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东汉铜奔马的历史故事,马踏飞燕的历史故事?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

传说汉武帝时期,大将霍去病军中有一位张将军,在武威设郡后,便把自己的家眷安在那儿,他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武,小儿子张威

大儿子喜文厌恶,小儿子爱动喜武,尤其喜欢马,而且爱画马刻马。

兄弟俩志向不合,为此经常闹意见,甚至拳脚相加。

大哥张武不是兄弟张威的对手,被打的鼻青脸肿,从此怀恨在心。

乘张威不在的时候,把他画的马、刻的马烧的烧砸的砸。

张威回来气的大哭一场,也寻机烧了哥哥的文稿书籍。

然后去找自己的朋友,商量做一种摔不碎的马。

父亲知道小儿子爱马,便托人带了一幅有名的画匠画的天马。

张威如获至宝,马上找到他的好朋友,围坐在雷台湖边,开始仿铸天马。

他们又是刻,又是捏。

雷台湖的红胶泥掏了一车又一车,废泥堆成了一座山,捏出的大马总是跑不起来;石渣积成一座岭,刻出的天马还是飞不起来。

这时,马童赶着马来湖边饮水,就见一道红光闪映湖中,一匹火红的骏马飞下祁连山,瞬间到了雷台湖边,把正在池水的马群惊散了。

张威一看这匹突如其来的枣红马长相不凡,心想这一定是匹神马。

神马在众目睽睽之下,来到雷台湖边,喝起了湖水。

神马喝过水,昂起头,向四处观看。

张威仔细观察神马,只见它体格雄伟,眼似金珠,鬃如狮毛,俨然一座火山似的。

张威觉得这神马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

一对照,这神马跟父亲托人画的天马一模一样。

于是他跟朋友耳语,想设法逮住神马。

还没等张威行动,天马却主动向他走来。

张威看天马向自己走来,便大胆试着跨上马,手向祁连山一指,它一扬蹄,一溜烟奔向山顶,再向雷台湖一指,一眨眼功夫就回到了湖边。

从此,张威便骑着天马上天入地。 哥哥张武听说弟弟的神马后,起了邪念:汉武帝爱马,何不把天马送给皇上,换个官坐呢?于是他密谋把弟弟骗在家里关押起来,自己骑着天马去见皇上。

张武被放出来时,知道已经追不回来,只好和自己的朋友加紧铸造铜天马。一天午后,他手托马坯,正在精雕细刻,突然一个黑影遮阳,他抬头一看,一只怪鸟从湖上飞过。顿时,刮来一股黄风,把他手中的马坯吹在湖中,湖中升起一股水柱,从水柱中闪出一匹马来。张威惊呆了,一看,原来是天马回来了。

自从上次天马来到湖边,下了一场好雨后,这些天,尽刮大风。

天上刚飘起几朵云,就出现一只怪鸟,沿云朵飞旋一阵,云彩就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黄风。

这风又干又热,连吹几天,将绿油油的庄稼都吹干了。

听老人们说,天不下雨,是龙王爷睡着了,张威看着天马,心想:它既然是天马就有上天入地的本领,我何不骑天马到龙宫求龙王降雨呢?正在这时,高空又出现那只怪鸟,随之刮来一股热辣辣的狂风。

张威跨上马背,向着怪鸟飞去。

一直追到龙宫门口,怪鸟飞进龙宫,而他们却被守卫拦住。

这时又听到怪鸟的叫声,只见龙王带着龙太子出宫来,要去玩神鸟。

原来那只怪鸟是龙太子的宠物。

见到张威,喝道:“这时谁家的子?”张威说明来意。

龙太子这时不去理他的神鸟,却目不转睛的看着天马。

看了半天,转身对龙王说:“父王,我要这马!

” 但是张威怎么会给呢?即使龙王重金买也不行,最后提出要用龙太子的龙雀换,说龙雀比天马飞的快。

天马一听龙王小看自己,便昂首长鸣,以示反抗。

龙太子对张威说:“你的天马敢和我的神鸟赛一赛吗?”张威皱着眉头:“家乡受灾,我哪有心思逗着玩!

”“只要你的马赛的过我的鸟,我就为你的家乡施云布雨。

但是要是输了,你的天马就归我。

”龙王说道。

没等张威开口,天马长鸣一声,龙宫都颤动起来了。

张威说:“要赛可以,我有个条件,要是天马赛过龙雀,龙王就得让他的家乡永无灾害,风调雨顺。

” 龙王答应了张威的条件,带着随从呼雷 闪电地出发了。

一声令下,神鸟抢先窜入高空,天马在平地上跑了一阵才飞到空中。神鸟一直领先,但到后来体力不支,眼看天马毫无倦意,它便向齐天大山飞去,快到终点的时候,天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神鸟身上擦过,被天马超过的神鸟不服,奋力向前追去,一头撞在天马后蹄上。

顿时,晴天霹雳,电闪雷鸣,一股巨大的火光,从山头升起,天马踩着神鸟,从耀眼的火光中轻轻向雷台湖滑来。人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雷台湖中间就突然升起了一座高塔,蹄踏神鸟的天马巍然耸立在塔顶,仍像活着时那样英武神威。

后来,同乡们一起整修加固雷台,并在天马踩死龙雀的祁连山上建起了马蹄寺。从此,武威大地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据我所知出处有二。

第一《史记》中有一个关于马踏飞燕的故事。

据说在秦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蒙恬的将军,他曾经带领大军北征,征服了许多戎狄部落。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他决定修筑一条连接南北的长城,以防止戎狄部落的入侵。

蒙恬为了确定长城的路线,决定派出一支骑兵队去勘察,他亲自带队出发。

当他们来到一片山脉时,却发现一道深沟横亘在前面,而沟底有一条清澈的小溪。

蒙恬看着沟底的小溪,便下令挥师架桥渡河。

但这时,有一名将士提醒他说:“马踏飞燕,水断飞燕。

”意思是说,马踏过去的时候,就会压断水流,而水流断了,河底就会变得很深,很难渡过去。

蒙恬听了之后,果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下令打通了沟底的石头,让水流顺畅。

骑兵队最终成功地渡过了这道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在行动之前先考虑周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同时,还要听取别人的建议,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可能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第二“马踏飞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幅著名的壁画,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出现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的一幅壁画上,因为画中的马蹄恰好踏在飞燕的背上,因此得名“马踏飞燕”。

据传说,这幅壁画的主创者是秦始皇的大臣李斯。当时,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他想建造一座宏伟的陵墓来彰显自己的荣耀,同时也想在陵墓中埋葬一些卫士保护自己的安全。他决定在自己死后建造一座巨大的陵墓,并在其中安放一万余个陶俑来保护自己。他命令李斯负责制定陵墓的规划和设计,并派遣工匠和士兵开始建造。

李斯为了让这座陵墓更加宏伟,想到了在墓室的入口处设置绘画。他在秦始皇陵的东侧挖掘出来的一座坑中,设计了“兵马俑”并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建。其中,马踏飞燕壁画则是其中之一。它将秦朝时期的军队、骑兵、车辆等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画面中马蹄踏在飞燕背上的情景更是惟妙惟肖,生动逼真。

“马踏飞燕”壁画之所以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它的描绘技法、色彩处理和造型表现等方面都十分精湛。壁画中的马、兵、车、俑等形象具有浓郁的古朴风韵和生动的民俗风情,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珍品之一。

马踏飞燕是霍去病征战匈奴的历史故事。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宾访问兰州,在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见到了这件青铜奔马,被这件文物的艺术魅力所倾倒,说“他是这批文物中的宝中之宝!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算是拿到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艺术珍品。”

立刻为其命名马踏飞燕,虽然后来诸多研究表明那不是一只燕子,如尾巴形状是齐展的,并非开叉的燕尾,此作品是比喻马跑得很快,连猎鹰也赶不上的意思,故此有人提出铜雕作品应正名为马踏飞鹰而非马踏飞燕。但由于这个名称十分传神,被广泛地使用。

1973年这件文物被安排在英国和法国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此后该文物巡展欧美14国,由于文物集巧妙的艺术构思与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准、且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因而被西方艺术家誉为“雕塑艺术的极顶之作”。

1983年12月,青铜奔马被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把多勋认为,“马超龙雀”在旅游行业中是规范定义,寓意着“中国旅游腾飞、跨越和超越发展之义,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还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意中国文化在当代全球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体量和位置。

简介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马踏飞燕”的形象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的识别标志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的主体形象,是国家一级文物。

传说汉武帝时期,大将霍去病军中有一位张将军,在武威设郡后,便把自己的家眷安在那儿,他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武,小儿子张威,寓意很清楚,要在此地建功立业,耀武扬威。

又一次,兄弟俩打起架来,大哥张武不是兄弟张威的对手,被打的鼻青脸肿,从此怀恨在心。

从此,张威便骑着天马上天入地。

哥哥张武听说弟弟的神马后,起了邪念:汉武帝爱马,何不把天马送给皇上,换个官坐呢?于是他密谋把弟弟骗在家里关押起来,自己骑着天马去见皇上。

张武被放出来时,知道已经追不回来,只好和自己的朋友加紧铸造铜天马。

一天午后,他手托马坯,正在精雕细刻,突然一个黑影遮阳,他抬头一看,一只怪鸟从湖上飞过。

顿时,刮来一股黄风,把他手中的马坯吹在湖中,湖中升起一股水柱,从水柱中闪出一匹马来。

张威惊呆了,一看,原来是天马回来了。

见到张威,喝道:“这时谁家的小子?”张威说明来意。

看了半天,转身对龙王说:“父王,我要这马!”但是张威怎么会给呢?即使龙王重金买也不行,最后提出要用龙太子的龙雀换,说龙雀比天马飞的快。

龙太子对张威说:“你的天马敢和我的神鸟赛一赛吗?”张威皱着眉头:“家乡受灾,我哪有心思逗着玩!”“只要你的马赛的过我的鸟,我就为你的家乡施云布雨。

”龙王答应了张威的条件,带着随从呼雷闪电地出发了。

一声令下,神鸟抢先窜入高空,天马在平地上跑了一阵才飞到空中。

神鸟一直领先,但到后来体力不支,眼看天马毫无倦意,它便向齐天大山飞去,快到终点的时候,天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神鸟身上擦过,被天马超过的神鸟不服,奋力向前追去,一头撞在天马后蹄上。

顿时,晴天霹雳,电闪雷鸣,一股巨大的火光,从山头升起,天马踩着神鸟,从耀眼的火光中轻轻向雷台湖滑来。

人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雷台湖中间就突然升起了一座高塔,蹄踏神鸟的天马巍然耸立在塔顶,仍像活着时那样英武神威。

后来,同乡们一起整修加固雷台,并在天马踩死龙雀的祁连山上建起了马蹄寺。

从此,武威大地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雕塑艺术和铸铜工艺融为一体的杰出作品,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

铜马昂首,四蹄翻腾,马尾高扬,口张作嘶鸣状,以少见的“对侧快步”的步伐奔驰向前。其三足腾空,后右蹄踏在一只正在振翼奋飞的燕背上,燕顾首惊视,与之相呼应,奔马头微左顾,似乎也想弄清楚发生了什麽事,而这一切尽在瞬间。

由于马蹄之轻快,马鬃马尾之飘扬,恰似天马行空,以至飞燕不觉其重而惊其快,更增加了铜马凌空飞驰的气势。马体重落一足,小小飞燕承之而可平置,体现了设计者之独具匠心。

马与燕的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奔驰与飞翔的动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生动体现了骏马奔驰与飞鸟争先的瞬间。

该器堪称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 现为中国旅游标志,寓意一日千里,马到成功。

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马踏飞燕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马踏飞燕的争议

1、奔“马”的争议

中国旅游标志的文物原型是什么马,主要有四种说法。一说是“天马”。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体型高大,腾空飞驰,与汉武帝时从西北引进的“天马”很像;二说是“神马”。神马又叫“天驷”,骑行神速。“天驷”本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亦称“马祖神”;三说“紫燕骝”。

骝指黑鬣、黑尾巴的紫红色骏马,骑行速度快,如飞燕般。汉文帝有被称为“九逸”的良马九匹,其中有一匹便是“紫燕骝”;还有一说是“特勒骠”。特勒骠本是唐太宗所拥有的“六骏”之一,其奔跑时一侧前后腿同时凌空腾踔,名“对侧步”,能跑“对侧步”的马是特种良马,非常稀少。

2、踏“鸟”的争议

铜奔马争议最多的是所踏的“鸟”。第一种观点是郭沫若所称的燕子;第二种观点是“龙雀”。东汉张衡《东京赋》中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之语,龙雀乃秦汉神话传说的风神“飞廉”,能把风神踏在蹄下;第三种观点是“燕隼”。

燕隼体型大小如鸽,形似雨燕,飞行迅速;第四种观点是“乌鸦”。此说从浙江龙游石窟中的“天马行空”图中找到灵感:“天马”前蹄在“乌”背上方,好像在追赶着乌鸦。

古代传说中,周穆王八匹骏马中有绝土。

翻羽之名称。

意思是其马跑得非常快,它的速度达到蹄不沾尘上与超越飞鸟的程度。

此马的形象,正好说明它是属于绝尘、翻羽之类的千里神马。

古往今来、有许多享有盛誉的“马”的造相,如秦陵群马、唐之昭陵八骏、以及韩幹、李公麟等诸笔妙相,对马的形体、神态的追求,在艺术构想上曲尽其趣。

铜奔马,突破这一格局,它借助一只小小飞鸟把马的神速,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在造型艺术上收到极佳效果。

可谓千古一绝。

青铜文化发展到两汉,已开始由盛转衰秦、汉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地区性工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还渐消失,在形制上更趋简朴实用。

但宫廷皇室与地方诸王豪贵的青铜用品,用工极为讲究,有很高艺术价值。

这一时期的工艺特点取题材于现实生活,也注重日用价值。

如西汉鎏金长信宫灯、错金银博山炉;东汉时期鎏金牛、奔羊,都不失为古代青铜器中的珍贵名品。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铜奔马被称为镇国之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1、首先,铜奔马作为汉代陵墓中的文物之一,它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汉代的历史和文化。

2、其次,铜奔马制作精美、雕刻精湛,展现了古人超凡的工艺水平。

可以说,它代表了古代青铜器文化的高峰。

3、另外,铜奔马对社会的意义也十分深远,它代表了一个政权的权威和统治力量,被视为镇国之宝,彰显了大气磅礴的国家形象。

因此,铜奔马成为镇国之宝,完全是由于它在历史、文化、技术和政治等方面所呈现的重要价值所决定的。

铜奔马是称为镇国之宝的

其原因是铜奔马的历史悠久,制作精细,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汉武帝为了表彰功臣张良精神的一具巨型青铜马像,而青铜材质比较顽强,难生锈,保养管理得当后能够保存几百年

又因为青铜材质具有不易腐朽、清新明亮的本性,所以铜奔马在壮观、美丽的外形之外,还具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的文化名片,因此被称为镇国之宝

1 铜奔马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镇国之宝。

2 铜奔马是西汉时期的艺术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这件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中国的历史上,铜奔马曾被用来保护首都长安的安全,镇压叛乱和战乱,因此被认为是镇国之宝。

3 此外,铜奔马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精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被誉为中国古代铜雕之冠。

铜奔马因其超凡的价值和美学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欣赏和研究。

铜奔马是清代镇国之宝,这是因为铜奔马是一件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物,它的制作精美、造型逼真,展现了我国古代工艺水平和精神风貌,代表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

此外,铜奔马还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具有很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文物。

由于以上多重因素的加持,铜奔马成为了清代镇国之宝,是具有巨大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必不可少的珍品。

是东汉文物,国宝级别,称为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

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铜奔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造型之精美、构思之巧妙实属罕见,也符合当代大众之审美。铜奔马作为“国宝”都是当之无愧的,也是极为难能可贵和毋庸置疑的。

铜奔马是镇国之宝

铜奔马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件文物,由于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逼真,以及寓意深刻,成为了镇守都城、保家卫国的象征之物,被誉为镇国之宝

铜奔马不仅代表了古代军事文明水平和艺术成就,而且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虔诚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马踏飞雪是没有典故的,应该说的是“马踏飞燕”。

是世界文化遗产。

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是,铜奔马又叫马踏飞燕,是世界文化遗产。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铜奔马又名马超龙雀。

国家一级文物。

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有一位镇守张掖的长官张先生,全面主持张掖军事工作和武威行政工作的最高长官。

这位守张掖长卒后,人们在他的墓室中挖掘出的宝藏中有一件铜马。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宾访问兰州,在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见到这件青铜奔马,被这件文物的艺术魅力所倾倒,立刻为其命名马踏飞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f20230608190807328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