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甲骨文考生黄蛉被川大破格录取,“甲骨文考生”黄蛉:被川大破格录取,川大教授宁愿辞职也不教他

2009年6月,中国的高考语文阅卷组遇到了一篇特立独行的高考作文。

这篇文章的文笔平平,但让阅卷组人员惊讶的是文章通篇都是用甲骨文书写的,其中还夹杂了一些金文、小篆等古体字。

随后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阅卷工作组的高度重视,为了顺利批阅这篇文章,工作组还特意请来了古文字专家将文章译为简体字。最终这篇文章由于跑题只被判了六分。

六分的作文得分对于高考意味着什么。最终这篇作文的作者黄蛉因成绩太低没达到录取分数线而没有被录取,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高考了。

这篇用古文字写的高考作文随后被公开在网络上,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热议。有的人认为这位考生哗众取宠,作文被判得六分很合理。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位考生是难得的偏才,对他的才华应当尊重和重视,不能只认死理而埋没考生的才华。

正当黄蛉因为“无学可上”而被迫吹响“高五”的号角的时候,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向其递出了橄榄枝,将他破格录取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对他这位“甲骨文偏才”因材施教,四川大学还返聘了历史文化学院的何崝教授作为他的任课老师。

不过黄蛉上大学不到三年,何崝教授便主动请辞说教不了黄蛉这样的学生,这是为什么呢?

成绩平平,性格沉静。

黄蛉,1989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中学就读于绵阳市南山中学。由于黄蛉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到外地打工谋生,因此黄蛉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由于自小父母就很少陪伴在身边,因此黄蛉的性格十分沉静,不似其他同龄男孩子一般活泼开朗。课余时间,其他的同学可能都会呼朋引伴去运动或者外出游玩,黄蛉却最爱一个人在安静的地方看书。

据黄蛉的同学回忆,黄蛉平时在学校的时候性格从不张扬,课余时间喜欢一个人呆在教室看书。同学们只知道他比较爱看诗歌、佛经之类的课外读物,偶尔还能看到他参禅打坐,十分有个性。

不过虽然黄蛉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爱疯玩打闹,却十分热心,经常帮助同学,古道热肠。在高考之前,同学们都不知道他懂甲骨文,更不用说用甲骨文写作文了。

黄蛉虽然十分喜欢读书,尤其是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但他的学习成绩却十分普通。2008年,他初次参加高考,因为没有上一本线,决定复读一年。2009年他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时候,成绩依旧普通。

虽然黄蛉学习成绩十分普通,但他从小就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爱看诗歌、佛经和历史类的书籍外,他还特别喜欢研究中国的古典文学,并因此接触到了甲骨文。

自从开始学习甲骨文后,黄蛉对中国古典文字的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来认识新的字,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琢磨出了甲骨文的笔画规律。

初次高考失利,二战另辟蹊径却事与愿违

黄蛉复读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蒲体超。大多数时间,蒲老师只是做着普通复读班语文老师的工作,并没有让大家感觉到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在一次课间,蒲体超无意间发现了黄蛉在看甲骨文,还看得津津有味,这不禁引起了他的兴趣。

原来蒲体超也是位业余甲骨文爱好者,平时休息的时候也会像黄蛉一样研究甲骨文。本来像甲骨文这样冷门小众的兴趣爱好很难遇到志同道合的知音,没想到在他做复读班的语文老师之后居然发现了一位跟他有同样爱好的学生,这让蒲体超十分高兴。

于是蒲体超与黄蛉的交流开始多了起来。师生二人除了交流甲骨文的学习心得,还经常分享学习资料。二人是师生,更是益友。在蒲体超的帮助和支持下,黄蛉的甲骨文学习进度比之前快了许多。

美中不足的是,黄蛉在甲骨文方面的学习成果十分显著,在自己的学业方面依旧表现平平,学习成绩跟头一年相比没什么明显的进步。等到黄蛉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大概率和第一次高考的结果差不多,考上一本院校的希望很小。

不过在语文考试的考场上,黄蛉的一个大胆的决定彻底改写了他的命运。这一年四川地区高考作文题目是“熟悉”,而黄蛉决定用甲骨文写作文。

他作为复读考生,已经在第一次高考的时候接受过志愿填报的指导,对全国各大名校的专业录取情况有一定了解。他知道上海复旦大学有一位研究古文字的刘钊教授,曾经破格录取一位甲骨文爱好者,而这位甲骨文的爱好者只是位三轮车车夫,并没有参加过高考。

刘钊教授此举直接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近年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价值取向,深深激励了学习成绩本来很普通的黄蛉。黄蛉在学习甲骨文的时候也会读到刘钊的文章,对这位教授十分崇拜,复旦大学自然也成了黄蛉心目中最想要去的学校。

在语文考场上,深感自己再度无法与一本院校结缘的黄蛉,内心却没来由地想起了复旦大学和刘钊教授,随后他看到作文题目“熟悉”,脑海中又浮现出了自己热爱且熟悉的甲骨文。他又想到以往有许多高考考生因为作文写得出类拔萃,而被破格录取的例子。

既然其他人能够凭自己的出彩作文获得高校的青睐,为什么他不可以呢?如果他用甲骨文写作文,岂不是比其他考生的作文更容易出彩吗?于是他大胆地做了个决定,用甲骨文写了高考作文。

虽然黄蛉在高考的语文考场上果断用甲骨文作为自己的筹码孤注一掷,但等到高考结束后,他内心又变得非常忐忑。甲骨文毕竟是古文字,认识甲骨文的专家学者都屈指可数,更何况高考的批卷老师呢。因此他又觉得自己实在是冲动了,以至于让自己第二次高考冒了很大的风险。

这种忐忑心情随着考试成绩和高学校录取结果陆续公布而被放大到了极致。经过高考批卷组聘请的古文字专家翻译后,黄蛉的作文最终得了六分。高考作文个位数的得分,和得满分一样少见。批卷组的老师们也深感惋惜,能用甲骨文写作文说明黄蛉的确是才华横溢,但他的作文却也的的确确跑题了。

这样的结果给了黄蛉非常沉重的心理打击。如果按照正常的高考录取流程,他的总分四百多分的高考成绩不用说一本院校了,就是二本院校也不会录取他。他二次高考的最好结果是被一所三本院校录取,很有可能最后只能上个专科。

而无论是三本还是专科,都是黄蛉内心无法承受的结果。高考成绩公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黄蛉都没有等到任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了避免自己最终无学可上,他还特意去上海复旦大学拜访了刘钊教授,展示了自己学习甲骨文的成绩。希望命运之神眷顾,自己也能像前面提到的那位三轮车夫一样,被刘钊教授破格录取。

然而刘钊教授拒绝了他的请求。首先教授对黄蛉的学习成果给予了认可和肯定,认为他是个学习甲骨文的好材料。但是另一方面,复旦大学特招的通道已经非常狭窄,黄蛉显然不满足特招的条件。

而黄蛉作为高中毕业考生,却一直没有丧失通过高考进入复旦大学的可能和机会。即便是他最终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考不上复旦大学,也完全可以通过考研的方式进入复旦大学深造。

刘钊教授的拒绝,让黄蛉的心情跌入了谷底。他对自己用甲骨文写作文的决定十分后悔,这份冲动直接导致他二度高考之后无学可上。为此他放弃了幻想,开始准备重回学校进行复读。

正当黄蛉做好准备安心复习的时候,意料之外的好消息开始接踵而至。

他的“甲骨文作文”被人公布在了网络上,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热议,并引起了许多高校的关注。

虽然复旦大学将他拒之门外,但有许多其他的院校却十分欣赏他的才华,认为可以将他列入破格录取的对象。

比如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湖南大学和四川大学先后向他发出了面试邀请。

黄蛉首选的大学是湖南大学,不过湖南大学的面试成绩并不理想,最终他没有被录取。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邀请被他拒绝,因为这并不是他理想的大学。最终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四川大学。

好在他的期待最后没有落空,经过面试,他顺利被川大锦城学院录取。虽然这只是个三本院校,但校方在录取他的时候,告诉他会对他进行着重培养。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黄蛉的身边有不少的同学问他是否就是“甲骨文作文”的作者。为了保持低调,安心学习,他经常矢口否认。在默默度过了两年的大学时光后,他的甲骨文学习大有长进。为此锦城学院还将他推荐给了川大本部,他在进入大学的第三年正式被川大本部录取。

急功近利,终令导师失望

黄蛉进入川大本部后,四川大学为了更好地培养他,特意将已经退休的历史文化学者何崝教授返聘回来,对黄蛉进行一对一的传授。四川大学此举在中国各大重点高校中是十分少见的,足以体现出校方对黄蛉的重视。

然而黄蛉成为何崝教授的学生后没多久,何崝教授就主动向川大递交了辞呈,表明自己无法教授黄蛉这位学生。当被问及缘由时,何崝教授言辞尖锐地批评了黄蛉:这个学生有点浮夸,靠不住,我不会再教他了!

随着进一步了解何崝教授说出了更多的细节:我教他的是先秦文献以及古文字方面的东西,他竟然说自己会读《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什么著作?这是南北朝时刘勰的著作,这个跟我们的古文字研究没有多大的联系。他说他在读这个书,就是在吹捧自己。

不得不说,何崝教授的批评多少体现出了一些这对师生在古文字研究方向和学习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不是已经到了不可解决的地步确实不好说。而这对师生之间具体发生了什么分歧和矛盾,外界无从得知。

何崝教授递交辞呈后,除了川大的师生,外界和媒体对这件事情也十分有很多记者想要采访黄蛉,但黄蛉直接将手机关机,拒绝与外界联系。后来黄蛉还是继续在川大本部继续学习,只不过外界关于他的消息越来越少,与当初惊艳大众的“甲骨文奇才”相比少了许多光环和名气。

很多人将他比喻为仲永,但其实他和仲永的结局完全不同。仲永少年英才,却过早磋磨了自己的才气,错过了自己学习进步的最佳时间窗口期,才导致最后“泯然众人矣”。而黄蛉作为普通高考学生,不存在错过学习窗口期的情况,最终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也说明学业顺利。

至于他后来被自己的任课老师放弃传授,更多是师生之间的学术分歧,以及他的个性中有着何崝教授不认可的自我和张扬导致,并不代表他的才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何崝教授提出辞职后,黄蛉曾经拒绝与外界联系,是逃避还是在反思人们不得而知。

而四川大学在那之后并没有传出关于黄蛉不好的评价,可见他大概率还是在继续自己的学业。如果他能坚持不懈地学习,相信他日后在古文字领域方面必然能有自己的成绩和建树。

史册号网友观点:研究古文字,最难的是把暂时还不认识的字给破译出来。

而不是把已经破译的文字记住写法。

这种资质平平的,只是记住了字的写法,而没有文学的功底,对古文字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翻译过来得了6分,还说是选择错了不应该用甲骨文写,感情用白话文不是6分?,他是硬记了几百个字 不管作文题目是啥他都是同样的内容,不喜欢张扬学生的导师,发自内心的迂腐姿态。

我比较质疑的是锦城学院的录取方式以及推荐人才方式。

6分的作文,只是会定向转换文字,难度系数远低于中文翻译为英文。

三本成绩的入学能拿川大本部的学位?,这孩子太把自己当盘菜了,心思重,喜欢钻空子,走不远的,老师让你扎马步,你说你十八般武器都练熟了,那老师应该开心才是啊,他觉得老师的饭碗子是拜他所赐呢,不评价什么甲骨文,我只说根本没有什么破格录取,三本嘛,高考400多录取,已经算高分了。

就好比小学时候就你会英语,周边孩子都不会,别人不会游泳就你会,初衷就是为了现眼而不是抱着兴趣,就是把汉字进行了定向替换,然后背出来,这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做到,只是大家觉得没意义而已。

南山的,我上一届,这个被当成典型反面教材讲过,就是想走捷径。

即便是作文满分,估计也上不了一本线。

那有什么真才实学,想走偏门,出名后,互相利用而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h20240203183010911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