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了口碑和热度的《梦华录》,无疑成为了今年古装剧的爆款。这部剧以宋代为背景,讲述了钱塘女子赵盼儿和她的姐妹孙三娘、宋引章如何在东京城通过各自的努力完成自我实现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梦华录》主角赵盼儿、宋引章的人物原型就来自杂剧《救风尘》,该剧的前几集也再现了这段故事。原著《救风尘》就出自元代杂剧的奠基人,有“曲圣”之美誉的关汉卿。
△ 《救风尘》插图,出自《元曲选图》,明万历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随着《梦华录》的成功,幕后的“金牌编剧”关汉卿也火爆出圈,那么这位元曲大家和河北安国又有怎样的渊源?
出身安国的元曲大家
关汉卿出生于1234年前后,时值金朝末年,籍贯是河北保定安国(古称祁州),关汉卿墓就位于安国市的伍仁村。
△ 伍仁村关汉卿墓
博学多才,乱世失意
安国伍仁村,这里土地肥沃,风景秀丽,一溪蒲水绕村而过。关姓氏族沿蒲水而居,几辈人均为当地名医,世世代代以耕读传家。
关汉卿出身医户家庭,生活条件优于一般百姓,也正因此,他才有幸能接受教育。元代废止科举考试长达77 年之久,读书人没有了“学而优则仕”的上升途径,关汉卿就只能流落于社会底层,从事与戏剧相关的工作。
受过正统儒家思想教育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当时许多民众蒙难的情状,挥笔就写出四折《单刀会》,其对关羽勇猛形象的塑造恰是对英雄再现的渴望。
△ 安国老调《窦娥冤》
关汉卿的作品以杂剧的成就最大,如:《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等。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也是元曲文学中的瑰宝之作。
△ 关汉卿相关书籍
七百多年来,关汉卿的故事在安国及磁河两岸世代相传。《关汉卿的传说》《安国市民间文艺精选》《古今药都说》收录了关汉卿的130多个故事,以浓郁的乡土风情、朴素的大众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关汉卿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到成年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
晚年回归故里
晚年,关汉卿回到伍仁村,奋笔创作至终,享年70余岁。关汉卿故里——河北省安国市,至今仍留存着关汉卿墓、关家园、普救寺等文化遗址和关汉卿的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关汉卿的传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国市关汉卿小学
安国市关汉卿中学
安国市关汉卿纪念馆
为了纪念他,保定市修建了一座以他命名的大剧院——关汉卿大剧院。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为后世戏曲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