调查一下。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猜测,这三百多个红军战士,应该是遭到了特务的毒手,不然好好的三百人,咱就说没就没呢?
所以当时没能在六盘山的现场找到突破口,就转了一个方向,从被抓捕的特务身上寻找突破口。
这无疑于大海捞针,但这个针就算是落到大海里头,就这么去捞还是很值得。
但查了很长时间,依然没有结果。
在随后的时间里,毛主席只要有时间,总是会询问一下当地政府,但始终只有那一条线索,他们是中毒牺牲的,再多就没有了。
看起来,这将成为共和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桩悬案了,毕竟时间越久,证据就会越少。
这个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希望。
时间拨到1978年,这一年是中国人人民的转折点,要改革开放了。
发展成为了硬道理,但相对于内陆地区,这种发展总是迟缓的,所以国家在发展能发展地区的时候,对于这些内陆地区也是有扶持的。
您比方说六盘山这块,老百姓的饮水是一个大问题。
咋说呢?不管是发展还是生活,一个地区没有水,或者说没有一口入口的好水,您谈别的,那都是空话。
所以国家成立给水团进驻到了耿湾乡(之前叫耿湾镇),三百红军牺牲的地方,为当地老百姓寻找水源。
咋说呢?这个时间点上,咱的科技水平搁到国际上,不能说高,但相比较建国之前,那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所以当时给水团在当地发现泉水之后,就取了一些个样本,拿回去进行化验。
这一化验,就化验出问题了,这些个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钾离子。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不明白啥意思。
这么说吧,动物体是由一个个的细胞组成的,那么这个细胞他有内液,这内液里头就有钾离子。
而动物体内身体里98%以上的钾离子,都在这内液里头待着呢?
这东西少了要命,多了他也要命,合适是最好的。
您比方说心脏这块,他是一张一舒的活动,如果钾离子高了呢?这心脏的心肌就被压制,导致心脏舒张的时候停了。
那么如果钾离子过低呢?这就会让心肌变得异常兴奋,他这么一收缩就停了。
所以钾离子不高不低最好,而且大量钾离子存在体内,还会让人产生精神不振的现象。
那么这事一出来,给水团就知道当地的泉水就不能直接引用的,这就想法减弱这水中的钾离子。
咋说呢?科学研究在进行,咱对当地必要的调查也要进行,毕竟当地老百姓长期引用这些泉水,那么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都需要进入村子里头和老百姓沟通才能知道的。
结果在这次沟通中,给水团就了解到了,当年三百红军一夜牺牲的事情。
当地老百姓还有见过红军战士喝水的场景,还给给水团进行了必要的描述。
当时给水团的王学印和王森林对这事挺关注的,回去还查阅了资料,仔细核对之后,发现和他们在当地了解的一样。
可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俩人都感觉,这钾离子过多是会引起心脏问题导致人死亡的,但他不是毒,不可能引起中毒反应的。
再加上,这种心脏骤停,那也是大量中的大量才能引起的,而且同时让三百多名红军战士一块发病,这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在当地发生了这样的事,作为给水团的人,那就要保证老百姓能喝上踏实可靠的水才成。
所以针对这个事情,王学印和王森林两个人又展开了调查。
最终他俩在一次偶然取样的过程中,就瞅见这泉水里头有小气泡冒出来,处于谨慎的目的,他们还专门的闻了闻这小气泡,发现有一股子杏仁味。
大家伙都知道,自然界中很多有毒的东西,都会产生这个味道。
惊奇之下,这两人对这气体进行了研究,发现他是氰气。这东西不仅可以燃烧,还带着剧毒。
“难道是这东西?”
不对!两人立马联想到了钾离子,氰气是溶于水的,这钾离子和氰气一结合就会形成氰化钾。
氰化钾这玩意同样是剧毒,他也是溶于水的,他甚至可以通过皮肤就可以进入到人体。
答案出来了,当年三百多红军,其实就被这氰化钾给毒死的。
那么问题来了,当地的老百姓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会没有事呢?
原来这种氰气,他是伴生在石油产区的,那么氰气之所以能被释放出来,这完全是因为当地的地质构造比较特殊。
一般情况下,这种地质相对稳定,不会让氰气从石油产区里头泄露出来,但这种稳定也只能维持十来年的功夫。之后这种稳定就被破坏了,氰气被释放出来,这就会造成泉水变成毒水。
那么泉水一旦变成了毒水,您要是喝上一口,他有一股子苦杏仁味,不好喝。
而当地老百姓就认为这水变脏了,就不会饮用,等到这泉水没有了这股子味道了,他们才会饮用。
所以大家伙也就明白了,当年三百多个红军战士,恰好碰到了这种地质条件,再加上当时红军战士都口渴的难受,在喝水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水中发苦的这个细节。
那么后来如何处理水中有钾离子这件事呢?
钾离子可是好东西啊!人体是不能多吸收,但植物需要啊,种个庄稼这要弄化肥,钾离子可是少不了的。
所以当地就开了一家化肥厂,从这泉水中提取钾离子,制作钾肥。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顺手点个赞呦!
史册号网友观点:一口气看完了,涨知识了,向死难的红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