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的典故是怎样?
网上搜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 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 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 何。
“贻笑大方”是指被内行人笑话,含被动语意。
这两个成语典故,源自同一个故 事。
据《庄子?秋水》载,秋日里,山洪 按时令而至。
于是,大川小流的水都汇入了黄河。
河神觉得河面波涛汹涌 的样子很是壮观,于是欣喜异常,认为 天下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聚集在他这里 了。
河神在洋洋得意中顺流而下,一 直来到了北海边。
面对茫茫大海,河神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于 是便面对海神仰首慨叹道世间有这 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 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 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 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 今我亲眼看到了海神你这样的浩瀚无 边,我才相信他们说的是真话。
我要 不来你这里,可就危险了,将来必会因自己的自以为是而被真正的大家所笑 话了”。
这就是“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 典故的由来。
二、望洋兴叹的故事和寓意?
①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道理:不要妄自尊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生有尽,宇宙无穷,井底之蛙,不可模仿。
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有了一知半解便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了不得。
②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叫河伯。
绵绵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黄河。
河水漫过了两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变得越来越宽阔,已经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了。
河神见状欢欣鼓舞,自我陶醉,以为天下美景已尽收自己的流域。
河神洋洋得意顺流东下,到达北海,看到北海浩瀚一片,无边无涯。
感叹的说道:“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望洋兴叹的故事内容和寓意是什么?
洋兴叹的故事内容是一个人把一只鸟从高岗上抢下来,把它放在自己的家里,但它不知道如何飞回它的洞穴。它等待了好几天,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它也会跳起来,期望能回到它的家。最后,有一天它终于等到了一只老鸟带着它回它的洞穴。
洋兴叹的故事寓意是:永远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无论它多么可爱,因为它属于它本身的家庭。有时,我们需要给别人一些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回到他们自己的家庭,这样他们才能幸福快乐。
四、望洋兴叹故事内容总结?
秋天按时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的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
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
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
’这正是说我呀。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
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望洋兴叹”是一则富有浪漫主义情趣的故事。
秋汛来了, 黄河水涨,一片汪洋;河水两岸及河中小洲之间,简直看不清对岸的牛马。
黄河神河伯沾沾自喜, 以为天下的美景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但他跑到北海, 向东一望,茫无边际,“不见水端”,这才改变自己的得意神态,猛然省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闻道百(懂得了少许道理),以为莫己若(便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见识浅陋者而已。
并且进而仰视着北海神发了一通深沉的感慨:“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问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以前我不信这话。
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壮阔无际,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
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
我将永远被识见广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番言辞,诚恳之情可掬。
作者借助细腻的心理刻画和传神的独白描写,塑造了一个活跃在浩渺无际、诗意浓郁的背景上的觉悟者形象。
寓言中的河伯,由一个自得自满者,转变为自省自悟者。
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闭目塞听,不善于向外界学习,就会目空一切,盲目骄傲,关起门来自称“老子天下第一”;一旦改换了环境,受到了外界刺激,而又善于反思的话, 就有可能感悟到天外有天,认识到夜郎自大、自满自足只是一种低级趣味,从而一改旧时面目。
就《秋水》全篇而言,作者的用意虽然只在说明大小无别, 万物齐一,宣扬无须作为,但这则寓言本身所涉及的事物的相对性问题,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还是颇有启迪的。
这则寓言颇具代表性。
《庄子》寓言几近二百, 素以境界、神韵见称。
本则寓言的人物活动背景由“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的黄河转到“不见水端”的北海,境界异常阔大;人物心理由“欣然自喜”陡入“望洋而 叹”,韵味深长。
行文跌宕有致,风格汪洋恣肆。
后世读者多乐于咀嚼,并往往以“南华秋水”指代《庄子》风格。
出自这则寓言的“望洋兴叹”、“贻 笑大方”等成语、也常被引用。