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
“力拔山兮气盖世”。
分别出自《大风歌》和《垓下歌》二诗表达了各自的志向和人生追求,既相同又似有不同。
当秦始皇在海内四方巡游时,这两人都在道旁目睹了帝王风采。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言:“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前者,反映了出身没落贵族的复仇希望,后者,则只是一个职位低微的官吏对未来的憧憬。
项羽征战八年,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偿败也。
由“气盖世”到头来却落了个“奈若何”,项怎么也想不通,他只好怨天:“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是可爱的,在他纯洁如意的想不通里,在他穷途末路的歌哭声中,在他兵败乌江犹念及美人和马的气短情长瞬间,仍显示出了千古男儿真性情的豪杰才气。
难怪李清照会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美,因为这位女词人看重的不是他的成败,而是他完美的精神品格。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不独愧于心乎?”项羽知愧,今人原谅了他的残暴。
而刘邦呢?难道就不残暴吗?刘邦以“仁”夺天下,“仁”又是什么东西?拆开来看也不过是骗人的政治之技,为实用做与天下人看,非诚心与本义也。
而项羽却以顽童之心度险恶的政途之事,岂有不败之理!楚汉相持久未决时,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愿与汉王排战决雌雄,毋徒若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刘邦笑谢日“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项羽只懂得将兵,不懂得将人。
项之错在于其太多了点“妇人之仁”,“心太软”,要不鸿门宴一刀将刘邦砍了,历史不就可以重写,何必还会有后来的鸿沟分羹,乌江之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