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百家讲坛秦始皇秦灭楚国,秦灭楚之战全文?

秦灭楚之战,是秦灭六国之战中的一部分。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

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一开始秦国战事顺利,李信攻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北射桥镇),蒙恬攻寝丘(今安徽省临泉县驻地城关镇),大败楚军。

李信在鄢郢(指楚都,即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驻地寿春镇东柏家台子)[1]再败楚军后,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楚兵尾随其后,急行军三日三夜,不久楚军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告急。

      秦灭楚之战

      秦军灭赵、破燕并魏后,紧接着大举进攻楚国。当时楚仍为中国南方大国,拥有今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

       楚国此时尚有对秦作战所需要的实力。

秦始皇认为年少壮勇的将军李信,曾以数千兵急追燕太子丹于衍水,并获得了胜利,是率兵攻楚的理想将领。

于是便委以重任,并问李信说,如果派兵攻楚,需要多少兵马?李信答复说“不过用20万人”。

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则说“非60万人不可”。

始皇不同意王翦的意见,而同意李信的说法,当即说:“王老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然壮勇,其言是也。

”王翦以言不见用,谢病告老,归还频阳。

李信则受命为秦军统帅,与蒙恬率兵20万对楚进攻。

李信把兵力集中于颖川郡,鉴于秦楚接界多为平原,无险可扼,认为这次作战的目的在于歼灭楚之野战部队。

李信判断,当秦军向楚进攻时,楚军为抗御秦军之进攻,必将兵力集中于汝水两岸,即淮阳、商水、上蔡边界地区。

进而决定采取两翼钳形攻势,包围歼灭楚军。

于是确定以部分军队由蒙恬指挥,沿汝河两岸前进,从正面进攻楚军。

主力军由李信亲自指挥,从汝水以南,经过舞阳、平舆、新蔡、颍邑迂回楚军左侧翼,与蒙恬军会师,包围楚军,聚而歼之。

      秦军排除楚边境部队的抵抗,于汝河南北分向寝、平舆展开攻击,击破楚军,李信军占领了平舆,蒙恬军占领寝城。秦军未遇楚军重大抵抗,进占两城后,渡过洪河东进。

       楚军统帅项燕以秦军转变进军方向,孤军深入,立即率楚军主力,兼程急进,追击秦军于棠溪,给秦军以沉重打击。

李信战败,率军往城父方向撤退。

楚军乘胜猛追,3昼夜战斗不息。

秦军连日所筑营垒,都被楚军攻破,都尉一级将领7人阵亡,李信军损失惨重,多亏城父蒙恬军的掩护,李信得以突围逃回秦境,才免被俘。

这是秦统一战争中宜安之战后,又一次重大的挫折。

      秦军遭受重大挫折,秦始皇虽然感到自己当初对统帅人选有误,但并未动摇灭楚之决心,仍然继续进行灭楚战争。

李信失败后,秦军统帅一职只有重新启用王翦。

秦始皇移樽就教,亲往王翦家乡频阳邀请王翦出任秦军统帅。

王翦谢绝说,身体不好,难以从命。

秦始皇则坚持请他出征,并问他有什么要求。

王翦此时才说:“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60万人不可”。

秦始皇应允。

王翦于是接替李信,担任秦军统帅,率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

  

     秦始皇亲送王翦至京郊灞水之滨。王翦请求秦王多赐给他一些田宅。秦王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翦遂带兵东去。

简单来说,就是楚地广阔,人口众多战争潜力大,所以需要足够的军队才能一战打败楚国。

而且秦始皇当时已经基本灭了四国了,因此他迫切希望能够一战而灭亡楚国。所以他问了两个人灭楚需要多少人,李信说二十万足够了,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最后事实证明王翦是对的。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发动灭楚战争前,秦始皇开了个会。楚国地大物博,不是说灭就灭的。因此始皇问大家灭楚国要多少军队。最先回答的是王翦。他说非60万不可灭楚国。始皇当时没有表态,反正肯定不愿意。这时急于表现的李信抢过话头说,灭楚20万足矣。始皇一听,乐了。夸赞李信神勇,顺便戏谑王翦道:王将军您老了。

始皇为什么不愿意?古代打战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多人吃饭,粮草运输是个大问题。且没有皇帝愿意让臣子掌握60万军队,这不是自找不自在吗。

当然,历史来看。李信输了。始皇不得不亲自求王翦出山,王翦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60万军队。否则不出山。始皇没办法,答应了。

所以,为什么秦国灭楚国为何要60万军队。一,楚国强大。二,王翦坚持。不得已而为之。

王翦率领60万秦军讨伐楚国。

秦始皇第一次讨伐楚国的时候,问王翦需要多少兵马才能灭掉楚国。王翦回答需要60万兵马。然后问李信需要只需要20万足矣。

秦始皇派李信前往伐楚。结果被楚国名将项燕击败。杀死七个都尉。20万军队全军覆没。不得已秦始皇派老将王翦出马。用60万兵马灭掉楚国。生擒了楚王。项燕自杀。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国君主昭阳王黯选择自尽,楚国灭亡。

楚国灭亡后,大批楚国贵族、文士和百姓被迫迁往秦国。这一时期被称为"十年亡国之痛",对楚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关于秦国灭亡楚国的过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内外因素的结合:在灭亡楚国的过程中,秦国充分利用了内外因素的结合。内部方面,秦国自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和统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外部方面,秦国利用楚国内部的纷争和分裂,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盟,削弱了楚国的实力。

2、 兵力优势和军事战略:秦国在兵力和军事战略上占有明显的优势。秦国实行军阀制度,统一指挥,强调快速机动打击。而楚国军队分散,将领争权,战略上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秦军以强大的兵力和战略灵活性,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对楚国的进攻和战略包围。

3、 经济和农业优势:秦国在灭亡楚国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农业和经济,提高了国家的财力和物力。秦国通过推行农田改革,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保障了军队的粮食供应和战争需要。而楚国由于内外战乱,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经济衰退和资源短缺。

4、 政治和外交手段:秦国在灭亡楚国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政治和外交手段。秦始皇采取分化、收编和利用楚国的政策,逐渐削弱楚国的势力和地盘。

同时,秦国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盟,形成了对楚国的包围态势。

此外,秦始皇实行了严格的统一制度,加强了对楚国的控制和管理。

总而言之,秦国灭亡楚国的背后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秦国内部的改革和统一、军事战略的优势、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政治和外交手段的灵活运用,都为秦国成功灭亡楚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 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

就在这情况下,秦开始夹楚战,先由李信带20万兵力攻楚,被项燕战败,再由王翦带兵60万灭楚,但两国接触后王翦坚守不出,任楚军挑战不动如山。

项燕认为秦败后胆怯,不敢再战,遂退兵,被王翦带兵掩杀大败,项燕兵败死亡,楚遂亡。

秦灭楚之战或称灭楚之战,是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5年—前223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楚国和越国残余势力(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的作战。

在秦灭楚之战中,秦国总共投入了至少80万大军,也即李信率领20万大军,王翦率领60万大军。与此相对应的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兵力,则在40万左右

秦始皇请老将王翦攻楚。

王翦老谋深算,根本不和才打了胜仗士气正旺的楚军正面硬嗑,令部队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地区构筑坚垒,进行固守。

项燕仍然集中楚军主力于寿春淮河北岸地区,等待秦军的进攻。楚王责怪项燕怯战,派人数度催他主动进攻秦军。项燕军只得向秦军进攻,但既攻不破秦军的营垒,秦军又拒不出战,项燕无奈,引军东去。王翦立即令全军追击楚军,楚军为涡河所阻,双方交手,楚军被击破东逃。

秦军追至蕲南,平定楚属各地。斩杀楚将项燕,王翦率兵直取楚都寿春,楚国首都被秦军攻陷,楚王熊负刍被俘。

秦军进军蕲南,只经1年多的作战,号称南方赫赫之强国的楚,便冰消瓦解

秦国灭楚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23年至公元前223年之间。以下是一些关于秦国如何灭楚国的基本背景和方式:

1、 背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楚国是当时六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也是秦国统一六国时的主要对手。

2、 内外交困:楚国内部权臣的纷争和不稳定局势为秦国灭楚提供了机会。此外,楚国经历了长期与秦国的战争,导致了国力削弱。

3、 战略:秦国采取了一系列狡猾的战略来灭楚国。其中包括使用间谍活动、渗透和破坏楚国内部,削弱楚国的军事力量和战斗意志。

4、 前后夹击:秦国通过在楚国周边建立傀儡国家,如韩国和赵国,分散楚国的兵力和资源。同时,秦国还利用南方的水陆军夹击楚国,使楚国陷入困境。

5、 全面战争:秦国对楚国实施了全面的进攻,包括占领楚国重要的城市和要塞,切断了楚国的粮食供应线,并消灭了楚国的军事力量。

最终,在楚国国君子婴被俘后,秦国彻底灭亡了楚国,成为全中国的统一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关于秦国灭楚的概述,实际的历史过程和战略细节可能更为复杂。对于更深入的了解和详细的历史分析,建议阅读专业的历史书籍或请教专业历史学者。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蒙武率一军攻打寝(今河南固始县沈丘东南),均击败楚军。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于是引兵东,会师城父。

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

秦王嬴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他亲赴频阳(今陕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

楚国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在平舆与秦军决战。秦王在郢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督战。王翦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

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王翦与士兵共同生活,并关心其饮食、起居,注意其劳逸结合,同时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及战斗技能。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

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此处素有争议)。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

李信兵败同年,始皇将王翦之子王贲留在咸阳,严密监控,王翦若有异心,王贲肯定活不了。又拜王翦为上将军,以屠睢[suī]、蒙恬为副将,统兵六十万,浩浩荡荡杀奔楚国而去。

秦楚大战,如天塌地陷,山崩海沸一般。一整夜功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厉至极。

项燕收拾残兵,十余万人往陈城退守,企图与昌平君兵合一处,继续抵抗秦军。

这个时候的王翦,再无半点保守,他并不追击项燕,而是挥师南下,渡过淮河直取楚国都城寿春。

现在项燕的外围楚军已经撤退到陈城,王翦这时候忽然加快行军速度,猛扑寿春。

如果等项燕收拾残兵,来寿春迎战,鹿死谁手就不好说了。静如处女,动如脱兔。王翦在与项燕的战争,以及攻打寿春的战争中,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寿春城虽大,兵却只有两三万,楚王负刍哪有能力阻挡数十万秦军攻城。

王翦虏了楚王负刍,立即向楚国各地告示,楚国已亡。于是淮北的郡县,真个望风惊溃。昌平君与项燕无奈,领兵退回江东吴越旧地,昌平君再次称楚王。

随后王翦并没有立即乘胜追击昌平君,武成侯稳健的用兵风格再次体现,楚国国都虽然沦陷,但昌平君和项燕还有相当的实力。

寿春的水师,在城破的时候,并未投降秦军,而是顺江东下,与项燕会师。此时项燕手中仍然有二十万人马,其中数万是水师,实力仍不可小觑。

王翦令一军南下到长江中游,征集大船,准备水陆并进。

这时候的楚军,以长江下游广陵(今江苏扬州)为据点,水军数万,陆军十余万,正恭候秦军。

项燕并没有一味地退守吴越旧地,而是将大军屯驻在长江下游,意图非常明显,如果秦军去攻吴越,楚军水陆两路,绝对可以断绝秦军的物资供应。

楚军再度摆好决战的架势,王翦却又慢了下来。他派出一支偏师,同时打着楚王负刍的旗号,深入楚国南部湖湘一带,传檄南方各郡,宣布秦王威德,以及楚王负刍被俘的事实。

楚王负刍这几个月,一下子苍老几十岁。秦人屡屡将他作为筹码,在楚国各郡县城池前示众,每一次羞辱都令他心如刀绞,真比杀了他还难受。

南方各郡见此情此景,纷纷投诚,王翦再无后顾之忧。

几个月后,天气转冷,王翦征集到足够的船只,再带着楚王负刍,水陆并进,攻击楚军最后一道防线。

广陵城下,秦军四面列营,军声震天,楚军见楚王负刍被虏,士气低迷。

武成侯挥师急攻,城破,昌平君为流矢所中而亡,项燕引剑自刎而死。楚国灭亡,王翦六十万大军,折损仅十万。

大战刚结束,始皇迫不及待派心腹大将任嚣前来宣布旨意。

王翦回咸阳接受田产赏赐,拜屠睢为国尉(太尉),接替王翦的兵权。

再以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军三十万(后陆续增兵至五十万)南下岭南,意在征服楚国未能征服之百越,同时以蒙恬和任嚣为将,各率军十万扫平楚国仍在抵抗的地区。

秦军兵力一分为三,而且都不回关中,王翦和王贲与帐下将士分离。

楚王负刍被贬为庶民,这对他已经不重要了,负刍很快就郁郁而终,他给秦始皇下的毒咒很简短,也很有力量:“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404061220146ef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