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王安石趣事历史,王安石与苏轼三个故事?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逸事三则

引导语:都说苏东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思敏捷,可他在被称为‘天才’的王安石面前曾出过好几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自作聪明的苏学士

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请读者从归纳推理的角度,说明苏东坡的续诗错在哪里?(答案见后)

2、王安石难倒苏东坡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据说王安石曾出题刁难苏东坡,他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原来那年是闰八月,阴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两度春秋.另外,对联的第四字与第十二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联也具备同样的特征,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难度.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3、 王安石再难苏轼联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坡刚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对出,大家不妨一试。

自作聪明的苏学士(答案)

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存在着"轻率概括"的错误。"轻率概括"是归纳推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逻辑错误。"轻率概括"也叫"以偏概全",是指只根据少数的个别事实,就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看作是必然的、无可怀疑的`论断。

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

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

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

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

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王安石很不讲卫生的故事如下

王安石全身都不洗,所以才会导致身上常年携带虱子。

宋史上是这样记录王安石的“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意思我想大家大概都能够看的明白。

意思就是王安石非常的节约,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

而在《曲洧旧闻》一书中也有谈及到王安石的这一点“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意思与宋史记载的差不多,王荆公就是王安石。

这句话的意思是,衣服总是脏的,对食物不那么讲究,没有什么选择,从少年时就是如此,

而王安石的夫人又是一名有些洁癖的,话说有一次,王安石从公家借来一个藤床,夫人喜欢的不得了,王安石自然也喜欢,并光着脚踏在藤床上。这立刻引起了夫人的不满。

其实原因也简单,由于王安石不爱洗澡,难免将一些污垢带上床。其实对于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的老公或者老婆,不爱干净。

正当王安石准备迎娶新娘时,又有报子来报喜讯,他金榜提名,中了头名状元,这真是喜上加喜,于是,他写了两个并排相连的喜字,贴在门上,从此,便有了结婚贴红双喜字的习俗

相传王安石年轻时去京师汴梁赶考,途中看见一户姓马的读书人家在门楼上挂着一盏走马灯,灯上写着半副对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原来这户人家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要招婿,小姐自己想出这半副联语来,谁能对上就嫁给谁。王安石欣赏这联语构思巧妙,暗自爱慕上了制联人。

到了汴京,王安石顺利闯过诗、赋、策论三关,没想到主考官还要来一次考应对敏捷的面试。轮到王安石面试时,主考官手指衙门前竖立的飞虎旗,出了个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要求王安石对出上联。王安石灵机一动,开口就把马家姑娘制的那半副联语当上联对了出来。考官大喜,连连颔首称赞。

王安石出来后,不等发榜就星夜兼程赶赴马家。那盏挑女婿的走马灯还在,王安石就用考官出的下联应对。马小姐说对得妙,这门婚事就成了。

拜天地的那天,忽有报子来传:“王安石进士及第,金榜题名!”

这可真是喜上添喜呀!

王安石此时更是喜不自禁地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

家人,丫鬟纷纷拿去到处张贴。

再赋诗一首:“巧对联成双喜歌,走马飞虎结丝罗。

洞房花烛题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此,人们逢有新婚吉庆时,都爱在门户、厅堂和洞房器物上贴上红纸的双喜字,反映了人们盼望喜事成双来临的心理。

这就是大红双喜字的由来。

据说王安石的儿子英年早逝,儿媳妇年纪守寡,独居小楼。

王安石对此很不放心,于是经常前去暗中探望儿媳妇,希望能照拂一二。

但是他的儿媳妇却误会了自己公公的意思,又加之丈夫已逝,深闺寂寞,竟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她以为王安石对自己有意,于是便在墙上写诗,诗句有风流不落别人家。

其中暗含的意味,显而易见。

儿媳妇写的诗被王安石看见后,赶紧将媳妇所写之诗以指爪爬去壁粉。

第二种说法,说的是王安石的儿子去世之后,王安石与自己的儿媳妇在院子里纳凉。那时候天气炎热,儿媳妇穿着清凉,侧躺在碧纱帐里。月色朦胧间,远观身资曼妙状若琵琶,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教人欲罢不能!

王安石越看越心悸,越看越心痒,于是便起身在积满灰尘的石桌上写下两句诗:碧纱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时理有差。写毕,咳嗽一声,即刻离开。

王安石的媳妇儿听见自己公公的轻咳,瞬间领悟,出来一看,见到了王安石留下的诗句。便在后面续上两句:愿借公公弹一曲,风水犹留在吾家。写毕,亦咳嗽一声,即刻离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z20240219153812551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