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诸葛亮北伐 司马懿,中国古代史(三国)(十四:诸葛亮南征、北伐、司马懿擒孟获)

公元225年

诸葛亮南征:难道我还怕了蛮族?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南下,不到一年就平定南宁地区雍阆、朱褒、高定掀起的叛乱。

与《三国演义》的记载不同,历史上掀起南宁之乱的并非孟获带领少数民族,而是当地汉族土豪和蜀汉任命的地方官。

诸葛亮南下之时,南中地区四个郡中的三个出现了叛乱。

带头造反的是益州郡的汉族土豪雍闿。

两年前雍闿趁刘备去世的时机,杀掉蜀汉的益州郡太守。

新任太守刚到任,又被雍闿绑架了,送到东吴。

东吴趁机任命雍闿为太守,挖蜀汉的墙角。

雍闿还欺骗当地的少数民族,说蜀汉要他们进贡黑狗三百只,玛瑙三升,三丈长的斫木三千根。

这些东西根本找不到,引起了当地人的愤怒。

当地的夷人首领孟获威望很高,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听他的话,所以当地人在孟获的带领下,也加入了雍闿的造反队伍。

牂牁郡郡守朱褒作为朝廷命官居然也反叛了,不听蜀汉号令,再加上越嶲郡豪强高定举兵称王,南中局面大乱。

此时,蜀汉夷陵之败尚未恢复,也没来得及和东吴重修旧好,所以诸葛亮开始采取安抚手段。

朱褒想要谋反的时候,蜀汉的益州从事常房采取措施,杀掉朱褒的手下。

朱褒恼羞成怒,诬告常房谋反,杀死常房。

诸葛亮并没有治朱褒的罪,反而把常房的儿子诛杀,来安抚朱褒。

但是这种做法只是暂时的。

诸葛亮很快派人出使东吴,恢复盟约;又用两年时间整顿朝政,发展经济。

225年诸葛亮兵分三路,开始用军事手段平定叛乱。

其中东路军由马忠率领,直奔牂牁对付朱褒。

朱褒虽然跳得高,但是实力不太行,很快就被马忠消灭了。

中路军由李恢率领,准备绕到雍闿和孟获的后方。

西路军是主力,诸葛亮亲自带兵,到越嶲郡对付高定。

高定的叛军数量最多,并且准备来个持久战。他命人修筑墙垒,和诸葛亮军对峙。诸葛亮想等高定的叛军全都聚集起来之后再一举消灭,于是也没有急于进攻。接着,雍闿和孟获两人带着自己的手下从益州郡赶来。高定的部下把雍闿杀掉,让孟获当主帅,一起对付诸葛亮。

诸葛亮趁他们内部互相搞事的时机,挥军进攻打败这群乌合之众。高定在战斗中被杀,于是越嶲郡也平定了,只剩下孟获率领的益州郡叛军仓皇逃窜。这时李恢已经完成了迂回行动,从南边阻挡住孟获;诸葛亮则从北边追击,在金沙江畔包围了孟获。

面对孟获,诸葛亮没有硬攻,而是采取“攻心为上”的战术,使孟获投降。

传说中的七擒七纵,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但是很难考证究竟存不存在诸葛亮七擒孟获这回事。

反正孟获最后是服了,还被诸葛亮带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

从地方叛军一步登天,成为中央的人,孟获确实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当地还流传着孟获七擒七纵诸葛亮的故事。

短短几个月时间,诸葛亮就平定了南中的叛乱,225年12月率军回到成都。诸葛亮在南中没有留下大军,也没有空降官员,而是大量启用当地人当官,重新建立了蜀汉政权往南中的统治。除了孟获之外,还任命好几位当地人到成都去当官。此后,南中很少出现叛乱,成了蜀汉的大后方。

结论:诸葛亮迅速平定南中,为以后的北伐做好了准备。

公元228年

诸葛亮北伐:长使英雄泪满襟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军出岐山与褒斜道,拉开了五次北伐的序幕。

夷陵战败、刘备病逝后,蜀汉国力大损。诸葛亮接手蜀汉军政大权,对内殚精竭虑,事必躬亲,将蜀汉上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对外平定南方,重新与东吴结盟。几年后国力得到恢复的蜀汉政权,重新拾起刘备未竟的梦想——克复中原。随着曹魏统治的稳定,收复中原的目标会变得越来越遥远。不能再等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本来设想的是能够占据荆益二州,一路从汉中出兵攻打关中地区,另一路从荆州出兵攻占中原。

但是荆州已经丢失,只能从汉中出兵。

228年的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以占领陇右、威胁长安为目标。

据说魏延曾提出过从子午谷小道出奇兵直取长安,以便大军攻占陇右的方案,但诸葛亮认为子午谷过于狭窄,魏延的计划风险太大,因此未予采纳。

诸葛亮先派赵云和邓芝率领一支疑兵出褒斜道,魏明帝曹睿命大将军曹真防御赵云。

诸葛亮趁机自己亲率大军迫近祁山,很快占据陇右三郡,使曹魏朝野震恐。

曹睿见形势危急,亲自来到长安坐镇,派张郃抵御诸葛亮。

诸葛亮则派自己一直十分欣赏的马谡防守街亭。

街亭是战略要地,一旦失守,蜀汉只能退兵。

可是马谡偏偏把军队驻守在山上,导致被张郃截断水源,进而大败,马谡只身逃跑,裨将王平带领残部撤退。

诸葛亮也不得不撤退,陇右三郡得而复失,蜀汉前功尽弃,仅有的战果是迁回一千户人家。

战后,诸葛亮杀掉马谡,并且自贬三级,以右将军的身份,来履行丞相的职责。

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北伐就这么失败了。228年冬天东吴大举进攻曹魏,诸葛亮趁机二次北伐,攻打陈仓。但是曹真料到蜀军会攻陈仓,让守将郝昭做好了准备。郝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击退了诸葛亮的反复攻城。蜀军粮食将尽,而且担心魏军援军快到了,只得退兵。退兵过程中,魏延斩杀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在229年春天,陈式攻占武都、阴平正郡,诸葛亮亲自率军与魏国援军对峙,迫使其退兵。

第二年魏军进攻,想收复三郡,也被诸葛亮派军击退。

以此战功,诸葛亮官复原职。

从时间上看,第三次北伐和上一次只间隔两三个月,所以,可能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后并没有完全撤军,而是直接派陈式攻占二郡,再逼退魏军之后,才回汉中。

第四次北伐在231年春,诸葛亮率军再次进攻祁山,魏军统帅是司马懿。

司马懿深知蜀汉军运粮不易,所以坚守不出,不与诸葛亮交战。

虽然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便于运粮,但是后方负责后勤的李严工作不力,让人通知诸葛亮撤军,然后又故作惊讶,声称撤军是为了诱敌深入,想要推卸责任。

结果诸葛亮弹劾李严,将李严罢官为民流放。

在此次北伐中,魏军大将张郃被蜀汉军射中膝盖而死,这是第四次北伐仅有的战果。

经过三年准备,234年春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屯兵五丈原。同时诸葛亮派人联络东吴,孙权也派大军北上,响应蜀汉的攻势。这次魏军仍然由司马懿统帅。司马懿故技重施,命令各路魏军做好防守,和蜀汉打消耗战。

诸葛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命令士兵就地屯田。

两军相持好几个月,东吴的北伐被魏军击败,诸葛亮想尽办法挑战,可是司马懿就是不和诸葛亮决战。

诸葛亮派人送一套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讽刺他胆小,不像男人。

司马懿不仅不生气,还穿上了这套衣服。

司马懿询问蜀汉的使者,得知诸葛亮事必躬亲,吃得又少,料定他命不久矣,更加坚持消耗战的做法。

果然,诸葛亮在八月去世,蜀汉不得不退兵。

最后一次北伐也无功而返。

诸葛亮北伐,首要目标是占据陇右,获得战马,改善面对魏国的战略态势,进而从东南两面威胁长安。第一次北伐几乎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但是由于蜀汉在人力物力上劣势太大,终究没能成功。

结论:诸葛亮五次北伐,其目的是为皇帝继位者刘禅扫除北方威胁,但却适得其反,过度消耗了蜀汉的国力。

诸葛亮北伐为何要绕道祁山,而钟会从子午谷攻蜀就能成功呢

公元228年

司马懿擒孟获:老头的军事首秀

公元228年,曹魏西南重镇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一带)太守孟达反叛,投降蜀汉,司马懿违背常规程序驰往新城平乱,将孟达擒获。这是司马懿第一次独立指挥大规模作战,从此声威大振。

孟达本是蜀汉官员,因得罪刘备受到排挤,便投降了曹魏。

当时的曹魏皇帝曹丕看他姿容甚伟,口才颇佳,非常器重,就给了新城太守的职务,但以司马懿为首的曹丕谋臣们,觉得孟达有对旧主不忠的前科,不应委以重任,但曹丕不听。

后来曹丕去世,司马懿被新帝曹叡任命为孟达顶头上司,孟达觉得在曹魏的日子不好混子,又想重新回归蜀汉。

此时刘备也已去世,蜀汉说了算的是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觉得孟达的新城很重要:地处蜀汉和曹魏接壤处,如果孟达投降,新城就和蜀汉领土连成片,那么北上伐曹就有了新通道。

所以诸葛亮非常乐于接受孟达回归,屡次派人跟他联络。

按说诸葛亮递出了橄榄枝,孟达也算心愿得尝,但他办事的犹豫,让好事变成了坏事,导致司马懿攻入新城,孟达本人也身首异处。

这是怎么回事?

孟达太过犹豫,迁延日久,导致投降的消息被司马懿获知。

虽说诸葛亮表示愿意接纳,但孟达顾虑却很多:自己不是刘备嫡系,又得罪过刘备,而且他投降曹魏已经好几年,蜀中情形也不熟悉,万一那边的人对他不友好?他写信给老朋友李严打听情况,李严受诸葛亮委托,给孟达说了很多宽心话,还向他保证一定会受重用。

孟达不知道李严的话算不算数,又反复写信跟诸葛亮暗示,请他承诺回归后的优厚条件。

如此拖拉让诸葛亮不耐烦了,他为逼孟达赶紧举兵叛魏,竟故意透漏消息给司马懿。

他派一个叫郭模的人到曹魏诈降,郭模打入曹魏内部后,找到孟达的政敌申仪,透漏了孟达谋反的事。

申仪也如诸葛亮所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驻守宛城的司马懿。

司马懿为验证消息的真实性,假传皇帝圣旨召孟达到洛阳。

孟达这才知道消息已经败露,一方面不肯前往,一方面决定立刻宣布反叛。

于是司马懿设计稳住孟达,使他放松警惕,没做好充分备战准备。孟达拒绝赴洛阳的举动,算是跟司马懿亮明了谋反的态度。司马懿担心如果逼得太急,孟达会加固城防,诸葛亮再派来援军,那就不好收拾了。所以他的当务之急一是稳住孟达,二是加速出兵。

为稳住孟达,司马懿给他写了封信,假装对他很信任,说诸葛亮透漏他谋反的消息是反间计,是要在曹魏内部制造矛盾。

孟达以为司马懿真的信任他,真的放松了警惕。

诸葛亮劝他加固城防,也要派军队驰援,孟达却不紧不慢。

他说有什么可急的呢,别说司马懿信任我,就算他要发兵打我,也得先请示洛阳的皇帝,完成必要的手续再起兵过来,最快也得一个月。

但司马懿可不会一板一眼,他做好出兵的准备后,就派人去洛阳请示皇帝曹叡。

为争取时间,他没等曹叡回复,就带着几万军马昼夜不停赶往新城,最后只用了八天。

司马懿发兵前已派人潜入新城摸清了地形和城防部署,还策反了孟达手下,再加上新城城池没有加固,守军只有不到一万人,跟司马懿比起来劣势太多,仅十来天功夫,新城告破,孟达为司马懿所杀。

司马懿以文官身份入仕,是曹丕当太子时的重要幕僚,后来曹丕登基,才进入魏国中枢。

在此之前,他仅有的军事经验,就是以抚国大将军的名义镇守许昌,但从没有过指挥军队作战的经验。

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孟达叛乱,其对军机的把握,战略的选择,临阵的决断都让人不可小觑。

司马懿一战成名,不仅守卫了曹魏西南边境的安全,还从此开始在曹魏军事中担任重要角色,为日后掌握军政大权打下基础。

结论:司马懿平定孟达叛乱,也让诸葛亮占据北伐新基地的希望泡汤,此后诸葛亮伐魏,基本只能从陇右出发,难度陡增。

司马懿一战将“四国演义”打成三国鼎立,与诸葛亮用兵立判高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40415173009b1a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