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几个去表姐家吃饭。她的儿子十五岁,正在上初三,名叫畅畅。
畅畅一般下午放学才回家,到家的时候就八点多了。吃饭期间,他告诉我们,他们学校有个孩子跳楼自杀了,是他们隔壁班的。十五岁的畅畅,一边开始青春萌动,男生气概渐渐显露,另一边还沉寂在自我天真无邪的小小天地里,时而还在表姐怀里撒娇,仿佛即将成熟走向成人世界又无限留恋孩童时光。
孩子说话的时候,内心里好像思忖着什么,撇去一贯孩童时光大好的幼稚,带着几分谨慎,对于那个见过面但是没有说过话的同学的遭遇,尾声带着默默的不背觉察的叹息。我们四目相对,都觉得可惜。
畅畅紧接着给我们说了些细节,这个孩子喜欢音乐,但是父母认为音乐不是正途,从经济上从生活上各方面压制他,孩子本身内心就非常压抑,这下更加觉得人生无望,于是就轻生了。
正好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讨论了这个话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苗头制止?老师与家长,之前都没有发现吗?
其实,除了当事人,其他的人不会知道其中真实的原因。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情,无外乎与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关系。而我们讨论这样的事情,也是从局外人的角度,了解它的痛楚,引发对生命的反思。而孩子的父母,老师呢,除了更大的痛苦之外,又是要怎样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呢?
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养成,与老师,父母息息相关。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够避免这样的惨剧,一个生命走了,另外的生命应该怎样继续呢?
我想,成年人都应该是成形了的,父母面对孩子,面对亲子关系,抱持着自己成形的观念,以自己既定的人生作为标准,给自己划好了壁垒,也给孩子划好了壁垒。孩子走上自杀这一步,应该是走投无路的一步。
不难看出,父母想让孩子走自己给他规划的人生,但是孩子不肯;父母认为人的生命的路是既定的,不需要其他可能。孩子认为生命有很多可能,最重要的是我一定要走自己喜欢的道路,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不能,那便是绝路。于是,孩子在父母给他筑起的壁垒里面,彷徨,焦虑,无趣,一念之下,决绝了。
我不禁颤抖,现在的亲子沟通,究竟有没有在沟通。孩子在走上极端之前,应该有过反抗,至少是表达过不满的情绪,而这些,父母都没有接受到吗?十几岁的孩子,一言一行,一哭一笑,都应该能被父母解读出来的。
能走上决绝的一步,孩子的心思一定是不简单。
起先孩子有透漏过强烈的音乐爱好,没有被父母接纳;孩子不服,继而又表达过对抗的情绪,或者是激烈的,或者是沉默的,依孩子平日性格决定。
这些,如果父母能够体会到一丁点儿,都不会造成最后的悲剧。
在父母看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愚蠢的,不应该存在的,是危险的,于是,他们做出了最无情的回应,决绝,坚定,不容置疑,冷漠,不容置疑,毫无商量的余地。
在这里,让我感到寒心的是,不是父母的不能理解和态度坚决,而是他们对生命的感知,生命在他们看来,就应该是既定的,是可以被预料的,是被规划好的,没有任何美好的可能,也决不允许任何不可把控的方向。
他们给自己的人生筑起壁垒,逐渐适应了这个壁垒,虽然麻木,但是安全。
于是,他们在面对孩子的特殊爱好和天分,他们一下子失去了中心,一下子触碰了自己的高压线,他们很紧张,孩子如果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规规矩矩的上学,该是多么可怕。
孩子要冲破外面的壁垒,于是,他们就拼命的加固,定型。
终于,在孩子跳下楼的那一刻,壁垒终究还是被打破了,同时也伤到了父母。这种伤害,是透彻心扉的,是会让人反思的。我想,如果父母能早点认识到孩子的生命与自己终究是不同的,认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物品,有他自己的选择,认识到能哪怕体会到孩子内心一丁点的不痛快,事情或许,就有转机。但是,一切都太迟了。
所以,人的自我成长,有多么重要,做一个成熟思考的人,有多么重要。
在你没有成熟的时候,你能认识到,并且能够不断努力,不断学习,让自己成熟起来,这是多么难得啊。
不要到最后让事情去逼你成熟,那么,这时候,有可能就会付出沉痛的代价,不是其他,而是你最亲的人,付出代价来换取你的一次成长!因为你的不成熟,会深深的伤害到你最亲最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