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楚汉相争的故事有哪些?“楚汉相争”——历史故事里的管理智慧

简要剧情

汉王刘邦采纳谋臣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瓦解项羽与文臣武将的关系;背弃与楚中分天下的盟约,攻击楚军;但会战的关键时刻,援军不至;在关键时刻听从建议,分封土地,成功获得诸侯支持。楚军面临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之后,项羽带领少量骑兵突出重围,放弃逃回江东的想法,乌江自刎。

谋略分析

场景一:“分享天下”与“独霸天下”

汉谋臣陈平反间计,造谣项羽手下的谋臣武将心中不满,想要效仿汉王刘邦与诸侯臣子分享天下;而项羽疑心重重,绝不肯效法刘邦,封手下为王,更不可能分封给他们土地。项羽失去了对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谋臣武将的信任,范增生气离开不久病死。

汉王刘邦背弃与楚中分天下的盟约,进攻楚军,追击项羽到了固陵,与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约好共同出击楚军,但韩、彭二人按兵不动,楚军打败汉军。

张良献计说,韩信封爵并非是汉王的意思,彭越平定了梁地所以封为魏相国,现在魏王死了,彭越等着封王。可以把陈以东沿海一带给韩信,把睢阳以北至榖城给彭越,那么两人就会出兵打败楚军。

分析

谁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就会获得更多的胜算。

建立一个有充分激励、赏罚分明、凝聚力强的组织,决定了一个组织未来发展的大势。

项羽疑心重重,成功中了陈平的反间计。

反观汉王刘邦,却在关键时刻,肯出让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分封两个重要诸侯韩信和彭越,得到了军事上的重要支持,打败楚军。

虽然后来,刘邦统一天下后,清算了韩信和彭越二人。但是在关键时刻,两相比较,刘邦的政治谋略和胸怀,高于项羽许多。

这一决策,直接决定了楚汉相争的未来走势,而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悲剧情节,只是大势的若干个注脚而已。

场景二:乌江自刎

楚军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项羽带军突破重围至东城,只剩二十八骑,身后有几千追击的汉军骑兵。

项羽本来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撑船等他,对项王说,江东虽小却也地方千里,几十万人口,足可以称王了,劝项羽抓紧上船。

项王笑说,天要让我死,我渡江还有什么用呢!我曾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出征,现在没有一人随我归还,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么。

即使他们不说,我不愧于我的良心吗。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项羽自尽而死。

分析

关于乌江自刎,古往今来,无数人点评。有人说项羽度量太小,经不起失败;有人感慨刘邦背信弃义,背弃盟约捅项羽一刀;有人分析如果项羽回到江东,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也有人劝进少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其实,回应场景一的分析,项羽其实已经是从其角度,对天下大势的判断。

首先,经此败战,文臣武将军队尽失,回江东要从头开始;

第二,汉王刘邦已占据天下大势,诸侯支持、百姓厌战渴望和平等,翻盘的可能性极低;

第三,重新起兵的时代背景已经不同,原来是为了反抗暴秦,报秦国灭楚的仇恨,响应者云集,而当下是为了满足个人称霸天下,民心向背支持力度小;

第四,天下诸侯百姓都已经从过往事迹中对项羽领导力有了深刻认识,还能有多少人支持他呢。

所以说项羽此时逃回江东,不是临死也要引战火给家乡父老么,徒增骂名。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6190820063286.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