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从东方红一号到中国空间站建设,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二号,带你走进中国航天史,了解三大里程碑

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以及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国民的目光再次聚集在中国航天事业上,而这距离去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刚好过去半年。

神舟十二号

短短半年内就产生了两项振奋人心的航天成就,国人和世界无疑都感受到了中国的航天实力。回顾中国航天史,我们在短短的六七十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有三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们也串联起了中国的航天发展史,我们一起来看看。

东方红一号

陈赓

1955年11月25日哈尔滨的清晨,陈赓大将很早就起来了,因为他要迎接一位重要的客人——钱学森!关于钱学森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我在此赘述。这是钱学森回国的首次参观调研,调研完毕之后,他又和***元帅等多位***会面商谈。

钱学森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正式提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两个月后,***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后来的国防科委、***总装备部的前身),***担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为副主任,刘亚楼、钱学森等被任命为委员。

根据***的指示,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小组——“581组”,组长由钱学森担任。钱学森带领581小组,先后在1960年和1964年,成功发射第一枚自主研制的液体探空火箭和弹道式导弹,实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两个大转变,一个是从无到有,一个是从仿制到自行设计。

东方红一号

1969年9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完成了初样,各系统经测试显示符合指标要求,技术状态正常。这一年的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第一次留下人类的足迹,他向全世界人们宣布:“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则消息极大地刺激了中国航天人。

1970年4月24日,在经过了一次失败的尝试之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当天18点,***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独立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的国家。为了纪念这一天,2016年3月,中央批准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载人航天工程

1983年是世界航天史的浪潮之年,这年春天,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的“星球大战”计划,这是美国继阿波罗计划之后又一个高科技发展计划。

紧接着,1984年日本提出了“振兴科技的政策大纲”,1985年法国牵头,西欧17国联合制定了“尤里卡”计划,苏联提出了“高科技发展纲要”,印度推出了“新技术政策声明”。

面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浪潮,中国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1986年11月18日,***正式启动“863计划”。“863计划”选取了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中的15个主体项目,其中航天技术的目标是发展载人空间站系统。这一系统的目的是在近地轨道上建立一个能长期进行载人空间科学实验的基地,它也是成为21世纪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

王志飞(右一)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载人航天工程。在钱学森的力荐下,曾赴苏联深造的王永志被正式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王永志带领工程小组,先在酒泉建立了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场,接着又在北京建立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北京航天城。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999年11月20日,中国神舟一号飞船首飞成功,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处女之航。

随后,神舟二号、三号、四号飞船接连飞射成功,直到2003年10月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21个小时23分钟后回国,正式向世界宣示:中国由此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杨利伟

继突破载人飞船天地往返和航天员空间出舱技术之后,中国航天人又陆续啃下多个“硬骨头”——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1月3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完成,中国拥有了第一个太空实验室——一个天上的“中国家园”。

2017年4月22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正式完成了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战。

探月工程

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在这个领域我们比发达国家晚了近40年。

1998年,***成立新的国防科工委,内设国家***。国防科工委一成立就立刻着手研究包括探月在内的国家航天长远规划。

栾恩杰

2003年3月1日,国家***局长栾恩杰对外宣布:

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通过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的环境;第二期工程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实现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三驾马车

2004年1月23日,我国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这项工程的总指挥、国家***局长栾恩杰和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被称为中国探月工程的“三驾马车”,三人的平均年龄在70岁,可以说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在三人的带领下,中国低调地开始了嫦娥一号的研制,直到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公布于世,世界纷纷为之惊叹。

因为时间实在太快,仅仅3年中国就完成了首次探月,从国际上看,日本同一年发射成功的月光女神探月卫星,在1991年就开始立项研制,除了美俄两个超级大国之外,各国探月工程一般都也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施。

嫦娥一号发射

而且,嫦娥一号整个工程的研制、建设只花费了14亿元。14亿元在当时大概是14千米高速公路的造价,可我们修了38万千米从中国到月球的路,乃是一条“天路”。

从嫦娥一号之后,中国的嫦娥工程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在太空完美“刹车”,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虹湾”成功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2018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预选区着陆,成为世界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再到去年年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为中国探月工程完美收官。

纵观中国航天发展史,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政府和众多科学家、航天员的齐心协力。不过,中国在航天技术仍然有很多需要发展和提高的地方,尤其是运载火箭技术。自从人类在1972年12月19日离开月球之后,人类便再没有去过更远的地方,一直在地球周围徘徊。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电影《流浪地球》的小说原著作者)曾说:“没有太空航行的人类未来是黯淡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发展更强更快的火箭技术,最终让人类走得更远。

50年前美国利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宇航员送到了月球上,它能够到达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是118吨,而中国在2016年开始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只能够将25吨的重量送到近地轨道,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不过我们也在加紧追赶,正在研发的长征9号就是以此为目的,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50吨到140吨。

马斯克

除了火箭推力,回收火箭也是接下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埃隆·马斯克创立的Space X已经成功实现了六十多个一级火箭回收,火箭回收使得火箭成本大幅度降低,中国也在这方面做着尝试,长征8号就采用了火箭回收技术。

中国航天人如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正在努力耕耘着科学事业,相信在21世纪的某一天,我们普通人也能进入外太空,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y20240206095008adf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