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不辱使命的历史故事名字,唐雎不辱使命的三个故事简要概括?

《唐雎不辱使命》三个故事简介为秦王要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君的安陵国,安陵君不愿交换,秦王不高兴。

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责问唐雎:"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五十里,安陵君不听我,违背我的意愿,轻视我"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以下是他不辱使命的三个故事的简要概括:

1、 劝导齐僖公:在战国时期,齐国内部发生了政治纷争,国君齐僖公想要放弃统治权,唐雎以他的智慧和辩才说服了齐僖公,使其改变主意,继续担任国家统治者的责任。

2. 神秘婴儿事件:当齐国发生了一个神秘的婴儿事件时,人们迷信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而唐雎,通过聪明才智和理性思维,将婴儿事件解释为自然现象而非神秘的预兆,使齐国人民消除了多年的恐慌和担忧。

3. 辞官不负齐国:尽管唐雎担任高级官员并受到齐国君主的重视,但他始终心怀忠诚和责任,没有沉迷于权利和地位,也没有为个人私利牺牲国家的利益。

最终,他主动辞去了官职,并以清廉的操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

这些故事展现了唐雎作为一位贤明的官员,以智慧和诚实忠诚的行为来引导齐国的发展和稳定。

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官员效忠国家、履行使命的榜样。

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

专诸刺王僚 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也被其侍卫所杀。此后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张骞和苏武 都是汉朝的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曾被匈奴王扣押很长时间,但是最后仍然出色的完成了使命,为当时的中国开拓视野增加势力范围做了很大贡献,可以说,中国现在的版图有张骞在2千年前做的贡献在里面。

苏武牧羊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他也是在汉朝作为使节出使匈奴,被扣押了很多年,一直从中年到老年的时间都是在匈奴的草原上度过的,而且坚持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被汉朝得知讯息才从匈奴王的手里要回,他在匈奴的威胁和逼迫下不辱气节,拒不投降,是中华民族外交人才的经典范例。

不辱使命_成语解释

【拼音】:bù rǔ shǐ mìng

【释义】: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六:“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典故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f20230725101809f05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