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挂绿荔枝传说?
传说一天,何仙姑留恋西园荔枝美景,坐在树枝上编织腰带,离开时把一条绿色丝线遗留树上,绿丝飘绕在荔枝果上,于是荔枝果上都有一道绿线,人们就给它取名“挂绿”。
可见“挂绿”之神奇和名贵,带有不凡的“仙气”。
二、“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
挂绿荔枝的传说。
荔枝是果中之王,挂绿又是王中之王,曾拍卖出一颗55.5万元的天价。挂绿只有一棵,不像其他荔枝可以大量扩种,自康熙年间定为贡品以来,几百年才种出第二代72棵,且品质相差甚远。
增城人认为挂绿是神圣之物,挂绿荔枝最大的特征是壳有一条绿线,是何仙姑去蓬莱“八仙过海”前为父母织绣花鞋,无意间留下的绿丝带化成。
三、增城挂绿荔枝传说和故事?
①
增城挂绿荔枝因“其壳上赤如丹砂,下绿如澄波”而得名,更因其“果肉晶莹,玉白光鲜,质地爽脆,清甜微香”被世人视为荔枝中的珍品。
相传明朝尚书湛若水从福建著名的荔枝之乡枫亭怀抱荔枝核归粤,培育出广东荔枝名种“尚书怀”,其后代培育出“挂绿”。至宣统末年,名贵者仅余县城西园一株。该树以1955年结果三十七千克为最盛,其后因“年事已高”产量下降,至1979年冬最后一桠枯萎。
幸老树头萌发新枝,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挂果。
②
增城最出名的荔枝是挂绿。挂绿荔枝特点壳表面是洋红淡绿,外壳有道纹,肉质晶莹,有种特别芳香,剥壳肉质不容易有汁溢,为什么会有条纹像把荔枝壳底分两半?
传说是何仙姑在荔枝树乘凉,天气热把腰带挂树上坐在树上玩,然后上天亭忘记了拿走,不久荔枝树结果长出来荔枝都有一条纹,直径把荔枝分成两半一样,由于挂的腰带绿色就叫做挂绿荔枝。
③
增城是广东省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著名的荔枝之乡。挂绿荔枝是当地的一种传统绿荔枝栽培方式,又称“套袋栽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荔枝在成长过程中保持翠绿色的颜色,且果实更加甜美。下面分享一下增城挂绿荔枝的传说和故事:
传说有一个叫阮文正的山民,他最喜欢吃荔枝了,但是他发现荔枝很容易在生长过程中被虫子啃食,导致荔枝的品质变差。于是他开始尝试不同的栽培方法来保护荔枝的品质,最终他发现用纸袋套在小荔枝上可以有效防止虫害侵袭,并且能够使荔枝保持翠绿的颜色,品质更佳。这就是促使挂绿荔枝栽培方法诞生的传说。
除了这个传说,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在清朝时期,一位富商想要买到增城的好荔枝,但当他到达增城后发现当地的荔枝都很小,很少有能与之匹敌的。
他向一位农民询问这个问题后,农民告诉他可以采用套袋栽培的方法来栽种荔枝。
于是,富商雇佣这位农民管理他的荔枝园,并使用套袋技术,最终他的荔枝果实变大、味道更甜美,并成为了当地知名的品种。
这些传说和故事反映了增城人对于保护荔枝品质、追求高品质产品的态度和努力。挂绿荔枝也成为了增城的一个文化符号和旅游景点。
④
增城挂绿荔枝的传说和故事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据传说,当地官吏为了拍皇帝的马屁,命令百姓每家每户都要种荔枝,并规定在荔枝成熟的季节,要将最好的荔枝献给皇帝。
其中一户人家,姓卢,有一年荔枝成熟时,他们将最好的荔枝献给了皇帝,但是皇帝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赞赏,这让卢家人感到非常失望和委屈。
后来,当地发生了一场大旱,很多荔枝树都因为缺水而死亡,但是卢家的荔枝树却依然存活,并且结出了非常甜美的果实。卢家人非常高兴,但是官吏却认为这是在反抗朝廷,于是便对卢家人进行了惩罚。
为了避免再次受到官吏的迫害,卢家人决定将荔枝挂在家里,而不是献给皇帝。他们将荔枝挂在窗户前,让人们都能够看到,这样官吏就不会再来找麻烦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卢家的荔枝树变得越来越有名,人们称其为“挂绿”,增城挂绿荔枝也因此得名。
四、何仙姑成仙的故事是什么?
何仙姑是八仙之中唯一的女仙,其身世有多种说法。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相传神诞之日为四月初十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13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后又梦见仙人教她:“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
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
每天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在人京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升仙。何仙姑经常手持荷花。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
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嶷山。
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
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
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母溪边嬉戏漫游。
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
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
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
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宫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
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
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他说,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
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
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
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
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里出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
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
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想居然也能够象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
从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也越来越能飞得远。
她利用这种功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
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
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
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万万不可以以异姓人为皇嗣。
她所言及的内容,竟是对武后十分有针对性的。
武后是个聪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她听在心里后,也渐渐地付诸行动,不久,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一遭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几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她遵循了问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
至于清心寡欲、摒绝场色、看破名利等项,已经沉溺于情欲和权欲之中的武则天却始终无法做到,所谓到了迷途难返的地步。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
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晴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
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内容,把她归于佛教弟子,实际上,何仙姑可以说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
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
凡间的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
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
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铁拐李而去。
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滴疾,因而为远近人们津津乐道。
何仙姑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从而成为八仙中唯一的红粉,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局面。
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象“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的力量。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
五、黛绿荔枝的典故?
典故出自传说何仙姑得道后,成为八仙中唯一的红粉,她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因思念家乡,经常回乡云游。有一天,她见荔城镇西园内风光旖旎,荔林葱茏,便坐在一棵荔枝树上,在手帕上描绣家乡风光。
不知不觉残月西沉,天将通晓,仙姑遂乘风归去,无意中留下一缕绿色丝线悬挂枝头。此后,这棵荔枝的果身,便有了一条绿线萦绕,故名“挂绿”也称“黛绿”。 据记载﹐清代乾隆年间,“西园挂绿”就已成为皇室贡品。
古人有诗云:“南州荔枝无处有,增城挂绿贵如珠。”为保护珍贵的“西园挂绿”母树,挂绿广场有两米来宽的护城河将其环绕。
六、吕洞宾何仙姑故事?
何仙姑十三岁时入山,遇仙人吕洞宾,吕赐其一桃,吃了以后不饥不饿,并能预知祸福之事,颇为灵验。
村里的人奉为神明,专门建楼供她居住,后来吕洞宾度她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