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亲以为宝的故事事例?
历史上著
明昭宗皇帝知道朱温绝不会善待自己和宫眷,被驱赶的途中,皇后生下了太子,随即令随从胡三抱走,辅以御衣,血书,皇宫珠宝作为信物,以待日后作为皇家的身份所证。
胡三不负皇帝的嘱托,随即抱着罹难中的太子到了西递,安居下来。抚养孩子成人。
等孩子成年之后入试得中,将要为官的时候,胡三取出太子的父亲给与的信物,太子从此不再为官,安于耕读,成为一代大宗。从《县志》和《胡氏宗谱》记载上看,最早于1077年,胡姓祖先胡士良,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此后,以胡姓家族在此繁延状大。
二、朱家坟的完整故事?
相传明朝年间,南方有一姓吴,名德的南蛮子精通八卦,熟知阴阳,上观日月星辰,下看风水宝地,十分的了得。
有一回,他看见有一脉龙气,便从南方撵风水沿河而上,直撵到赵村乡朱家坟村,这脉龙气围着朱家坟村转了一圈后,直入村后山窝再也不跑了。按相书上说龙气一旦停留在那,说明那的地气已经形成,不久就会出皇帝。
吴德心里一阵窃喜,做为风水先生能够看中一脉龙地,那也不知是几辈人修来的福分,很多从事此行的人看了一辈字的风水也没有看到过龙地,留下了终身的遗憾,这种好事实在是千年不遇的,实乃万幸之事。
答案是:1.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2、 他们是一路逃荒到此地,就是埋也无葬身之地。当地一位乡绅刘继祖看他实是可怜,动了恻隐之心,说:“看在乡里乡亲的面子上,就把他祖上骨骸埋在村南的海滩上吧。
3、 后来一位风水先生路过此地,端详了一会儿墓地,对人们说:“啊!帝王之墓,帝王之墓!”这话传到了刘继祖耳朵里,他坐卧不宁,心里一万个不舒服,不行,我得把墓地夺回来。
4、 于是,他找了几个人偷偷的将朱家坟扒开,把尸骨棺木一块运到村北的山坡前草草埋掉。突然间风雨交加,雷轰电闪,这几个人还没埋好就跑回家了。
5、 第二天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山坡土松,一阵山洪把坡上的土冲塌了,恰好埋了棺木。过了一段时间,那位风水先生又路经此地,对着墓地左看看右看看,对大家说:“你们这儿要出大贵人了,村南有一个帝王墓,这村北又有一个帝王坟。”
5、 这时,有人偷偷的告诉他,这座坟就是从村南那座帝王坟里拔来的。“啊,这就对了,我想怎么能有两个帝王坟呢?这一挪更好,凤阳陵,凤阳陵,坐了南京坐北京。”
6、 可见,朱元璋父母那块风水宝地不是巧遇,而是上天送给朱家的,尽管如此,朱元璋称帝后也不忘记恩人,虽然刘继祖已死了,仍给他当了官,特下诏追封他为“义惠侯”,以示感激。
三、劳氏九公坟传说?
关于劳姓“九公坟”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劳姓始祖权县公曾雇养一个非常有名气的风水先生,几年后,风水先生打算送这一风水宝地给主家,不知道是主家对先生招待不周到?还是先生想试验主家的福份?在点穴封堆前一天的晚上,风水先生在房间里对徒弟们说:“我明天放衣服的地方才是正穴”,可是这番话被隔壁房间一产妇听到了,半夜里,产妇将此事告诉丈夫,第二天来到山上开工时,产妇的丈夫走到先生放衣服的地方说:此处才是正穴,来这里封,先生笑说:主家有福!
主家有福!
据说后来权县公生有九个儿子,俗称“九公坟”,谒名“金线吊葫芦”。
四、海宁斜桥民间传说故事?
1 存在。
2 据传说,海宁斜桥又称“忘忧桥”,相传是一位叫做闫宝鼎的书生因父母去世感到悲痛,来到海宁斜桥上发泄情感,结果不仅忘却了忧愁,还得到了高分。
后来,有许多考生也来到斜桥祈求考试顺利,因此斜桥逐渐有了“忘忧桥”的美誉。
3 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于金榜题名这一重要事项的重视和祈求成功的愿望,同时也彰显了人们对于心灵宣泄和减轻压力的认知。
此外,忘忧桥也成为了海宁的一个重要景点和文化符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海宁民间故事】刘伯温斩龙腰
袁花是一个千年古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袁花镇历史上与龙有缘,因此,以龙命名的村名地名特别多,有龙山、龙尾、龙联、龙晓、龙舌嘴、龙腰、龙头阁等等;还有不少人以龙为名,都希望沾有龙气。
那条龙在袁花人的心目中已存在数千年,龙和人都和睦相处。
但到了明代,那条龙遭到了灭顶之灾。
相传明代国师刘伯温(浙江青田人),在出山前,曾聘在皇岗贾家书院教书,到过袁花,知道方位,熟悉这里的地形地貌。
刘伯温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军师。
有一天晚上,刘伯温在大明京都南京观星台上观天象,极目了望,忽然发现几百里外的袁花有一股龙气。
他付诸毕生精力,刚协助朱元璋把明朝建立,那里如真要出真命天子,那还了得。
他决意要到袁花去一趟,把出真命天子的风水破掉,以保住大明江山。
他率一队随从,驱车马几百里,来到袁花一看,中间是一条河,河西面蜿蜒起伏的毛竹山活像一条龙,有南象龙头、中象龙腰、北象龙尾,崇教寺前(今海宁二中)的两口大井形似两只龙眼睛,还有丁家板桥南的一块三角地,似龙的舌头,确实是块风水宝地,活龙之地。看后,他谋划了一下,决定在龙腰处开一条河,把风水破掉。
于是,他叫来灵泉乡的本土官员,要他们立即调集数千民工,在今广福桥往西向白水堰桥处开挖一条河。那条河正是龙的腰部,对龙来一个腰斩,置那条龙于死地。
那条龙也不是好对付的,在开挖之中,每日挖深一点,明日又涨高一点,挖了数日,还是挖不下。工头将此事禀报刘伯温,刘伯温听后,来到龙腰处察看一番,看看天空,天边乌云密布,一条计谋在脑海中生成。他当即下令,今晚停工后把所有工具全部凿在工地上,任何人不得拿回家。
刘伯温确懂天文,当晚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大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民工无法上班。
待到天晴到工地一看,果然再也没有涨高来啦。
原来,民工们把工具凿在工地上三天三夜,这条龙终于熬不过关,被凿死了。
河道挖成了,河里淌流着一股红色血水,一直流得很远,流到了北面离袁花三里远的虹桥。
故袁花几百年来有“凿断龙腰,血水淌到虹桥”的传说。
五、西山里的狐狸真实故事?
明正德年间,太监于经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大兴土木,扩建为寺,并在寺后修建坟墓,作为死后葬身之所。
嘉靖初年,于经获罪身死,心愿未偿。
天启年间,内监魏忠贤又大修碧云寺,在墓地两侧布列了刻工精美的石雕,也想葬身于此,但他作恶多端,自缢后被分尸悬首,其党羽将他的衣冠葬入墓中,康熙年间被平毁。
清乾隆十二年 (公元1748年),又进一步重修扩建碧云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妈妈的葡萄山洞里住这狐狸妈妈和小狐狸,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狐狸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肚子饿了。”
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给你找好吃的。”
狐狸妈妈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对不起,我的孩子饿得直哭,让我摘一串葡萄吧。”
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上葡萄架,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狐狸妈妈听见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可是它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坐下来休息。
忽然,远处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
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呜,有危险快逃呀!”
小狐狸听见妈妈的叫声,赶忙逃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
后来,小狐狸到处在深山里寻找着妈妈的踪影,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的长大了。有一天,小狐狸来到和妈妈住过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树下,发现树下长着一串葡萄,它尝了一颗:“呀!好甜呀!”
小狐狸又想起了妈妈的话:“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吃的。”
于是,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
六、锁金村故事?
锁金村
面临玄武湖,侧依紫金山,锁金村就在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上。板仓街、龙蟠中路、花园路圈起来的这么一块不大的地方,林立着锁金六个村。在这块仅2平方公里,没有大型购物商场,没有电影院的地方,有的只是居民的家长里短和城市里最浓的一片人情味。
锁金村说起来是村,但是这个村却里却拥着南林大本部、南师范紫金校区、南邮锁金校区。这也是说起锁金村不能不说的一部分,这里的居民和这几所学校的学生生活在一片区域里,有着鲜明的对比和美好的和谐。
锁金村居民中老年人比例很高,早晨和傍晚,三三两两的老人结着队在南林的校园里散步,你总能看到,早晨七点多,一边是匆匆忙忙赶去教室的学生,另一边是悠闲打着太极的老人。
而学生们吃腻了食堂也会往锁金村跑,这里也因此也常被叫做“南林后街”。
曾经的锁金村为了安置下岗居民开辟了一条半临时的店铺街,这些树林子里的小铺卖着淘宝价的衣服、日用品,还有价格公道的水果店、小吃店。这里便是锁金居民和附近学生们的新街口。
近年这条商业街因为消防隐患等问题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街道和新设的健身器材。老人们倒也挺乐得,下午时分在锁金小学接孩子的同时,还能在这片空地上和搭子们下上几盘棋。
不能免俗,一个地方能有人情味、烟火味,吃是必不可少。而锁金村这个地方的神奇在于经历多年的兴衰,浪淘沙般存活下来的个个都是都是传奇店铺。
发迹于锁金村的二娃,每到周末,透过玻璃窗你总能看到成群的学生在里面觥筹交错,生意着实好,以至于在不大的锁金村里都能开起分店。据统计,锁金村没有人没吃过二娃小馆。在这儿上大学的,如果没吃过就等于白上学了。
说到能在这片开分店的,京华汤包那也是数一数二,看似破旧的总店里面总能看到坐满的人和老板热气腾腾的忙活。
大小均一的汤包玲珑可爱,皮薄馅大,轻轻咬开薄皮儿,吸满一口微甜的汤汁,好吃到刷嘴巴子。店里还有豆浆,加了糖甜甜的暖暖的,更重要的是自助免费喝~
锁金村另一个传奇就是小竹林美食这家店了,它靠近南林大南门,许多学生会来这里吃烧烤,可奇怪的是很多闻讯来吃烧烤的看到的都是小竹林在卖快餐,直到深夜经过才会发现它晚上摇身一变成烧烤啤酒店。小竹林晚上烧烤生意火爆,店里的环境不好却食客总还是要等位。
小马牛肉面也是,虽说南京大大小小也开了无数家,可不少人只要来锁金村,必然要来吃次这家。面条有劲,牛肉卤得恰到好处,汤头清爽不油腻,有点点甜味,吃完也不会有口渴的感觉。
锁金村里这家栗子店便宜又美味,年年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根本不需要去外面排队买,这里一样好吃不沾手。
村子里还有许多摊位,摊位看上去也和摊主一样,都是上了年纪的。林化所门口的烤红薯老夫妻、烤梨爷爷都曾用这些简单又朴实的食物给居民和学生的冬季带来无限温暖。
红薯饱满,在老式炉子的烘烤里溢出一丝丝焦糖化的甜蜜;烤梨不浇糖浆糖汁,只凭本身自带的香甜烤制合适的熟度,皱巴巴的表皮掩埋不了晶亮的芯...
锁金村美食最大的据点当属南林大校园内的香樟苑,从林化所后门进走不远就能看到林立的商店。自然这里学生最多,但居民们也爱来这里,感受校园物价的美食。
这里的许多店开了关关了开,可12元一份的骨头饭、15元一份的咖喱小憩、37元一份的地锅鸡却屹立不倒,而这块不大的地方俨然也已成为锁金村居民们的大食堂。
生活在锁金村的人,对锁金村一定有着有着深深的羁绊。
如果能够倒带,我愿守护那条后街,守护那些属于童年清楚的情怀,守护那些校园时期牵手逛过的一个个小店。
一定有一个地方,当你离开了,你会念念不忘,一触即燃。而锁金村,一定就是这样的地方!
美好的是,怀念这里的不只有住在这里的居民,更有一茬茬的学生们。四年的时光他们匆匆路过,但锁金村却是他们南京记忆里深深的一笔。
七、康朱联姻的故事?
有一个有趣的传闻,说是明朝末期时的某一天,一艘小船自洛水顺河而下,行至巩县康店渡口,日晚泊岸。
但见夕阳红云,烟霞氤氲处,邙山起伏如五龙朝天,中间一峰岭,正是金龟探海、独占鳌头之势。
老者站立船头暗叹,真乃风水宝地也!
于是老者携带家小,弃舟登岸访问村人,得知刚才所见之峰岭名曰五圣顶,其下住一康姓人家。
老者欣然前去,并将女儿嫁与康家。
此后康家家族兴旺,日渐发达,终成一方富豪。
那老者原是洛阳朱姓大户,因乱出奔,无意间发现此处宝地,不惜以女相嫁。
且康朱相配,有糠(康)猪(朱)得以茁壮,有猪(朱),糠(康)得尽其用,正是天合佳偶。
而历史的真实是,明末李自成攻占洛阳,诛杀明万历皇帝的第二子福王朱常洵,李妃落难,被康家收留,富上加富,锦上添花。其后,十一代传人康惠与李妃之女结婚,康家第十二代子孙皆出其门下。康朱联姻无异为康家的兴盛发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八、放马坪的传说故事?
相传古代,放马坪是一片风水宝地。
据说每逢月圆之夜,一匹神马会从九霄云外飞驰而来,在放马坪上留下神秘的蹄印。
人们纷纷前往寻觅这匹传说中的神马,希望得到它带来的好运和保佑。
然而,仅有几位幸运儿见到了神马的身影,他们表示神马似乎拥有千军万马之势,并发出超凡的光芒。
后来,这个传说渐渐传遍世间,成为放马坪的永恒传奇。
答:传说放马坪是天马所在地。
在放马坪草原景区的花海景点,花海呈半圆形花瓣布局,花开正艳,一簇簇紫色的花随风摇曳,放眼望去,成一片紫色的海洋,花海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犹如高原上的“普罗旺斯”,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游客纷纷前来观光、拍照、避暑。
故事是这样的,明朝末年,一个老先生(风水大师),为了找一穴真龙宝地,从云南翻山越岭地来到贵州。
这一天,太阳落山了,老先生还昏沉沉地躺在放马坪上,忽见一个拄着龙头拐棍的白胡子老者向他走来,口中念念有词道:“崇祯甲子满,天下在大乱;蛤蟆欲跳井,眼前真龙现。
”说完,就钻入地里去了。
老先生大惊,睁眼一看,自己还躺在地上,方知刚才是南柯一梦。
他心里明白,知道这是地脉龙神在点化他。
老先生(风水大师)站起身来,猛然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一声炸雷震天响,放马坪动荡了。
应着雷声,一块大坝子(我们那边把很大的平地叫坝子)展现在老先生面前,这即是今天在放马坪边缘的一个村子,名官家坟。
他冒着大雨,走到坝子中去,这时风停了,雨住了,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在坝子中出现,水边有一座小巧富丽的石山,圆溜溜的,顶上很平。
老先生对着小山出神,他左研究,右考察,一时间心里乐开了花,止不住自问自答:这不正是一只蛤蟆,正欲跳入面前的井中去吗?———正是这穴真龙宝地。
于是,老先生向人们宣布:“我找到了一穴真龙宝地。”老先生找到了这穴地,得把它献给当地人家才有用,他见马乃家不错,对他也不薄,就把这穴真龙宝地告诉了马乃家。
马乃是当地的英雄,但总想走出山旮旯,壮大自己的力量。听了这老先生的话,很是喜欢,忙将祖坟迁到放马坪来,在老先生的指点下,葬入“蛤蟆”口中,墓向大尖山(不远处很高很大的山,取“万代诸侯”之意。
自从葬下祖骨,马乃家更加兴旺发达,于是就在放马坪积草囤粮,招兵买马,并公开树起了反清的大旗。不上半年,远近来归附马乃的就有数万人之多,其中有四员猛将,每餐能食一斗多米,力大无穷。第一个是芠阉牯,第二是屠擂钵,第三个是许大碗,第四个是苏缸钵。
反清队伍终日在放马坪上操练,修城筑堡。不久,马乃屯上的兵营落成了,屯周围的城墙完工了,屯下的石头连营,横垣四周,声势越来越大。很快占有了36营、72屯。
为了更快地打下江山,老先生装上12柜饭豆、12柜黄豆、12柜金豆,又于豆中安放3支茅草箭,贴上封条,条上注明:“壬寅年撒豆成兵,要夺顺治天下。”终日烧香换水,念咒不停。
老先生随即又施展法术,遣使神工从云南往贵州赶山为粮,来辅助马乃反清。
由于看了真龙地,在先生地理这个行当内是泄露天机,老先生渐渐双目失明。
已成气候的马乃家此时不再把老先生当作贵宾,竟至把老先生放到磨房里舂碓推磨。
老先生有一个徒弟,功夫更是了得,这徒弟在云南夜观天象,见满清江山稳固,又见到师傅落难,便赶到放马坪来,眼看师傅如此情景,而马乃年高,子孙大多只管吃喝玩乐,没有进取之心,根本成不了大事,就对马乃说:“你家起兵这么多年,还得不到江山的原因,是葬在蛤蟆口中的祖坟的字向不对。
向大尖山万代诸侯,要一万代人才出一个侯,向小尖山是一代枭雄,就是一代之间便成为英雄了,应该把祖坟的向字拨向小尖山,你家就发迹得快了。
”马乃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请这少先生指点,将祖坟的字向拨向了小尖山。
少先生又指点马乃家在坟前修一条石阶路,扎两道花牌坊(石阶路是一支利箭,直刺“蛤蟆”的头部,两道牌坊正压住“蛤蟆”的两只前爪)。
做完这一切,少先生就要接走师傅,临走时,老先生告诉马乃说:“今年就是壬寅年,新主不久就要登基,我走后120日你即可打开36柜豆”。
马乃问老先生要些什么礼物,老先生别样不要,只要一匹又瘦又小的白马。
师徒俩牵着小白马走下屯来,拉到一口水塘(今放马坪上的洗马塘)里去洗掉马身上的屎疙瘩,小白马越洗越大,转眼间成了一匹飞龙马。
飞龙马舔舔老先生的眼睛,老先生双目又复明了。
师徒俩人骑上了飞龙马,飘然而去。
当天晚上,马乃的夫人生下太子,太子见风就长,很快成了两耳垂肩,两手垂膝的大人,太子急去找他的飞龙马,找不到,问那匹小白马到哪儿去了,马乃说被老先生骑走了,太子长叹一声:“马飞了,军师走了,生我何用!
”立马死在地上。
马乃一家大惊,忙差人去追老先生来救太子,追了三个月,音讯沓无。
马乃气急败坏,不听老先生的吩咐,忙将36柜豆子打开,只听见“嗖!
嗖!
”三支茅草箭齐向北京城飞去,那些豆子,已经变成了小个小个的人形,挤眉弄眼,一个二个跳出柜来,因元气不足,立马死去。
三支茅草箭翻山越岭,来到京城齐向皇宫里射进去,刚登基的顺治皇帝起得很早,此时已在金盆旁洗脸,忽听空中嗖嗖作响,抬眼一看,只见三支长长的茅草箭直射下来,第一支射在龙床上,第二支射在龙位上,第三支射落在金盆里,皇帝吓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镇静之后,他拣起盆里的箭一看,知道贵州出了草寇,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调兵遣将,来打马乃。
当年老先生施法使神工从云南撵来的粮草,到了离放马坪不远的白家冲背后,因屯兵没有成气,也就大堆小堆地停在那里了。
清兵一路浩浩荡荡,杀奔贵州而来,很快踏平了马乃的36营、72屯,打上放马坪,团团围住马乃屯。
因屯上城墙坚固、地势险要,清兵始终攻不下马乃屯。
马乃家得罪了的唢呐匠吹道:“哩哩呐,哩哩呐,顺着岩上老鸹藤爬”。
清兵中有识音的听出来后,就分兵绕到马乃屯后面,老鸹藤缠遍了岩子,直到屯上,清兵缘岩而上,出其不意,踏平了马乃屯,解散了众兵丁,烧毁了兵营。
许大碗,屠擂钵,苏缸钵死于乱兵之中,芠阉牯被活捉,清兵把他的睾丸割了,拿当牛围着放马坪边缘犁了三铧后才死去。
马乃家三百多口人,都被清兵杀死,只剩下一个未满周岁的小男孩,被丫环抱着躲在后花园里的鱼缸中,等清兵走后,丫环才背出小孩,星夜逃住蒙自投奔那里的小朝庭去了。
故事是当年闯王李自成率部队经过时,曾在此村安营扎寨,放马休整,马就拴在这棵树上。
李自成的部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李自成,故为此地取名放马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