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白话东周列国现代阅读,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白话文?

第二十六回 歌扊百里认妻获陈宝穆公证梦

秦穆公深知百里奚是一位有才能的人,他想让百里奚做秦国的上卿。

百里奚推辞说:“臣的才能,只有蹇叔的十分之一,如果国君治理国家,应请蹇叔辅佐您。”

秦穆公疑惑地说:“你的才能,我是见识了,但是蹇叔又有什么贤能?”

百里奚回答:“蹇叔的才干,别说国君没有听说过,就连他居住地的齐国人和宋国人都没听说过,只有臣知道他的才能。

当年,臣曾在齐国,想投靠公子无知,蹇叔劝阻我不要去。

臣离开齐国,后来听说无知的祸事;我后来为王子颓服务,蹇叔又劝我离开,我离开周,自然也躲开了王子颓之祸。

我回到虞国,在虞国做大夫,蹇叔还劝我不要做官,可是我那时实在是太穷困,只得留下,最后我做了晋国的俘虏。

只要我听从蹇叔的劝说,就能摆脱祸事,而我没有听他的话,就差点招来杀身之祸。

在我看来,蹇叔的智慧与见识远远胜于一般人。

现在他隐居在宋国鸣鹿村,应快些召他到秦国来。

秦穆公听到还有能人,他连忙派公子絷假扮作商人模样,带着贵重的礼物去宋国请蹇叔。

公子絷一行人径直来到宋国的鸣鹿村,他见几个农夫在田陇上一边休息,一边连唱着韵律超凡脱俗的歌曲。公子絷不禁感叹:“蹇叔所住的地方,连农夫都像是隐居的高人,看来蹇叔也不是一般人。”

公子絷亲自下车,向农夫们询问蹇叔的住所,他按着农夫的指引来到一处幽雅的竹林深处,那里左有山泉、右有山石,中间有一小茅屋。公子絷命人叩门,门开了,出来一个小童子。蹇叔此时并不在家,他与邻居到石梁观赏山泉去了。公子絷听到主人不在家,他不敢贸然进屋,便坐在山石上等候。

过了一会儿,一个浓眉大眼、背着两只鹿蹄的大汉走过来。公子絷见此人长得相貌不凡,便主动上前询问他的姓名。原来大汉姓蹇,名丙,字白乙,被称作白乙丙,他正是蹇叔的儿子。

公子絷向白乙丙说明来意,要将百里奚的书信交给蹇叔。白乙丙客气地请公子絷进屋等候父亲。两人坐下,谈论农桑之事以及武艺,白乙丙侃侃而谈的样子让公子絷暗自赞叹,觉得有其父必有其子,看来蹇叔的确是能人,自己没有白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蹇叔和邻居的老人回来了,蹇叔看到自家门口停着两辆车,惊讶地说:“我们村中怎会有这样的车?”

这时,白乙丙出来迎接父亲,他向蹇叔说明原因之后,几个人一同进屋与公子絷见面。

公子絷将百里奚的书信交给蹇叔,百里奚在信中说自己到秦国为官,并邀请蹇叔也来秦国,他还写到,如果蹇叔不来,百里奚也要弃官,随蹇叔住在鸣鹿村。

蹇叔看完书信,向公子絷询问百里奚如何辗转到秦国的经过。公子絷将百里奚的经历叙述一遍,接着他请蹇叔到秦国做上卿。公子絷说完,还从车里取出贵重的礼物摆在茅屋中。

蹇叔的邻居老人都是山里的农夫,他们见到这样的场面,都很惊讶,连忙向蹇叔告辞说:“我们不知道有贵客到来,我们理应回避。”

公子絷听后,忙说:“我们国君求贤若渴,还请老人家帮我劝一劝蹇叔。”

蹇叔却当面拒绝说:“当年虞公不重用百里奚,以致亡国,如果秦君肯虚心求才,一个百里奚就足够了。我已不想做官,您带来的礼物还是拿回去吧,请代我辞谢!”

公子絷一听蹇叔拒绝去秦国,他着急地说:“如果您不来秦国,百里奚也不会独自留下。”

蹇叔听后,沉思一阵,才叹息着说:“百里奚一直怀才不遇,如今才遇到贤明的君主,我不得不促成他的好事,我会为他去秦国,不过,过一段时间,我还是会回到这里做农夫的。”

正在这时,小童子过来报告说,鹿蹄已做熟。蹇叔请大家吃饭,并请公子絷当晚在茅屋中住宿。

第二天,蹇叔将公子絷送来的财物转赠给邻居的老人,并请他们帮助照应家里事务,还说自己不久之后就会回来与他们相聚。公子絷在蹇叔面前称赞白乙丙,并请求带白乙丙一同到秦国。蹇叔同意了,几个人一同回到秦国。

秦穆公派百里奚去迎接蹇叔,等到蹇叔到来后,秦穆公特意下台阶迎接。两人相见后,秦穆公虚心地向蹇叔请教称霸的事。

蹇叔回答:“秦国在西边,地势险要,兵力强大,进可战,退可守,但是秦不属于中原诸侯国,威和德也不如以前。如果没有威望,没有人畏惧,如果没有施德,没有人感恩。既不能使人畏惧,又不能让人感恩,怎么做霸主?”

秦穆公赶紧追问,威与德到底哪个更重要?

“德是根本,威为辅助。如果只有德,没有威,只能被其他国家剥削,如果只有威,没有德,国家内部就会出问题。”

秦穆公觉得此话很有益,他说:“如果寡人实施德政,并树立威信,这样就可以吧?”

蹇叔又进一步说:“秦国的民俗又杂又多,还有很多戎族的习俗,秦国人很少接受礼的教育。臣觉得应先对国民进行教育感化,而后再实行刑罚。这样百姓们知道尊敬和感恩,对于刑罚有所畏惧。当年管夷吾就是这样做的,所以齐国能号令天下而无敌。”

秦穆公点了点头,接着问:“按先生所说的做,就能称霸天下吗?”

蹇叔摇摇头说:“还不行,称霸天下的人一定要三戒:不要贪婪,不要易怒,不要急躁。如果贪婪就会失去的更多,如果易怒则会招来灾难,如果急躁就容易跌倒。所以遇事要审视利益大小,不能贪,要权衡双方实力再决定,不能轻易生气,还要斟酌缓急再执行,不能急躁。如果您能遵守此三戒,霸业也就离您不远了。”

秦穆公听后,顿时觉得受益非浅,他请蹇叔帮自己斟酌,现在必须要做的事。

蹇叔想了想,回答:“秦国与西戎各族相邻,这既是祸,也是福。如今齐侯已年老,霸业也要衰落。如果国君能善待雍、渭之地的人,并号召西戎各族,征讨不服从秦国的人。西戎族都臣服于秦国,之后再聚集兵力等待中原诸国产生动乱,乘机向他们布施恩德。这样,您即使不想称霸,也不得不做霸主了。”

蹇叔的话让秦穆公兴奋不已,他庆幸自己得到百里奚和蹇叔两位有真才实学的老人家。他封蹇叔为右庶长,百里奚为左庶长,两人都是上卿,被称为“二相”。从此,秦国开始走上强国之路。

秦穆公发现贤才多是从其他国到秦国的,于是他更加招徕人才。公子絷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西乞术。百里奚以前就听说晋国人繇余有经纶之才,于是私下向也是晋国人的公孙枝打听繇余,公孙枝遗憾地说,繇余也是在晋国怀才不遇,现在已在西戎做官。百里奚听后,叹惜不已。

接下来,再说说百里奚久寻没有音信的妻子杜氏。她从百里奚走后,就以纺麻度日,可是遇到饥荒,实在活不下去,于是她带着儿子流落到他乡,辗转来到秦国,为他人洗衣服,维持生计。杜氏的儿子名叫视,字孟明,也被称作孟明视,孟明视每天都在乡下与他人打猎,角逐技艺,不考虑生计,杜氏屡屡劝说,但孟明视并不听母亲的话。

当百里奚乘车来到秦国时,杜氏也听说百里奚的名字,并在街上看到坐在车中的百里奚,可是她不敢相认。这时,百里奚的府中正在招聘洗衣服的佣人,杜氏借这个机会来到百里奚的府中洗衣,由于杜氏干活勤快,深得府中其他人的喜爱,但是她始终没有机会见到繁忙的百里奚。

终于有一天,乐工在屋檐下为坐在堂上的百里奚奏乐。杜氏主动请府中人带她找乐工,她对乐工说:“我颇知音律,能弹琴,也能唱歌。”

乐工将琴交给杜氏,杜氏弹奏得无比凄怨,乐工低头聆听,觉得自己弹得也不如杜氏动听。杜氏又说自己可以唱歌,但是她提出要在百里奚的面前歌唱。

乐工将杜氏的要求禀告百里奚,百里奚答应了,安排杜氏在他的左面唱歌。

杜氏低眉挽袖,放声唱出“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富贵忘我为?”杜氏将两人分别的情景以及自己的境遇都在歌中唱出来。

百里奚听后,果然震惊,他将杜氏叫到面前,定睛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妻子。两人抱头痛哭,哭了一阵,百里奚向杜氏问起儿子的情况?当他听说儿子还在村里打猎时,急忙命人将儿子孟明视找来,一家三口终于团聚。

秦穆公听说此事后,特意赏赐百里奚千钟粟米和一车金帛。百里奚带着妻儿面见秦穆公,并谢恩。秦穆公又封孟明视为大夫,与西乞术和白乙丙并称为将军,又被叫做“三帅”,他们三人专门负责秦国出征讨伐的事。

周襄王接受诸侯们朝觐之后,就要返回洛阳。晋文公派晋国大将先蔑押送卫成公随周襄王一行人回周的都城。

因卫成公当时生病,所以晋文公指派一名叫衍的医生随行,不过医衍并不是真心为卫成公治病的,其实,他真正的使命是找机会毒杀卫成公,以发泄晋文公的心头之忿。晋文公还嘱咐先蔑,等卫侯死后,先蔑与医衍一同返回晋国回话。

周襄王已离开温地,但是诸侯们却未散去。晋文公对诸侯们说:“我奉天子之命,负责征伐,如今许国一心顺服于楚国,这里离许国很近,可许国国君却置若罔闻,不来朝觐周王,怠慢之极。我想带着你们一同讨伐许国。”

诸侯们同晋文公一道率兵讨伐许国,许国连忙派使臣向楚国告急。可是楚成王却对许国使臣说:“我军最近被晋军打败,不想再与晋军产生冲突,你们还是等待晋军厌战之后,再向他们求和吧。”

楚国不肯出兵救援许国,诸侯联军将许国围得水泄不通。

不过在围攻许国的诸侯联军中,却单单少了郑国。

原来郑文公见晋文公虽然亲口答应曹国和卫国复国的事,但是却没有释放曹国国君,还对卫国国君不依不饶,所以郑文公也不免担心起来:自己也曾怠慢过晋侯重耳,重耳恐怕也会报复。

郑文公产生再次背叛晋国,转而与楚国交好的想法,于是他不顾叔詹的劝说,以郑国有瘟疫的借口离开温地,回到郑国,接着他又暗中与楚国通信,表明自己不愿跟随晋国出兵伐许的立场,以此博得楚国对郑国的支持。

当时晋文公率诸侯们伐许,没有时间考虑郑国,不过依晋文公的脾气,以后是不会放过郑国的,这是后面的故事。

就在晋文公率兵围困许国的时候,他积劳成疾。一天晚上,晋文公梦见一个鬼向他讨要食物,他惊醒之后,病情更加严重。晋文公请太卜郭偃为他占卜吉凶。

就在郭偃为晋文公占卜之前,有一个叫侯獳的人带着一车金帛来见郭偃。原来侯獳是曹共公的使者,曹共公一直被羁押在五鹿城中,始终等不到晋文公赦免令,于是,曹共公请能言善辩的侯獳带着贵重的礼物贿赂晋文公。可是因晋文公生病,侯獳没有见到晋文公的面,他只好请为晋文公占卜的郭偃想办法救出曹共公。

郭偃答应了侯獳的请求,他在为晋文公占卜梦境的吉凶时,故意说这个梦预示着有鬼神在梦中请求赦免。

晋文公不明白郭偃的意思,郭偃又解释说:“根据我的猜测,这个梦是指曹国。晋国与曹国是同姓之国,可是践土盟会时,您赦免卫国,却未赦免曹国,曹国的先君失去祭祀,所以才托梦给您。如果你恢复曹国国君的地位,才能使曹国先君的灵魂再次安定。”

郭偃的一席话说得晋文公顿时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大半。当天,晋文公就下令释放被关押的曹共公,让其回曹国继续做国君。

曹共公如愿返回曹国,他还迅速带领本国之兵赶往许国,当面感谢晋文公,同时协助诸侯联军围攻许国。

许国的许僖公没有盼来楚国的援军,无法面对强大的诸侯联军,他只得以投降之礼向诸侯们投降,并拿出大量金帛送给诸侯联军。

晋文公见许国已顺服,这才满意地下令撤军。

秦国的秦穆公在临别时,与晋文公约定:在今后的军事行动中,如果秦国出兵,晋国必定助战,如果晋国出兵,秦国必定助战,彼此要同心协力,不得坐视不理。

晋文公回国的途中,得知郑国又暗中联络楚国,他勃然大怒,想转道伐郑。赵衰劝晋文公保重身体,休息一年之后再伐郑。

晋文公终于听从劝说,返回晋国。

讲完晋文公伐许以及赦免曹共公的事,再讲讲跟随周襄王回到洛阳的卫成公。

对于卫成公,周襄王觉得将他关押到狱中,处置太重,可是将他安置到公馆中,又处置得太轻了,于是周襄王在一间民房中单独设立囚室关押卫成公。其实,周襄王本意想要保全卫成公,可是他又碍于晋文公的怒气,才做这样的安排。这对于卫成公来说,已经很宽大了。

宁俞一直跟在卫成公身边,一刻不敢离开,凡是给卫成公的饮食,宁俞也要先亲自尝过才给卫成公食用。

负责看守卫成公的先蔑几次催促医衍实施毒杀行动,可是因宁俞看得紧,做足防备,医衍始终找不到毒死卫成公的机会。

医衍无奈之下,主动找到宁俞坦白说:“你是知道的,晋君是个强势的人,如果谁冒犯他,必定会遭到诛杀,我此行的真实目的是用毒,否则,我也会被治罪。”

宁俞听后,悄声地对医衍说:“既然你对我说了真话,我一定会为你着想。如今的晋君已年老,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近来我听说曹君被赦免,全因占卜官的话。如果你只用极少量的毒药,之后再以鬼神之说为借口,想必晋君不会怪罪你。你放心,事后,我们国君必定会感谢你!”

医衍听后,会意而去。

宁俞假借卫成公之命,向医衍索要药酒,并借此机会送医衍一盒宝玉。

医衍与宁俞合谋之后,他事先对先蔑说:“卫侯的死期到了。”接着他将极少量的毒药放到一个碗中,并混入其他的药掩饰毒药的颜色和气味。

医衍端着药去找卫成公,宁俞请求尝药,医衍假装不同意,并强行逼卫成公喝下去。

可是卫成公刚被强灌下两三口,医衍就睁大眼睛向上看,接着他大叫倒地,不省人事。医衍一倒下,其他的人便顿时乱做一团,毒药也洒了一地。

宁俞故做惊慌地命人将医衍扶起,医衍很长时间才苏醒,接着他对众人说:“刚才,我忽然看见一个装束威严的神人从天而降,他直接来到我面前,说是奉唐叔之命来救卫侯。接着,他打翻药碗,我的魂魄也没了。”

医衍说完,卫成公也附和说,他也看到一模一样的场景。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

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

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

越于我亦然。

夫吴、越之势不两立。

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

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

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

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

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袪高蹶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

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曰:『与!吾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抉其目,着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

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夫差身为擒。夫差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乃为幎以冒面死。夫患未至,则不可告也;患既至,虽知之无及矣。故夫差之知于子胥也,不若勿知。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原著原文如下:

庄公⽈:“寡⼈筹之熟矣!

段虽不道,尚未显然叛逆。

我若加诛,姜⽒必从中阻挠,徒惹外⼈议论,不惟说我不友,⼜说我不孝。

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

彼恃宠得志,肆⽆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必不敢助,⽽姜⽒亦⽆辞矣。

”公⼦吕⽈:“主公远见,⾮⾂所及。

但恐⽇复⼀⽇,养成势⼤,如蔓草不可蔓除,可奈何?主公若必欲俟其先发,宜挑之速来。

庄公⽈:“计将安出?”公⼦吕⽈:“主公久不⼊朝,⽆⾮为⼤叔故也。今声⾔如周,太叔必谓国内空虚,兴兵争郑。⾂预先引兵伏于京城近处,乘其出城,⼊⽽据之。主公从糜延⼀路杀来,腹背受敌,太叔虽有冲天之翼,能飞去乎?”庄公⽈:“卿计甚善,慎⽏泄之他⼈。”公⼦吕辞出宫门,叹⽈:“祭⾜料事,可谓如神矣。”

话说鲁庄公得到了鲍叔牙的书信,把施伯叫来商议曰:“以前不听你的建议,才导致了兵败。现在杀纠和保存纠哪个好呢?”

施伯曰:“小白刚刚即位,就能用好人,败我军于乾时。子纠和小白比差远了。现在更何况齐兵压境,不如杀了子纠和齐国讲和。”

公子纠和管仲及召忽现在都住在生窦。鲁庄公派了公子偃带兵袭击他们,杀了公子纠,抓了管仲和召忽。齐召忽墓

召忽仰天大哭曰:“为儿子的死孝,为臣的死忠。吾将跟随公子纠去地下黄泉,怎么能桎梏的侮辱呢?”突然以头撞柱子,脑浆迸裂,当场死去。

管仲叹曰:“自古有死臣就有生臣。吾且生而入齐国,为公子纠申辩冤屈。”于是自然的进牢车里去了。

施伯私下对鲁庄公说,臣观察管仲的面相,似乎有帮手,必定不会死。此人是天下奇才,如果不死,必定会被齐国大用的,必定称霸天下。那鲁国就从此只能听人指挥了。主公不如请求齐国让他活命,管子活了下来,必定感谢我们。为我们鲁国所用,那以后齐国就不用怕了。

鲁庄公曰:“齐君之仇,而我留下他活命?虽然杀了纠,但是不能解我心头之恨啊。”

施伯曰:“主公如果不能用他,不如杀了他,把他的尸体给齐国。”庄公称好。

隰朋听闻鲁将要杀了管仲,飞奔来鲁朝廷上,拜见鲁侯曰:“管仲射了寡君的衣钩,寡君恨之入骨啊,想要亲手杀了他,来报射箭的耻辱。如果用尸体给我们,还有什么用呢?”庄公相信了他的话,于是把管仲囚禁起来,并把子纠,召忽的头颅封在盒子里,一起交给隰朋。

却说管仲在囚车中,已经知道了鲍叔牙的计谋了。可是实在害怕施伯,施伯是个有智谋的人,虽然释放了他。但是如果想到什么后悔了,再追过来,吾命休矣。在囚车中想到一个办法,自己编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交给押解他的士兵,教会他们歌唱。

词曰:黄鹄黄鹄,戢其翼,絷其足,不飞不鸣兮笼中伏。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阳九兮逢百六。引颈长呼兮,继之以哭!黄鹄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罗网兮谁与赎?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渐陆。嗟彼弋人兮,徒傍观而踯躅!

大致意思是,黄鹄啊黄鹄,收起翅膀脚被拴住,不飞不叫笼中伏。天高地厚我却这样局促。时运不到背字走。引颈长呼兮继之以哭!黄鹄啊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网罗谁来帮助?一朝破笼而出兮,脱离大地林中高飞。那些捉我的猎人啊,徒劳转圈干瞪眼。

衙役学会了这歌曲,一边唱歌一边走,欢快地忘记了疲倦。一路车奔驰飞快,一天跑了二天的路程,出了鲁国边境。

  华阴道信陵败蒙骜胡卢河庞煖斩剧辛

秦国伐魏国,信陵君回国临危受命,联军在华阴道大败秦军。

燕国又侵赵,庞煖大败剧辛。

话说颜恩欲见信陵君不得,宾客不肯为通,正无奈何。

适博徒毛公和卖浆薛公来访公子,颜恩知为信陵君上客,泣诉其事。

二公曰:“君第戒车,我二人当力劝之。

”颜恩曰:“全仗,全仗!

”二公入见信陵君曰:“闻公子车驾将返宗邦,吾二人特来奉送。

”信陵君曰:“那有此事?”二公曰:“秦兵围魏甚急,公子不闻乎?”信陵君曰:“闻之。

但无忌辞魏十年,今已为赵人,不敢与闻魏事矣。

”二公齐声曰:“公子,是何言也!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即公子之能养士,致天下宾客者,亦借魏力也。

今秦攻魏日急,而公子不恤;设使秦一旦破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纵不念其家,独不念祖宗之血食乎?公子复何面目寄食于赵也?…

”言未毕,信陵君蹴然起立,面发汗,谢曰:“先生责无忌甚正。

无忌几为天下罪人矣。

”即日命宾客束装,自入朝往辞赵王。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一回学让国燕哙召兵伪献地张仪欺楚

话说苏秦既“合从”六国,遂将从约写一通,投于秦关。

关吏送与秦惠文王观之,惠文王大惊,谓相国公孙衍曰:“若六国为一,寡人之进取无望矣!

必须画一计,散其从约,方可图大事。

”公孙衍曰:“首从约者,赵也。

大王兴师伐赵,视其先救赵者,即移兵伐之。

如是,则诸侯惧,而从约可散矣。

”时张仪在座,意不欲伐赵,以负苏秦之德。

乃进曰:“六国新合,其势未可猝离也。

秦如伐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悉锐师以助战。

秦师拒斗不暇,何暇他移哉?夫近秦之国无如魏,而燕在北最远。

大王诚遣使以重赂求成于魏,以疑各国之心,而与燕太子结婚,如此,则从约自解矣。

”惠文王称善,乃许魏还襄陵等七城以讲和。

魏亦使人报秦之聘,复以女许配秦太子。

《东周列国志》为 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 春秋战国时代“ 列国”故事。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 西周末年( 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 春秋、 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 战国策》《 左传》《 国语》《 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

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 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奸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话说越大夫文种蒙吴王夫差许其行成,回报越王,言:“吴王已班师矣,遣大夫王孙雄随臣到此,催促起程,太宰屯兵江上,专候我王过江!”越王勾践不觉双眼流泪,文种曰:“五月之期迫矣,王宜速归,料理国事,不必为无益之悲!”

越王乃收泪,回至越都,见市井如故,丁壮萧然,甚有惭色,留王孙雄于馆驿,收拾库藏宝物,装成车辆,又括国中女子三百三十人,以三百人送吴王,三十人送太宰,时尚未有行动之日,王孙雄连连催促,勾践泣谓群臣曰:“孤承先人余绪,兢兢业业,不敢怠荒,今夫椒一败,遂至国亡家破,千里而作俘囚,此行有去日,无归日矣!

”群臣莫不挥涕,文种进曰:“昔者汤囚于夏台,文王系于羑里,一举而成王;齐桓公奔莒,晋文公奔翟,一举而成伯。

夫艰苦之境,天之所以开王伯也,王善承天意,自有兴期,何必过伤,以自损其志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b202302200700157f9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