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个历史性转变的时间?
①
两个历史性转变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这两个转变完成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和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
②
两个历史转变,一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二、我国相继实现了什么的两个历史性转变?
我国相继实现了以下三个历史性转变:
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2、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3、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三、1949到1953我国实现了哪两个历史性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时间为1949年;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指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时间为1956年。
1949年10月至1953年12月,是新中国也是人民军队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过渡时期,人民军队从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建设起步,重要标志是建立了海军和空军部队及领导机构。
四、两个历史性转变的根本前提?
两大历史性转变的根本前提是党的领导。
两大历史性转变亦称“两大历史性变化”。
是中国共产党对党执政所处的新的历史地位的表述。
即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一个前提是英雄引领时代,一个前提是时代铸造英雄
五、中国二十世纪两大历史巨变?
20世纪中国经历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分别是指: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
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