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沅江洞庭湖传说?
①
沅江洞庭湖的传说:刘海戏金蟾,这是一个民间传说,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一金蟾,常在夜间吐出一道白光,若人乘此白光可升入仙。
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山林中有只狐狸幻化成姑娘胡秀英与之成亲。
婚后,胡秀英口吐白珠,给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
金蟾被钓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羽化登仙而去。
这个传说在它历经的每一个朝代都有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寓意。
②
以下是沅江洞庭湖传说:
洞庭湖这个地名,首次载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古人称它“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
洞庭湖还没形成的时候,这里是个丘陵区。
这里,住着一位姓卿的大财主,独吞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家九十九代没分家,一家人比一升芝麻还多,讲文文来得,比武武来得,这里就是卿家的一统天下。
海龙王见卿家万贯家财,便命太白金星搭桥,化做乡民来到卿家说媒,把女儿三公主嫁到卿家做媳妇。
仙家女子为何许配凡家呢?这里有个缘故:那一年,王母娘娘做寿,吕洞宾喝得酒醉醺醺,一眼看见三公主上殿送酒,起了爱慕之心,用手臂轻轻撞了她一下。
三公主没提防,失手打破凌冰碗,犯下天条。
她的父亲海龙王发怒,把她打入凡家。
三公主嫁到卿家,谁知丈夫是个无知无识的蠢宝,对她漠不关心。
特别是婆婆和幺姑心肠恶毒,对她常常暗害、磨勒、毒打。
三公主扫地时,幺姑偷偷在背后撒灰,反说没扫干净,骂她偷懒,在婆婆面前多嘴生事,婆婆便拿秤杆打她。
有一次,婆婆故意刁难她,不给油盐要她炒菜,菜又要炒得好吃。
三公主无可奈何,只好用两滴泪水变成油盐,炒在菜里,心想躲过这一关。
哪知这一动作被幺姑偷偷看见,骂她邋遢婆婆。
婆婆听了大怒,打得三公主口吐鲜血,遍体鳞伤。
狠心的婆婆还不肯罢休,限她日看绵羊三百,晚搓麻线半斤,一年到头不歇气,要活活磨死三公主。
二、有没有洞庭湖的传说?
洞庭湖的神话传说篇一 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
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
③
洞庭湖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以下是其中一则关于洞庭湖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的湖南天灾频繁,人们的生活异常困苦。一天,洞庭湖的湖神为了救济民众,从天上掉下了一块玉石,这块玉石坠入湖中产生了浩大水花,并随之出现了一座石山,这就是湖南岳阳市岳麓山。湖神化身为一位仙女,名为湘妃,用自己的泪水填满了这座石山,形成了美丽的洞庭湖。
传说中,洞庭湖的水是由湘妃的泪水所组成的,湖水晶莹剔透,湛蓝如玉。湖水是湘妃对附近居民的关怀和祝福,也是湖南人民对湘妃和洞庭湖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洞庭湖的传说让人们对这片湖泊充满了敬畏和美好的祝愿。至今,洞庭湖仍然是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地方,吸引着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其壮丽的景色,并传承着湖南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意。这个传说也成为了洞庭湖地区的文化遗产之一,传承了几千年来的历史和人民的情感。
三、洞庭湖鲤鱼精传说?
话说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得柳树精成仙,又在巴陵成功点化了何仙姑。
一日,吕洞宾去蓬莱会友饮宴归来,轻飞洞庭,只见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吕洞宾心想,久居于如此钟灵毓秀之地的水族,也必有仙根慧种,吕仙便想着也去点化洞庭水族。
洞庭湖风雨大作的时候龙王现身,吕洞宾便去找龙王商量点化水族的事。居住在洞庭湖的鱼听说了此事,纷纷来到龙宫前要见吕洞宾。
吕仙人乘龙而出龙宫,见黑压压一片全是渴望点化的鱼,吕仙人灵机一动,定了一个点化的规则:他要所乘之龙拱成龙门,谁跃过龙门,就点化谁成龙成仙。鱼类一听此言,纷纷跃起,无奈龙门太高,都摔得生疼,无功而返,一个个被吓得挤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洞庭鲤虽然机警聪明,体大力强,但不喜浮游于水面不事张扬,总是栖息于湖底和水草丛生的水岸边。鲤鱼们得到消息晚,等它们赶到龙门,其他鱼类都跳过了。洞庭鲤力荐它们的鲤鱼王带头跳龙门。
只见一只大红锦鲤从龙门一里外就使出浑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跳到洞庭湖上空,在风雨之中越过龙门,再落入湖水中,一眨眼功夫就变成了一条巨龙。鲤鱼们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虽有个别的非常接近,但最终还是过不了龙门。
在众鱼的簇拥下,新科锦鲤来到吕仙前叩拜,吕仙对鲤鱼们留下一句“练好明年再跳”,然后轻轻一跃,乘鲤而去。
四、岳阳洞庭湖射荆蛇的传说?
后羿斩巴蛇,大约来自山海经。
很久远的故事,一个名叫巴蛇的男孩从小好吃懒做,还很凶残,相传是一条巨蛇,后游进洞庭湖,不时出来祸害一分百姓。
天帝派后羿来为民除害。
后羿射杀巴蛇,巴蛇逃走,后羿第二次才斩杀死巴蛇。
五、洞庭湖传说真实故事?
不是真实故事,是虚构的传说,传说与神话流传甚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神秘故事。
据说,在中国湖南省的洞庭湖中,有一种巨大的水怪,形态不一,据说长得像龙、蛇、鳄鱼等神秘生物,因此也被称为“洞庭湖水龙”。
洞庭湖水怪体长数米,头部宽大,眼睛很小,身躯粗壮,体表似鳞片般,四肢短而结实,尾巴呈圆锥形,腹部肥厚,可以隆起十几厘米。
1、 是真实的故事。
2、 洞庭湖传说是指关于洞庭湖地区发生的一系列神秘事件和传说,这些传说涉及到湖中的神秘生物、神灵、灾难等等。
这些故事在当地民间流传已久,被视为真实的历史事件或神话传说。
3、 洞庭湖传说的非常丰富,包括了湖中的神秘生物、湖岸的神灵、湖水的变化、历史事件等等。
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对洞庭湖的崇拜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
同时,这些传说也成为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和研究。
④
洞庭湖的传说:刘海戏金蟾,这是一个民间传说,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一金蟾,常在夜间吐出一道白光,若人乘此白光可升入仙。
六、洞庭湖龙女的传说?
洞庭龙女:出自李朝威的《柳毅传》,闺名三娘,洞庭龙王之女。曾下嫁泾河小龙,由于夫妻感情不睦,被贬在泾河岸旁牧羊。
书生柳毅路过泾河,见三娘哭泣,遂问其故,于是受三娘致信相托,柳毅千里传书,入见洞庭龙王。
三娘叔父钱塘君闻情大怒,率兵除去泾河龙族,救返三娘。后柳毅与三娘喜结良缘。
七、八百里洞庭古传说?
有关于八百里洞庭湖来历的传说:
叫八百里洞庭,因为洞庭湖有八百里,环绕君山,一望无际,所以叫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
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
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
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
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湖,真是一举两得。
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
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
君山虽小,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却美不胜收。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
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
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
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
”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
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
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
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
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
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绎唐人李朝威所写《柳毅传》的故事开凿的。
柳毅是个落第书生,路遇一个满面泪痕的牧羊女。
她自称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请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给龙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龙宫。
柳毅来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龙宫,完成传书之托。
龙女得救后,和柳毅结为夫妻。
现存“柳毅井”,在君山龙舌山之尾,建筑别致。
井口直径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宝剑的巡海神浮雕,传为柳毅的引路者。
离井5米处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两侧有虾兵蟹将浮雕,传为迎柳毅下湖的兵将。
君山上还有一个群山怀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绍兴元年钟相、杨么率农民起义军安营扎寨之处。当年不堪官府压迫的贫苦渔民,在此揭竿而起,设水寨,造战船,出没于八百里洞庭。现在君山上还留有军师洞、点将台、万人锅等古迹。
此外,洞庭山上还有轩辕台,传说为黄帝铸鼎之处;有射蛟台,传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传说盛产酒香藤,能酿长寿酒,汉代东方朔曾在此偷饮;朗吟亭则因吕洞宾在此吟诗而得名。
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相传这里在三国时曾是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确为练兵、阅兵的好地方。据《三国志》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今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临湖的西门城墙上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此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便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来改名“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完善结合,其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历史内涵,使之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登临胜地,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抒发忧国济世为主要传统的特殊的意蕴。
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
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便是这一传统的始唱者。
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如果说先此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贫士失职之悲愤,那么杜诗则以涵天盖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诗圣与国家共命运的拳拳之心。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谪守巴陵(岳阳),曾重修岳阳楼,并致书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请他作《岳阳楼记》。然后又请诗人、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雕刻家邵竦刻字。于是,滕楼、范记、苏书、邵刻,成了岳阳楼的“四绝”。
自宋迄今,已过去900多年,现在的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修。而苏书邵刻《岳阳楼记》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间书法家张照的手笔,但这篇名文却依然光华烛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不仅将岳阳楼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淳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而且进一步将杜甫精神发扬到新的高度。
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情怀,成为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写照。
岳阳楼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传,文以景扬。
今天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砖木结构建筑,别具一格。
进入大大楼,只见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
二楼楹柱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块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张照书的《岳阳楼记》赫然醒目,启迪着游人的沉思。
主楼两侧还有两座辅亭:一是以神话人物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传因在明末维修岳阳楼时,于地下掘得一块有梅纹的石板而得名。
楼的附近还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及慈氏塔等胜迹。
八、玉玺湖的故事?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洞庭湖时,突然风浪四起,秦始皇的船面临被刮翻的危险。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以此祭祀水神,压住波浪后,平安过湖。
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的代称)。”
说完就消失了,传国玉玺重新回到了秦始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